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转贴】不必再与某些肤浅的ID纠缠,因为他们不配! [打印本页]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10:31
标题: 【转贴】不必再与某些肤浅的ID纠缠,因为他们不配!
本帖最后由 暴力美学 于 8.6.2009 20:05 编辑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如果你有跟反基们辩论的意向,请先看这边



不必再与某些肤浅的ID纠缠,因为他们不配。



--------------------------------------------------------------------------------





你配做反基督者么


作者:罗马帝国衰亡史

提交日期:2004-12-23 关天茶舍

    因为电影《鹅毛笔》,我很欣赏这个被艺术加工了的萨德伯爵。里面有句台词我正好拿来用一用“做反基督者?你还不配!你只是个爱发牢骚的无赖。”
  
  其实爱发牢骚的人当然没底气自称反基督者,因为他头顶上始终有位天才的尼采高不可攀。如狂人呓语风格并不十足到位的方舟子。
  
  下面我们来借助西方哲学简史对做不来“反基督者”,空具义和拳外壳的同学进行基督教科普。
  
  首先,基督教哲学及其影响是西方文明不可摆脱的核心话题之一,网上刮攻击基督教之风大概跟中国拒绝和轻视哲学基础教育有直接关系。基督教哲学从教父时期到经院时期,经历过两次重要论战:是否接受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是否接受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
  
  前者终于圣·奥古斯丁的“信仰与理性同一”;后者终于圣·托马斯的“信仰与理性各行其是”。这后一项结论和原则,预示了启蒙主义和理性自由,伴随自然科学的解缚,于文艺复兴前后的全面勃兴。
  
  反基督教道德的武器主要是“怀疑论”。但怀疑论若不是作为否定辩证法的动力,而是为怀疑而怀疑的极端,那么它将直面两个困境:“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怀疑一切结论,本身就是独断论。
  
  尼采反形而上学,最终还是走向了唯意志主义的形而上学—畏惧对女人进行道德实践,这就是失败的预示;福柯强调知识谱系学,认为从中世纪基督教到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始终是“控制”的延续,任何话语和批判不能越出这一结构。所以他不能回答:其对知识的考古学本身又怎能超然而旁观呢?
  
  方舟子等人还做不到绝对的皮罗主义,因为怀疑者在行一种创生中的死亡,这个负担太沉重和深刻了。
  
  我所见的“反基督教”言论多在重复(甚至不及)千年前异教学者对《旧约》内容的质疑,却不见他们触及存在主义和自由主义中所蕴涵的保罗神学新解和“新约”的人本主义宗旨;拿撒勒的基督在同观福音书中始终强调其两个宗旨:“灭绝智慧人的智慧”(此由保罗在传教中宣扬和实践,借以反对希腊抽象思辩);“主渴望怜悯而非献祭”。当有人举“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之摩西训诫时,基督回以“爱你的邻人,并为那逼迫你的人祈祷”—“经上说...但我教你...”这是道成肉身的神之子,向凡人言说可言说之理:一切惩罚的手段都是恶的,所以我(凡人)让爱从我出,而不让惩罚和训诫从我出,否则就是妄想用自己头脑的力量言说一切和评判一切,代上帝行事了。(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理性话语只言说可言说之物,并消解那些不必要和虚妄的哲学问题)
  
  方舟子等人用逻辑推论专注于《旧约》中的“恐吓”教条和故事,这一方法论特征很像基督驳斥的犹太祭司和文士。后者维护和抽象化教义,目的在于巩固其特权地位;那么前者意图几何?我看不透,因为望文生义的解释圣经,既不能让信的人不信,也不能让好感于基督教的人转生恶感。
  
  我只阐释一点,如何理解死亡。
  
  原罪之“罪”,根据词源学考据,乃意为“责”。祁克果认为这蕴涵着人犯原罪这一事件中,必然性与可能性的统一:亚当象征着人类的婴儿时期,其恐惧与好奇同一。因为接触外物的能力和数量有限,“恐惧”只意味着怀疑他物是否伤害自身,而不固定在某一特殊事物之上—同时,好奇纠缠着“恐惧”,陷入“欲罢不能,欲行又止”的境地,当“与神具备同样的智慧和力量”这一诱惑出现时,原罪便发生了。“撒旦”一词愿意为“退去!”,当彼德不愿基督行神意而付死的时候,基督也高喊了一声“撒旦!”—“退去”所指的意念,与其说是人违抗神意,不若说是康德所谓“理性越出自己的领域,而向抽象的高空上升”;在黑格尔的理性神学中,“上升的理性”终于认定自身“在绝对精神上与上帝同一”了—一切可能性都指向终结了的必然结论,而这一前无古人的高峰则顷刻面临着体系的瓦解。
  
  《旧约》的故事只教你“畏惧”,畏惧死亡。加缪的荒谬以死为核心:当我面对生命终结的时候,一切价值都失去颜色,只有生命的延续是唯一价值。当人具备了成年人的理性后,他的好奇心在遁去,与好奇相纠葛的“恐惧”转而固定在引起伤害的人和事物上,成为具体的“害怕”。面临死亡之前,人们淡忘了当下恐惧所不得不行的“抉择”,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作为保护我们免遭伤害(同时亦断绝创造力和更宽广的对话领域)的贝壳。直到生命要终止了,他才意识到面向世界进行选择的权利被剥夺—这是人们怕死的根源和可悲之处。
  
  死,象征着有限的生命和一切必然性所引起的反感;永生,象征着无限的选择和可能性所昭示的活力和新生。
  

-------------------------

  真的反基督者,我欣赏而不推崇之。因为他们不是被意识形态所束缚之人所能轻易理解的。比如尼采这个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的天才批判大师。而虔诚的清教徒康德比试图统一马克思主义和“自由学说”的萨特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和存在主义神学。

  新教理论否定关于得救的任何结论,得救是在实践中得到的确信感的增强,乃一以有限目标行实在之事的过程。我可不想下定义,那是政治课考察的方式。圣经和基督教无关?我没有此意啊。

  范畴的混淆是问题谬误的根源。“善、恶”是属于人类的道德属性,埃及人的长子被杀,摩西只是个警告者;摩西进攻杀死不敬神的同族,是在摩西与神对话后,得知神已转身不顾后的自行所为。这说明,神并没有赋予任何人惩罚别人的特权。及至训诫,基督也否定了“先知”们的这项权利。


    你们不可能恨基督徒,因为你的亲人没有死于基督徒刀下

  你们不可能恨基督,因为你不像犹太祭司那样因基督而被挑战了权威。
  
  所以,你们只是为了虚拟的快感而非必要的知识,而散发着针对某一目标的攻击言论。只因为基督教不会因为你的言论而全球追杀你。


我不反对,甚至欣赏很多批判基督教的人,因为这不但因着言论自由,更在于他们对思想的贡献。我所说“配不配”在于提醒一些人,不要为了“反基督”的虚幻快感,耽搁了自己的真理性进取

  其实我是准基督徒,我的观点是:已经受洗的朋友没有义务受这些所谓的反基督者攻击其信仰,他们可以在言论上不容忍.
  
  若做不到尼采和萨特的旨趣和深沉
,就不要来用转来转去的几篇肤浅文字来显露某些人幽默感的贫乏了
作者: 嘁哩喀喳    时间: 8.6.2009 18:39
配不配是一回事,我们讲的东西有没有道理是另外一回事。

基督教信仰强烈扭曲基督徒们的人性。我论证过了,欢迎你反驳:

    1)基督徒们相信“圣经”的记载都是真实的。
    2)“圣经”记载了耶和华/耶稣多次大规模屠杀婴儿,甚至__使__人们吃自己儿女的肉这样令人发指的暴行。
    3)因此,基督徒们相信耶和华/耶稣真的大规模屠杀婴儿并且干过_使_人们吃自己儿女的肉这样的事。
    4)但是,基督徒们不仅不谴责这样的暴行,反而是赞美!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基督教信仰强烈地扭曲了基督徒们的人性!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19:05
本帖最后由 暴力美学 于 8.6.2009 20:11 编辑
配不配是一回事,我们讲的东西有没有道理是另外一回事。

嘁哩喀喳 发表于 8.6.2009 18:39


又在用某ID的看家本事:两回事法
每次讲到你的死穴,就拿 “不是一回事” 当借口来搪塞。

连自己这回事都没弄明白,还急着管别人那回事。

告诉你,我们的信仰跟你鬼扯的歪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某ID声称自己是“研究基督教的专家”,有证书不?
某ID声称自己前后颠倒纠缠不清的歪理为 “严密的论证”,要脸不?
某ID自己不知道活着为啥,还满大街嚎叫“拯救人性”,可笑不?
某ID避重就轻大玩文字游戏,幼稚不?
某ID十年如一日重复几句扭曲的观点,无聊不?
某ID拾前人牙慧装做自己的论点,无耻不?
某ID自己不当中国人,还大吼“反基救中国”,虚伪不?

