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世界著名油画 值得收藏!!
[打印本页]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46
《人马怪契朗对阿奇尔斯的教育》 雷根劳特(1754-1829)
1782年作 大小:261×215cm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47
《梳妆 》179×92cm 〔法国〕柯罗 作于1859
有人说,柯罗一生慷慨侠义、才华横溢。这一点可以从许多事情上足以得到证明。柯罗终身未婚,但喜交朋友。对待朋友的困难,他总是倾囊相助。父亲原想让他经商,准备拿出十万法郎,可是柯罗未能遂父亲的宿愿,走上了艺术家的艰辛道路。父亲只得顺其所好,每年供给他一千两百法郎,后来增加到两千法郎。这些钱他大部分拿来周济处于困境中的朋友,画家杜米埃受过他接济,巴比松风景画家卢梭也得到过他的帮助。一位青年画家迫切地求助于柯罗,向他借贷500法郎以解燃眉之急,柯罗觉得要求太高,推说没有钱。可是人走后,他几乎难以继续作画,最后,还是写上条子,让管家送去,请那个青年再来一次取款,他才心安理得。从这种温厚待人与真诚大方的态度中,也许能使我们想象出柯罗在艺术上的宽容大度。 从1865到1872年期间,柯罗以一系列人物肖像为自己的作画对象,尤其是女子肖像,以此消磨当时局势迫使他空闲下来的日日夜夜。当然,这些肖像画在公众中反应不甚强烈,因为社会上已经习惯称他为风景画家了,他所作的人物油画,反被视为无足轻重的余兴之作。其实是错了,柯罗总共创作了女子肖像或裸体、半裸体女性肖像画约有三十几幅,这些人物肖像画所展示的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是极其敏锐的。在技巧上要比他的风景作品更加稳健有力。柯罗成名很晚,他卖出第一张画时已是50岁的人了。成名后,求画者多起来了,沙龙也聘请他做评审委员,政府也授予他勋章。这时,他在女性肖像画上的成熟表现,显示了他多才多艺的又一方面。其中有些裸体、半裸体的形象,是他经常使用的女模特儿马利塔•克莱敏吉娜、埃马等几个姑娘,如前面三幅仕女肖像画的模特儿那样。
这一幅《梳妆》,也是他习惯用的模特儿,但显示的创造性,大为不同于前几幅肖像。画家以全身像的形式展现一种神话式的境界:一个裸体女子在野外接受女佣人的化妆服侍。画上的裸女就象山林女神宁芙,可并不是神话人物,它又是现实的,只不过是一种虚构的现实。远处,还有一个靠在树上读着书的女人。在林子的后面,是白茫茫一片,是水是雾,令人茫然。这诗一般的境界,反衬出这个裸体女子的高贵、善良、标致而又富有艺术幻想的生活性格。
《蓝衣女郎》系柯罗晚年的肖像杰作,它完全不同于他在50年代末的构思。这个华贵的世俗女性,非常时髦。她一只手支在桌面的行李上,脸朝一侧望去,另一只手贴在胸前,那一身能体现这个女郎的高贵气度与婀娜体态的蓝色衣裙标志着她的身份和地位。这已经不是写生之作,它那优美的蓝调子使整个画面充溢着象征性光辉。一言以蔽之,它也许正是柯罗晚年的心灵的化身。
1870年的普法战争与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使柯罗的心情难以平静。在祖国政局这种多变的动荡中,他不是一个振臂高呼的革命家,而是一个同情革命的人道主义者。可是当库尔贝、杜米埃、欧仁•鲍狄埃等47人都被选进公社艺术委员会时,柯罗也为之激动了,同意参加到这个行列中来。1875年即他创作《蓝衣女郎》的前一年,柯罗已体力衰竭,已近八旬高龄。这时,有一批艺术家出于敬佩,给这位白发天才以一枚金质奖章,作为最尊贵的赠礼,这一奖赏胜过官方的一切器重。临终前三天,柯罗仍在四层楼的画室里,但不是画画,而是把自己置身于他心爱的作品中间。 《梳妆》作于1859年,有179×92厘米大,现归巴黎私人收藏;《蓝衣女郎》作于1874年,幅面为80×50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47
《路得》139×101cm〔法国〕海兹
在19世纪的法国画坛上,除了上层贵族所追求的古典主义题材之外,对于东方古代生活以及农民的生活题材,也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普桑的作品上,经常能找到农村生活的写照,新古典主义画家们有时也更爱用古典的艺术风格来展现当代农民的现实生活。就学于意大利的法国画家海兹的这幅《路得》,就是一幅十分典型的此类作品。他采用《旧约•路得记》的掌故为题材,描绘了一个依靠拾麦穗来养活婆母的孝女路得的形象,可是这个形象的学院派风格和古典艺术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 路得,是迦南人利米勒的儿媳妇,为了度过饥荒,全家横渡约旦河,来到摩押地,在颠沛流离中,利米勒及其儿子都 命运不济地相继死去,只剩路得与婆母二人,她们双双来到伯利恒,不得不靠捡拾庄稼地里割剩的麦穗来充饥度日。一天,田地的主人波阿斯见到此情,出于善心,便接纳了这婆媳二人居住在他的村里,并允许寡妇路得在地里拾麦穗。经互通家世后,婆婆发现波阿斯原是她死去的丈夫利米勒的至亲,便让儿媳在打麦时节换衣沐浴,去波阿斯所劳动的休息之处找他并告诉他这一亲姻关系。 按照古代法规,要娶近亲为妻,必须先征得族兄的同意,赎买其家产连同妻女,族兄见利米勒家太穷,推说不要。波阿斯即当众宣布,他愿买下,于是他合法地娶了路得为妻,以后他们生下了以色列王大卫。
