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者若执着于器材本身,只会永远困惑和迷茫;如果回到音乐本身,事儿就豁然贯通了。
( s$ |9 a6 O6 S5 V9 P& E
既然不同的人被不同的音乐所感动,同时也无法感动于他不感兴趣的音乐;那么一样的道理,就是从器材方面,不同的人被不同的器材感动,就是理有固然的了。
! W# {+ T; o0 @8 Z
每个人的音乐观,音响美学,能够沟通的层次也是相对的,终极境界无法沟通,午夜独处,孤独倒反而是正常的。
8 P6 e, S" g+ R' b a. p' J' ]# G
至今我看,音乐和HI END音响给人提供的不仅是满足更是缺憾;然而正是这种适宜的缺憾,给体验者留下了巨大的私人想象空间。在中国绘画里,这就叫"留白"。! _* y1 F$ U9 s" Z I& y
; m7 e2 D4 y }: w* `# j5 I
大观园雅集赏荷,湘云说若是在她家,便立刻上船了;黛玉冷冷道,"事若求全何所益",只这样就也罢了。- M% D, i3 F. B) O3 e9 ?
想和憨憨的湘云比,早熟敏感,身世飘零的黛玉,更能体味"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若是到了卢浮宫,肯定更欣赏《半裸的维纳斯》而不是《自由领导人民》罢。
4 x' u1 n% O8 f: g2 d! \& u
因此,那种矜奇弄怪的商业秀,喧嚣的展览人潮,实在与我的HI END境界相去甚远;板桥云,"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维特根斯坦不亦然乎?+ X, d4 b/ G: g9 m
故众人捧场,不如二三知己深谈,二三知己又终不能代替一人独处。4 |0 @2 v0 I4 P) Y) B9 z( G3 I
^$ c* I* r4 }, p) W& l
盖微妙处,只可会心体味,则酒不如茶;苦中之甘,疵中之趣,引人入胜处。! I* L+ R; D- y( Z
C9 _) R- o' _% o
人生苦短。到了哲学层次的私人追求,更何必斤斤于所见不同。
5 _) `# I, E9 ~5 J- W: j& G
解人自解,不解者亦奈何不得。- ?3 \! k# h7 i' X* U2 i3 E: R% F
还是少些争论,多些自我的体味和想象吧。. P b! V: o0 |# T
) c9 {, A3 ^) l; s
zhaoxun 发表于 30.1.2010 21:23
当年看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时,里面描写发烧友和发烧器材,看得我崇拜之情如涛涛江水,电视剧中王志文也演 ...2 ], r7 _) P* D2 b0 M' s
yabei 发表于 9.2.2010 13:21
回复 德国代理的网站) w. ]$ b* u d3 _- S& s
呵呵,忘了介绍一下这个公司的产品:这个瑞士人做的东西长得不好看(个人觉得相当丑 .... G+ z0 @! |% y
deathyoghurt 发表于 10.2.2010 16:36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