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请继续支持建宏工作~~
[打印本页]
作者:
vivaJoJo
时间:
27.6.2006 12:08
毫无疑问,建宏同志的解说是业余的。考虑到他长期担任的角色是“足球之夜”的主持,很少进行现场解说工作,所以他的解说水平不够高,不能满足球迷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球迷们对他有意见,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br /> 从“哥斯达黎加的阵型应该是变成了3411”到“英格兰的控球时间为58%,而巴拉圭的控球时间仅为48%”,我们可以发现建宏同志小时候没认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从“防守队员的手还没有完全离开身体”到“布冯单脚把球托出去”,我们可以肯定他大学不是学医学专业;从“如此精确的判罚,让我怀疑边裁是不是带了显微镜”到“黑色的头发(间隔5秒),修长的身材(10秒),漂亮的进球”,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他在抒情散文上有一定造诣……<br /> 他的特色解说,已经具备了一切网络恶搞的因素:既有小胖无心的回眸,又有芙蓉姐姐故意恶心人的S形;既堪比陈导演的馒头,也不比巴士阿叔的粗口少发挥空间;还能集中成册,像韩乔生老师的语录一样,带给我们茶余饭后的舒心一笑…… <br />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各大论坛轰轰烈烈的“倒刘运动”,迅速成为燎原之势。群众运动的力量,是谁也不能阻挡的,包括出面欲证明CCTV解说员比一切球迷水平高的领导张斌。<br /> 这些错误百出,都在另一个方面提高了观众朋友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中国素质教育所一直提倡的。<br /> 德国也有刘建宏<br /> “足球是法国的第一运动,手球也是。”———德国电视一台某解说员<br /> “现在比分是0比0,本来这一比分是可以倒过来的。”———德国电视一台某解说员<br /> “罗纳尔多终于制造出了一对一的以多打少的机会。”———德国电视一台某解说员<br /> “从我的这个解说员位置朝场下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出双方的首发阵型:3-5-1和4-5-1。”———德国最大牌的万能型解说员贝克曼<br /> “托雷斯禁区内示意要球,菲戈决定给了他一个误传。”———德国电视二台的贝拉·雷迪<br /> “内斯塔起跳争夺头球,落地时后脑着地,鼻子差点受伤。”———德国电视一台的西蒙<br /> “不来梅队员的下面喘不过气来。”(他本来是想说:不来梅在积分榜下面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德国电视一台的西蒙<br /> 央视乌龙语录德国世界杯版<br /> 数学错误型<br /> 1.“现在哥斯达黎加的阵形应该是变化成了3411阵形。”(3+4+1+1=10……)<br /> 2.“(英格兰)4号兰帕德!还是兰帕德!又是兰帕德!”(其实是杰拉德……)<br /> 3.“是13号,对不起是9号,噢还是13号!”(很难分辨吗?)<br /> 4.“英格兰的控球时间为58%,而巴拉圭的控球时间仅为48%”(58+48=100?)<br /> 常识错误型<br /> 1.“防守队员的手还没有完全离开身体。”(假肢?)<br /> 2.“厄瓜多尔在小组赛的时候成绩很好,主要得益于他们的主场,厄瓜多尔主场在高原,海拔2万8千米。”(估计厄瓜多尔主场是在月球)<br /> 3.“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口只有110万,是历史上参加世界杯面积最小的国家。”(什么逻辑?)<br /> 4.“沙特队对突尼斯队……那么来自亚洲和非洲的球队将同室操戈。”(成语词典在哪里?!)<br /> 越俎代庖型<br /> 1.“观众朋友们,大家看到的是中央电视台给大家带来的世界杯。”(你们只是转播……)<br /> 2.“射门球进了(中间没有停顿),球打高了。”(小时候老师讲的“狼来了”的故事你忘了?)<br /> 抒发感情型<br /> 1.“黑色的头发(间隔5秒),修长的身材(10秒),漂亮的进球。”<br /> 2.“如此精确的判罚,让我怀疑边裁是不是带了显微镜。”<br /> 3.“……突尼斯队罚任意球(间隔5秒),直接把球罚到沙特队(间隔5秒),头上……”
作者:
papas
时间:
27.6.2006 12: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竹子
时间:
27.6.2006 16:48
哈哈,从前看韩老师语录就给我笑死了,太逗了!!!
作者:
Andels
时间:
28.6.2006 15:10
哈哈哈哈~
作者:
vivaJoJo
时间:
28.6.2006 17:57
呵呵 今天在朋友blog上看到地~~
作者:
小狸猫
时间:
29.6.2006 01:08
这个一定要顶
作者:
vivaJoJo
时间:
29.6.2006 08:57
hoho~~~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