路得,在圣经上原是一个贤良孝顺、勤劳朴素的女子,画家却以半裸体的形象展现了这个传说中的女子的风韵,着意于表现她的阿拉伯装束:左手腋下有几棵麦穗,脸上显现出孤独、屈辱和惆怅的表情。形象是充分写实的,但却充满着古典的姿式美,脸上布满着穷苦人的愁绪。
海兹(1791~1881)曾在意大利米兰学院从事绘画教学达30年之久,因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意大利人,法国画界说他是法国画家,而意大利则说他是意大利近代画家。此画约作于1835年,有139×101厘米大,现藏意大利波伦亚市。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48
《维纳斯向阿依那斯请求武器》
(法 布歇)作于1732年 252×175cm 布面油画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48
《维纳斯和女神们被平民所惊》法 布兰查德 (1600-1638)作
布面油画 170×21cm 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49
《自由领导着人民》1830年作 size:260×325cm 油画 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精力充沛才华横溢,被左拉誉为“浪漫主义的雄师”,并说,如果允许,他可以一夜之间把整个巴黎所有的墙壁涂满颜料。他非常强调自由和个性,认为只有把艺术理解为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印象和个性时,浪漫主义才能是浪漫主义。他在艺术中遵循的三条不变的法则是:忠于自然、忠于时代,忠于每种艺术所独具的个性,因而,他反对绘画与文学竞争,认为仿效文章会导致漫长而累赘的细节描写。他认为绘画的美感来自对色彩的特殊安排、光与影的变化。浪漫主义的对比、异国风情、幻想、热情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德拉克洛瓦是个彻头彻尾的色彩追求者,安格尔称之为“艺坛上的魔鬼”,印象主义的西涅克说他是色彩新纪元的开创者,确实道出了德拉克洛瓦在色彩运用上无法估量的成就。
这幅画标志着德拉克洛瓦艺术的成熟。画面描绘的是法国“七月革命”中一次有名的街垒战,1830年7月22日巴黎的市民、手工业者、学生发动起义,占领王宫,查理十四被迫逃亡英国。画上正中一位青年妇女,一手高举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红白兰三色国旗,一手紧握武器英勇的向前冲击。一位知识分子和年轻学徒拿着武器紧跟左右,街垒上堆满了敌人的尸体,远方巴士底狱的残影在烟雾中摇摇欲坠。德拉克洛瓦以紧张的战斗场面歌颂了革命者为自由而战的伟大精神,据说,左方的知识分子就是德拉克洛瓦本人。此画展出时法政府立即将之购买,翻转过来靠在墙上不让人参观,理由是革命的色彩太浓了。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0
《镜前维纳斯与两个小天使》 意大利提香
22×19cm 苏联列宁格勒的艾尔米塔日博物馆
大约从1530年起,提香即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形象,创作了一系列裸体女人的作品,这也是威尼斯画派一大题材特色。在表现人体美方面,威尼斯画派也和佛罗伦萨的画家们一样,敢于冲破长期桎梏人们的观念的牢笼,把古希腊的美学观加以复兴,并融合在人文主义的美学理想中。他的这一幅《镜前的维纳斯与两个小天使》,便是这一类题材作品中较为成熟的一幅。
以人体美为艺术创作的一个领域,在欧洲有很长有历史。当然,这一领域在进入资本主义现当代生活 中,其审美内涵要更复杂些,在欣赏西欧这方面的美术作品时,我们不应忽视这一点,尽管还有不同的意见,但只要人类自身在发展,表现人体的艺术也是不会泯灭的。
在古代希腊,对人体美的发现是由地理环境、生产力方式以及社会功利所决定的。但由于群体功利受历史所制约,那时比较重视人体美的精神性。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就是明证,他认为艺术中的人体美必须是精神与肉体都美的,而应以精神为主导。700多年后,一位叫普罗提诺的美学家,在谈到人体美时却强调:美的肉体只是最高美的痕迹、影子和反光。
文艺复兴运动恢复了古希腊的人体美学观,对人体美的颂扬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这个高潮在威尼斯画派中尤为明显,乔尔乔奈就是其中的弄潮儿,而提香更把它推向成熟阶段。他的美学观已不同于古希腊的准则,在他的眼里,男女裸体除了体魄健全之外,还要姿色出众,健美的形象是以色和姿组合而成的。如果说这是一种官能追求,也不足为怪,威尼斯画派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充分显示现世生活的一切美好享受。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0
《森林之神和女神们》 布面油画 1873年作 259×180CM
