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美军电脑模拟难以得出结论:“上甘岭”五十年祭 [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琴心剑胆    时间: 17.1.2006 17:15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 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 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和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准备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流 部队的四十五师可以做得到的,为什么德川、三所里、松骨峰的英雄“万岁军”就做不到?电脑只能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的力量。 <br />一、50年前的战火 <br /><br />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br /><br />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对于中朝一方来说,相对于1950年底鸭绿江边的岁月,己方已经小占便宜。在严酷的事实下,连首先挑 起战争的金日成同志也已经放弃了要“统一朝鲜,解放南方”的一厢情愿的梦想,此时社会主义阵营所要面对的是:我们能不能在美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固守住这个共CHAN主义在东亚的桥头堡? <br /><br />尽管我们的宣传是乐观的,以至于让我们在几十年后也认为我们当时只要愿 意,就可以替朝鲜人民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是历史是会告诉人们真相的:当时的情况曾是如此的严峻。 <br /><br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似乎只是恐吓,可是当时的事实是 在九月和十月里,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北朝鲜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岭(Bloody Ridge)”和“伤心岭(Heartbreak Ridge)”──由于朝方的扬胜讳败,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中朝一方对这两战的叫法, 只好以美方的称谓来叙述了。尽管联合国军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范弗里特预计以两百人为代价,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为此他动用了美第七师、美第187空降团、南朝鲜第二师、九师、加拿大步兵旅、菲律宾营、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等部队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br /><br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我方把几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 <br /><br />《毛选》里说到,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比较有把握的比例是三到四比一。五圣山下敌方集中了六到七倍的优势兵力,至于火炮、飞机、补给等优势就 更不必说了,这场战役似乎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半,战斗打响。 <br /><br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DangerCode;9和537DangerCode;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br /><br />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 两个小山包上。由于我方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前 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五百五十余人。 <br /><br />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敌人爬上前沿阵地,任由战士们各自为战。 <br /><br />这一天里,敌向上甘岭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 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br /><br />即便是这样,直到四天以后──10月18日,四十五师前沿部队才因伤亡 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该师逐次投入的十五个步兵连全部打残,最多的还有三十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 <br /><br />19日晚,四十五师倾力发动了一次反击。 <br /><br />597DangerCode;9高地9号阵地上,美军在阵地顶部的巨石下掏空成了一个地堡, 我军攻击受阻。这个地堡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里。 <br /><br />十九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了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左腿齐膝炸断。目击者几十年后回忆道:“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隔出四五十公尺吧。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着龙世昌是拖条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 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给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脯抵住往里压,压进去就炸了。