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看看有没有共鸣:生于70年代 [打印本页]
作者: 无边落木 时间: 5.10.2010 20:08
标题: 看看有没有共鸣:生于70年代
70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33岁,最小的24岁。正如一首歌,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存在实在是无奈,我们生
于70年代。70年代是一个纯朴的年代,而在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更是由一个纯朴的年代进入一个信息时代。而这一代人
,有人平步青云,有人怀才不遇,有人欢笑,也有人哭泣。他们在生活中承受着不同的压力,感受着不同的遭遇。其
实和其他年代出生的人也没什么不同,只是生活对他们来说有了太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从70年代慢慢地走过来,我
们可以听到许多熟悉的歌曲,回忆起童年的生活。
“我在马路边到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pol.ice叔叔手里边...”这样的歌曲你还记得吗?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都唱过
,也许你已经淡忘,然而就是这样的歌曲伴随我们一点点成长起来。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零食!
一起来回忆一下那个时候我们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还记得那个时候的爆米花吗?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
,走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那个时候他可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魔术师。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棉花糖,那是最
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团,一勺勺糖放进去,一团团棉花就出来了,棉花能吃而且是甜的。
“...花儿醒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忙梳妆,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那个时候老
师常常教育我们要像小蜜蜂一样勤劳。你还记得那个时候的哈马酥吗?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泡泡糖吗?长长的一条,用
一半红一半白的纸包着,上面有个小姑娘在吹泡泡,记得那个泡泡糖是上海生产的,5分钱1块。在“大大”问世以前
,那绝对是个“大哥大”。
除了一些歌曲,值得我门回忆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还有一些和现在相比起来非常单调但又陪我们度过童年的的卡通
片。我们看到最早的日本动画片就数《铁臂阿童木》,片中机灵勇敢的阿童木对当时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人们
在记住阿童木的同时,也记住了日立牌电器。从那时起,以日立为代表的日本电器就与阿童木一起走进了千万个中国
家庭。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零食还有酸梅粉,一小袋一小袋的,棕色的,里面有个小勺,勺子上面还有个小动物,或是
戏剧人物。还有鸡蛋片、麦芽糖、小稀糖,不过那玩意在现在看来真的很不卫生。还有猫耳朵,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当然这些东西在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不能用“普通”两个字来形容了,可能有的东西他们甚至没有见过。但在我们小
时候,确实是很受小朋友欢迎的。
70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邪恶状在课桌上画上38线的人,是最后一拨在小时候写作
文时会写上“自十一届3中全会以来”这句话的人,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
高”的人,是最后一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是最后一拨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
活不肯赖着回家、有过被父母打骂经验的人,是最后一拨“6.1”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是最后一拨
和泥巴、过家家、弹蛋子、拍洋画、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是最后一拨用过良票、油票、布票,拎着瓶
子打酱油的人,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有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炼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跳箱皮筋的时候唱“我爱北京tian~an-door”、每个
月存5元钱,指望小学毕业去看tian~an-door的人,是最后一拨看过小人书,厚的2分钱一本,薄的1分钱一本。70年
代出生的人也是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动画片的人,九色鹿我们看一回感动一回,大闹天宫让我们初具审美
的情趣,是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怕日本队真的炼成了晴空霹雳、抢走中
国女排5连冠的人,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泪、唱小虎队的那首《再见》的人。只要你生于70年代,你就
一定会对刚刚说的这些产生共鸣。
转眼间,我们背着书包上小学了。“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这首《上学歌》就是我们小学所学的第一首歌曲。
那时候学校门口有许多无证摊贩,什么都有的卖,那种小的、黑白的、遗像式的香港明星照片5分钱一张,翁美玲的
特好卖,卖着卖着,还真的成了遗像,估计那就是最早的盗版。那时候还有《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
》、《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等等一些杂志。流行拍洋画,还有一种印花纸,沾点吐沫就能印出图案,非吐沫不
可,干净的水还不管用。男孩子喜欢滚铁环,女孩子喜欢跳皮筋。70年代出生在城里的人,家中兄弟姐妹一般2到3人
,农村稍多一点,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腿就跑,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大哭。当
然70年代末期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这种待遇。上了小学没多长时间,我们就加入了少先队。少先队队歌你还记
得吗?你还记得第一次带上红领巾激动的心情吗?那我们现在就随着这首歌一起回忆一下当时激动的心情。“我们是
Communist主义接班人...爱祖国,爱人民...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聪明的一休、善良的小叶子、鲁莽的新一卫门、和蔼的长老以他们充满哲理的动人故事深入人心。孩子们都纷纷以一
休作为自己的榜样,这部卡通片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许多温馨的回忆。而一休最经典的动作就是盘腿打坐,在头上画