布葛雷尔(adolphe-william bouguereau) 1825-1905
画家擅长表现人的肉体,其中尤以妇女和儿童为主。其作品笔法细腻、色彩纤细,这种风格在美国风靡一时,美国人均以收藏这一类型的油画为荣,例如这幅油画,纽约学者JOHN C.WOLFE 在1873年花了35000法郎才从画家手中购得。(注:森林之神:源于古神话,是位半人半马的神灵)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1
《追赶妖怪莫鲁加纳的鲁兰德》 油画(局部)瓦兹 1846-1848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1
《裸体的女人和狗》nude with dog65×81CM 库尔贝 1861-1862
库尔贝,1819年6月生于法国南部小镇奥南。是18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艺术家,在西方艺术史中,也许再也找不到谁敢象他那样大喊大叫的到处“招惹是非”的艺术家了。他自信坚定、喜论辩、而且带着法国外省农民特有的强悍、直率和真诚。
1855年,库尔贝因部分作品被巴黎世界博览会拒展愤然在旁边搭了个棚子举办个人画展。公开与官方艺术分庭抗礼!第一次扛起了现实主义的大旗。震动了当时整个巴黎。
他同时是个伟大的民主战士,他的艺术和生活都与他的时代人民紧密相连,始终和民主力量站在一起,1870年他拒绝了第2帝国授予的十字勋章,1871年参加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被逮捕入狱,并没收财产和作品,1873年流亡瑞士,1877年在流亡中去世。这副作品是他在1861-1862年期间所作。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2
《狩猎女神黛安娜》
神话中之处女性守护神,狩猎女神和月亮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Artemis) 罗浮宫1840年藏画油画,75.5*52英寸(191*132CM)作于1550年方德来宾画派作。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3
《女人与鹦鹉》 129.5×195.6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法国) 居•库尔贝
1855年前后,库尔贝画了一批具有相当高的写实水平的女人体油画,如《入睡的金发女郎》(归尼斯的马蒂斯收藏)、《少女的梦》(归温特图尔一私人收藏 )、《法兰克福的少妇》(藏苏黎世美术馆)以及一幅画一肥胖的《格列古阿大娘》(藏芝加哥美术学院)等,这些女人形象大多来自现实生活,显现了生活的质朴的一面,也富有艺术魅力。评论家卡斯塔扬由衷地感到高兴,说库尔贝不再画那些粗俗的劳动裸女了,开始注意到巴黎人的欣赏胃口。随之而来的是,他的作品顺利地被出售。库尔贝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控制力,在1861年的一次安特卫普大会上,他说:“我主张否定理想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东西,我赞成充分的个性解放以及民主。”
五年后,他在一个展览会上拿出了这一幅令人惊讶的女人体油画《女人与鹦鹉》,这是与他以往的写实主义画风格调迥异的力作。 画上这个裸女仰躺在一张铺着白色褥单的床上,女人体在白色反衬下显得更富挑逗性。整个造型表现是精到的,女人的头发与左手上的鹦鹉,加强了人体的魅力,因而给人以某种色情的意味。库尔贝运用如此大胆的构图,在他以往的作品中不多见。裸女的肌肤在昏暗的环境中尤其显得珠润玉圆,舒展的曲线,再一次展示出库尔贝的写实技巧与功力。 据说在沙龙展出之前,曾因马奈的那一幅《奥林比亚》上的女人体的单线平涂性而引起强烈的抨击,使库尔贝产生了一定的妥协心理。他先前那种不可抗拒的个性意志消失了,他以他最好的艺术素养画出了他对自然的写实本质的美学观。毫无疑问,这一幅《女人与鹦鹉》是他艺术生涯后期的杰作,尽管这种艺术态度遭到了十分支持他的作家左拉的责备。
此画完成于1866年,约有129. 5×195.6厘米大,现归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3
《卡拉特》 油画 摩罗
摩罗是象征主义画家之一,他的绘画用想象和梦幻场面,象征某种难以言传的哲理和思想。画面中出现的人体形象,是出于整幅画构思的需要而设计的,这些人体形象,在姿态、结构和情绪的刻画上,都有极高的造型功夫。但总的来说,就单个人体造型风格上看,基本属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没有独特的造型技巧。摩罗的人体绘画效果的独特性,在于将健康、优美、真实的人体放在梦幻、怪异的场景中,在优美与丑陋、虚幻与现实、真诚与欺骗、冷酷与深情、残蛮与怜悯、粗涩与柔美等对立因素中,形成人体表现出的人性与背景环境体现出的梦境的矛盾,让观众沉想思辨:人的世界和所作所为就是这样浑浑噩噩,主宰这个梦境的究竟是什么?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4
《白人女奴》 146×118厘米