跟这种ID辩论,是人都觉得丢份。
对这种ID,直接采取藐视,鄙视以及蔑视的态度。
对这种ID发表的言论,丝毫没有反驳的意义,一律当P放掉。
作者: 嘁哩喀喳    时间: 8.6.2009 20:20
又在用某ID的看家本事:两回事法
每次讲到你的死穴,就拿 “不是一回事” 当借口来搪塞。

连自己这回事都没弄明白,还急着管别人那回事。

告诉你,我们的信仰跟你鬼扯的歪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某ID声称自己是“研究基督教的专家”,有证书不?
某ID声称自己前后颠倒纠缠不清的歪理为 “严密的论证”,要脸不?
某ID自己不知道活着为啥,还满大街嚎叫“拯救人性”,可笑不?
某ID避重就轻大玩文字游戏,幼稚不?
某ID十年如一日重复几句扭曲的观点,无聊不?
某ID拾前人牙慧装做自己的论点,无耻不?
某ID自己不当中国人,还大吼“反基救中国”,虚伪不?

跟这种ID辩论,是人都觉得丢份。
对这种ID,直接采取藐视,鄙视以及蔑视的态度。
对这种ID发表的言论,丝毫没有反驳的意义,一律当P放掉。
暴力美学 发表于 8.6.2009 19:05


哈哈哈!我的论证你反驳得了吗?反驳不了,还要假装是你不屑反驳,太不诚实了吧?

基督徒嘛,嘴巴的硬度和脸皮的厚度,我一贯是佩服的。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0:35
某自以为是的ID肤浅猥琐的辩论目的被人识破之后,只能用大笑掩盖自己的心虚。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1:20
不要让某些蹩脚的言论破坏了好气氛~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有好的讲道分享

范大陵长老讲道集
http://www.ccn-tv.net/SpeakerVideoList.aspx?speakerid=32&channelid=27

饶孝楫牧师讲道
http://www.ccn-tv.net/SpeakerVideoList.aspx?speakerid=34&channelid=27

冯秉诚讲道集
http://you.video.sina.com.cn/a/622878-1285844262.html

戴继宗牧师讲道
http://www.ccn-tv.net/SpeakerVideoList.aspx?speakerid=35&channelid=27

张路加牧师讲道集
http://www.ccn-tv.net/SpeakerVideoList.aspx?speakerid=28&channelid=27

壮祖鲲牧师真理堂(有周日讲道,也有主日学,很好很强大~~!!)
http://www.emethchapel.org/sermon.htm

很多人讲道的集合
http://209.85.135.104/translate_c?hl=zh-CN&sl=zh-TW&u=http://www.nysummerconference.org/chinese/workshops.html&prev=/search%3Fq%3D%25E5%2588%2598%25E5%25BF%2597%25E9%259B%2584%26hl%3Dde&usg=ALkJrhifnyNTjfrzD1bfOVX-yv59qjF6qw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1:22
在爱中行走~分享德兰修女的一些话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你耗费多年所营造的东西,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最简单的事,犯错;最沉重的挫败,灰心;最大的缺点,坏脾气;最低劣的感觉,怨恨;最宝贵的礼物,宽恕;最愉悦的感觉,内心平静。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希望大家都能够宽容、快乐。而且不要忽视你将要遇到的困难,“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1:23
>>Näher

als die Luft zum Atmen

Näher als der Ring an deiner Hand

Näher als ein Sonnenstrahl und

Näher als dein Schatten an der Wand

Gott ist da

Zum greifen nah

Steckt in unsrer Haut

Jesus<<



>>Jesus, ich danke Dir dass Du mich liebst. Ich öffne Dir mein Leben. Ich bekenne Dir meine Schuld und bitte Dich um Vergebung. Ich danke Dir, dass Du am Kreuz für mich gestorben bist. Von heute an will ich Dir mit allem, was ich bin und habe, gehören. Danke, dass Du mir einen neue Beziehung zu Gott geschenkt hast: Mache mich zu einem Werkzeug Deines Friedens.

Amen.<<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1:30
本帖最后由 暴力美学 于 8.6.2009 21:44 编辑

麦克阿瑟将军的祷告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儿子,
使他坚强到能够认识自己的软弱;
勇敢到能够面对惧怕;
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
在胜利中,仍保持谦逊温和。
恳求塑造我的儿子,
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动;
引导他认识你,同时又知道,
认识自己乃是知识的基石。
我祈祷,
愿你引导他不求安逸、舒适,
相反的,经过压力、艰难和挑战,
学习在风暴中挺身站立,
并学会怜悯那些在重压之下失败的人。
求你塑造我的儿子,
心地纯洁,
目标远大;
使他在指挥别人之前,
先懂得驾驭自己;
永不忘记过去的教训,
又能伸展未来的理想。
当他拥有以上的一切,
我还要祈求,赐他足够的幽默感,
使他能够认真严肃,
却不致过分苛求自己。
恳求赐他谦卑,
使他永远牢记:
真正伟大中的平凡,
真正智慧中的开明,
真正勇力中的温柔。
如此,我这作父亲的,
才敢低声说:「我没有虚度此生。」

——麦克阿瑟将军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1:41
三位一体
作者:甘力克 | 出处:《寻寻问问》

“三位一体”的英文(Trinity)源于拉丁文trinitas,意思是“三”。基督教信仰建基于“三一神”教义之上,可是遍查整部圣经,也不见“三位一体”一词,因此教会历史上不时有人(尤其是异端的创立人)声称三位一体教义不合圣经。

也有人说三位一体教义不可置信——因为不可理解。阿他那修信经(Athanasian Creed ,C.AD 500)论到“三位一体”说:“......父是神,子是神,圣灵是神,却非三神,乃是一神。”

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名著《爱丽丝镜中世界》(Alice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有一位“白皇后”,她有一个怪习惯,就是每天进早餐前必先叫自己相信六样不合情理的事——有人觉得这正是基督徒接受三位一体教义的写照。

也有人觉得三位一体教义不关痛痒——即使这教义是真理,可是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何重大意义?三位一体教义的讲论就算“叫好”,也肯定不会“叫座”。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三位一体教义?这教义合乎圣经吗?可信可解吗?与日常生活有关吗?

不合圣经?

“三位一体”一词的确没有在圣经出现过。第一位提起“三位一体”的神学家,是主后约一百八十年的安提阿主教提阿非罗(Theophilus of Antioch)。不过正如布鲁斯(F.F.Bruce)指出:“有人以为‘三位一体’一词没有在圣经出现过,‘三位一体教义’就一定不合圣经——这说法实在愚不可及!我们莫要给人误导了。”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犹太教信奉一神(参看申命记6:4),希伯来人的一神信仰,与他们邻国的多神信仰大相迳庭。新约圣经也毫不含糊的说:神只有一个(约翰福音5:44;罗马书3:30;提摩太前书1:17;雅各书2:19)。

第一代基督徒经历了两件事,从此刷新他们对神的认识。一、门徒亲眼目睹耶稣在世的服事(并耶稣死而复活),他们知道耶稣与别不同——耶稣是神!门徒也把耶稣当作神去敬拜他(例:约翰福音20:28)——门徒敬拜耶稣,并非依循古代罗马世界的多神主义敬拜方式,却以独一无二的敬拜方式:他们都知道耶稣是人,却有神的身份,但又不等同神。

二、第一代基督徒经验了圣灵,这经验超乎地上一切经验——是直接与神相交的经验!门徒知道圣灵是神,却不等同神,也不等同耶稣,但三者又互扣相关!门徒相信父是神、子是神、圣灵是神——但他们同时相信只有一个神。

以使徒约翰为例,他和其它福音书作者一样,清楚表明神只有一个(约翰福音5:44;17:3),却在约翰福音一起首就描述神的两个“位格”:“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巴刻(J.I.Packer)注道:这“道”拥有“位格”恒常与神相交,他本身也是神......,但约翰要说的还未说完......。约翰福音记载主耶稣的教训:圣灵也有位格......。约翰福音记述主耶稣如何向人提示“三位一体”:三个位格、一个神......。

三位一体的概念贯通整部新约圣经。有人认为旧约圣经也隐含三位一体的概念,其中一例是创世纪1:1-3:第一节提到神创造万有,第二节说“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第三节描述“神说:......”——神以话语创造万有,而约翰福音明说神的道(话语)就是耶稣(约 1:14)。由此可见,父、子、圣灵在圣经一开首就出现。

新约圣经的三位一体概念,可见诸关乎洗礼的教导:门徒为人施洗,是奉父、子、圣灵的名(“名”在原文是单数)为人施洗(太 28:19)。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的结束语(普通称为“祝福颂”)这样说:“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诚然这两节经文没有明言“三位一体”,却已强烈暗示了这教义。

使徒保罗的教训,满含三位一体概念。斯托德(John Stott)为以弗所书注释时指出:以弗所书第一章的前半章、后半章,都“满含三位一体概念......,都以父神为主旨......,都特别论到神在基督里完成的工作......,都暗示圣灵的工作......,不论是基督教信仰、或是基督徒生命,都不可偏离三位一体教义。”

