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返回首页

Paul的个人空间 https://forum.kaiyuan.de/?4466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井底望天:中国的未来发展格局

热度 2已有 1027 次阅读16.6.2011 12:37 |

要了解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取态,就必须了解中国的整个能源和安全格局。而要了解中国的能源和安全,就必须了解中国的整个发展的格局。

人们通常一谈到发展,就会想到经济发展。不错,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活动,但不是全部。除了经济发展之外,还有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环境发展,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中国的发展格局,就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基本国情,还是两句话,一句是地大物博,一句是人口众多。而所谓地大,指的是幅员辽阔,不光是国土还是海疆,面积都算是比较大的。

但是这个比较大的面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适合人类居住,或者应该被人类居住。比如说新疆的大沙漠、西藏的雪山、内蒙的大草原、东北的兴安岭、云贵的山区等等。因此对这些地方,不应该被人类居住的,像是青海的三江源头等等,就要保护好环境,维持住水草、森林、沼泽等等自然资源。现在人类无法居住的,比如说沙漠等等,就要造林护沙,制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推进。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发展,其实在经济发展上,必须开始限制,而不是所谓继续开发。在现有的开发基础上,其实是应该深化和细化,而不是以前那种大刀阔斧,拿子孙后代的福祉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来作为GDP增长的代价。

更不能用富了少数人,害了全民族的自由资本主义法则,来摧毁中国这个几千年来的生存家园。毕竟把这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地方给搞烂了,能够跑出去移民到其他好地方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已。

最近看了中国政府印发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觉得总算是开始做明白事情了。

在这个规划里面,基本上中国的国土,可以划分为两大区域,一个是可开发区域,一个是不可开发区域。

那么不可开发区域,中间也分为两个,一个是限制开发区域,就是说开发是限制的,不过还是有一些例外。另一个是禁止开发区域,就是你完全不能开发的。

禁止开发区域,就是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文化自然遗产等等。这个禁止开发,有两种意义。一个是像大兴安岭那样的这个生态区域,一个就是像上海崇明岛东滩,或者是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这样的小规模的生态区。

其实就是说地球像人类一样,你必须有一个肺。整个中国的大肺需要保护,可是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都市的肺也要保护。

中国的大肺部,就是所谓“两屏三带”。

两屏,一个就是青藏高原,做为中国气候和水资源的主要调节器。一个就是以秦岭为中心,上起黄土高原,下至四川-云南的岷山到横断山一线,这样一个保证中国东中部免于北方冷空气侵袭的屏障。

三带,东北部是以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为主的东北森林带。北部是以内蒙高原的阴山为中心、甘肃的祁连山和新疆的天山,而建立的北方防沙带。南部是以南岭为中心南部丘陵地带。



现在看全世界的国家抢夺的资源是石油、原材料等等。可是未来大家争夺的资源,就是洁净的空气、清洁的淡水、和安全可靠的农业产品。

那么中国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是如何在发展的时候,保证这些重要的战略资源可以得到保护。要保证中国的淡水和空气,可以维持生存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就是农业战略。

也就是所谓农业耕地18亿亩的底线,如何保持。当然农业安全,除了你保证可以有持续的农产品的供应,还必须考虑到农产品的加工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食品加工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隐患很大。要是最后搞成台湾那样,喂你吃30年的塑化剂,搞得全社会男人们娘娘腔流行,人妖成为时尚,最后还不能生育,那还有个屁食品安全可以谈。

或者像美国这样,生长荷尔蒙乱喂你,搞得7岁女孩子就来月经。或者说百分之70以上的人民都有痴肥症,以及衍生出来的心血管病、糖尿病、窒息病等等。

其实想一想当年我长大的时候,粮食还是定量的。糖、油、盐也是定量。猪肉也是最多一个星期吃一次,甚至半个月才吃一次,大家的身体也不差。

因此在粮食生产和加工上,应该以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为主要的着重点。要重视有机产品,逐渐降低化肥的使用。要多考虑用传统的育种方法,转基因产品要慎重处理。重质量,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数量,都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而农业的底线,就是限制开发区的概念。

而这个限制开发区,主要是说,必须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盲目粗放型模式,而是要搞新型农业和精细化、品牌化、高质量的农业工业。

这个就是所谓的“七区二十三带”。七个区基本上是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地区。其中主要是4个大区,就是东北、中原、长江中下游、华南,以及4个小区,就是四川盆地、关中泾渭、内蒙河套,和河西到新疆一线。



那么你很多地方不给开发了,农业区要限制开发了,那么多的人口怎么办?这个就必须考虑用城市化和人口集中化的办法,把大量的农业人口,给集中到主要的城市群里面。

而空出来的地方,则要么就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宅基地还田。要么就是加强生态保护,搞退耕还林、退耕还鱼的路子。