法国南托美术馆〔法国〕勒柯姆•杜•努伊
在19世纪法国的沙龙美术中,有一股寻求东方闺房生活的表现热潮。不少画家到阿尔及利亚与中东地区去搜猎奇趣,寻找宜于描绘的东方风俗生活,而尤以描绘女人的闺房生活为最时尚。德拉克洛瓦、巴齐耶、安格尔等画家都画过这些题材,马蒂斯更喜以平涂的色彩去描绘“土耳其宫女”。巴黎上层人物对美术趣味的转变,也是使这类题材走俏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人女奴》这位画家在画史上不见其经传,但这一幅油画却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着法国沙龙美术所热中的一种趋势,即尽力描绘视觉上愉快的、富有刺激性色彩表现力的生活画面,让观众从画中去想象这个“神秘”的东方逸乐世界的美与奥妙。 画上那个“白人女奴”是土耳其宫女浴池内的女奴,她在池边休憩,一边抽着烟,一边喝着酒,形态显得放浪,色调敷陈得过于媚俗,尤其是女奴的肉体描绘,娇艳有余,结构不足,肤色呈粉润之状,而解剖不大得体,一只左臂画得很别扭。裸体的姿势有明显模仿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女》一画上的某个形象之嫌。远处有几个黑奴在忙着侍候宫女和洗衣,环境渲染得十分成功,细节一丝不苟。
这幅画可以被看成是法国自新古典主义安格尔艺术以后的沙龙艺术产品的典型实例。 这幅画约作于1888年,作者生平不详,画幅大小:146×118厘米,现藏法国南托美术馆。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4
《三夫人》(The three graces )罗浮宫1869年藏画,油画80.5×60.5英寸(204×154CM)作于1793年 雷根劳特作(REGNAULT)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5
《奢侈的寓言(维纳斯、丘比特、罪恶与时间)》155×144CM 伦敦国立画廊【意大利】布隆齐诺 约作于1546年 木板油画
继帕米贾尼诺之后,佛罗伦萨的样式主义美术进入其发展时期。作为这一时期绘画代表的画家是安东尼奥洛•布隆齐诺(1503-1572)。他原是庞托尔摩的弟子。后来又成了这位老师的挚友,因为他们的艺术倾向一致,都崇尚16世纪盛行的样式主义。
布隆齐诺的样式主义的特点是在一些盛装肖像画上。他是当时意大利柯西莫一世的宫廷画家。为了满足宫廷贵族追求奢侈的趣味,他的肖像画往往画得极艳丽。华贵的道具与服饰被以熟练的油画技巧展现得富丽堂皇,形象充满着珠光宝气。
如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的一幅描绘柯西莫一世的王妃、托莱多的爱丽奥诺拉与王子的著名肖像即是一例。这里要欣赏的《奢侈的寓言》(又名《维纳斯、丘比特、罪恶与时间》)是他以样式主义艺术趣味描绘的一幅典型的寓意画。 画面以维纳斯与其子丘比特为构图中心,前后加了一些象征性神话形象:伏尔甘、罗马诗人维吉尔、鸽子与面具等。他们象征嫉妒、诗意的美,平和、信念与虚伪的人生。丘比特与母亲在相吻。两个形象所表示的亲昵感情引起后人的非议,因为形象画得过于甜俗。母子感情失去常态(以现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这是“恋母情结”的心理表现),人物的情感中带有某种色情意味。丘比特用右手按在维纳斯的左乳上,这是画家表达**的一种构思,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地位。
这暴露了布隆齐诺的样式主义画风已走得很远。它是意大利宫廷艺术在16世纪末趋向衰颓的反映。尽管色彩很细腻,表现技巧也无可非议,但由于趣味低俗,而为后人所不耻。作为样式主义绘画的代表,这幅画在意大利美术的晚期,具有典型性。它提醒了后来意、法各国宫廷美术的诞生。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6
《柯格勒斯和奥姆菲娜》 勒莫尼(lemoyne)法
1688-1737 1724年 184*149CM
勒莫尼,一个为成为伟大的学院派画家而奋斗终身的实践者,对艺术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绘画风格-精描细刻的笔风,华丽鲜艳的色彩,对后人的影响极深,这种趋向娱乐、更多肉欲色彩的绘画风格,为以后华多(WATTEAU)的艺术奠定了基础。
《在柯格勒斯和奥姆菲娜》中表达可勒莫尼对人物肉体细腻、敏感的觉察力,三个人物形象被刻画到了细腻的极点,画面活泼、生动、充满了动感,显现出轻快明媚的风情。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7
《马尔斯与维纳斯》205.7×161CM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意大利】委罗内塞
