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87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安小小游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11.2014 00:2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政殿主要是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晚唐时期,朝纲不整,皇帝疏于郑重其事的在宣政、紫宸殿召见完群臣后,而常在后宫便殿召宰相及百僚议事。思政殿就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殿堂。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穆宗即位后,在思政殿召见了司勋员外朗,知制诰杜元颖,赐给他紫金鱼袋,并破格提升为中书舍人。在唐代,紫金鱼袋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高级官吏或有功勋卓著者才能获此殊荣。穆宗为太子时,薛放是穆宗的陪读和玩伴,与穆宗自幼交好。穆宗即位后,对薛放十分赏识,让其参与要事,欲封宰相之职。元和十五年,穆宗将薛放召入思政殿,赐予金紫之服,予以升官。
3 m8 n: s7 f6 e7 s  F. Z
2#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4 00:26:26 | 只看该作者
        为使宫女与女官职责明晰,特于大明宫内设殿中省。宫女掌宫中役使洒扫,统一居于掖庭。功能主要是为皇家以及宫中官署提供膳食、服饰。若有专门服侍之人,则可随主而居。宫女晋为少使方为女官。妃嫔亦可登记,申请服侍之人。殿中省设监一人,少监二人,丞二人,主事二人。殿中监掌管天子服饰以及车辆交通,总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和尚辇等六个局。尚舍、尚辇局主管皇家的日常礼仪,尚食、尚药、尚衣局则为中书、门下省提供日常用品,一切调配权归女尚书。如凡服饰尚黄,旗帜尚紫,乘舆之服有大裘冕、衮冕、巾冕等等,这些都由殿中省打理。
6 o% l- m& p7 N*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4 00:26:59 | 只看该作者
        御史台是唐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执掌国家宪政邢典和百官监察之政务,稳定社会,主要属官是大夫和中丞。唐玄宗时,御史台设置了“三院”,即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是御史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皇城中正街西边,属官为侍御史,大明宫里也有内设机构,称“御史北台”,位于宣政殿以西的中书省南边,是御史大夫、御史中臣的办公和议事之所。台院侍御史的主要职责是纠弹职位较高的中央官员,参与审判大理寺和皇帝交付的案件。

! B( p0 R5 m. Z$ B4 {) }%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4 00:27:29 | 只看该作者
        唐高祖武德年间,因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所以皇帝决定在门下省加设政事堂,令两省长官在此先达成共同意见。初始仅三省长官,即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方能与会,后皇帝又加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等。唐中宗即位后,裴炎自门下侍中迁中书令,政事堂也随之迁往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年间,张说执掌政权之时,将政事堂改称为中书门下,俗称仍为政事堂。这里是讨论军国大事之地,也是宰相的总办公处。

1 l, w6 X& P- S1 G2 Z+ l;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4 00:27:53 | 只看该作者
        御史台中书南院位于中书省南部,分为中丞、杂事、左右巡使院三院,据《唐六典》记载,编制为:大夫一员,御史大夫、副丞相为三公之官;中丞二员,每逢国家大礼,他们负责开路,令安排32人负责宫廷供奉仪式,凡是冬至、正元朝会,他们负责准备朝服,此外还有负责杂事的人员约60人。
7 }9 `) }) o- ^0 L2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4 00:29:06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向南,就要走到大明宫最庞大、最辉煌也是最雄伟的建筑——含元殿了。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663年建成后223年间一直被使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典的地方。元日、冬至日的大朝会,外国使节团谒见以及改元、即位、受贺、大赦、阅兵的各种仪式、大典都在这里举行。

2 v: h; d7 a+ F7 X/ {% R9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4 00:29:37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向南,就要走到大明宫最庞大、最辉煌也是最雄伟的建筑——含元殿了。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663年建成后223年间一直被使用,是举行国家仪式、大典的地方。元日、冬至日的大朝会,外国使节团谒见以及改元、即位、受贺、大赦、阅兵的各种仪式、大典都在这里举行。

% O% \9 s: p. W7 V4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4 00:30:04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地势高差较大,含元殿上部建筑在三层大台以上构筑,体量巨大,气势伟丽。基台复原再现了遗址的基本结构和布局,唐代的土质遗存被封闭在砌体之内,永久保存。登殿北望,中轴线上的建筑气势恢宏,让我一梦回到了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时代。

/ Z" q& s( z' Y7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4 00:31:17 | 只看该作者
        含元殿一直使用到唐朝末年,自兴建至唐末被毁的二百余年当中, 历经了德宗贞元四年(788年)的地震和几次大风、大雨的自然损害,不断有所维修,但始终未见有重大拆改或重建的记录。 含元殿毁于唐末兵火。
        邻斗极之光耀,迩天汉之波澜,……建升龙之大,邈不至于阶端。 峥嵘孱颜,下视南山,照烛无间,七曜回环。 ……捧帝座于三辰,衔天街之九达……《全唐文》中的《含元殿赋》形容当行走在殿前大台阶上时,仰视大殿,好象浮现在云端,又好象太阳正在升起。 含元殿辉煌而庄重,开阔而明朗,确有如日之升的豪壮,是气势磅礴的大唐盛世的体现。
; z0 F. W* A2 L+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1.11.2014 00:31:58 | 只看该作者
        含元殿西南的栖凤阁为三出阙式,三层阙檐迭次斜飞,如飞鸟之翼,欲腾空而起。“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 象龙行之曲直,夹双壶之鸿洞。”这是李华《含元殿赋》中的句子。

3 ~' f, o. n, y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6.2024 16:5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