那么这个会带来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变化。

一个就是城市化的人口会大规模增加,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住宅必须向经济适用面积靠拢。所以那些豪宅等等,以及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和数量将会受到压制。而未来中国大城市的地产开发模式,会出现从香港模式,往新加坡模式靠拢的趋势。

大家可能会说,也要人家当地政府的官员们肯啊。你不让人家走香港道路,那哪成啊。

很简单,如果中国的城市发展,要是走香港道路,那你就等着革命来临吧。文化传统使然,几千年的历史是没办法变更的。


在前工业化时代,土地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粮食生产(当然,草原作为畜牧业,起的是和农田一样的角色)。虽然土地也可以用在城镇的贸易和居住上面,但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那土地的基本功能,是不能改变的。

但是放之世界皆准的道理,就是这些为大家提供粮食,让农民安身立命,让政府有税收可以维持的土地,慢慢就在贫富差距的情况下被兼并了。

这个时候的土地,被少数的豪强,或者说国退民进里面的那个豪民阶层,给兼并之后,如何最大限度的收取地租,就成了这些大地主的主要关心的事情。而失去土地靠租借来耕种的雇农们自然也没有兴趣,来经营土地。

这样一来的话,土地产出减少,或者说无法维持平稳,那么在一个大天灾来临的时候,社会就面临着大饥荒,和由此引发的大动荡了。

工业化的国家,或者是进行了各种激进(比如中国)或者非激进(其他一些东亚国家)的土地改革的国家,导致了这种情形有所好转。在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前工业化国家,比如说印度等,则仍然面临同样的困境。

其实在中国考虑粮食安全的时候,有一个国家的农业,是可以帮上中国的大忙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一年的小麦产量,大概是2300万吨,几乎是整个非洲,或者是整个南美洲的产量。但是据专家估计,巴基斯坦土地的潜力,其实才发挥一半的功效。如果可以好好的把土地保养和农业技术提高上去,那么说不定,小麦产量翻一番,到5000万吨左右,那么就相当可观了。

想象一下,中国的1亿1500万吨,要照顾13亿人口,而巴基斯坦的人口只有1.5亿。当然巴基斯坦面临的问题,和印度比较相似,也是土地改革没有进行的问题。

回头看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然后就是大规模的城市化。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人口凋零,生态环境有优化趋势,其实是这样一个过程的写照。

然后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传统农业社会的土地,就成了工业社会的地产。这个地产,有居住地产,有商业地产,也有工业地产。

如果你把这些地产的功能,从为人类社会提供必需的社会服务,变成了为了寻租的工具,让它们成为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工具,那么现在的大房东们,和以前的大地主们,搞地产兼并,就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侈谈什么社会稳定,和谐社会,那就真是扯蛋了。忽悠自己和忽悠别人,都没有什么效果。

要走新加坡那样的道路,就不能不大力投入公共房屋的建造。有读者问什么是新加坡道路?今天的新加坡,大概是80%的公民居住在公共房屋里,只有20%居住在私人房屋里。

当然这些公屋,大部分是出售给了中下阶层,只有少部分是出租。相比于香港,香港人民大概是接近50%的人,居住在公共房屋里面,大概是31%是出租,剩下的是政府补贴的出售房屋。

不过香港的高房价,就贡献出几乎所有的亿万富翁都是房地产大鳄。以前其他香港人还可以在珠三角做个小老板,去吸大陆农民工的血。要是今后这样的路子越走越窄,没有大陆农民工可以剥削的话,惨一点的香港人就做“笼民”,好一点的就住“劏房”(就是一个单位给劏成5-6个小住房),未来的香港也会陷入乱局。

现在看中国政府的这个末岁班子,年初拍下的胸口,就是一千万套经济适用房,可不可以按质按量交货。不要搞到最后,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然后各地哀叹资金缺口无法兴建。但是就有钱去搞这样的运动会,那样的博览会。又是什么世界级大师设计的超豪华办公大楼,又是每天封顶的摩天大楼,又是什么30万一平方米的豪宅。

然后就不读历史,不知道花些钱,去解决民生问题,倒头来你什么金碧辉煌的东东,给人家暴民一把火,就烧得渣都没得剩。

谈完地产问题,就转头说一下,剩下的可开发区域。这就形成一个很严峻的挑战,那么就是在可以开发的区域,如何开发?怎么在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什么东东都可以装进去的瓶子里面,解决问题?