从1573年那幅《利未家的宴会》以后,画家开始醉心于“异教”色彩很强的创作题材了。虽然那幅“宴会”使他极感不快,产生过一些悲观情绪,这在他的某些宗教画上有所表现,但威尼斯这个商业共和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关系,统治当局还是宽容人们的入世观念的。委罗内塞的艺术活动没有受到多大厄运,相反,他的订件任务越来越忙,不得不雇请助手来协助他完成应接不暇的绘画委托。1574年威尼斯几次大火,总督宫内大部分房屋被焚毁。宫内的艺术珍品,包括著名画家两位贝利尼的绘画在内,损失相当惨重。此后,受总督委托,委罗内塞与丁托莱托共同完成了总督宫内的组画,如《圣叶卡德琳娜的订婚》、《威尼斯的凯旋》(1585年作)等。油画《马尔斯与维纳期》约作于这一阶段,确切年代不明,因为这期间他的关于这一题材的油画先后画过好几幅。一般只知他在完成总督宫订件的间隙,受人之托,画了这些具有极浓的世俗享乐倾向的神话作品,约作于1576-1584年间。 这幅画在主题倾向上与那幅《利未家的宴会》不无联系。两者都是宣扬享乐生活的。但这一幅画的抒情性强。教会当时控告他的是在那幅“宴会”上对福音书作了随心所欲的渲染,是借题发挥。这画取材于罗马神话,与“经书”没有关系。实际上,它正满足了贵族阶级享乐欲望的另一种需要——描绘爱情的甜美。委罗内塞不喜欢在画上掺入过多的戏剧性因素,他也从不表现人物的性格冲突,他刻意追求的,是人间日常生活中的欢乐与享受。这种题材有利于画家去利用绘画的华彩调子。这一幅《马尔斯与维纳斯》,从构图到形象的动作设计,都具有上述特点。 维纳斯(希腊神话中称“阿芙罗蒂德”)作为神话中的绝代美人,曾以容貌胜过天后赫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而夺得金苹果。
但她丈夫却是个跛子赫淮斯托斯(罗马神话中称“伏尔甘”)。这位美丽的爱情之神给人间无数情人以幸福(传说中的库普罗斯王皮格马利翁因爱上自己雕刻的一尊象牙女人像而陷入痴情,维纳斯便立即给象牙女像以生命,成全了皮格马利翁的纯真的爱情等等)。而她自己的爱情却颇多磨难。她钟情过的少年阿多尼斯被野猪咬死了。后来她与长期钟情于她的战神马尔斯(希腊神话中称“阿瑞斯”)生下了一个男孩,即长有翅膀的厄洛斯。这个小天使经常手拿弓箭飞翔于天际,并射箭给需要爱情的人。这幅画上的爱情具有一种象征性:马尔斯与维纳斯生下小厄洛斯。维纳斯的裸体与穿甲胄、披缎子斗篷的马尔斯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女神一手搭在情人肩上,两人正幸福地注视他们的爱的结晶厄洛斯。那个长翅膀的小天使在母亲的脚脖上系一根彩带,比喻他们的爱情的统系。在右侧,是马尔斯的战马,另一小天使在给它刮腿垢。背景展现出古希腊神庙的残迹。显然,这是一个神的境界,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要冲破一切阻力去寻求自身的幸福。这幅画的色彩构思是华美的。各个形象的动作都极富装饰性。此画幅为205.7×161厘米。现藏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7
《真理女神》 1870年 琼.雷夫波威尔(JULE LEFEBVRE)265×112CM 奥赛博物馆藏画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8
土尔其宫女与女奴 安格尔 (1842年)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8:59
《黛安娜》 1872年 作者:JULES-ELIIE DELAUNAY 147×94CM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0
《乌尔宾诺的维纳斯》[意大利]提香
119×165cm 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
有人把提香描绘女性美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他陶醉于乔尔乔奈的风格时期,这个时期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人的壮美与和谐;第二阶段是形成他个人风格的时期,他已敢于独立地肯定生活的欢乐,让超凡脱俗的美统统归入人间真实的境遇之中,使所绘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加具体,也更富有官能色彩。这一幅《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就如此,威尼斯在16世纪已成为欧洲先进文化与科学的中心,商务关系不仅扩大了各生产领域的规模,还使知识分子阶层发展了更紧密的横向联系。据同时代人的回忆,提香曾与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作家、政治家等组成过一个影响着威尼斯文化生活的团体。有一个目击者在叙述他们的一次晚会时,说提香和他的朋友在室内静静地欣赏着屋内满放着的雕塑与绘画作品,品赏它们的艺术魅力。他们还拥有许多游艇,常常带着最漂亮的妇女,弹着乐器驶向大海。这些事实帮助我们理解,在16世纪的威尼斯,绘画接受者在财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观念变化。创造完美的裸体像已形成时尚,而在提香笔下的裸体美,则具有生活与感情的因素,绝不是神化了的女性。