以弗所书第二章论到祷告:祷告是向父祷告,藉着耶稣,靠着圣灵(18节;详细解说参看《生命对答》第六章<为什么要祷告?怎样祷告?>)。以弗所书第三章论到圣灵的工作,也不离三位一体教义(这一点我们稍后还要详述)。以弗所书第四章前半章,保罗劝信徒彼此合一,理由是“圣灵只有一个,......一主,......一神,就是众人的父”(4-6节);保罗论到基督徒行事处世之道,也不忘以三位一体教义为纲;斯托德指出:“保罗教导信徒之际,不期然就提到神的三个位格——基督徒要‘以神为榜样’,‘学效基督’,‘不要叫圣灵担忧’。”

保罗在以弗所书论到敬拜,也不离三位一体教义(5:18-20)。斯托德说:“三位一体教义导引我们的灵修方向:我们被圣灵充满,就会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向父神献上感恩。”

不仅是以弗所书,保罗其它书信也见三位一体教义。哥林多前书这样描述属灵恩赐:“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12:4-6)

帖撒罗尼迦后书告诉我们:三位一体的神主动向世人提供救恩之门、永生之道:“神从起初拣选了你们,叫你们......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能以得救......[叫你们]得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荣光。”(2:13-14)

保罗不是唯一看重三位一体教义的新约作者。彼得讲述神的拣选,也包含三位一体教义:“......写信给那......照父神的先是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彼得前书1:1-2)

不过新约圣经始终不曾直接论述三位一体教义。初期教会也没有对圣父、圣子、圣灵的实在经验作出系统化的陈述——直到后来异端盛行,教会才不得不就三位一体作出有条理、有系统的论述。

其中一个异端,是主后四世纪被教会开除会籍的亚流(Arius),他宣称耶稣的神性源于父神,兼且次于父神。亚流又认为“父、子、圣灵是截然不同的三个神,三个神本质各异”。主后六世纪亚历山大的斐罗波那(Philoponus of Alexandria)更宣扬“三神论”:三神本质一致,却互不相属相交——这异端与多神论无异。

有些异端偏重“三”,也有些异端偏重“一”,譬如撒伯留(Sabellius)就把三位一体说成是神的三个形态(而不是三个位格)。他认为父、子、圣灵不过是同一个神在不同作为中的象征名号(就像脸谱一样)。创世者、救赎者、圣化者、不过是同一个神的三个名号罢了。

主后三八一年君士坦丁堡会议(Council of Council of Nicaea)的延续。两次会议都为抗衡异端而开,教会从此确立三位一体教义(时至今日基督教正统仍然奉为圭臬)。阿他那修信经把三位一体教义表达得最清楚透彻:

吾人敬拜三位一体独有真神。三位不混不乱、不分不散,有父、有子、有圣灵。父是神、子是神、圣灵是神,却非三神,乃是一神。

不可置信?

有人认为三位一体教义不可置信,因为这教义不可理解。阿他那修信经也这样说:“圣父深不可测,圣子深不可测,圣灵深不可测,......非三位深不可测之神......乃一位深不可测之神。”

神学家麦格思(Alister Mc Grath)认为很多人心里会嘀咕道:“说出这样的教训才是深不可测!”可是“深不可测”不等于“不可理解”——我们说三一神“深不可测”,意思是“三一神的本性不受人的理解力制约;人的脑袋有限,不可能透悉神的无限。”人必须承认三位一体教义不是显浅易懂的道理,这教义关乎神的本性,有限的人穷思极究也探不出无限的神的底蕴,这有什么出奇呢?基督教神学宗师奥古斯丁(Augustine)就三位一体教义写了足足十五卷著述,可说汇集古今论说的大成,兼且另辟蹊径——然而即使博学睿智如奥古斯丁,也不过为三位一体教义提供多一个观点罢了!神的本性,实非神学家可以阐明透彻。

有一个传道人以三位一体为题讲道,结束前问会众说:“大家都明白三位一体教义了?”有一个人回答说:“明白了。”传道人应道:“是吗?那么你一定误解了!”奥古斯丁说:“你自以为明白的神——必不是神!”奥古斯丁并不反智(否则他也不会写十五卷书论述三位一体),他的意思是:人不可能完全明白神;神的奥秘,人不可能完全参透。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钻研三位一体教义还有什么意思?”答案是:大有意思!人人都应该尽力了解三位一体教义,因为这教义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基督徒所相信的神,是三位一体的神。

很多人尝试用比喻说明三位一体的意思。圣米迦勒大教堂主任牧师派尔(David Prior)在一九九二年六月的英国《时报》(The Times)作了一个新颖的比喻:

上个主日我观看板球国际赛,在最紧张关头却不得不离开,因为晚间崇拜我要讲道,题目是“基督徒的三一神信仰”。临走之际我看到英国板球新星、擅长投旋转球的沙伊恩(Ian Salisbury)投出三个美妙绝伦的旋转球:第一投是侧旋、第二投是上旋、第三投是无定向旋。

我连日来搜索枯肠,要找出一个恰当的比喻向会众讲解三位一体教义,不料此际比喻就在眼前——同一个位格,以三种不同、却相似的形式呈现——圣父创造我们,就像侧旋球,叫我们“感应他”;圣子救赎世人,就像上旋球,直闯我们的生命;圣灵多行奇事,就像无定向球,叫我们又惊又喜。

派尔的文章引发了两篇有趣的回应文章。第一篇文章作者莫理斯(R.A.Morris)说:

派尔的三位一体比喻实在错得离谱!他以为“三位一体”不过是神在不同时空的不同身份与作为——这样的神学谬误,在初期教会已被指正!我看与其让派尔谈论三位一体,倒不如请他谈论“三柱一门”(译注:指板球场内的三柱门)好了!

另一篇文章作者洛斯(Timothy Russ)说:我看派尔在圣三一主日应该多花时间研读教父著作——而不是观看板球比赛!因为他发表的三位一体比喻带有浓厚的撒伯留异端色彩——“一个位格,以三个形式呈现”,而不是“三个位格、一个神”。记得当日我离开电视之际,脑中盘旋着的疑虑是:“今天晚上还会不会有人上教堂?”

上述笔战表明一事:要为三位一体概念设比喻,实在绝不容易。

最常见的比喻,是三角形的比喻: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条边同属一个三角形。另一个较贴切的比喻,是圣帕提克(St.Patrick)r三叶草比喻:三叶草上每一部分(共分三部分)都属同一叶子,却不等同整片叶子(正如英国国旗由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三地的徽号组合而成)。也有人以水的三种形态为比喻:水、冰、蒸气。

也许宇宙本身就是最好的比喻:宇宙的组成也包括三部分:空间(长、阔、高)、时间(未来、现在、过去)、物质(能量、运动、现象)。

上述比喻的比喻物都是死物,用来比喻永活之神自然捉襟见肘,但这些比喻可以帮助我们稍稍领会神“三而一”的概念。艾地森(John Eddison)在《跟你谈天》(Talking Children)用了书作比喻:一本书在同一时间有三个存在方式:在作者的心思里、在图书馆的摆架上、在读者的想象中。又有人以房子为比喻:建筑师(圣父)可以说:“这是我的房子。”业主(圣子)也可以说:“这是我的房子。”住客(圣灵)也可以说:“这是我的房子。”

如果比喻物是人又如何?有人借“家庭”来解释三位一体:一个家庭有父、有母、有子,却同属一个家庭——但这比喻很有斐罗波那异端的味道(三神论)。另有人以“角色身份”为喻:一个人在平日是消防员、在周末是足球员、在周日是渔夫——这比喻又似乎有撒伯留异端的影子(一神三态)。

要明了三位一体,必先留意三点:一、人的语言有限。奥地利哲学家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指出:人的语言文字,连咖啡的味道也形容不出来!平常如咖啡的味道,人尚且未能描述透彻,何况三位一体?

二、人的智能常识有限。“小小脑袋,如何盛载神的浩瀚?”我们说神“三位一体”,其实借用了“吊诡”(Paradox)的说法。按照《简明牛津字典》解释,“吊诡”就是“表面看似自相矛盾,背后却可能合情合理”。科研出身的神学家麦格思举出自然科学中的一项吊诡为例:

其中一个例子是光的性质。在二十世纪初叶,科学家证实光的性质“异乎寻常”——光的性质有时像周波(wave),有时却又像粒子(particle)——但物质不可能又是周波、又是粒子,是截然不同的性质嘛!后来随着量子论(quantum theory)发展,科学家才明白上述“矛盾”并不关乎光的性质,之所以出现“矛盾”,并非因为人不懂得描述光的性质罢了——原来科学家对光的性质根本就未掌握透彻。

麦格思的意思是:人必须同时使用两个“矛盾”的模型,才足以描述光的性质(描述神则需要同时使用三个矛盾的模型)。

常人不需要懂得什么是周波、粒子、量子论,也“知道”光是什么。世上有光,我们才看得见眼前事物;我们工作、阅读、写作,都需要光;光从太阳发出,也从月亮映照出来;我们开启电灯开关,就可以得着光......。但如果我们是物理学家,就会有举探索光的性质,就自然会把周波、粒子、量子论挂在口边——可是普罗大众根本不需要拥有光学知识,也可以一眼认出光的所在。

我们不能充分了解三位一体教义,不等于三位一体教义没有意义。正如我不明白电视机的运作原理,但我知道电视机荧幕背后其实大有道理——我不明白罢了。

三、我们身处的世界有限,我们的心思亦有限。我觉得鲁益师(C.S.Lewis)的话很有意思:

