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春晓 [打印本页]

作者: kahnlike    时间: 1.5.2011 09:41
标题: 春晓
本帖最后由 kahnlike 于 1.5.2011 10:42 编辑
1 }' J3 K8 R* B; s5 Y. K9 x) x$ j; b6 J7 T. ^" T
  看到有位quantum大大的七律,不才也来凑个热闹。正好前段时间自己初学了下视频制作,就把很久之前写的一点东西,找来几幅图片,配上箫版的“蝶恋”,跟大家分享下。我用的是Adobe Premiere Pro,再加上一些修改图片尺寸和消除/添加文字的工具。如果哪位高手有什么好的建议,还请不吝赐教。. h% b" {1 o! i2 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HaXxZUN8pc. @# E8 Z6 W, q
        春晓
夜半赏月杨柳岸,临江独酌形影单
举杯对月月不语,停箸四顾意阑珊
暗香忽随清风至,桨碎月影到客船
舟头纤纤立仙子,疑是嫦娥下广寒
恨无子建生花笔,豆蔻词工亦恐惭
颦笑传情比西子,回眸顾盼羞玉环
盈盈徐来凌波步,丹唇未起蛾眉弯
自言本是商家女,不爱粉黛爱丘山
世人汲汲向名利,谁怜女儿葬花残
沦落天涯同是客,闻君长叹摧心肝
愿侍君侧添杯盏,共君一醉一陶然
感言长啸对天泣,承天不弃何以堪
孑孑独立二十载,谁品癫狂个中酸
人得知己复何求,翌日立死心亦甘
美酒佳人共明月,愿驻此景永不还
忽闻啼鸟破春晓,梦碎花落泪满衫

% n' b0 F: D" l, y# @! N# z1 B# r4 v# b  c
  如果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是一幅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是一本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是一部电影,那么我这个就忝列为山寨、翻拍电视剧吧(希望不雷人)。有点YY,有点聊斋,有点无奈。
# i( ?+ w! h5 d" a9 l1 r

作者: Teich    时间: 1.5.2011 21:50
意境很不错的啊,读读古诗能顿时将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视频中的画也很美,如果我们自己的文化能一直保留流传下去,宣传开来,该有多好啊。
作者: 莫,莫,莫    时间: 2.5.2011 02:26
哈哈,弗莱堡文人荟萃阿。
2 m& W$ U9 H5 c1 q/ x+ F凑个热闹。古体诗难风骚,打油诗随意些。7 B+ a4 S# j# P1 V/ Z& G  k; ~
多年前的乱发挥,不讲平仄字数,勉强扣个韵脚。
% T6 h% ?) R* E, j6 h0 X# ^9 N0 S" B+ A, U) y0 h
7 Y. e' d# D. Z  k! u2 c, k$ f# p' I
/ `8 d9 a% o, ?8 i' v
醉汉歌4 f, t8 t7 }2 P

