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1950大上海的国共较量 [打印本页]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17.6.2010 07:28
标题: 1950大上海的国共较量
解放初上海发生的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如今的读者恐已知之不多,但它却是建国60年历史上重要的一幕,是不应被淡-忘的。
【海上封锁令上海经-济陷入困境】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国民党军队向台湾和舟山等沿海岛屿撤退。由于没有海、空军和缺乏海上作战经-验,10月26日,三野28军金门登陆战失败。几天后,三野攻击舟山的部队又在登步岛战斗中再次失利。金门、登步战斗虽然只是师级规模的作战,但东南沿海的局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一再败退的国民党军转守为攻,依靠海、空军优势,向大陆发动了反扑。国民党统帅部制订了反攻大陆方案:以台湾、舟山为基地,一年反攻,三年成功。
依据这个计划,舟山国民党军开始对大陆实施海上封锁和空袭。在渤海、长江-口、华东及华南沿海布放水雷,查缉前往大陆的各国商轮,没收与大陆通商的货物。重点查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轮船,并巡逻台湾海峡。
从1949年6月23日起 , 执行封锁长江-口任务的是国民党海军第1舰队。舰队司令刘广凯指挥“太和”、“太康”、“太昭”、“太平”4艘驱逐舰及“永丰”、“永泰”等炮舰,从舟山出动百余次,拦截过往的美、英籍货轮41艘,捕获汽船25艘、机帆船200余艘。11月27日,英国驱逐舰4艘掩护多艘英国商船进至长江口,遭到国民党海军驱逐舰的拦截。英军指挥官与刘广凯-谈判,表示他们所载物品全是商品和工业用品,并非军用品。他们是按合同到上海经商,对国民党海军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表示抗议。双方在海上僵持了3天,这期间有一艘美籍商船“富兰克林”号强行闯关,国民党海军开炮射击。该轮中弹多处,仍勉力驶进上海港。英国船队见国民党海军如此野蛮,被迫驶向外海。为了遏制外轮进入上海港,国民党海军于12月24日在长江-口布雷。
当时上海工业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如棉纺业所需原棉的60%, 毛纺业所需毛条的全部,面粉业所需小麦的全部,造纸业所需纸浆的全部,卷烟业所需烟纸、烟丝的半数以上,上海人赖以为生的粮食的半数以上,动力生产所用的 80% 的油料和 20%的煤等等。依赖进口的还有许多生活消费品。国民党的封锁使上海经济陷入困境。上海解放时,全市的存煤只有5000吨,粮食储备只有4000万斤,只够市民半个月用量。国民党搬走了工厂设备,拖走了轮船,破坏了大批带不走的船只和机器。上海市军管会为了维持上海人民生活和恢复经-济运转,组织工人开展反封锁斗争。
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原来使用燃油锅炉,每月消耗燃油3万吨,全部依靠进口。进口来源断绝后,燃油储备很快陷入恐慌。北方煤炭源源不断运到后,上海的几家发电厂都改造锅炉,从烧油改为烧煤。公共汽车原-来都是烧进口汽油的,由于汽油紧缺,公司将汽油、柴油和火油按比例混合使用,减少汽油的消耗。职工还制造出烧木炭的锅炉,拖在汽车后面。这样改装的40多辆公共汽车走在路上,颇为别致,也反映了解放初期国民党封锁给上海造成的困难。
【“二六大轰炸”:十里洋场一片漆黑】
封锁奏效,蒋介石认为解放军没有海、空军,短期内不可能对台湾构成威胁,于是转守为攻。在他亲自督促下,国民党空军扩建舟山机场, 调集大批飞机,对上海、杭州等城市进行空袭和轰炸。