说到这里,我必须求你耐心审察我下面的论述。你知道我们在某一空间之内,可以向三个方向移动:左右、前后、上下。任何移动轨迹不过是上述方向之一、之二、或三个方向的组合,这三个方向称为三维空间。如果只限一维,就只能画直线;增加一维,就能画平面图,譬如说,正方形就由四条直线组成;再加一维,就能得着立体,譬如说,正方体就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

你明白我要说什么吗?一维世界只有直线;二维世界也有直线,却可以组成平面;三维世界有直线、有平面,而平面可以组成立体。换言之,当你从简单层次向复杂层次迈进时,你不必摒弃较低层次的事物——那些事物仍在,只不过以全新的形式组合罢了,而这些组合方式,是你身处较低层次时无法想象得到的。

基督徒的神观也是样道理:人所在的层次不过是简单、且不实在的现实层次!在人所在的层次,“一位”就是“一体”,“两位”就是分开的“两体”。正如在二维世界,一个正方形是一个图形,两个正方形是两个分开的图形。可是在神所在的层次,位格仍然存在,只不过以人想象不到的方式组合罢了。你会发现“三位”“一体”,正如一个正方体有六面,却仍然是一个正方体。当然,我们实在想不通“一体”怎能有“三位”——如果神造人只有两维思考的能力,我们也无法想得透“立体”的意思(但我们仍可以隐约推想得出“立体”的概念)。但我们如果肯努力思索,一个模糊、却具启发性的概念就出现了——世上有一位“超位格”的神!这概念不是人可以虚构出来的,但我们听到关乎这概念的事,却又会觉得这概念绝非凭空捏造——因为这全新的概念与其它已知的概念紧扣呼应。

你可能会问:“如果人根本想不透‘三位一体’的神是怎么一回事,那么,谈论神还有什么意思?”问得好!谈论神的确没有什么意思!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接受三一神赐你的新生命——你可以随时接受这份礼物!你愿意的话,现在就是机会。

不关痛痒?

三位一体教义是基督徒的信仰核心,因为三位一体教义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神的本性,并神如何与受造物交往。

首先,三位一体教义让我们知道神是自足的——神创造万有并非出于需要。神的三个位格在创世前已经存在,他们在爱中连结,相知互通,不需要创造万物也可以付出爱。

其次,三位一体教义让我们知道:

基督徒要表明自己的宗教经验并对神的认识,就必须从神的三个位格逐一阐述。任何单一的意象、表义、模型,都不足以清楚表达神的实在。基督教的神观,是三位一体的神观——三个模型缺一不可:第一个模型,是超然物外的神——万有的创造主;第二个模型,是道成肉身的神——藉着耶稣基督向人启示;第三个模型,是内住的神——遍存且运行在万有当中。三位一体教义告诉我们:如果要阐明那位叫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神,就必须同时使用上述三个模型,任何单一模型都不足以描述基督徒与神相交的经验。

此外,唯有三一神可以满足人类最深的心灵需要。有一位职业治疗师,所接受的训练,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训练,她的心理学课本告诉她人类有三大心灵需要:一、参考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二、楷模(例:父母、师长);三、催化剂(例:辅导员、小组)。这个职业治疗师后来信了基督,发现神就是我们的参考点、耶稣就是我们的楷模、圣灵就是我们的催化剂——唯有三位一体的神可以满足人类最深的心灵需要。

神既是三位一体的神,我们深入探究神的本性,自然会触及三位一体教义。事实上,几乎每一项新约圣经教义(洗礼、恩典、救赎、拣选、伦理、敬拜、合一等等)都包含三位一体教义。我们要认识神,就必须以三位一体教义为指引。

我想以一段经文作结——在以弗所书第三章使徒保罗为以弗所信徒祷告,求神叫他们被圣灵充满。保罗的信息提及神的三个位格: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从他得名),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14-19节)。

人被圣灵充满,就能经验父神的实在。保罗的祷告对象,是那位创始成终的父神。保罗在罗马书八章详述了父神与圣灵的关系:“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14-16节)

人被圣灵充满,就能感受基督的爱。保罗向父神祈求,“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以弗所书3:17-19)

人被圣灵充满,也就得着圣灵的能力。保罗祈求父神“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16节)。主耶稣升天前所应许门徒的能力,就是这能力(徒 1:8)。

我们被圣灵充满,就能经验父神的实在、基督的爱、圣灵的能力——三者不可分割。保罗为以弗所信徒向神祈求的,是“他的灵”、“基督”、“神一切所充满的”——是三而一、也是一而三。我们不能仅仅在头脑上探究神,也要以心、以生命经验神的实在。人被圣灵充满,就能经验三一神的实在。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1:42
神为什么任凭苦痛存于世上?
作者:甘力克 | 出处:《寻寻问问》

年轻纽约人格伦(GlennChambers)平生有一个心愿,就是前赴南美洲国家厄瓜多尔(Ecuador)事奉神。格伦终于得偿素愿——踏上征途当日,临上飞机之际,格伦忽然想写一张问候卡给母亲,可是已来不及选购了,他瞥见地上有一张纸,捡起来看,是一张广告单张,上面大字写着“为什么?”几个字。格伦在“为什么?”周围写了几句话,就此寄给母亲。当天晚上,格伦的飞机在哥伦比亚(Columbia)上空爆炸,残骸散落在高一万四千英尺的厄尔塔贝素峰(ElTablazo)上。几天后,格伦母亲收到格伦在机场寄出的信,广告单张的字句,正好道出她的心底呼喊:为什么?

神为什么任凭苦痛存于世上?

神为什么任凭苦痛存于世上?这是最多人接受不了基督教信仰的理由,基督徒对这疑难,绝对回避不了!“毫无疑问,自古以来,世人质疑基督教信仰的最主要理据,都关乎人世间的苦痛——骤眼看来,人世间的苦痛的幅度与程度,似乎毫无理规与格律可言,实在有违公平原则。”

先看天灾:地震、饥荒、水患,凡此种种祸害,影响既深且广,却似无缘无由。再看人祸: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不但敲响了人类文明的丧钟,也扩张了人类苦痛的广度深度。而在今日世界,大小战争更是连绵不绝、无日无之。

除了战火,还有意外:一九六六年十月,英国艾伯范(Aberfan)一处煤矿的矿渣堆突然坍塌,大量矿渣倒进一所小学,一百一十六个学童、二十八个成人就此丧命。这不过是英国近代史上其中一次严重灾难,事实上,我们几乎天天都会听到看到各种人间惨剧:空难、船难、车祸等等。

人人或多或少都尝过苦痛的滋味:生离死别、疾病伤残、婚姻失败、关系破裂、孤单寂寞、灰心丧志、贫困、失业、被逼害、被弃绝、受歧视、受诱惑。形形式式的苦痛,凡人总不能免。

值得留意的是:并非所有宗教都觉得“苦痛”是人生疑难——“苦痛”尤其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重大疑难,因为犹太人、基督徒所相信的神,是既良善且全能的神。鲁益师(C.S.Lewis)的话,道出了怀疑者的观点:“如果神良善,就会愿意把受造物造成完全快乐的受造物;如果神全能,就有能力达成他的心愿。但铁一般事实是:受造物并不快乐!因此,神要么并非良善,要么并非全能,要么既非良善、亦非全能。”

千百年来,神学家、哲学家耗尽心力,务要侦破苦痛之谜,可惜至今仍未找到简明完备的答案!圣经不是学术著作,关注的不是理论,而是实际生活。因此不会以哲学论文的格局讨论“苦痛”——不过旧约、新约作者都曾以不同的形式,或直接、或间接的论到苦痛。以下我们会按几条线索探究这课题。

自由意志

神创造万有,却没有“创造”苦痛。苦痛不存在于神的起初创造之中(参看创世纪1-2章)。人类始祖悖逆神之前,世上根本没有苦痛;将来“新天新地”(参看启示录21章)临到之后,世上也不再有苦痛、哭号、悲伤。苦痛进到世间,全因为亚当与夏娃犯罪之过。换言之,苦痛是神创世后才出现的异变。

不过就算苦痛真的从罪而来(不论直接间接)人仍可以追问下去:神为什么任凭罪恶进到世间?

