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媒体走进美丽乡村,梦里老家——婺源
7 `8 v4 p9 K; s( Y1 Q% r 28日,来自世界五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36家海外华文媒体的老总、编辑、记者走进美丽乡村,梦里老家——婺源,参观考察这里的民风、文化。
; k/ P3 A5 [7 U
- B$ v0 h8 d( t. O7 E% g$ d% I* H华文媒体在篁岭景区合影留念 " T/ g: k9 g- F3 h# V) U* |/ x
3 y4 W. A5 ]. l" l" r+ H/ [5 e7 K
篁岭景区内,有着很多擅长雕刻的艺人,他们在精心的完成自己的作品。 $ T6 U2 @4 k. s `/ C9 j4 b
# ]# x& d- t: A0 L( C7 `
婺源,美丽乡村,梦里老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社会和谐。这里曾因“晒秋”而名声鹊起、遐迩闻名。
7 o6 @: l( `+ K9 z婺源基本县情
# J( c+ b D5 E# p" D6 v5 d 婺源,美丽乡村,梦里老家。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34.1万。现有水田32.8万亩,茶叶14万亩,林地37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n. u8 R/ h1 |6 e0 \9 T1 j
婺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享有“书乡”美誉。自唐至清,全县共出进士552人,历代文人留下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朱熹、詹天佑等历史文化名人名扬中外;历史遗迹、明清古建遍布乡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3个。! a0 H) s" H2 Y# g' t) Z O: J$ R/ I
婺源,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5%,有自然保护小区193个,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6000多株。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境内有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鸳鸯湖。良好的自然条件蕴育了丰富的地方特产,红、绿、黑、白“四色”特产(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享誉古今。9 v# \. q% I* `5 _# o( Z% S, c8 f
婺源,区位凸显,交通便捷。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是中国旅游强县。周边分布着黄山、三清山、庐山、武夷山、千岛湖、鄱阳湖、景德镇等名山、名水、名镇。一小时车程内有黄山、景德镇和衢州三个机场,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京福线高铁,九景(婺)衢铁路已经开工,婺源正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的前沿。& C) m! J1 X5 q0 P; l
婺源,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是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省平安县和全省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县。保持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邻里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小额信用贷款等政策惠泽千家万户,全县呈现出平安和谐的社会景象。
# J% w# a; R) n2 k# K& k 婺源,是一个倍受领导关怀的地方。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先后亲临视察,中央部委领导经常来此考察调研,省、市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多次深入我县指导工作。深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化成了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县呈现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喜人局面。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3.5亿元,增长10.9%;财政总收入9.01亿元,增长7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增长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951元,增长14%。+ T* [: p7 u#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