上海解放后,为了尽快建立人民海军,解放军共接管、征用江-南造船所等大小修造船厂8家,修理和改造国民党海军起义的舰艇和缴获的破旧舰艇。1949年8月3日,国民党6架B-24轰炸机轮番轰炸江南造船所,投下500磅以上炸弹34枚,给停泊在码头上修理的海军舰船和厂房设备造成严重破坏。为避开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江-南造船所将设备和职工分散到武昌路码头、杨树浦、复兴岛、浦东陆家嘴等地,职工全部改作夜班。
9月19日晨,国民党海军海防第1舰队旗舰“长治”号驱逐舰在长江口外起义,驶抵上海武昌路码头,受到热烈欢迎-。为了防止国民党飞机轰炸,当天下午“长治”舰就离开上海,溯江-而上到达南京。舟山国民党军立即出动飞机搜索,并于22、23日连续轰炸停泊在燕子矶江-面的“长治”舰。舰上发动机、锅炉遭轰炸损坏。在危急情况下,上级决定弃舰保人,命令将舰上器材和弹药卸下,人员离开,于24日晨将“长治”舰自沉于长江江-底。
1950 年初 , 台湾军事会议决定 , 对上海及附近城市的发电厂、码头、仓库、船只、车站、铁路、桥梁等进行广泛轰炸,造成上海经-济瘫痪。空袭更为频繁,轰炸规模不断升级。1 月 25 日中午,国民党空军从舟山出动 B-24轰炸机 12 架, 以江-南造船所为主要目标 , 同时沿黄浦江-对十六铺、高昌店、杨树浦、杨家渡等处投掷重磅炸弹 52 枚 , 江-南造船所中弹21枚,厂房和机器设备遭受重大损失。
2月6日,上海遭受了国民党飞机最猛烈的袭击,史称“二六大轰炸”。从中午 12 时 25 分到下午 1 时 53 分 , 国民党飞机出动 4 批 17 架,对上海各发电厂进行狂轰滥炸。上海市供电量从 25 万千瓦下降到 4 千千瓦。市民、职工、解放军干部、战士伤亡共 1448 人 ,毁坏房屋 1180 间。
空袭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此前一天,飞机在上海市区上空撒下了中英文对照的传单:“各同胞注意:凡居于上海、南京、杭州、青岛、天津、北平、汉口、福州、厦门、广州各地之造船厂、发电厂、码头、车站、工厂、仓库、兵营及其他一切军事目标附近之居民,请即刻离开,以免遭受轰炸之损害。”国民党空军之所以为所欲为,就是欺负解放军没有空军和防空设施。
轰炸后第二天,陈毅市长和潘汉年副市长心情沉重地来到杨树浦发电厂,视察被炸情况,慰问受难群众,指示电厂争取在48小时内部分恢复发电。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军管会连夜开会,向中央汇报情况,研究防空和善后措施。大家痛苦地感到,目前我们没有防空能力,无法遏制空袭,只能采取被动的防御措施,尽量减少空袭造成的损害。
“二六大轰炸”造成上海的电力设施损坏高达80%,给市区的工商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市区工厂几乎全部停工停产 , 绝大多数街区没有电力供应 , 高层建筑的电梯因停电而悬在空中,许多商店关门停业,市场萧条 。自来水供应困难 , 市民的马桶、厕所都无水冲洗。国民党潜伏的特务则乘机大肆散布谣言 , 蛊惑人心,郊区也发现少数武装特务搞暗杀抢劫。为了打击国民党特务破坏,稳定社会治安,在潘汉年副市长主持下,上海公安干部日夜奋战,狠狠打击潜伏特务的破坏活动。
在遭受国民党飞机轰炸的那段日子里,上海变成了一座黑暗的城市。十里洋场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和明亮的商店橱窗广告风光不再,灯火管制下的居民区一片漆黑,每家只允许开一只电灯,照明半小时。街上也少有行人,萧条的气氛使人更感觉到冬天的寒冷。
上海遭受轰炸在全国影响极大,2月21日,中央军委向各大军区下达了防空问题的指示。北京、南京和沿海城市都成立了防空委员会,组织民众防备轰炸。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日记记载:“下午召集各单位商讨防空委员会任务以外各单位应筹备事项:1、撤特展物品……4、各宫殿大玻璃即糊纸帛。”故宫也进入了战备状态,可见当时形势之严峻。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17.6.2010 07:29
【形势严峻:饶漱石、陈毅急报中央】