神任凭罪恶进到世间,因为神赐人自由意志。神赐人自由意志,因为神爱世人——真受必须包含选择的自由,因为强加诸人身上的爱不是真爱,神赐人选择的自由:人可以爱神,也可以不爱神。世上第一对男女选择“不爱神”——违抗神的吩咐,苦痛因此进到世间。鲁益师说:神当然可以施行神迹:把人第一次犯罪的果效完全除去。但神必须把人的第二项罪、第三项罪、第......项罪的果效也统统除去。否则神所作的终究没有什么意思——因为神一旦停止施行上述神迹,人类或迟或早始终会走到我们今天身处的可悲境地!试想一下:如果神真的不断除去人犯罪的果效,不断更正人的行为,不断修整世界的运作,结果会变成怎样?答案是:人类的抉择会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不管人如何抉择,产生了怎样的果效,都可以(藉着神)回复到抉择前的景况——抉择本身就此丧失意义。

我们所遇见的苦痛,有部分是自己犯罪的果效。人触犯神的法则,就会承担苦果。自然界有法则,譬如说,我们探手进火,就一定会被烧伤——“痛”可以看为一种预早警报系统,提醒人出现了问题。

世上除了自然法则,还有道德法则。神设立道德法则,叫犯罪的人得着警戒与惩罚,譬如说,滥用药物的人会染上毒瘾,酗酒的人会变成酒鬼等等。酒后驾车的人苦撞了车,他受的伤,就是他犯罪的苦果。同样道理,自私、贪婪、纵欲、傲慢、暴戾,这些恶事会毁损人际关系,并引发种种人间悲剧。

神的刑罚有时会在今世临到,譬如说,旧约圣经记载人类曾经罪恶滔天,以致神不得不用洪水淹灭全地——“耶和华(神)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心中忧伤。”(创世纪6:5-6)圣经又记述所多玛、蛾摩拉罪恶满盈,神用天火烧毁这两个城市。除了社群、城市,神的刑罚也会临到个人身上(列王记下5:27;路加福音1:20;约翰福音5:14;使徒行传5:1-11;哥林多前书11:30)。(犯罪会生恶果,神的刑罚临到也会产生恶果,这两者的分别,参看本书第5章分题:<爱滋病是神对同性恋行为的惩罚吗?>。)

我们必须注意:人经历苦痛,不一定是因为犯了罪。约伯三个朋友认为约伯受苦是犯罪所致,但他们都错了(约伯记42:7-8)。人总喜欢把苦与罪硬生生扣上因果关系,但耶稣曾经公开驳斥这种看法(约翰福音9:1-3),并指出天灾人祸不一定是神对人的惩罚(路加福音13:1-5)。使徒彼得也提过几种苦痛:“因犯罪受责打”(彼前2:20)、“受冤屈的苦楚”(19节)、“因行善而受苦”(20节),后两种苦痛都与犯罪无关。

人在苦痛中自省固然有益,但我们面对别人的苦痛,就要警戒自己不可妄作论断。教会领袖沃森(DavidWatson)死于癌症,离世时不过五十岁,他曾说过人妄论苦罪的祸害:

患病的人早已内疚不已,如果我们还把他的苦与罪扯上关系,那祸害实在显而易见。我跟重病患者交谈得多了,我发现他们脑海里总会萦绕着一个疑问:我究竟作了什么错事,以致落得如此下场?病人都会责怪自己——如果自己实在不值得责怪,他们就会责怪别人、或责怪神——总要找一个罪魁祸首出来!但问题是:不论病人自己内疚(通常欠缺理据)或是诿过于人或神(通常有欠公允),两种态度都对病人康复毫无助益,徒令病情恶化而已。

但我实在明白“知易行难”的道理!偶尔我也会觉得自己患哮喘、得癌症,是神对我犯罪的惩罚。我会不期然想起昔日所犯的种种罪过,心中满是羞愧,继而兴起内疚、控诉、绝望之念。若往好处想:人在苦楚之中,被迫竭力省察自己,甚至进而痛改前非,这未尝不是好事。我认识不少人,就是藉着认罪悔改经验神的赦免,且得着神赐予的奇妙医治。因此,人如果懂得以神的眼光重审自己的生命,必可领会神的大爱,体味神赐人的喜乐与自由——如果人懂得这样做,苦痛对那人来说,实在可以大有裨益。

然而,患病中的自省,也可以带来不良影响——怨天尤人,责己过甚,甚至质疑神的良善。“看这个沃森!他上个月真差劲!我罚他患哮喘病二十年,作为他的惩罚好了!”“这个沃森又来惹我了!这一次我要加重刑罚——赐他癌症让他归天吧!”我们既然知道主耶稣是医治疾病、宽恕罪人的神,上述想法岂不荒谬绝伦——简直是亵渎神!我们从主耶稣身上可以清楚看见神的大爱与怜悯,上述想法实在与基督教的神观风马牛不相及。

世上许多苦痛,是别人犯罪的果效——是名副其实的人祸。譬如说,战争为人类带来重重苦难,不论错在交战任何一方。不少饥荒的肇端也关乎人祸:资源分配不均、外忧内患不休等等。就是前述的艾伯范煤矿大灾难,查实亦非“自然”所致——由戴维斯(EdmundDavies)大法官统筹的调查委员会经过五个多月侦查聆讯,结果裁定煤务部要承担责任。灾难发生后,一班人筹办了一个基金会,一个捐款人这样说:“我起初只晓得埋怨神,现在我才明白这件惨剧之所以发生,全因为人的贪婪与无能。”

我们犯罪,往往为别人带来苦痛。谋杀、奸淫、偷盗、性虐待、酒后驾车、疏忽子女、背后说人坏话,种种不仁不义恶行都会为世间带来苦痛。有人估计,世上超过九成苦痛都是“人祸”。

那么,余下不足一成的苦痛从哪里来?我们不可忘记:我们今日身处的世界,是被罪恶污损了的世界。

万有创造都因人犯罪而遭受亏损。亚当、夏娃犯罪之后,“荆棘、蒺藜”才进到世间(创世纪3:18),从此“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罗8:20),换言之,所谓“天灾”,无非受造秩序错乱所致。

虽然“自由意志”未能圆满解释某些人、某些国家因何遭受额外的苦痛,却道出了苦痛的缘由:一切苦痛皆源于罪,不论是自己犯罪、别人犯罪(直接恶果)、或是身处堕落了的世界(间接恶果)。

神可以化苦痛为恩典

苦痛本身决非好事,但神可以化苦痛为恩典。譬如说,神可以藉着苦痛引领人归向耶稣基督。

神藉着欢笑对人耳语,藉着良知跟人交谈——却藉着苦痛向人呼喊——苦痛是神的扬声器,用来唤醒耳朵发沉的世人。......神的扬声器无疑叫人不快,甚至驱使一些人走向悖逆神的不归路,但对身陷诸般罪恶的世人来说,苦痛是引领他们悔改的唯一契机。苦痛可以撕破人的矫饰,在人那刚愎自用的心田之上,播下真理的种子。

基督徒都经验过鲁益师上述说话的实在。我们也可能认识一些人,他们身处生离死别、分筋裂骨的苦痛之中,才首次思想神的事情。

神也可以藉着苦痛引领基督徒步向完全——甚至主耶稣也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5:8),换言之,神以苦痛磨练我们的品格——新约圣经的意象是“管教儿女”。希伯来书作者说:“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唯有神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炼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12:10-11)

使徒彼得用了另一个意象:“炼金”。彼得先提醒信徒他们会落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彼前1:6),然后解释神为什么容许苦痛临到他们身上:“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7)

神也可以藉着苦痛叫我们的生命更见丰茂。主耶稣说园丁怎样修剪枝子,神也怎样整治我们:“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约15:2)

很多基督徒的经验告诉我们:神的确可以把苦痛化作生命的凯歌。大有医治恩赐的传道人威格沃思(SmithWigglesworth)说过:“不寻常的信心,从不寻常的争战而来;不寻常的见证,从不寻常的试验而来;不寻常的胜利,只可以从不寻常的挑战而来。”

沃森过世前不久这样写道:

历世历代、数之不尽的基督徒,他们深深经历苦痛之后,生命变得与基督相像。我认识不少这样的基督徒,他们受过苦痛的洗礼,生命满有属天的光辉。忍受苦痛煎熬越多的人,体验神的爱也越多。熏衣草被捣碎,就发出浓浓的香气;橘子被榨,就流出甜甜的汁液。同样道理,人通常要在苦痛伤害之下,生命才可以释放出基督的馨香。

有一位信奉不可知论的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哲学教授,因为研究基督教历代圣人生平归信基督。历代圣人身陷苦痛中的表现,实在叫大学教授摸不着头脑:他们受苦极深,远超人所能抵受,生命反而焕发永不磨灭的荣光!这发现叫大学教授不得不相信:那些圣人的确具备某种能力!这发现至终引领大学教授归向基督。

英国当代法律界翘楚康普斯顿(ChristopherCompston)说过:

二十几年前,我第一个儿子哈理出生不过三十多个钟头就夭折了,我当时觉得哈理去得非常冤枉——他也实在去得冤枉。然而,我现在回想这件悲剧,却可以大胆的说:我儿子的死,实在是我一生的转折点——因为我走到幽谷之底,靠着神的恩典,开始晓得体会他人的苦况。

可能很多人会对神说:“我对现况很满意!拜托你不用费心,不要管我好了!”但正如鲁益师指出,我们这样说,无疑在求神爱我们少一些。

画家不会在意自己随手画来哄小孩子的画作,即使作品并非十足满意,也会一笑置之。但如果他画的是毕生力作——他深爱(就像男女之爱、母子之爱)的作品,就一定会不厌其烦的画完又改、改完又画。如果画布有知,眼见自己身上的颜料被刮完又补、补完又刮,它可能反而希望自己是一幅涂鸦好了。同样道理,我们很多时候会“甘于平凡”,宁愿神“放过”我们——如果神应允我们,他对我们的爱就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