《乌尔宾诺的维纳斯》的画中人,人们推测是当时的一位贵妇人,名叫艾列奥诺拉•乌尔宾诺夫人的肖像,所以她不是神,是追求资产阶级生活享乐的上层妇女形象。画家没有把这个女人画在大自然中,其艺术处理是十分大胆的。一个普通贵族的室内环境,华丽的床榻,女主人脚边的小狗以及远处正在翻弄衣箱的两个女仆和窗台上的盆花,所有这些细节说明,它是一幅风俗画,它可能是受委托而作。类似这种画在欧洲其他国家,大概要迟一个世纪,而在威尼斯,上层社会对绘画的感官享受已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此画也是提香的创作处于最旺盛的年代的杰作,大约作于1538年,尺寸约119×165厘米,现被收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内。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0
《狩猎的戴安娜》 雷诺阿 1867年
雷诺阿人体画的姿态是具体的生活中的动作,大部分是静止的。即使是描写其一运动中的瞬间姿态,也不是表现人的运动。
雷诺阿的绘画中的人体姿态既不用来象征什么情感,也不用来表现什么思想。而只是描写出生活中偶然一见的某个真实的动作。
雷诺阿人体绘画的体形全是丰腴饱满。健康的女人体,这些人体在自然光下熠熠发光,显现出肉体的生命力和尊严,表现出高贵的享乐,雷诺阿用单纯朴素的姿态表砚出肉体的高贵、尊严和快乐。这就是印象派人体绘画的语言:充满古典精神的完美的人体正在变幻不定的生存环境和自然光中被改造,被融化。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1
《爱情之泉》 伦敦华莱士陈列馆 〔法国〕弗拉戈纳尔
让—奥诺莱•弗拉戈纳尔(1732.4~1806.8)是继布歇之后的又一位法国洛可可绘画的重要代表。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格拉塞,父亲是当地的商人,1738年随父移居巴黎。1747年父亲送他入一律师家当学徒,但他无意于律师的职业,而入了夏尔丹的画室去研习油画技法。这位浮躁的青年对夏尔丹的平静与朴实的绘画题材不感兴趣,夏尔丹也嫌他“没出息”,说他“整天爱在巴黎闹市厮混,是个无可救药的浪子”。当他见到布歇那些粉艳诱人的作品时,便决意离开夏尔丹的画室,转入布歇的门下完成基本训练( 时间约从1748~1752年间)。因此说,弗拉戈纳尔实乃是布歇绘画的继承者。但他后来又倾心于鲁本斯的色彩和伦勃朗的明暗法,最后才形成自己的风格。
弗拉戈纳尔大约从1756年至1761年以及1773年至1774年先后两次去意大利。第一次在罗马法兰西学院深造;第二次走访了罗马与那不勒斯各地,那里的景色引起他的画意。这期间他除了临摹巴洛克大师的作品外,又到罗马乡野去画了许多风景速写,空闲时还喜欢研究古代艺术文物,前后作了约上百幅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写生。1761年,弗拉戈纳尔返回巴黎,并在展览会上展出了这些风景画。弗拉戈纳尔的前期风景画具有摹仿巴洛克的性质,个人的风格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他也画肖像画,从1760年至1767年间,他创作过多幅老人头像和一批肖像画。由于他对风景的天赋所致,后来他不再参加其他画种的创作,专心作风景画。在这类风景画中渐渐形成了他的个人的描绘特色,也暴露出自己的艺术的新倾向。
这一幅《爱情之泉》是他歌颂爱情的四幅连作之一(即《秋千》、《爱情的誓言》、《插销》和这一幅),画面尽情渲染爱情追逐的欢快。以后他又完成了一套五幅爱情主题的壁板画,都是应杜•巴莉夫人订购而作的。可是这位夫人后来又不要了,大革命初期被存放在格拉斯的一个隐蔽处。此幅《爱情之泉》(一译《祈求爱情》)与《秋千》同藏于一地。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1
《罗杰救出安洁丽克》 安格尔 1819年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4
《睡觉的女人》 布面油画 雷诺阿 1897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5
《帕丝虚帕在浴室》
1642年妻子死后,伦勃朗生活经历了大变,后来和女仆亨德里克结婚,得不到社会和亲友的承认,这幅《帕丝虚帕在浴室》便是以他的后妻亨德里克为模型的。
伦勃朗一生创作无数,他把卡拉瓦乔开始的“黑影强光”艺术手法发展到了传神的境界,如在这幅作品中,人物从黑色背景中浮出,金色的光芒由主体向四方扩散,从而使形象心理显得细腻准确,更为生动感人。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6
《狄安娜出浴》
狄安娜是希腊古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布歇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善于描绘脂粉气很浓的审美趣味,使这幅画成为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从而赢得了宫廷贵族的欢心。画上描绘着狄安娜刚刚狩猎归来,洗浴完毕做在山坡上,草地上放着箭壶和狩来的猎物,猎狗在饮水(左下)。俯在地上的侍女和她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翘起的右腿和足尖。似在查询什么,女性的肉体被明丽的色彩和精致的笔触作了细腻的描绘。从而把神话中的女神纳入了世俗的审美享受中。大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狄德罗指责布歇这类作品是对贵族低劣趣味的迎合,最多不过是“艳丽无比的木偶”。评价的有合理的成分。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7