从杨树浦发电厂提供的厂房破坏示意图看,10枚炸弹准确地命中锅炉和发电机等重要设施,说明国民党飞机投弹很从容,并未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阻击。上海解放后,担任城市警备任务的是三野的33军,要承担市区500多个地点的警戒,力量明显不足。上海防空治安委员会为了侦察和掌握国民党飞机的动向,从国民党遗留的十几部破旧雷达中修理了两部 , 架设在提篮桥的一幢楼上 ,负责对空警戒。但是警备部队当时没有一门高射炮,只有3个高射机枪连,配置在市区中心的高楼上,负责上海党政机关驻地的对空警戒。江南造船所和杨树浦发电厂、自来水厂等重点企业,集中轻、重机枪在厂房顶上警戒。解放军没有防空作战的经-验,当国民党飞机到来时,战士们用眼睛寻找目标,然后对空中射击,机枪的射程仅为1000多米,对飞机基本没有威胁。
上海防空最大的问题是雷达发现不了飞机,主要原-因是接收的人员技术水平低,修不好雷达的故障。“二六大轰炸”后,经陈毅批准 ,防空委员会从上海交通大学借来21人帮助工作。这些学生来自电机系,虽然学过无线电理论,但都没接触过雷达。开始工作并不顺利, 国民党飞机来袭,地面观察哨用眼睛都看到了,但雷达仍未发现。大家都很着急,把上海市无线电技术水平最高的国际电台总工程师钱尚平先生请来帮助调试,钱总准确判断出问题。经过调试,雷达在3月20日第一次发现了飞机。华东局、上海市委与交大联系,动员这批学生参军。他们后来成为解放军防空部队雷达技术的骨干。
2月21日中午 , 国民党9架飞机分批进入上海市区,轮番轰炸闸北水电公司,投弹12枚,造成发电设备严重损坏。由于轰炸及封锁的持续影响,1950年上半年的上海处境极为艰难。工厂停工达1454 家,占10%以上。商店歇业的达6000多家, 占6%左右。因为停电,上海的多数纺织厂无法开工,市场物价再次波动。严峻的形势使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和上海市长陈毅感到压力极大,心情沉重。那些天华东局连续召集会议,商量市民疏散和工厂迁移的问题。但是要将造船、电力、钢铁等大企业迁往内地,谈何容易。饶漱石将情况报告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刘又转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
【紧急驰援:苏联空军秘密抵沪】
得知上海连续遭到轰炸的消息,毛泽东也十分焦急。中苏谈判到了关键时刻,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字。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一条是中国方面提出的建议,确立了中苏两国军事联盟的基础。条约签订前,毛泽东收到刘少奇的电报。中国领导人紧急约见苏联领导人,请求苏联出动空军协-助上海防空。苏联方面答应了中国的请求。17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保卫上海 , 已筹有妥善可靠办法 , 不日即可实施。上海工厂不要勉强疏散 , 尽可能维持下去。但对上述防空办法 , 务须保持秘密 , 以期一举歼敌。我们今夜动身回国。”
毛泽东所说的“妥善可靠办法”,是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苏联派出一支防空混合集团军来上海协-助防空。2月12日傍晚,莫斯科防空军区司令莫斯卡连科上将紧急召集军区参谋长巴基斯基中将交代任务。赴上海的苏军防空集群由最精锐的莫斯科防空部队组成,巴基斯基出任司令。2月16日早晨,在莫斯科中央机场,巴基斯基与各部队指挥员登上飞机。沿莫斯科—喀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赤塔—哈尔滨—北京的路线飞往中国。
