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d& t* D5 ]/ \! U _! X# k
* l$ [" [& J N# V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J# `, |* H# {0 w% t S& [/ Y( E7 Z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w$ e) _0 ?0 u/ ~5 y5 J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m/ c! x5 o" R$ Y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0 ^, ]" a6 M% q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J" z7 y* j. x7 f. X, D9 x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 f2 r$ @. U' A M3 B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 ~1 V; U( q y1 I9 l" S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 [1 d5 O; X) L( U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9 _- I, [6 O( F3 A" D- S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q" y$ H4 t9 c4 B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 y n% }4 P' B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9 [4 M5 S6 f( e |' p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 v6 j& t' K6 p5 I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Q# d* x. s6 r3 D) Q x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 J% a3 e4 i$ m) y8 k; j
H0 T% L( `* [ v3 d- h' }海子死了三十年,他的诗被人读了三十年,被人评了三十年,特别是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三十年的过去,仍然留下了无数的疑问、无数的不解和猜测。诗评众说纷纭、遐想无边无际、猜测层出不穷,但似乎最后众多的评论都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海子的诗,只有海子自己明白,要弄清海子诗的意义,唯独去了天堂问问海子。
M" l4 i* }( w) `6 v% X* W% F8 s. C8 X! D% K0 M3 S% n3 P
% J. J5 x% k3 f" u" i1 L+ t4 v第一次听说海子、知道了这位诗人、特别是他的“面朝大海”诗,是慕尼黑的一帮留学生,八人聚餐,要了一张圆台,不知是何话题,其中一人突然兴奋,大声朗诵:面朝大海,继而全体八人同声附和:春暖花开。我刚巧从酒吧出来,为这响亮的齐声朗诵而震撼。这种场景我们以前只有文革中集体高声背诵毛主席语录才有过。我不了解海子,除了这首诗,他其余的诗可以说一首也没读过,而且知道他也时日不多,而且也没读过有关他的诗评或生平介绍,除了江岩声和唐加文两位前后相隔五年在《欧华导报》上发表的两篇评释海子的文章外,其他一无所知。因两篇文章文字优美,每篇收到后均来回细细读了两三遍,并收藏至今。这么多年过去,一直没有动笔写,当然是因为没有时间,但心里从来未曾放下。经营酒楼,时而做着跑堂、时而做着帮厨,心里时常默默地在回味海子的诗。
$ K' L* D6 P- ]- J5 e
6 \$ j6 C9 k2 ~! ]0 H( ^) \ 终于有一天,那也已是几年的事儿了,我突然恍然大悟,悟出了诗人的软肋、诗的“破绽”,只要作品是真迹,作者再隐晦,不免会留出些许蛛丝马迹,就像一个核桃哪怕再坚硬,它的软肋就在底座,你不用锤子或胡桃夹子,用一小刀就能把它轻易撬开。
4 d7 ^9 ]; E( h6 J诗开头海子作了各种想象、理想的描述,这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海子的这首诗是写给谁的,诗文里他在跟谁对话?“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有评家赞赏诗人的大度、博爱,美好的祝福连陌生人都没忘记。当我们继续往下读时,我们发现,接下来的描述让我们感到,海子虽声称“陌生人”,但实际上他却在与一位熟人对话,请试看:“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这一句,诗人向我们透露了,海子说话的对象不会是一位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否者还谈什么 “灿烂的前程”,从这一句我们明白了,海子所提的陌生人其实并不陌生,更不是世上任何一个随意的陌生人;我们再往下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多的信息让我们知悉,在此对话者不仅是一位年轻人,而且还是未婚的,并且已经情有所属,快要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不光有情 (有情人),而且快成眷属。作个设想,笔者虽然也是海子的“陌生人”,但年界花甲,祝福一个 “灿烂的前程” 就不适合了,而且人家有家有小的了,从何谈起 “有情人终成眷属” 。所以这貌似的“陌生人” 其实是位熟人,而且还知根知底。 再往下,这首诗的实质与核心一句就显现了出来:“愿你在尘世间获得幸福”。在此,海子不仅暴露了他心仪的人儿,还预示了诗人将离别人间的决定,他作诗时,人虽还在我们中间,但自己叙诗的位置他已挪出了 “尘世”,在此,他已设想着自己已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从一个脱离 “尘世” 的角度,隔着世界祈祷、为自己的心上人作最后的祝福,在此已暗示着海子已想到了以身殉情,他的打算与决定已是一清二楚。
' \% D4 ?5 L6 {/ X B: f“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已决定走上不归路,并且为自己设想好了归宿、也找到了归宿。什么样的归宿?那是“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死了,坟头算是死者的房子吗?房子的寓意读者可以联想。这种“房子”(坟头)与“衰亡”的主题不由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 “好了歌” 和托马斯 · 曼的 《布家》小说。
8 l4 `& p# m: \8 |2 w+ d. r
听两位评家介绍,海子有过恋人,最后一位去了山海关大海的那一头。海子当时没有出国的机会,也没有这种可能。他只能在大海的这一边,在自己的“房子”里,对着大海,在自己想象的、"春暖花开" 的良辰美景中,思念着自己心仪的“陌生人”,他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个 “陌生人”—— 是一个 “你”;海子曾经的恋人,无情的命运中分道扬镳成了路人、成了陌路人、成了 “陌生人”。* W% q5 O& d$ G3 a, p+ m/ ]
. D, e- Y& \% [+ n海子来到了山海关,出了天下第一关便是茫茫大海,过了大海便是另一个世界。他带着自己毕生的热爱和终生的绝望,给自己设计好了“一所房子”,在诗成的两个月后,才二十五岁的他,就告别了人世,他是一位很让人同情的年轻诗人,他最后的时光无疑是无限的凄楚和孤独。我们但愿他平安地进入了天堂。
I7 U6 h9 h$ _. q海子殉诗,就不再是疑问,就能定下结论了 。
+ K% l0 @! J. Z( y1 q9 s6 ?8 a1 j0 K8 p( N& K, `2 U5 t
注:英译的几个缺憾: 陌生人单数误译成复数,格式也不合适;两个“面朝大海” 前后译法不一;两个“春暖花开”,第一个既没有“暖”,又没有 “开”;第二个光 "开" 没有 “暖”。建议译法:Having a house facing the sea, with spring flowers warmly blossoming(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上下文统一。
" r) j- t3 d$ {- n' n
( 2018年9月15日 初稿於德国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