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乱飞,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br /><br />0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16个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三个爆破组都没能接近地堡,在途中伤亡殆尽了。还剩下营参谋长张广生、六连长万 福来、六连指导员冯玉庆、营讯员黄继光、连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过黄继光没喊后来那句让四亿五千万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祖国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他们炸掉了三个地堡,付出的代价是吴三羊牺牲, 肖登良重伤,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的时候全身也已经七处负伤。他爬起 来,用力支起上身,向战友们说了句什么,只有指导员冯玉庆省悟了:“快,黄继光要堵枪眼。”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 血都在路途上流尽了。 <br /><br />当时的目击者大都在后来的反击中牺牲,只有万福来重伤活了下来,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大为不满,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种级别的荣誉。 <br /><br />十五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说道:“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 <br /><br />20日晨,敌人再度反扑,上甘岭表面阵地再度失守。四十五师再无一个完整的建制连队,21个步兵连伤亡均逾半数以上。联合国军投入了十七个营,伤亡七千之众,惨到每个连不足四十个人。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报导:一个连长点 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br /><br />战斗进入了坑道战。电影《上甘岭》里主要反映的就是这一段的故事。10月24日晚上,秦基伟将军部警卫连补充到一号坑道,120多号人,穿过两道固定炮火封锁线,连排干部只剩一个副排长,还有二十五个兵。 <br /><br />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为后方赢得了时间。10月30日,我方再度反攻。 <br /><br />我方动用了133门重炮。美七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每秒钟一发美军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们的战士在10月14日面对的是每秒钟六发的狂轰。 <br /><br />5小时后,志愿军收复主峰。次日凌晨,南朝鲜二师三十一团和阿比西尼亚营反攻,发动了四十余次攻击。一天下来,全员上阵的三十一团便完全丧失战斗力,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也没能恢复战斗力。11月1日,美七师,南朝鲜九师再度反扑,打DAO2日拂晓反被我坚守部队打了个反击,收复597DangerCode;9全部表面阵地。四十五师补充后用于反击的10个连也全部打光。11月15日南朝鲜九师 和美187空降团分五路进攻,四十五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打到下午三点,连长赵黑林趴在敌人尸体上写了个条子派人后送:我巩固住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br /><br />当天美国人坦率地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 <br /><br />先后屯过三四百人的一号坑道,只走出了八个人,下阵地的时候,又在炮火下牺牲了2个,到军部,又被饼乾和牛肉罐头撑死一个。 随手抓把土,数出三十二粒弹片,一面红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一截一 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 <br /><br />上甘岭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有多种说法,但是毫无例外的都有夸大对方损 失,少报己方损失的毛病。 <br /><br />我方战报:歼敌两万五千余人,十五军伤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其中阵亡五千二百一十三人。 美方战报:损失九千余人,共CHAN党死伤一万九千余人。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片3DangerCode;8平方公里的山头,已经被鲜血浸透了。 <br /><br />二、谁的胜利? <br /><br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br /><br />1952年9、10月间,北朝鲜部队相继丢失两个重兵把守的要隘──9月5日,联合国军攻占北朝鲜部队据守的“喋血山岭”;10月13日,联合国军攻占“伤心岭”。10月14日,联合国军挟连胜之威,进攻上甘岭,打DAO 11月中旬,苦战之后,美国人承认失败。 <br /><br />我们对朝鲜的历史,负得起责。北朝鲜人对自己的历史,却未必负得起责。 <br /><br />板门店的谈判桌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北朝鲜人认为南韩人不配作为谈判对手,至于中国人,如果过分突出他们的功绩,那么“主体思想”的伟大 之处如何体现?他们认为这是金日成思想,即“主体思想”的伟大胜利,所以撤 去了中国国旗。上甘岭注定要和“伤心岭”、“喋血山岭”一块被北朝鲜的历史书所遗忘。但是历史终将恢复其本来面目,我只能希望我们自己永远都不要遗忘先人们在另一片国土上为国家争来的荣誉。 <br /><br />什么叫做英雄?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可以叫做英雄。 <br /><br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是役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纪录;我们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 射了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多万发炮弹,而且几乎 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br /><br />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这两个区区3DangerCode;8平方公里的小山头,这两个在范弗里特的作战计划里第一天就该拿下来的小山头,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验证了人类的勇敢精神。 <br /><br />此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向我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38度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 <br /><br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86年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不到海拔1061DangerCode;7米的五圣山,却标出了上甘岭。 <br /><br />这就是历史的崇山峻岭,让人们一眼就看见了她:“呵,这就是上甘岭!” <br /><br />原本是二等部队的十五军四十五师,这一战基本上打光,但是她从此昂首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主力的行列,因为她的战绩是──上甘岭。 <br /><br />1961年3月,中央军委从全军中抽出三支主力第一军、第十五军、第三十八军,交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挑选一支,改建为中国第一支空降兵军。 <br /><br />这位上将选择了十五军,理由是:“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他们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 <br /><br />国家赢得了地位,从此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西方人的标准是:要想成为强国,你必须击败过另一个强国的军队。将军们赢得了荣 誉,几十年后秦基伟将军踌躇满志地登上国防部长的位置,不能说和上甘岭没有一点关系。 <br /><br />历史已经记不完那一万多在战火中浴血的战士的姓名了,他们的身躯已经和 朝鲜半岛的五圣山揉和在了一起。 <br /><br />我们没有足够的大炮,甚至于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手雷,当时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唯一希望的是多给配点手雷,因为这个东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弹威力大多了。可是,黄继光手里仍然只有一颗手雷,因为这个东西我们造不出 来,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进口。美国人可以动用B-29去轰炸一辆自行车,而我们手里的反坦克手雷只能留给敌人的坦克,用来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当年 的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 <br /><br />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br /><br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从不和自己的中国讲条件,没有任何奢求, 决不会因为没有空中支援放弃进攻,决不会埋怨炮兵火力不够,决不会怪罪没有足够的给养,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长津湖华氏零下20度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中的每个人都随时准备着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 <br /><br />舞台艺术往往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夸张,比如说美国大片《珍珠港》吧,历史事实是日军损失飞机九架,飞行员二十一人,其中没有一架战斗机,但大家不妨借一部来仔细数数看看雷夫他们搞掉了多少架“零”式战斗机!可是看看我们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可以说没有一部中的英雄事迹是编导们胡编乱造 的,如果要说不足,那只能是他们表现的还不够,不能在屏幕上完整的再现每秒钟六发重炮炮弹爆炸的震撼。 <br /><br />3DangerCode;8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一万余人,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残破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 是牺牲好几条人命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br /><br />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美国人不是输给了地利。他们忘记了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 一头睡着了的狮子,我希望她永远都不要醒来。” <br /><br />上甘岭,不仅是一两个伟人的胜利,也不仅是几十个将军的胜利。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可怕的。伟人与将军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合理的利用了这股力量。 <br /><br />上甘岭的鲜血会不会被遗忘?五十年了,灵与肉都化为了清风明月,值此五十年祭,谨以此文悼念先烈于地下,希望大家能和我一道,摒除一会儿生命中的物欲,回忆一下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
作者: overkille    时间: 23.1.2006 21:13
谢了&#33;学完回国.
作者: 天地游学    时间: 23.1.2006 23:06
先后屯过三四百人的一号坑道,只走出了八个人,下阵地的时候,又在炮火下牺牲了2个,到军部,<span style='color:red'>又被饼乾和牛肉罐头撑死一个</span>。<br /><br />非战斗损员.....
作者: 唐都    时间: 12.2.2006 18:40
顶!
作者: beimingman    时间: 13.2.2006 23:23
科技不能代替人民战争
作者: chinarenn    时间: 16.2.2006 16:39
希望伟大的人们战争永远的一去不复返