神也常常藉着苦痛实现他在我们身上的美好旨意。保罗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圣经中的约瑟就是典范(创世纪37-50)。约瑟被兄弟弃绝,被迫与心爱的人分离,更被卖到埃及去,二十年不得见父亲的脸;后来又在埃及身陷冤狱,有十三年之久,不断经受引诱试探,却默默忍受一切苦楚,终于在三十岁成为埃及宰相,不但拯救了自己一家,更拯救了神所拣选的全族。约瑟在晚年与兄弟谈到自己所受的苦,他这样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世纪50:20)

很多时候,身在局中的人,实在难以理解神的通盘计划,正如约瑟在年幼时,也根本不明白神的布局。我们面对眼前的苦痛,可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破苦痛的疑惑。

前英国达兰(Durham)主教莫尔(HandleyMoule)在任期间遇上一场矿坑大灾难,这场灾难死亡人数高达一百七十人。莫尔要慰问死者亲属,他苦苦思索该向死者亲属说什么话之际,忽然瞥见一张他母亲送他的线织书签。他把书签拿在手中,书签背面是纵横交错的网——杂乱无章、浑沌失序,可是书签正面是清清楚楚的几个字:“神是爱。”我们身处的世界,骤眼看似一幅纵横交错的网,可是世界表象背后是神的爱。

讨论至此,我们应该可以稍稍明白苦痛的意义:神可以藉着苦痛引领人归信基督、迈向完全。不过话虽如此,苦痛的神秘面纱仍在,有待我们深究。

神赐人之福远超人所受之祸

我们再看约瑟的故事:约瑟受苦之际,神不断赐福给他。他被卖给埃及人波提乏,“耶和华与约瑟同在,他就百事顺利......耶和华使他手里所办的尽都顺利”(创世纪39:2-3)。即使约瑟成为阶下囚,“但耶和华与约瑟同在”(21节),叫约瑟在司狱的眼前蒙恩。司狱甚至把监狱事务一概交予约瑟办理,“因为耶和华与约瑟同在,耶和华使他所作的尽都顺利”(23节)。神实在向约瑟大大施恩,甚至法老也看得出有神的灵在约瑟里头(创世纪41:38),因此差派他管理埃及全地(41节)。因着这份职事,约瑟得以与家人重聚,并拯救全族脱离饥荒厄运。

约伯也经历了重重苦难:钱财尽散,家破人亡,更患上最可怖的疾病,但约伯记的结语告诉我们:约伯末后的日子蒙神厚赐福气,甚至远超从前所有。除了荣华富贵,神还赐予约伯七个儿子、三个美貌女儿。约伯又得享高寿,并有幸得见自己的儿孙,直到四代。

很多人都有类似约瑟、约伯的经历——他们在患难中所领受的福气,远远超过所受的苦痛。但我们必须注意:圣经从没有说过这是必然而然的事!不过神已经赐予基督徒一个莫大的应许,就是天堂的盼望。保罗说:“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8)又说:“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

英国梅斯通(Maidstone)主教理德(GavinReid)曾经与一个少年会友谈天,这少年在一岁时从楼梯跌下伤了脊骨,从此进出医院不休,但这少年对理德说了这么一句话:“神是公平的神。”

理德打断少年的话柄,问他说:“你今年多大了?”

少年说:“十七岁。”

理德说:“你有多少年在医院里度过?”

少年说:“十三年。”

理德说:“你还觉得神公平吗?”

少年说:“嗯,将来我在天堂的时候,神会用永恒的时间来弥补我今生的损失!”

神在将来的确可以弥补我们今生的损失。新约圣经满载关乎天堂的美好应许:耶稣基督重临世间,开拓新天新地(启21:1);万有秩序得以修复,地上不再有哀哭,因为不再有苦难;凡属主耶稣的都要改变,软弱、衰残、朽坏的身体都要改变,成为耶稣基督荣耀复活的新身体;我们会和所有“在基督里”过世的信徒聚首一堂,在主耶稣跟前共度永恒。马丁路德(MartinLuther)说:“世间福乐纵千万年,岂及天堂片刻?”

今日崇尚物质的世人,已难以掌握“永生”的概念,但如果我们把今生的苦痛放在“永生”的背景看,就不难发现新的观点。有人以为“永生”不过是一纸期票,日后能否兑现,实在无从知晓。神学家麦格思(AlisterMcGrath)认为说这话的人,其实回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真有‘永生’吗?”麦格思有一本书论到苦痛,有一段这样说:“如果基督徒的永生盼望不过春梦一场,自欺欺人,就必须为世所弃!但如果真有永生,人就要从‘永恒’的观点探求今生苦痛的意义了。”

神与人共尝苦痛

“世上为什么有苦痛?”这实在不是容易透悉的疑难,但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这可能是最重要的考虑)看:神与人共尝苦痛。

斯托德(JohnStott)说得好:“如果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从没有发生,我就绝不会相信神。”神是受尽苦痛的神!神对世人的苦痛决非冷眼旁观,我们查看圣经,仰望十架,就知道神的确了解人间苦痛。套用特土良(Tertullian)的话:神是“被钉十字架的神”。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林后5:19),他降世为人,遍历世人苦痛,因此不但“了解”苦痛,更亲身尝透苦痛滋味。

一九六七年,年轻貌美、身手敏捷的少女琼妮(JoniEareckson)在一处悬崖跳水遭遇意外,导致四肢瘫痪。琼妮起初满心怨怼、忿恨、悖逆、沮丧,后来逐步重拾对神的信靠,并成了闻名的画家(她以口代手绘画)、讲员。她是怎样相信主耶稣完完全全明白她的苦况?她遇难三年后一个晚上,忽然领悟了一件事: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岂不像她一样的经历了四肢失效之苦?

短剧《哑口无言》(TheLongSilence)的信息含蓄隐约,却动人心弦。

在末日,数以亿计的人散布在一处大平原上,神的宝座就在前头。

大部分人都是站得远远的——他们抵受不了神的荣光。但有那么好几群人,却在神的宝座前大叫大嚷。他们并非为罪自责求饶,却在声称要与神当面对质。

“神哪有资格审判我们!神知道受苦是怎么一回事吗?”一个近东裔的少女首先发难。她把一边衣袖撕下来,露出纹在臂上的一个编号——她是纳粹德国集中营的囚犯。“我们受尽威吓......拷打......虐待......杀害!”

另一群人当中,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他褪下衣领,露出颈项。“这又如何?”他厉声呼喊,一手指着深深陷在颈项上的绳痕。“白白被绞死!不为什么,只为生来是黑人!”

另一群人当中,一个怀有身孕的女学生幽幽的说:“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苦?”她头也不抬,只在喃喃自语。“我的一生就这样毁了......。

在平原另一端,还有一群群怨声载道的人,他们都在放声控诉神:神竟然任凭苦罪存于世上!神自己呢?他活在赏心悦目、明亮纯洁的天上,没有哭号、恐惧、饥饿、仇恨,当然惬意无比!神怎能明白世人之苦?神置身度外啊!

他们决定从每一群人之中,推选一个代言人出来——都是受苦最多最深的人:犹太人、黑人少年、广岛原爆受害人、四肢畸形的病人、天生缺肢的孩童......他们聚集在平原上共谋部署,要向神提出申诉。

他们的设想似乎天衣无缝——神要怎样才有资格执行末日大审判?神要先经受人间苦痛!神要成为人,过人的生活!

他要生为犹太人,并且是私生子。他要执行一项艰巨无比的任务——这任务难似登天,甚至他的家人也以为他疯了。他要被最亲密的朋友出卖,他要被人诬告,身陷冤狱——审判他的必须懦弱庸碌,听审的又要心存偏见,他还要受尽凌辱折磨。

他要尝尽孤单的滋味,然后受死——真真正正的死,在众人面前死。

那些代言人每喊一句,众人就大声叫好和应。

最后一句话音刚落,全地竟然变得雅雀无声——再没有人发表议论,也没有人挪动身子,因为大家猛然醒觉:神已经尝了人间苦痛。

我们受苦,却不是独个儿受苦——神与我们一同受苦,叫我们可以胜过“苦中之苦”(神学家莫特曼JurgenMoltmann的形容)。

怎样面对痛苦?

人身陷苦痛当中,未必可以即时明白受苦的意义。约伯在苦痛之中,质问神他为什么要受苦?神没有给约伯解释,只是让约伯看见自己的无知,从而生发信靠神的决心。约伯记的要旨不在乎“神为什么任凭世上有痛苦”,而是“人要怎样面对世上的痛苦”。

在苦痛中我们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我所受的苦,是不是犯罪的结果?”如果是犯罪的结果,就要求神告诉我们究竟犯了什么罪。神的灵会叫人知罪,却不会叫人陷入蒙昧不明的罪疚感之中——神不会控诉人,撒但才会控诉人。圣灵曾清楚告诉我们所犯何罪。我们必须认罪悔改,求神赦免过犯,洗清心中污秽。

二、“神啊,你要我学习什么?”神可能要藉着眼前的经历磨炼我们,教导我们学义。

三、“神啊,你要我怎样面对这件事?”