( U+ ]2 S6 \. F* ^. }+ C1 B# W' r/ g; l我是这世间一个醉鬼,踉跄在昏暗街边9 i  Z3 k; s- I: T" F- _- o! }
夜雾无际我多么渴睡,但只见冰冷地面8 w$ c6 b1 F0 h6 T
天边那淡月摇摇欲坠,星光也多莫暗淡. w5 D4 ~; `) ~) ]6 e0 k) o
寒风萧瑟我思索回归,七月了依旧鬼天
4 R* o* a% P8 P" u! S& C- `街对面隐隐一个魑魅,同是天涯敬酒坛
- Z# }9 `3 Z& t2 [$ O( \  P, N一壶忘百岁两壶千岁,三壶迷心四壶软' K$ Q7 \, y' Q; a% q1 T# a7 M
8 v- F; `; R0 C  G0 Q% m
晃晃摆摆忽沉醉仆地,车灯过笑浪一片
* ^* `1 Q! L& F( x1 t% ]) w, |' o4 V老妈妈上前忙扶我起,摇手贴地只留恋. ~* e- W0 X* h: [7 P
暗忖人人笑我一劲痴,我笑人人不解烦. h/ w; c* R2 S2 l
人云有书不读子孙愚,有酒不喝光阴贱
& [8 A# x' B. i: f- [+ L又云养子不教如养驴,黄汤下肚无事闲. h) ], [  o8 _! N9 G
白头嗔白头愁白头喜,手冷脚冷热肚肠  _5 @* n% k7 M8 E0 J1 v6 f  @
, b% W2 U$ k- k2 [0 }( @+ O, w2 }
月光呻吟街灯迷糊影,晨风料峭吹酒干
& d& I, y5 h  Z8 M7 V5 J4 _2 c记得十分伶俐使七分,一两黄汤三分洒
: v9 b  t: @' M% H3 ~+ c" [好酒留得千年无须冰,好心情易随风散
% D0 M' F2 b: t- g1 f5 I# H2 @君子随安莫嫌地面冷,求坦然心里明鉴
) p6 ]+ Y' ]6 l8 P5 L0 v. x古来争执奋斗几人逞,管得他人冷眼光
+ G0 b5 l4 U* p8 U7 J1 a1 W色即是空富贵即意淫,仆地一身免思量
& z# v1 _# b  i
作者: 270400    时间: 2.5.2011 08:56
我去,你们都什么人啊~
作者: Ligerleng    时间: 2.5.2011 09:26
本帖最后由 Ligerleng 于 2.5.2011 10:31 编辑
- B  F2 q  q5 r6 ~+ ]4 {: a4 m; M; s+ f7 N
单评论一下楼主的诗吧,拍砖头莫怪,毕竟说好的人会多。楼主是读过一些诗词的,但论写的话还只能算入门。收束尚且中规中矩,但结构比较混乱,看得出来想仿琵琶行,但叙事没有太多新意,用字也不是太经济。古风虽然无限制,但究竟不能浪费文墨:)
& {/ ?2 E" f1 `5 ^初学的话,建议还是从近体砸起,写古风写多了会手散意弛,不易集中。想学古风,则不妨先找李贺的多读来锻锻自己的遣词功底和想象力。至于语感和词汇量问题就又要往后放了。
作者: vestis.nuptae    时间: 2.5.2011 10:44
皇上,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容嬷嬷吗
作者: 甲乙丙茂    时间: 2.5.2011 13:26
可惜楼主只知有筝不知有琴。图片上那美女若扶琴该多美!6 v* y, F$ k/ I5 B
' Q; f! D" D6 D' e1 Z- q1 }

作者: kahnlike    时间: 2.5.2011 20:50
Ligerleng 发表于 2.5.2011 10:26 - h( e$ D0 _8 H% }
单评论一下楼主的诗吧,拍砖头莫怪,毕竟说好的人会多。楼主是读过一些诗词的,但论写的话还只能算入门。收 ...

