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宣纸如何从泾县走向世界舞台?

20.11.2025 15: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 评论: 0|原作者: 中国新闻网

摘要: 竹帘轻点水面,纸浆如云烟舒展;松针刷拂过焙面,雪浪翻涌间,黑白分明的宣纸便有了千年不褪的筋骨。这便是安徽泾县宣纸的纯粹本色,承载着千年文脉的传承。(航拍中国宣纸文化园。(无人机照片)韩苏原摄) 2006年 ...
竹帘轻点水面,纸浆如云烟舒展;松针刷拂过焙面,雪浪翻涌间,黑白分明的宣纸便有了千年不褪的筋骨。这便是安徽泾县宣纸的纯粹本色,承载着千年文脉的传承。
(航拍中国宣纸文化园。(无人机照片)韩苏原摄)

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更荣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如今,从小岭村老作坊到全县近300家生产加工企业,两万余名从业者共同守护着这门技艺。捞纸帘起落,晒纸刷往复,108道工序的每一道都凝结着匠心,让每张纸成为“纸寿千年”的生动注脚。

传统技艺遇见现代创意

蓝天白云下的中国宣纸小镇,白墙黛瓦如纸山起伏,光影流淌成溪。游客在此不仅能触碰宣纸的温度,还能沿全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展示区漫步——从青檀皮捶打、沙田稻草漂洗,到抄纸师傅手把手教学捞纸。体验馆内,孩子们举着竹帘笨拙却虔诚地尝试,将对传统的好奇揉进第一张自制纸的褶皱里。

非遗集市上,流光溢彩的宣纸文创成为新宠。“万年红”对联以传统纹样嫁接现代设计;婚嫁礼盒以宣纸为媒,将“执子之手”的誓言写进草木纤维;三希堂线装文化园内,原大影印的《四库全书》泛着沉香,而当代艺术家的写意画作则在宣纸上泼洒抽象哲思。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体验宣纸捞制工艺。韩苏原摄)

目前,宣纸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中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宣纸发源地小岭九华古道丁家桥段入选2024年中国“最受欢迎古道”。2024年,宣纸文化园与小镇一体化运营,接待游客41万人,同比增长64%。

“纸”经济焕发新生

丁家桥镇电商产业园里,屏幕荧光与纸浆莹白交相辉映。县级层面4年累计兑现电商奖补资金近1400万元(人民币,下同),催生出3000余名“纸间匠人”。2024年,泾县宣纸文房四宝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2亿元,丁家桥镇以“中国淘宝镇”的势头领跑,4个“淘宝村”的包裹正驶向全球。

跨境电商也扬帆起航。在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直播间里,海外客商惊叹于宣纸的洇墨之美。泾县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帮扶,围绕产品出口、原料进口做好外汇账户设立等服务,引导更多企业“出海”提质增效。

品牌守护与规则护航

“宣纸”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获批,为千年技艺筑起护城河。执法行动跨省追击仿冒者,标准修订让品质有了更严苛的刻度;“泾县书画纸”团体标准的诞生,则让非宣纸类产品也有了品质脊梁。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中国宣纸文化园“三丈三”巨型宣纸车间参观。韩苏原摄


目前,泾县19家在先权利人100%签订《共同维护“宣纸”品牌协议》,19家获宣纸地理标志商标、2家中国驰名商标、12家安徽著名商标,品牌矩阵愈发坚实。泾县正以整合重组为引擎,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拓展艺术用纸、文房四宝、生活用纸、文旅融合等多元赛道。

技艺传承与新生

“大国工匠”周东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年轻学徒正伏身学习古法捞纸——竹帘入水角度、纸浆浓度把控,师傅手把手指点,将多年经验化作可触可学的“活字典”;毛胜利、曹红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有序推进,更多顶尖技艺将在此开枝散叶。

宣城市工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院”与“宣纸制作技艺教育传习基地”里,课堂不再局限于古籍:上午学电商直播话术,下午练捞纸手法,理论与实践在年轻学子手中碰撞出创新火花。从“怕技艺失传”到“盼技艺传扬”,宣纸传承正从“血脉延续”转向“生态共生”。

从青檀皮与稻草的质朴相遇,到文创、电商、文旅的多元绽放,泾县宣纸正以“两延伸三结合”的笔法,勾勒产业新卷。2024年,泾县年产宣纸290吨、书画纸2.5万吨、加工艺术类产品1.2万吨,书画纸国内市场占有率约40%;产值19.2亿元,利润1.1亿元,税收7200万元,年创汇150万美元,直接间接带动2万余名从业者,初步形成地方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宣纸小镇5A蓝图铺展、非遗生态保护区规划建设,集群效应正加速释放。当千年宣纸借整合重组之力破茧成蝶,又有了“文旅融合”的活力和“跨境电商”的翅膀,这张承载东方智慧的纸,终将在世界的画布上,晕染出更绚丽的色彩。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0.11.2025 18: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