此外,就算神没有即时给我们答案,我们也不可灰心丧志。人生是一幅苦乐忧喜交织而成的图画,我们在磨难的日子决不可忘记:一切苦痛终必有完结的一天,曙光就在前头!就算我们今生不见曙,也确知将来必能与主相会!我们要时刻仰望耶稣基督(来12:2),因为主曾经受尽人间苦楚,可以体恤我们的软弱。

我们也要体恤受苦的人——向身陷苦痛当中的人讲解苦难的意义,无疑雪上加霜!就算受苦的人真的犯了罪,我们也没有资格定他的罪。我们自己也不过是罪人,况且,我们实在不应该妄下判语,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了,苦与罪没有必然关系!面对受苦之人,我们所能做而最有裨益的事,莫如伸出同情之手,与哀哭的人同哭(罗12:15)。

我们既知道苦痛不是神的起初创造(而是罪恶的衍生物),就有理据向苦痛“宣战”。主耶稣在世也向苦痛“宣战”——他喂饱饥饿的人,医治患病的人,甚至叫死人复活。耶稣觉得“事奉”是什么?就是传福音给贫困的、释放被囚的、叫瞎眼的看见、叫被压迫的得自由。今天神也呼召我们效法主耶稣的事奉。

也许可以这样说:关乎苦痛的讨论,总意是“基督的十字架”。人苦明白十字架的意义,就能领会神为什么任凭苦痛存于世上。让我最后总结一下:

一、人误用了神所赐的自由,把耶稣钉了十字架——可也是藉着耶稣被钉十字架,世人的罪债都给付清了,神的救恩就此临到人间。

二、神藉着耶稣基督完成普世救赎大功。世人要害死耶稣,但神的意思是好的,为要成就救恩——十字架因此成为得胜的记号。

三、神在末后要赏赐人的,远远超过人眼前所抵受的。耶稣“因那摆在前头的喜乐,就忍受十字架的苦难”(来12:2)。主耶稣知道自己要复活——我们也因着主的复活,得享永远的生命。

四、最重要的是:神在苦痛的事情上,决非置身度外。神是被钉十字架的神,愿意为我们受苦,也愿意与我们一同受苦。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1:45
神今日向我们说话
作者:箴士·卜易士(James Boice) | 出处:当代信仰实践手册

好几年以前,我到北加州参加一次"国际圣经无误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Biblical Inerrancy)的会议。会中有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就打开了收音机,当时正在进行的节目是"你有过属灵的经验吗?"有许多人被邀请到节目中来,描述他们的经验。

当时正好是总统大选过后不久,一位自称是终生民主党的妇人谈到她的经验。她在投票箱前排队,等着要投给民主党候选人一票。然而轮到她投票时,一种奇怪的感觉却笼罩着她,便不顾自己为民主党员的身分,把票投给了共和党候选人。那是她的属灵经验。

这是神今日向我们说话的方式?神是透过模糊不清的感觉向我们说话的吗?

圣经告诉我们神用四种不同的方式对我们说话。

1、神在大自然中启示祂自己。诗篇第十九篇阐述了这样的启示:"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1节)。

罗马书第一章20节也提到了神在大自然的启示。"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任何人观看大自然,都应该清楚地知道神在其间。

神用大自然的启示向人传扬神的存在,而人也该知道有神的存在。然而即使这是一项真实的启示,它还是有些限制。因为大自然并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有关神道德上的属性。更重要的是,它并未告诉我们任何关于神的爱,也从未引导任何人信靠神。

2、神在历史中启示祂自己。在旧约中,神亲自向人说话,也借着一些自然律的改变,以奇妙的方式介入人的生活。以祂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为例,祂便向他们启示了祂的属性和律法。祂拯救他们脱离桎梏,以致于他们可以认识祂,遵守祂的命令。

神在历史上最主要的启示是耶稣基督。希伯来书提到祂如何"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一1、2)。从耶稣基督身上,我们能认识一些从大自然中发现不到的神的属性。我们知道神是有位格的,而且祂是慈爱的。最后,我们还发现了救赎之路,乃是透过基督的死和复活。

3、神在圣经中启示祂自己。神写下来的启示意义十分重大,因为任何我们说到有关神的事,完全奠基于祂在圣经中的启示。圣经是神事工的记录,特别是神透过耶稣基督的事工的记录,旧约预表基督的降临,四福音书详述祂在世上的宣教事工。使徒书信和新约其他各卷书解释了圣经,以建立造就我们。圣经比大自然或历史更能引导我们寻求神,认识神。

4、神借着圣灵启示祂自己。透过圣灵的光照,一个人才得以重生。这是神启示中最个人化的型式。若没有圣灵,我们不能明了属灵的事。我们以为圣灵的事是"愚拙"的(林前二14),我们也不能了解神在大自然、历史或圣经上的启示。然而圣灵使我们在基督里重生,祂使我们有一新的属性,有一种新的能力,看出神在大自然及历史中的启示,研读圣经也有崭新的认识。

非基督徒会参与查经,但不觉得有什么意思。然而突然间有某样东西敲醒他,一切便豁然开朗。圣灵用一种个人的方式启示人,使他明白耶稣基督是神,是救主。他现在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事物。圣灵持续不断地光照圣经中的真理,他就可以透过圣灵的善工,重生得救。

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是怎么发生的。两个往以马忤斯的门徒在耶稣基督复活以后回家。当耶稣在途中向他们显现问他们为什么忧愁时,他们告诉祂整个故事。

他们说有一个人,叫拿撒勒人耶稣,是位伟大的先知,但上周被人杀了,事情发生时他们就在耶路撒冷,又听一些妇女和男人说,他们走到坟墓,竟然发现坟墓是空的。有些人甚至说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

纵使在以马忤斯路上的那两位门徒早已听闻复活见证人的证言,他们还是不明白。当然更别说相信了!所以耶稣向他们讲论圣经及解释祂来到世上的使命(路二十四27),接下来,祂又开他们的眼睛(路二十四31),他们就认出神了。这就是光照。耶稣向他俩的光照,正如现在我们读圣经时,圣灵的光照-般。最后,祂开启他们的心眼(路二十四45),当他们开始思想祂对他们所说的话,当他们把圣经上不同的经节联想在一起时,他们的心就被打开了,成为不同的人。

同样的过程在今日仍不断地进行着。如果我要认识神,我可以读圣经,并且祈求圣灵光照我所读的经文。神就会打开圣经,打开我的眼睛,打开我的心,因此我就更能认识祂。
作者: 嘁哩喀喳    时间: 8.6.2009 21:45
某自以为是的ID肤浅猥琐的辩论目的被人识破之后,只能用大笑掩盖自己的心虚。
暴力美学 发表于 8.6.2009 20:35


我的目的,我从来没有掩盖过:我就是希望帮助人们认识基督教的邪恶本质。这有什么可“心虚”的?

我的论证你反驳得了吗?反驳不了,还要假装是你不屑反驳,太不诚实了吧?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1:47
神借着圣经说话
作者:箴士·卜易士(James Boice) | 出处:当代信仰实践手册

马丁路德、加尔文以及其他的宗教改革者,都强烈地同意圣灵的存在,也相信神必能引导我们,教导我们。同时他们也相信,神乃是透过圣经向我们说话。对他们而言,圣经的教导和圣灵的引导是并行的。

他们知道没有了圣灵,圣经就是一本死的书;另一方面,若没有圣经成为由神而来客观的引导,那么某个人宣称他有圣灵的特殊带领,就可能导致错误或极端。

曾有人请马丁路德在他的圣经空白页处签名。马丁路德却写了一节经文和短短的信息。那是约翰福音第八章25节:"他们就问祂说,祢是谁?耶稣对他们说,就是我从起初所告诉你们的。"

然后路德写下这段信息:"人渴望知道祂是谁,却不留心祂所说的话;然而耶稣却希望他们先听祂的话,然后他们就知道祂是谁了。这是规则--先听道,让神的话先动工,认识神也就不难。假使你不听,你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们应当坚信:不经由祂的道,就不能看见神、认识神、了解神。因此,若撇开神的道,而断言有救赎那是徒然的。神不会理睬,那也不会得到神的回应,神不容许有任何其他的得救途径。所以让祂对你说话的书,成为你的言行准则,因为祂是有计划地写下来的。祂不想对牛弹琴。我们要读它,想它,谈论它,学习它,确信神(不是天使或受造之物)会借着它向我们说话。"(爱华德公司Ewald M. Plass出版,What Luther Says:An Anthology, Vol 1 [St Louis: Concordia, 1959],81)。

以上就是神的道以及圣灵的引导如何互动的方式。我们的眼睛被打开,我们的生命就被调整得更有规律。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8.6.2009 22:02
经上的比喻帮助我们认识神
作者:萧露西(Luci Shaw) | 出处:当代信仰实践手册

圣经上对神和耶稣基督有许多的比喻。每一个比喻都使我们对神有不同的看见;每一个比喻也强调神不同的范畴或属性。

神是一个王国的君王,祂有子民,也有仇敌。祂是一位有战略、有军队的将军。祂也是一个窑匠,既塑造普通的瓦器木器,也雕琢非常精巧、细致、美丽的艺术精晶。祂更是一位父亲,爱神的子女,也管教他们。