《田园合奏》的作者是乔尔乔内还是提香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现在的普遍看法是:乔尔乔内的早逝,来不及把该作品画完,而由提香最后完成。从整个画风来看是更接近乔尔乔内的风格,而和提香的早期作品风格距离较大。
《田园合奏》画面是由优美的田园景色以及两个穿衣服的男子和两个裸女所构成的。这种既非神话世界又非现实生活的构图方法惯用的。丰裕的女人体、浓重的树丛、一切都沐浴在温暖的金色调中,色彩如此丰富和细腻。显得无比浑厚、深沉,洋溢着无限的诗情韵味。品《田园合奏》有如饮一杯醇香的美酒。
《田园合奏》这种欢娱情调,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以及杰出的油画色彩技巧,都是在佛罗伦萨和罗马画派的作品中所见不到的,鲜明的反映了乔尔乔内(提香)和威尼斯画派的艺术特点。
这幅画是西方绘画史上的不朽之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8
《草地上的午餐》
1863年的法国“落选沙龙”上,拿破仑三世与皇后被马奈一张画气坏了,虽然皇帝和公众不知见过了多少张裸体的维纳斯女神,可是皇帝和卫道者们都认为把普通的裸体贵妇放在巴黎绅士中间的画作《草地上的午餐》是“不道德”的。
其实,遭到非难的原因在于马奈的画中将女神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撕开了古典的幌子,更重要的是,他竟然不用“庄严的”棕色调画裸体,而采用清晰明快的描绘方式。这在当时,是被视为“歪门邪道”的。
就这样,马奈成为“印象派”年轻艺术家们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并未把自己看作“印象派”画家的马奈成为了“印象派”的先驱。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8
《玛利亚.美狄奇的教育》
鲁本斯以宏伟壮观、雄厚富丽的艺术成就和盛装画像而著称,为巴罗克艺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的作品写实、写诗、写情、写力,突破古典的约束,歌颂人的力量,有着无止境的空间变化,无视构图上的均衡,有着剧烈的运动和力度及富丽堂皇的色彩,他的作品遍及欧洲各国,在法国卢森堡宫,他总共为法国皇太后玛利亚.美狄奇生平事迹作了21幅大型绘画。《玛利亚.美狄奇的教育》就是其中一幅。
该画讲述玛利亚由阿波罗和水星带着进入音乐和演讲圣地。在米罗瓦身边学习朗读,希腊美惠三女神在水星的介绍下,参与了对玛利亚的教育,赋予她美貌。在画中鲁本斯重点突出了三女神的形体之美。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9
《维纳斯诞生》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09
《泉》
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他曾说:“标准的美——这是对美的模特儿不间断观察的产物”,还认为:“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的准确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掌握大概的准确,就等于失去准确。那样,无异于在创造一种本来他们就毫无感受的虚构人物和虚伪的感情。” 这位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这里所不同的只是,象马萨卓、米开朗基罗、乔尔乔奈等大师的裸女体现的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时代理想,而安格尔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则是“永恒的美”这一抽象概念。究其实,乃在于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谐和的女性美的表现力。这在他那些描写土耳其宫女的裸女画上尤为明显。晚年,安格尔画了这一幅《泉》,则进一步反映了画家对美的一种全新观念,那就是他深深觉得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76岁高龄的安格尔,终于在这一幅《泉》上,把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结合的形式。
