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办“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 [打印本页]

作者: KaiyuanEditor    时间: 30.4.2024 08:14
标题: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办“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

4月22日,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在艺术空间举办“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文”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周岚教授和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做客艺术空间,一曲婉转动听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吕教授代表央美,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特别指出:“汉字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在中国有成熟文字以来的几千年里,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字一直持续到今天。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也是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现代汉字即是由甲骨文经过多次大的字形演变而来。”


吕品晶院长致辞

龟甲牛骨上的精灵,即阴阳精灵之气,古人认为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原素。精灵蕴含着灵魂和精神,象征着无穷变化的神秘力量。刻写在龟甲牛骨上的甲骨文就是这样一种神秘的存在,它承载着古老的东方智慧,从中可以汲取无尽的启示与力量。三千多年前的象形文字本身,既是图像,又是文字,其绘本图文结合的艺术特色与甲骨文图文一体的表意目的完美契合。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院理事长芬克(Prof. Dr. Rainer Fink)、纽伦堡国际关系处处长舒斯勒(Christine Schüssler)、埃尔兰根大学艺术史系系主任斯通珂教授 (Prof. Christina Strunck)等40名艺术爱好者前来,共同探寻甲骨文的文化,《华商报》也专门派记者前来采访。


央美代表团向理事会主席芬克教授(右二)赠送纪念品

为了更好地帮助参观者解读甲骨文以及展出的甲骨文儿童画本,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院长徐艳博士与周岚以及策展人岳洁琼进行对话,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的一次发现,也讨论了甲骨文延绵发展及与当代汉字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话过程中,徐艳代表观众向岳洁琼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宣传海报上会画了四个眼睛?”岳洁琼解释说,这四个眼睛是对仓颉的致敬。传说中仓颉创造出了文字,海报上的四只眼睛是对文字起源的一种浪漫构想。当然也有传说,由于初期造字并不多,不够使用,仓颉焦急至极,竟然又急出了一双眼睛,这样一张面孔上长了四只眼。随后,徐艳请现场的观众根据图像发挥想象力,猜测艺术空间玻璃窗上的三幅巨大文字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很快,几名观众猜测出这些图形分别代表了“马”、“鹿”和“大象”。通过这些图案和历史故事的解说,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开幕式座谈

随着对话的深入,岳洁琼叙说起甲骨文被系统研究的历史。1899年清朝光绪年间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第一次发现了甲骨文,这之后《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买入了王懿荣收藏的1000余片甲骨,整合上自己所购买,总共收集了5000余片甲骨。就这样,1903年刘鹗出版了《铁云藏龟》六册,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书籍。

周岚补充道,在她看来甲骨文的诞生是古人为了占卜而生,这与时下许多年轻人的状态不谋而合。学生考试要拜考神,考驾照要拜驾照神。年轻人用这样戏谑的方式抒发着生活中的压力,恰好与三千年前的古人不谋而合。周岚说甲骨文上寄托着祖先们对自己生活的愿景,虽然我们不会知道先贤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这种“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憧憬,正是现代人去学习甲骨文的浪漫。

除了对话,此次艺术展还包括了音乐表演环节。音乐演奏家叶杏在现场演奏了四首优美的琵琶曲目,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琵琶声如潺潺流水,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雄壮激昂,为整个活动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艺术气息。观众们在音乐的陶醉中,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情感和文化内涵。


琵琶演奏

吕品晶表示,今年是中德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希望此次甲骨文艺术展能够成为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艺术空间成为促进两国文化互相理解和交流的平台。在场的观众纷纷表示加深了对中国文字的了解,并询问哪里可以购买这别具特色的十本甲骨文儿童绘本。




展览将持续到5月4日,欢迎大家来观展。

供稿: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 黄雨寒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