这个概念,就是所谓“两横三纵”。

第一横,就是顺着欧亚大陆桥的陇海线,从江苏的连云港、向西经过河南的郑州、陕西的西安、青海的兰州、甘肃的西宁,到新疆的乌鲁木齐。

第二横,就是从上海,顺着长江西上,经过江苏的南京,过安徽,到湖北的武汉,然后到重庆,最后是成都。

第一纵,就是从辽宁的大连,山东的青岛,沿着海岸一路,过浙江的宁波,福建的福州和厦门,到广东的广州、深圳,最后到广西的北海地区。

第二纵,就是从黑龙江的哈尔滨,到吉林长春,辽宁沈阳,过北京,然后经过郑州,武汉到广州。依附在这条线上面的,就有华北的石家庄小圈子和太原小圈子。然后就是武汉、长沙和南昌这个大三角。

第三纵,就是从内蒙的呼和浩特,到宁夏银川,到西安,到重庆,然后到贵州的贵阳和云南的昆明。

当然其他的城市圈,比如说从南宁,北海到广东雷州半岛的湛江,在延伸到海南。从重庆到成都,都被这个架构包括了。唯一的例外,是西藏的拉萨和附近地区的城市圈需要单独列出来,还有很明显,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和田三角区显然被忽略了。

看这个图,和我当年在《花开花落》里面画的某张图,有些接近。这里基本上可以看出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这三个地方,应该是有过度开发的状况,因此必须考虑向优化和精细化发展。因此这些地方的经济增长,将出现放缓趋势。而由此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可以预料。至于如何处理,要看当地的政府主管官员们的能力和魄力如何。

迄今看来,上海的大火事件,和苏杭地区的一些社会事件处理得比较到位。其他的地方,可能没有这么好看

除了这三个横纵交接点之外,其他的5个交接点,将是2个大圈,就是武汉-南昌-长沙,和重庆-成都。3个小圈,是连云港-徐州-枣庄,郑州-洛阳-开封,西安-天水。估计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10年的主要经济火车头。

由于前些年,这些地方的经济没有得到好好发展,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重心向这些地区转移,估计这里会出现比较稳定的状态。当然如何避免其他沿海地区出现的分配不平均问题,必须得到避免。


转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17me7.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17mm2.html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jong 16.6.2011 13:52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首要问题。过去是, 现在是,将来还是。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就会出大问题。
回复 丽霞 17.6.2011 00:07
好高深的问题
回复 Paul 25.6.2011 17:33
jong: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首要问题。过去是, 现在是,将来还是。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就会出大问题。
我倒觉得,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深入,农村劳力越来越多的转移到城市,变成市民,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在下降,城市各阶层的矛盾变得突出。不过这一矛盾转化过程的本身,也在标志的中国的现代化和进步
回复 jong 28.6.2011 08:35
Paul: 我倒觉得,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深入,农村劳力越来越多的转移到城市,变成市民,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在下降,城市各阶层的矛盾变得突出。不过这一矛盾转化过程的本身, ...
大多数进城的农民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属于他们的土地上。再者,城市的无限发展无限扩大化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别,加深了社会矛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败笔。
回复 Paul 28.6.2011 20:42
jong: 大多数进城的农民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属于他们的土地上。再者,城市的无限发展无限扩大化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别,加深了社会矛盾,是中国现代化 ...
并不是农民工自己想成为城市的过客。由于城市发展水平的限制,短期内不可能一下子容纳这么多进城人口,并为这些新进人口提供与原来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住房、卫生等基础条件。因此必须通过户籍制度来强制调控城市人口的膨胀。相对而言,中小城市的户籍限制则低很多,许多农民工通过在城镇买房做小买卖等方法,快速的融入城镇,成为城镇居民,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随着中国发展的深入,年轻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种城市化的趋势也会愈加明显,与之而来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反之,农村人口被稀释,各种矛盾也随着人均占有资源的提高得到缓和。
回复 jong 29.6.2011 08:22
Paul: 并不是农民工自己想成为城市的过客。由于城市发展水平的限制,短期内不可能一下子容纳这么多进城人口,并为这些新进人口提供与原来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住房、卫 ...
过去我们说十亿人民八亿农民, 现在呢? 13亿人民,9亿农民。农民的数量相对于人口的数量增长放缓,可是仍然是大多数,农民的问题依然是中国社会的首要问题。让多少农民进城才能从根本上稀释农村人口呢?农民进城就能代表了一种现代化的成就吗?农业本身不需要现代化吗?不需要科技兴农吗?农村劳动力的过剩正是说明了我们的农业还是很落后,还是运用传统的比较原始的劳作方式,没有将农村的多余劳力投入到新兴的农业科学技术上去, 传统的农业也需要向高科技农业转型。
回复 Paul 30.6.2011 23:09
  

兄弟啊,你的数据不对,嘿嘿
2010年的数据,中国农业人口67415万人,只占总人口13亿四千万的一半多一点点。农民的数量相对于人口的比重不是增长放缓,而是加速降低。而且伴随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入,降低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http://news.fishfirst.cn/?action-viewnews-itemid-3574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2024 10:1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