在玛拉基书中,我们看到神好像炼金之人的火,要炼尽我们一切的杂质,就像在熔炉中熬炼精金一样,然后精金的表面,就精纯得可以映照人脸。神要我们成为精金,可以反映出祂的荣耀。

在何西阿书中,我们看到神好像青翠的松树,不论什么季节,长年供给我们树荫和果子。祂也正如那青翠的松树一样,常与我们同在,覆庇、供养我们,使我们更丰美。

神更执着的形像之一,是圣经上所提到的一位情人,或称为良人,他追求一位非常善变的女人。她经常对他不忠,和别的男人在一起,然而因为他不断地追求她、爱她,她终于成了他的新娘。基督徒常常忽略这一点,然而在经上这样直言不讳的性的比喻却十分强烈。

神的另一个形像是葡萄园丁,希望他的葡萄成熟的辛勤栽种者,我们是葡萄,而葡萄藤就是基督徒的团体,使渺小的个人互相聚集在一起,彼此相倚、相交,而圣灵的浇灌就流在每一个人身上。

圣经中也有许多事物比喻圣灵。祂彷佛鸽子、喜乐油、火、水、保惠师,或友善的律法师。祂是一位看不见的安慰者,当我们需要祂的时侯,祂总是在我们身旁。

当然,对基督更是有一系列的描述。祂是生命的粮,祂是掉在地里的一粒麦子,死了,结出许多子粒来。祂(是倾倒出来的酒)是迦拿婚筵上的美酒,是活水的泉源。祂是葡萄树,是房子的头块石头。祂是羊圈的门,同一比喻,角色又换成了祂是好牧人,领着羊通过羊圈的门。

祂是新郎、坚固磐石、先驱者、晨星。祂是狮子--尊贵的、有力的、不受约束的、有金黄色鬃毛的狮子--但祂也是白色的、纯洁、无助、静默无声的羔羊。

在圣经中,神有一些女性化的形像,可是由于和传统所塑造的神的形像不同,以致多被人忽略了。然而经上提到神像一只母鸡,招聚我们这些小鸡在祂翅膀的荫下。神是那喂养者、安慰者、建造者。神是那位因找回失落的钱而欢乐的妇人。若以家庭中的性格描述神,常可突显出祂母亲般的性格。

因为没有了母亲,家还像家吗?

在以赛亚书第六十六章13节,神说:"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耶稣也有那种情感,祂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可十14)。如此的亲昵、亲密、温暖和供应正是母亲的典型。

所有圣经上的比喻都是一幅幅的图画。因为神是如此难以言喻,超过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们需要借着这些比喻的恩赐,使祂在我们思想可及的范围之内,用言语略略的形容,触及一些皮毛。当我们被有限的思想、身体所局限时,永远不能全然了解神,只能紧紧把握住祂给我们的这些图画。

我认为耶稣是神在世上最好的比拟。祂使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神的模样。耶稣所过的生活告诉我们神了解我们。耶稣是个小镇上的木匠,祂会常觉疲累,在店里忙了一天,耶稣也会筋肉酸痛。然而祂爱众人,当祂朋友死时祂也哭了--祂是如此地有着人的性情。祂生气,祂失望,因为祂看到商人竟在父神的殿中唯利是图满了市侩之气。从耶稣身上我们可以想到神是怎样的神。我们的神并非高高在上,不体恤,未接触人就草草下决定的神。

假如我们不留意圣经上的比喻,就会漏失掉整个属灵的层面。对神只有平面的认识,而非全貌,比喻可使我们对神产生更有趣、更个人化、更多彩多姿的认识。神就是要我们如此地认识祂,因此祂在人的心里放进了想象力。若是我们过分害怕,或轻忽祂,我们就会扭曲自己,那可不是神的本意。假如忽略了圣经上的比喻,我们对神灵里的认识就受到剥夺和削减了。
作者: 嘁哩喀喳    时间: 9.6.2009 01:15
哈哈!你只会读这些弱智的宣教资料吗?

你怎么不直接读“圣经”啊?

按照“圣经”描写,基督教的“神”耶和华/耶稣多次大规模屠杀婴儿,甚至__使__人们吃自己儿女的_肉_。你赞美耶和华/耶稣这些令人发指的暴行吗?

按照“圣经”描写,基督教的“神”耶和华/耶稣在人们脸上抹粪,甚至故意露女人的下体给别人看。你赞美耶和华/耶稣这些龌龊下流的行径吗?
作者: Starr    时间: 9.6.2009 01:48
1# 暴力美学
深有同感.敬畏神的人有永远的生命,反基者只能靠攻击这个生命才有存在价值.某些人甚至堕落成了一个程序,一个病毒,时刻准备感染那些还没有免疫力的人.对于这些程序,确实没有纠缠的必要,但有必要给每一个幕道者进行预防接种,这也是以后传福音者必备的武器.
作者: sdys159    时间: 9.6.2009 09:28
以骂神骂人为最高趣味的人实在是很悲哀
作者: Jasmin3    时间: 9.6.2009 12:18
嘁同学,我觉得你对基督教有种特殊的仇视.别人明明回答你的问题,你不接受,当然可以.可你要不就说别人辩不过你,要不就说弱智什么的.你引用的圣经也都是断章取义.上帝之所以要敬畏,是因为他是有公义的,人也要对自己的罪附上代价.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死亡不可怕,可怕是死后去哪里.你说的神击杀埃及长子的事,神之前反复提醒法老,明明是法老不听劝,导致的后果,就好象一个警察反复警告,,大家不要动,要动就会开枪,很危险,会出人命的,有人不听,一定跳出来.然后出了事,你就怨那个警察吗?母亲让小孩别去触电,小孩不听触电而亡,你也去怨那个母亲吗?
作者: 同行天路    时间: 9.6.2009 23:46
谢谢暴力美学的转帖,对我们认识基督有很好的帮助,希望你的苦心反基的网友可以理解。

嘁哩喀喳网友是一种现象,提醒我们还有许多象他那样理解基督教的人,接触得多就知道了。经过这几年下来,除了纠缠一些经文之外的3板斧或5板斧外,除了骂人和几个帖子来倒腾以外,其他的帖子少很多了,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10.6.2009 08:31
哈哈!你只会读这些弱智的宣教资料吗?

你怎么不直接读“圣经”啊?
嘁哩喀喳 发表于 9.6.2009 01:15


连这些“弱智”的宣教资料都读不明白,还想读明白圣经?

某ID不要太高看自己了。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11.6.2009 19:55
顶起来。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12.6.2009 09:23
UP~!
作者: 傻蛋吞椰酥    时间: 12.6.2009 15:59
这位有暴力美的基徒,别以为传教小册子和半通不通的哲学就能打掩护了,居然连老冯讲道都推崇,你不知道他瞪眼说瞎话么,你的这些东西和他的那些一样的垃圾。学问不是这样装出来的懂不懂?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12.6.2009 16:26
楼上的,有这闲工夫,不如替你教主把他那些个狗P文章印一印。
那种垃圾你也推崇,真是受不了某些人。
某些人真有学问,还捧别人臭脚,可笑可笑。
作者: 嘁哩喀喳    时间: 12.6.2009 23:53
嘁同学,我觉得你对基督教有种特殊的仇视.别人明明回答你的问题,你不接受,当然可以.可你要不就说别人辩不过你,要不就说弱智什么的.你引用的圣经也都是断章取义.上帝之所以要敬畏,是因为他是有公义的,人也要对自己的罪 ...
Jasmin3 发表于 9.6.2009 13:18


1)基督徒们的那个“回答”你觉得有道理而我没有反驳的?麻烦你指出来嘛。

2)我怎么“断章取义”了?不要就会喊口号/扣帽子。麻烦你指出来嘛!
作者: 同行天路    时间: 13.6.2009 02:05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作者: 618o382    时间: 21.6.2009 20:49
弄了一大堆花哨的名词术语,抬出几个大名,啥道理也没讲,就是吓唬人,就是告诉别人别再反基了。
作者: 暴力美学    时间: 26.6.2009 23:10
弄了一大堆花哨的名词术语,抬出几个大名,啥道理也没讲,就是吓唬人,就是告诉别人别再反基了。
618o382 发表于 21.6.2009 21:49



如果理论你读不懂,就请跳过术语和名人,看蓝色字和红色字的道理。

浅显易懂,也并非唬人。确实是告诉正常的人,别再反基了。
作者: 618o382    时间: 27.6.2009 00:14
29# 暴力美学
真没见你转的文章里有什么理论,除了唬人的名词,没什么东西。
作者: 小小草一棵    时间: 30.8.2010 05:16
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啊,楼主不错的啊,支持了……

http://www.xiayu05.info/
http://e1.xiayu05.info/
http://e2.xiayu05.info/
http://e3.xiayu05.info/
http://e4.xiayu05.info/
http://e5.xiayu05.info/
http://e6.xiayu05.info/
http://e7.xiayu05.info/
http://e8.xiayu05.info/
http://e9.xiayu05.info/        
http://e10.xiayu05.info/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