2 b" O' c: V: T3 u% ?! |; j' x8 R  首先谢谢您的“砖头”:“初学的话,建议还是从近体砸起,写古风写多了会手散意弛,不易集中。”让我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并让香菱从王维的五律、杜甫的七律、李白的七绝各读一百首开始学起。所以,您说的的确都是正理。  V$ H- G$ _% n$ S
  其实我从来不敢称这些为“诗”,只能说是写的点“东西”。从素质上来说,我既没有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的童子功,也记不住那106韵的平水韵表,更没有接受过古典诗词的正规高等教育;而就个人禀性而言,本人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像“僧敲月下门”这种事怕也是我学不来的,相比格律诗,我更喜欢《诗经》的纯真、古风的自由、甚至一些元曲的朴素。就以一首元曲为例:“我事事村(蠢),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这首小曲儿虽粗白,但也可爱得让我感动;与之相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够优美、够细腻,但也更像是一个高“品”“格”的艺术品,而难于走进人的心。1 t, N) x  P, w9 |4 s; \
  没有诗人的素质和能力,我所能做到的只有“我手写我心”。回到《春晓》本身,一个聊斋似的小故事,叙事结构上还是比较清楚的。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梦醒时分,若有人能耐着性子陪我读到“人得知己复何求”而一轻叹、“梦碎花落泪满衫”而一唏嘘,我就足感欣慰了。即使一个也没有,那也没关系,就当是“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送给我自己,感动的要哭,很久没哭,不失为天大的幸福”--这本就是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问题。
' m3 I+ h! e. P" a( ~0 p: N' e  鲁迅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而在其已经末落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再有古人一般的练字琢句的功力,特别是从延续、流传的角度来讲,如果再那么严格地拘泥于格律、对仗等形式,更只会将古典诗歌逼入绝境,它们将只能成为典籍被保存、研究,而再无创作与发展。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向您,也向大家推荐一些古风填词的歌曲,就比如这首《采薇》http://yc.5sing.com/402727.html,相信会让我们这些飘荡在海外的华人们产生一点共鸣和感动。
$ j4 b* E7 B; W) d4 q
作者: kahnlike    时间: 2.5.2011 20:51
甲乙丙茂 发表于 2.5.2011 14:26 1 w! i1 Y2 \, B( w8 B* T' u
可惜楼主只知有筝不知有琴。图片上那美女若扶琴该多美!
7 f7 H7 O# e& i1 q/ }/ r
呵呵,图片都是网上现找的,我还不会P图~
作者: 两汉司徒    时间: 2.5.2011 21:06
能写的从形式上更完美最好,不能,把自己真实的感觉细腻相对美丽的以一种意境表现出来也不错/ ]1 `7 \6 Q- N+ c
赞一下
作者: paomoxx    时间: 2.5.2011 22:10
诗意有些忧郁,不过LZ楼主性子倒是很烈,貌似对那个七律作者很来电呀。。。。
作者: Ligerleng    时间: 3.5.2011 11:01
看楼主如此诚挚,俺就多说几句勿怪:)黛玉的诗才女气太重是不值得学的,负手呵砚倚栏颦眉的路子,写多了一点好处都没有。然则她的路数倒不能说全错。新人上手试为七律诚然比较妥当,老杜的律诗千古第一,学是学不来的,不如先看些江西诗派的律句敲打了自己。绝句在律诗、古风都练好之前没必要看。想练绝句不能从绝句入手,则应看些更浅近轻灵的。哪怕看乐府也比看李青莲强些:)学唐而类宋。诚此。
# z. X; i4 ^$ o3 [; t6 ?5 x现如今写古典诗词的除了一些老一辈的,很少有自小背声律启蒙长大的,也不耽误写得好。平水韵这东西,写个二三十首自然全记住了,不值得担心:)元曲是如今最没有生命力的一种文体,喜欢无妨,写诗带了曲子味则是最可悲的事。诗经拿来找语感倒是极好的东西,一如楚辞可以用来扩展词汇量一样:)想当才子,可攻读格律诗,想成一代名家,不得不回归汉魏晋。不过这些话初学时候听还略微早了些。
, @& C1 R0 N. U9 j- H再最后,鲁迅自己就不会写诗,其七律论格调殊为可笑,他的话并不必听。只当今有古人功力的据我所知便不下数百人尔,不必厚古薄今。单以诗论,唐以后的宋江西诗派七律便十分过硬,清诗更为沉郁浑厚能开另一派先河,其时文坛盛世,不亚于唐,单龚定庵一人足以俯仰千古。2 e* u/ l6 {( a4 N* ^
鲁迅言此,若非对古典文学没有眼光,则不过是为了推广白话文的手段而已。7 V6 V2 l: S" X  s/ O6 k
% U9 b2 Z% c8 d) g. q
另谢过楼主推荐的歌,从图书馆回家了再听:)
作者: 甲乙丙茂    时间: 3.5.2011 22:21
kahnlike 发表于 2.5.2011 21:50 & p7 T7 K$ y9 d9 H; e
  首先谢谢您的“砖头”:“初学的话,建议还是从近体砸起,写古风写多了会手散意弛,不易集中。”让我 ...
$ ^2 ?5 }1 F: g* }6 m
昨日读来是觉得不能切入,今天经你这么一讲,拿它当故事来一读就顺畅多了。最能打动我的还有音乐。什么时候还要问你拷点来听。
8 E) P  t$ }4 s
作者: 甲乙丙茂    时间: 3.5.2011 22:24
还有一点好奇,向楼主这样爱好文学的青年怎么就学了化学了呢?
作者: kahnlike    时间: 4.5.2011 00:12
Ligerleng 发表于 3.5.2011 12:01 * K: j! ^; s- D
看楼主如此诚挚,俺就多说几句勿怪:)黛玉的诗才女气太重是不值得学的,负手呵砚倚栏颦眉的路子,写多了一 ...
# t: Y( Z0 d9 P7 m
  谢谢您耐心的教导,不过可能由于我还没到那个层次,因而关注的角度有所不同。我从没想过成为什么“才子”,更不用说“一代名家”,这只是我有时比较喜欢的一种自我表达的手段,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这就足够了。至于艺术上的追求,既然鲁迅的七律论格调都是“殊为可笑”的,那我这一个小小的“野狐禅”又敢期冀什么呢?" Q, P7 r0 }; ?- ]( V5 \6 q2 ~
  您说“当今有古人功力的便不下数百人”,这我相信,毕竟诺大一个中国,出几百个高人不足为奇。但为什么没有什么名篇名句流传于世呢?怕是那些佳作的影响也只局限在这几百人中间吧。您说“元曲是如今最没有生命力的一种文体”,那这种讲求“格调”的诗又能如何呢?几十年、一百年过后,您觉得您这个“数百人”的数字是会增加还是减少呢?如果说“写诗带了曲子味则是最可悲的事”,那在唐宋如果诗词不能谱曲传唱,它们在社会上会有那么广阔的基础吗?
2 }) w) `% K; F2 C  在我看来,用一颗诚心,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而以真性情、真才思能让人读懂(老妪能解),且让人产生共鸣和感动的就是好诗!自“诗三百”始,诗的名称和形式本身就是一直在变化的,不变的是中国人的诗情、诗意以及那份浪漫的情怀。例如李叔同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相信每个中国人听到这熟悉的旋律,都会在眼前浮现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等等画面,而这些也正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而我们不必对古体诗词有多么深刻的研究,就可以代入到这“夕阳山外山”的情境,感受那“今宵别梦寒”的离情。而黄霑的许多作品,如《两忘烟水里》、《沧海一声笑》等等,也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古典诗词所特有的韵律美。所以在当代,“诗”所最急需的可能并非那“数百精英”,而在于找到一个更宽广的土壤,以及更适合其发展的道路。2 i4 p0 u2 @  ^
  若有无礼之处,还望见谅。$ C) [& p$ K" q