圈圈,思考问题...还有一首歌,相信你一定还记得。“…有一群蓝精灵,它们活泼又聪明,它们调皮又精灵,它们
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大家想必还记得阿童木,不过蓝精灵你又能说出几个?蓝爸爸、蓝妹妹、聪聪、
笨笨、美美,有爱吹小号的蓝精灵,有爱做蛋糕的蓝精灵,有爱照镜子的蓝精灵,也有爱做木匠的蓝精灵。它们都非
常可爱,非常聪明,而且它们有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团体合作精神。
下面的这个音乐你一定还记得,“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开始…”它能否让你想起在学校的生活。“
为革命保护视力”,想想那个时候,什么都是为革命,你还记得眼睛保健操是怎么做的吗?如果你愿意,可以闭上眼
睛,一起来做眼保健操。“第一节…”眼保健操作完了,但愿这样的音乐能让你回忆起美好的童年。
“海风在我耳边倾诉着老船长的梦想,白云越过山岗目的在寻找它的家…”当我们慢慢成长起来,我们的国家也开放
了,我们也听到了很多来自国外和港台的音乐,而这个时候,小虎队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中学的生活。我们已经步入了
青春期,随心所欲地跟着感觉走。我们比任何一代都更宽容,更随和,也更冷漠。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这一
代人头一次不再赋予自己生存与高尚的目的。我们没有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奔走的焦虑和悲壮,我们更没有领导
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2/3受苦受难人民的伟大志向,我们甚至没有重建价值体系、寻找心灵归一、在张扬自我和理
性崇洋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中庸的热情。我们认同人性的平庸、理性的有限,不再试图改变世界,而精心营造自己的
世界。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没有了中国知识分子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敏感心理。
,这是我们理解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一首来自于台湾“小虎队”的《蝴蝶飞呀》,那么接下来再来听听这首歌,找找你的感觉,这是中国乐坛流行音乐的开头音乐“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失的岁月…”也许现在被rap音乐包围的年轻人已经忘记了这样的音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曾经伴随着很多70年代的人走过了青春懵懂的时期,因为这样的音乐赋予了他们发泄愤怒的力量。70年代出生的人喜欢过这首《信天游》,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喜欢过张行的《迟到》,也喜欢过朱小林的《那年我十七岁》,再后来,是费翔和齐秦,看港台录象,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这些他们都曾经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在学校被老师和同学搜过书包查找有没有手抄本,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少林,少林…”这首歌你还熟悉吗?也许这部老电影你已经看了无数遍,嗯!没错,这是来自国产武侠电影《少林寺》的主题曲。你还记得李连杰扮演的小和尚吗?还记得我们在看完了《少林寺》后在放学路上跟小伙伴比武的那段往事吗?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那么现在这首歌是来自于《射雕英雄传》中《华山论剑》的主题曲。《射雕英雄传》可以说是影响了70年代很多人,至少是一个阶段的人生。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金庸的作品,从看他的小说到看他的散文、史评、时论。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70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部电视剧更具有吸引力的了。翁美玲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下课,操场便成了擂台,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棍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调戏黄蓉。而这些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
“轻轻地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齐秦的一首《大约在冬季》你应该还很熟悉。
70年代出生的人是没有世界观的一代,或者说我们是中国历史上没有意愿价值观的一代,因为我们几乎和醒过来的中国一起成长,我们的事业几乎和中国的事业同步扩展,我们的事业被青春点燃时,中国也正经历着第二青春期。从我们懂事到现在,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计划生育、包产到户、承包制、学潮、股份制、下岗、上网、入关直到现在,一切还都还没有站住脚跟。我们不像上几代人那样能在生活的空隙中休息驻足、从容留连,沉淀一些细致的感受。如果说我们有导师的话,这个导师就是时代,是下海风,是期货风,是炒股风。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引诱你用身体去体验,挑逗你快点成长起来,去抓住他。我们喜欢这种不断变化的感觉,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变化是为我们而准备的,只有我们才能追得上他。我们为社会的发展欢欣鼓舞,我们对这个社会的缺点很宽容,我们对社会没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没有慷慨激昂的愤世嫉俗,我们本能地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首先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去改造这个社会。我们的青春刚刚过去,而我们的时代刚刚开始,我们已经做好全方位接管社会的准备,我们这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注定要为中国带来独特的活力,我们注定要做出前无古人的事业。在我们30岁到50岁这个阶段,中国将会进入真正的发展期,中国的质变将在这期间真正完成,而我们将亲手导演这伟大的历史过程。历史毕竟是从我们开始,翻开了新的一页,历史会永远记住我们。但是,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因为下一代已咄咄逼人。
HTTP://home.zbyz.net/gyb/images/70.swf
作者: Edward 时间: 9.10.2010 06:51
有!
作者: 司徒念 时间: 9.10.2010 09:32
70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33岁,最小的24岁。正如一首歌,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存在实在是无奈,我们 ...
无边落木 发表于 5.10.2010 21:08
此文 写于 2003年 ?
作者: ziza 时间: 14.10.2010 02:27
都快四十了 这文章有些out了。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