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ZT 毛泽东,挥之不去的遗忘
[打印本页]
作者:
krz
时间:
16.1.2004 17:00
ZT 毛泽东,挥之不去的遗忘<br><br><br>几年前和友人谈及《沁园春 雪》,友人告知其祖父当年在重庆面见过毛,并和一些人议论过毛的这首诗。友人称他祖父当时悲怅至极,这分明是一首“帝王诗”,面对独裁尚都无能为力的孱弱中,蒋介石的身影后面豁然又狰狞出来一副虎视眈眈。这首诗,前几年有传说其原版是他人的吟唱,毛泽东甚为喜爱就给收编了。版权的事情忒复杂,更何况谁更能真切拥有如此浩然的心情呢?至少这样的心胸是毛泽东的知识产权,也就是如同历史的专利一般。<br><br>或许人对于事物本质的认知就是和年龄有关,少年时代自己的风格也是处心于声势浩荡,所以对这首诗词喜欢到至今依旧朗朗上口的程度。相信几乎所有诵读过的心灵,都曾经驾驶自己的宏大想象在历史的超低空巡航。如果的确如追述所言,那么这样的历史抱负也就在1936年成熟了,直到1946年正式发表,怎么也算是志在必得的心情收割了。1936年的毛45岁,到了1946年,55岁的毛泽东用这样浓缩的方式袒露已久的蓄意,不能说不是政治摊牌吧。所以说,“晚年毛泽东”最无奈的说法也应当是癌扩散的发作。据此,我们甚至更远地追索到“长空雁叫霜晨月”那瑟瑟苍茫的喟叹。<br><br>和毛泽东时代众多的人一样,自己也在少年时代通读了几乎全部毛泽东的著作。对过往的历史,在没有思想参照物的条件下,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是用毛泽东文章和准毛泽东文章桩定自己的视角。可问题是,这样的毛泽东是真实的毛泽东吗?这样的著作是毛泽东真实的著作吗?从现在播发出来的影视中,老态龙钟的木然绝然没有往日印象中的矍烁伟大,但是那个时代我们只能见到神采奕奕和满面红光。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阳谋”,其实是事后变造的扶手。从延安时期开始,就有一个专业的“编委会”,他们不仅仅修缮所有的文章,也对历史真实进行抛光。<br><br>似乎《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是毛泽东最后的一部能成型的文章,也似乎说明有更繁杂的口谕或者批示在调动着历史进程,这些能真正揭示毛泽东动机和态度的东西,我们只能在只言片语的泄漏中推测,那个时代管这些突如其来的话语叫做“最高指示”。研究毛泽东或其思想的人,习惯用这些词语证明或者说明毛泽东,也就有了光辉灿烂的伟大。他们还像茶女一样,采摘历史的制高点,用作证明思想动机的精湛。即便今天,与其说毛泽东生活在历史中,莫若说毛泽东生活在故事情节中,也就有了高山仰止的敬畏和感恩戴德的慈祥。<br><br>除了《实践论》《矛盾论》几篇试图散步在哲学河畔和像《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这样触摸治国大纲之外,毛泽东的文章几乎都是关于对策策略的分析阐述,也就是“术书”。从《实践论》《矛盾论》开始,其文章出现比较有频率的引用,多有列宁、斯大林和马恩的论述。其实,“两论”中的思想底色和马克思的哲学没有太多干系,直至毛泽东晚年倡导读马列原著,也依旧坚持“马克思主义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的噎语。长沙时代的毛泽东,本来还有很多关于未来社会想象的激情,甚至在五四时期还寻求向小资情调(比如周作人)交流,为什么快速改弦易辙投奔到共产主义麾下?然后再更张进入广东国民政府担当农民部和宣传部的高官?<br><br>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土地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运动,国民党左派无非是遥相呼应而已。在这个认知条件下,土地革命也就和共产国际或者直接说苏联社会主义经验相关联。现今的说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各阶级分析》是毛泽东独具慧眼地认识到中国的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关键,土地革命又是中国农民问题的关键。当我们更深刻地挖掘那段历史之后,毛泽东的这些东西全然都是日本法西斯理论家北一辉原著的再版,所追求的就是“民粹”的和“底层”的社会革命。所不同的是北一辉的革命是“下克上”暴走族式的军阀道路,而毛泽东的革命多有一些太平天国的色泽还原。另一个区别是,北一辉是用理论指挥实践,而毛泽东则用实践攻占理论。再需要说明的是,三十年代以前的北一辉和他的理论是亚洲最完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是深入分析中国革命实践之所以困难重重得到的理解,但这个理论此后被中国和世界谴责为军国主义。<br><br>没有更详尽的资料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究竟什么时候认识到,严重沉淀在农业文明社会的中国的社会变迁应当也只能是向工业化社会转型。1945年“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包含关于工业和民族工业方面的态度阐述,对于“工业化”仅仅理解为国家增加自身财富的手段,没有任何社会形态的变迁。所谓的社会公正,依旧是基于“阶级斗争”的社会存量财富的分配。1947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权力向城市转移的最后阶段,也无非是“保持艰苦奋斗本色”的誓言而已,只有对最高权力的信心,没有对社会发展的心念。乐呵呵的毛泽东给后人留下也就是这样的口信,叫做“赶考”。<br><br>从上面来看,毛泽东的思想有三个来源,一个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个是北一辉的民粹的底层主义,最后才是苏联的意识形态。其实所谓的苏联来源,主要就是斯大林主编的《苏共(布)历史简明教程》这个意识形态标准读本,专事党内残酷斗争的教科书。所有这些思想,其实已经走到了末路断崖,无论从理论的完整程度还是密实程度,毛泽东没有也不可能超越它们,但是确实从实践上有着灾难性的突破。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excl.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excl.gif' /><!--endemo-->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excl.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excl.gif' /><!--endemo--> <!--emo&:!--><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excl.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excl.gif' /><!--endemo--> 另一个重要的视点是,三个不同的意识形态有一个完整的交汇点,这就是乌托邦。其实乌托邦是全人类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共有的幻想,一个完美的终极的灿烂世界,没准儿从下树那天开始,人类的祖宗就致力于并在不同血路杀来的历史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毛泽东不是思想家,他根本没有可以照亮人类未来和过去道路的思想光芒。但肯定是乌托邦信念最坚定的实践者,人们永远可以从大同世界的幸福中回望他。<br><br>作为实践家的毛泽东之所以成功,在于他善于在立有对手环境下确定自己的对策,并积累出高超的筹术智慧。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国内甚至国际环境中,毛泽东绝少比对手先出牌而更精心在意整体布局,然后断然让对手就范。一旦战胜或者没有对手的时候,毛泽东就回卷在书房迷失在经典和诡异的世界。1972年,无论是田中角荣还是尼克松,都应该说是“拜谒”了毛泽东,前者从大而化的从容中感受到对庄老的敬畏,后者则恍然于漫散无边的神秘。毛泽东从历史一路走来,任何代价似乎都不可能让他得到疼感,极至的筹谋和术法无论是积累的还是练就的,他逾越所有艰辛和苦难,最终成为傲慢和自信的王者。<br>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