作者: kahnlike    时间: 4.5.2011 00:26
甲乙丙茂 发表于 3.5.2011 23:24
1 ]& t4 c  m) P( v$ u9 ^" X还有一点好奇,向楼主这样爱好文学的青年怎么就学了化学了呢?
" s1 n. i6 S8 a: ?; O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怕是王守仁、曾国藩当初也没想到自己个读书人会带兵打仗吧。呵呵,说笑了。自己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从没想过做个搞文学的,自认不是那块料。儿时的梦想只是想给拜仁看大门或剪草坪,再就是想像黄健翔那样去解说德甲。可谁想却学了这么个自然科学,还阴差阳错地跑到个PhD这么难毕业的地方来。其实现在回过头想想,在中学当个语文或历史老师,怕是最现实、最合适的选择。
4 C' h; `* C6 D* O" ]  您如果对古风歌曲有兴趣,可以短给我个QQ或邮箱,我这的确有不少我很喜欢的好东西。6 @' g$ ]3 A; F' W, ]$ D: _8 j0 a

作者: 甲乙丙茂    时间: 4.5.2011 09:00
那在唐宋如果诗词不能谱曲传唱,它们在社会上会有那么广阔的基础吗?7 d; I6 j; r" I3 y; S

2 ?( X8 W( n: Z/ d% O. |* u5 R以前诗词都是吟诵的,不必专门谱曲,只要依字行腔就行了。只是近百年断了。不过所幸现在又在慢慢兴起。
作者: Ligerleng    时间: 4.5.2011 13:05
:)好恶和志向不同,也就无话可说啦,叨扰莫怪:)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