他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那是在1820年的事,为什么事隔36年后才最终完成此稿呢?这还得从他的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两人说起。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上述两个学生协助完成的。 安格尔经常在同一主题或构思中进行复制,有时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
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10
《维纳斯诞生》
公正地说,Alexandre Cabanel的《维纳斯诞生》长久以来便是法国第二帝国官方学院的典型范本。她作于1863年,当时便引起轰动,不久以后,被拿破仑三世购得。象Alexandre Cabanel建立的学院一样。拿破仑三世赞赏了这个充满肉体欢乐的作品风格,直到近代巴黎兴起以马奈为首描绘现实生活的流派后,这种风格才渐趋消亡。与马奈用现实生活反对传统主题不同,Alexandre Cabanel执着于学院派的典雅之中。同时,他和观众都沉溺于肉欲的快乐和欢娱之中。
在画面中,新生的维纳斯从Neptune海充满泡沫的浪花中浮起,小天使们她的上空盘旋歌唱,庆祝她的诞生。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11
《大宫女》 1814年完成,布面油画 91*162cm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这一幅《大宫女》(这时法国的贵族上层对具有强烈的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内宫生活极感兴趣,一些画家为满足贵族这种视觉需要刻意去描绘土耳其闺房的淫艳生活。安格尔先后画过好几幅土耳其宫女的形象。《大宫女》这一画题是为区别他的另一幅油画《宫女》)就是这时期他描绘裸女题材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引起了观众更大的抨击。人们说,作为达维特的学生,安格尔走得太远了。他们讽刺说:“安格尔先生画活人,就象几何学家画固体一样。为使其预算好的线条赋予素描以立体感,他什么事都做了!他把人体的各个局部忽而放大,忽而缩小,就象普洛克鲁斯特床上的俘虏(Procrustes; 传说中的古希腊强盗,缚其俘虏于铁床上,如身长过榻则断其足,如不及则强伸之使与榻等)一样随意伸缩。有时他感到沮丧,便不再去加强这种可诅咒的立体感,开始使轮廓完善。这就叫舍本求末,用刀鞘代替宝剑来决斗。” 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中肯些,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曾为其老师作传记的阿莫里•杜瓦尔说得就更中肯:“他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
这幅《大宫女》就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确实存在很多“越轨”之处,首先,色彩的“音域”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上很强的蓝色和裸体肌肤的黄色,以及人体的明暗和粉红色调极不谐调,其次是前面所说的夸张了的形体,这个女裸体几乎成了变形美的一种试验,它完全背叛了老师的庭训。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为此曾竭力为他作辩解,他说:“我并不想说,安格尔先生是个浪漫主义者。但我也要肯定,他从来不是当时所理解的那种意义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似乎在这幅画上显示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独立性,但由于安格尔的美学信念的坚定性,这里的表现反而给人们造成对他的见解的模棱两可性,攻击与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我们觉得安格尔具有他的探索勇气,尽管他所画的这个人物是有着很大的虚构性。
作者:
明月孤星
时间:
17.10.2003 19:11
《维纳斯》布面油画,作于1852-1853年
91.5x70.5cm 卢浮宫博物馆藏
该画与《泉》作于大致相同时期,风格和《泉》接近。这是安格尔未完成的作品之一,在画面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维纳斯左手及水果边的小孩尚未深入刻画,惟有个大致的轮廓。但这并没有破坏整个画面的可审美性。维纳斯宁静地坐在石板上,体态丰满,曲线优美,右手拿着水果,左手则平放在大腿上。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线条中显示出她母性的成熟。整个画面以深冷色为背景,突出了人体的美。
维纳斯能给人以生命的联想,把人们引进典雅、静穆的审美境界。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