得知苏联防空部队即将来沪的消息,上海党政军负责人极其振奋。上海警备司令部命令97、99和100师官兵,并动员上万民工,连夜突击扩建江-湾、大场、龙华3个飞机场。3月1日,华东军区决定组建上海防空司令部,配合苏军为其提供一切保障,由郭化若任司令员。上海军民昼夜在机场施工,国民党方面似乎感觉到了什么。3月14日,国民党舟山基地轰炸机18架、战斗机8架分批对修复的龙华机场进行轰炸,投弹194枚,将机场跑道炸了许多大坑。这是国民党空军最后的疯狂了,上海军民共同努力,终于在苏联防空集团军到达之前,将三个机场全部抢修完毕。
为给来沪的苏军部队创造良好的作战、生活条件, 上海有关部门组织了好几个班子做准备工作。接待办事处设在虹桥,负责苏军的物资供应。市电讯局架通了所需要的电话线路。在上海南汇县、苏北的启东县、苏州市、浙江-的海盐县建设雷达阵地。3月中旬 , 苏军雷达部队先期到达上海。苏军带来 10 部警戒兼引导雷达,20余部 500瓦发报机,数十部收报机,20 余部汽油发电车,还有一套收集处理、报知雷达情报的设备。苏军雷达技术人员到达阵地后,当天即架起雷达、电台,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到3月10日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由 5个雷达站组成的地区性雷达情报系统已经-形成。距上海 250 公里的高空飞机、150 公里的中空飞机都可以及时发现、连续跟踪了。
2月19日,巴基斯基等将领抵达上海,与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会晤。陈毅着重介绍华东军区保卫上海的兵力和装备,上海这座城市有哪些特点,最需要保护的重要工业区和运输枢纽的分布情况,使苏军指挥员尽快熟悉和掌握情况。
25日起,苏联防空部队混合集团军各个梯队3500余人陆续抵达上海。马卡罗夫上校的歼击机团有45架拉-–11歼击机,他们从大连机场起飞,飞越渤海湾,经-青岛抵达徐州,在短暂停留后到达上海。谢苗诺夫上校指挥一个有30架图–2和30架伊尔–10的混成轰炸机团,也沿上述飞行路线到达上海。与此同时,帕什科夫上校的米格–15飞行团也从莫斯科经-铁路抵达徐州。当时苏联空军刚刚开始配备喷气机,帕什科夫团是苏联首个投入实战的部队。
根据中苏双方的协-议,巴基斯基部队负责担任长江-南岸到杭州湾北岸,以上海虹桥机场为中心、150公里半径(但向东不得超出海岸线)以内地区的防空任务。苏军部队有两个歼击机团 (一个米格–15团 ,一个拉-–11 团 )、一个混合轰炸冲击机团共99架飞机, 先后进驻虹桥、江-湾、大场机场。一个探照灯团分别部署在上海市区、市郊和浦东。一个雷达营分别部署在上海市及其外围南汇、苏州、海盐、启东、镇海各点。为了严格保密和维护苏军的安全,虹桥、江湾、大场机场由上海警备司令部派97师290团、99师297团和100师300团分别担任警戒,分散各地的探照灯、雷达部队驻地也都派出部队警戒。
米格–15歼击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亚音速飞机,1948年底才交付苏联空军使用。巴基斯基部队来上海的一个飞行团拥有米格–15歼击机38架,飞行员多数有参加二战的作战经验。而国民党空军当时最好的战斗机是美制P–51歼击机。苏联喷气式战斗机在高空、高速性能等方面比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优越得多。
【百思不解:“共军”何来空中打击力量?】
了解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严峻形势,巴基斯基部队这次调动采取了临战非常措施 , 空中梯队在转场过程中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 地面梯队则要求随到随展开随参战。3月13日,米格–15飞行团第一梯队到达徐州机场时 , 突然遭遇国民党P–51战斗机空袭,苏军米格战机立即起飞迎-战 , 当即将其击落。次日国民党空军又派一架 B–25轰炸机临空侦察情况 , 苏军飞机又起飞予以迎击,将其击伤后迫使其降落在徐州东大湖车站附近,除一名射击员在空中被击毙外 , 国民党空军分队长孙希文上尉等6名机组人员全被俘获。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