作者: desertrose    时间: 14.4.2006 09:52
无语
作者: Guest    时间: 15.4.2006 06:38
观念害人。要是现在还是这样~~怕一个都回不来。
作者: Guest    时间: 17.5.2006 12:23
上甘岭?整个韩战都是金家和斯大林的胜利罢了~ <br />在此绝没有贬损志愿军英雄的意思。<br />但我们应当清楚,那是我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作者: steve2046    时间: 9.11.2006 07:14
上甘岭战役<br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br />跳转到: 导航, 搜索<br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战斗双方是朝鲜人民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对阵联合国军,即美国陆军与韩国国防军。战役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属于联合国军方面发动的“金化攻势”的一部分。<br /><br />中国方面的资料指在上甘岭战役中大约2.5万名美军遭到歼灭,但战役发动的具体日期,双方投入兵力、兵器并无详细列出。而美国的资料上,上甘岭战役被忽略不计为小型战斗,韩战相关的回忆录和个人网站少有提及,且美国军方声称整个韩战美军阵亡仅5万余人。根据Dick Ecker发表于2001年8月份VFW杂志的资料显示,美军在该战役中损失393人。<br /><br />中国政府所谓“歼灭”,包括击毙与击伤。而美国政府所谓“阵亡”,指在阵地上当场被击毙,并得到确认。如果被击伤,在返还途中,或医院中死亡,不统计在阵亡中。如在炮战中死亡,但尸体无法确认,列入“失踪”。<br /><br />
作者: AlterWerther    时间: 14.11.2006 12:30
不服就再比划比划。。。
作者: 橙色骑士    时间: 23.11.2006 10:08
也谈"上甘岭战役",一些鲜为人知的事<br /><br /><br /><br />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quot;上甘岭战役&quot;了,现在世界上有名望的权威军事院校没有一家不把它做为战例写进教材的,<br /><br />这场战役惨烈空前.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事实和保密了半个世纪数字.<br /><br />这场战役原本双方都以为是一场小规模的攻防战,中方为守方,美方为攻方.谁知结果演变成了一场人肉大战&#33;历时43天,双方伤亡40600人&#33;<br /><br />策划这次进攻行动的是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具体执行的是美第八集团军范佛里特.他们把这次行动命名为&quot;摊牌行动&quot;,计划伤亡人数为250人.<br /><br />和范佛里特对阵的是秦基伟和李德生.<br /><br />为什么双方都把战役规模看得那么小?因为上甘岭虽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是地型特别狭小,只有597.9和537.7两个高地,守方最多只能够放两个连在上面.因此,美方计划的伤亡人数200多人也就合情合理.这在朝鲜战争中是微不足道的.<br /><br />但是双方都在战前犯了不小的错误&#33;因为在战役开始前几天双方都有投敌的叛徒,向对方泄露了军事情报.可惜的是两方的指挥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不然&quot;上甘岭战役&quot;乃至整个朝鲜战争的局面也许就因此而改变&#33;<br /><br />这次战役前,志愿军方面的投敌者有数十人,为首者是38军340团的突击队干部谷中蛟,他向敌方透露&quot;上甘岭&quot;已由新来的全部苏式装备的第15军44师换防的消息范佛里特根本不相信,还是认为是被打残了的38军114师部队.<br /><br />敌方的叛逃者是韩二师的上尉参谋李结球,他报告了美方将大举进攻上甘岭五圣山的机密,可是,情报被忽略了&#33;<br /><br />以至于战役一开始美方不了解中国人的防务态势,而中方不能够判断美国人将从哪里进攻&#33;在世界战争史上闹出了天大的笑话&#33;<br /><br />结果,这场战役完全打成了双方为了争&quot;脸面&quot;为了争一口&quot;气&quot;而演变的&quot;绞肉机&quot;式血腥战场......<br /><br />且看赫尔辛基军事学院披露的资料:<br /><br />开战的第一天,即1952年10月14日这天,美方投入了7个步兵营,18个炮兵营,200架次飞机,投航空炸弹600枚,发射炮弹30万发.<br /><br />中方应战的是15军的两个连另加一个排,打掉子弹40余万发,近万枚手雷,打坏了10挺机关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损坏武器占两个连队的80%以上.537.7高地失守<br /><br />这一天中国军队死伤550人,攻方伤亡1900人.<br /><br />上甘岭注定是尸山血海的地方,反复拉锯式的争夺,因为双方都打红了眼&#33;<br /><br />有一个错误的理解是,人们一直认为&quot;上甘岭战役&quot;是15军(军长秦基伟)打的,但是,事实上还有12军,12军由副军长李德生亲自带领31师参加了战斗.接替15军打了战役的后半段,这两支部队同属于第三兵团,兵团司令员是王近山.王近山本人最后也亲自上了高地.<br /><br />1952年11月25日,&quot;上甘岭战役&quot;结束.在这次惊天动地的大血战中,在只能够放两个连的高地上,中国军队先后投入了两个精锐野战军的9个团,另加2000新兵.11个炮兵营,一个火箭炮营.共4万三千多人,共产党方面一共打炮弹45万发.(赫尔辛基军事学院披露的资料,下同).<br /><br />联合国军方面投入步兵10个团零二个营,空降兵一个团,另有一个编练师,四个新兵联队,共6万2千人,消耗炮弹1千9百万发,航弹五千枚.许多中国人不是被打死的,是被炮弹震死的.<br /><br />整个战役中国军队死亡人数是7100人,伤残8500人;联合国军死亡11300人,伤13600人.伤亡比为1:1.6.<br /><br /><br />在一快长仅2700米,宽1000米的狭小地域内,双方10万余人拼命厮杀,43天时间里共有4万零600名士兵倒在这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quot;上甘岭战役&quot;是一场不折不扣的&quot;绞肉机&quot;之战&#33;<br /><br />克拉克说:&quot;这是朝鲜战场的凡尔登&quot;;林彪说:&quot;上甘岭是肉磨子&#33;&quot;<br /><br />中国军队的第15军后来被挑选改编为中国空降第一军.<br />
作者: AlterWerther    时间: 23.11.2006 11:06
狭路相逢。。勇者胜。。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