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解放军报总结哺育中国革命的90个难忘瞬间
[打印本页]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18
标题:
解放军报总结哺育中国革命的90个难忘瞬间
解放军报资料图:支前群众在转运伤员途中给伤员喂饭。
核心提示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回望90年风雨历程,我党我军从成立之日起,之所以挽狂澜于既倒,历苦难而辉煌,靠的就是两个字:人民!当一个个平民壮举定格成精神典范,当一个个拥军音符合奏为时代强音,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爱,就会化作一种气吞山河的力量,人民军队就拥有了无比坚强的后盾。
谁谱写了中国革命的鸿篇巨制?谁铸就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今天,我们重拾这些震撼人心的历史片段,就是要让更多人铭记,什么叫血脉相连,什么是力量源泉,还有那颠扑不破的真理——
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1、桑植儿女前赴后继。1927年,贺龙在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时,率领的部队有8000多人,其中3000多人是湖南桑植人。起义失利后的1928年,贺龙带着8个人、4支手枪和一本《共产党宣言》回到家乡,开辟根据地。不到一个月,又有数千桑植儿女加入红军。当时,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竟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
2、生死跟着共产党。红军从永新县向武功山区转移时,苏区群众不甘心在敌人的统治下苟且偷生,便跟随红军游击队一起转移。穿过敌人封锁线时,因为担心小孩的哭声惊动敌人,有的群众忍痛把孩子捂死。没有粮食,群众就靠吃野菜度日。他们说:“生死都要跟红军在一起,共产党消灭不了,红军消灭不了,革命一定会胜利!”
3、万里长征路,处处兴国魂。作为“扩红”模范,当年仅有23万人口的江西兴国,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红军中有一个师就叫兴国模范师,而牺牲的兴国籍红军将士有2.3万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有1.2万人,相当于每公里长征路上,就有一名兴国儿女化作了生命的路标。
4、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长征初期,主力红军的撤退使苏区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国民党军的“清剿”,大批百姓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宁可吃树皮也要和红军在一起。百姓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国民党军靠近了,他们就摇红旗放鞭炮,为红军助威;国民党军烧山毁林,他们就到处贴标语:“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
5、长征路上“扩红”忙。1935年5月初,红九军团占领云南会泽。仅两天时间,就“扩红”1300余人,除补充原有建制外,还新组编了一个营;红二、六军团在贵州转战期间,20多天里就扩充兵员5000余人。
6、“刘老庄连”浴火重生。1943年春,日军向我苏北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指战员奉命阻击日寇,掩护党政军机关和群众转移,因众寡悬殊全部壮烈牺牲。为继承烈士遗志,第七旅决定重建四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群众当即挑选出82名优秀子弟补入该连。
7、彭德怀眼泪汪汪。1947年的沙家店战役中,我军的担架队里有个叫金有发的农民,父亲是陕北的老红军,东征时战死在黄河边,弟弟也参了军,攻击榆林时牺牲在城墙下。金有发上前线后,妻子把自家藏在山里的十几斤谷子挖出来,连夜碾米。米碾好后,却发现背上的孩子已经饿死了。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埋了尸体,背着小米送到部队。彭德怀知道后眼泪汪汪:“没有老百姓,哪有中国革命!”
8、旗帜的力量。1948年济南战役发起前,华东野战军九纵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三营七连指导员彭超,接受了一面写有“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旗帜。这是山东解放区的百姓送给九纵的,九纵又把旗帜交给了七连。彭超代表全连表决心:“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一定把红旗插上城头!”战后,最先冲进城的七十三团被授予“济南第一团”的称号。
9、拳拳报国心。1939年11月21日晚,时任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蚁光炎先生遭到暗杀,在海外著名侨领中,他是第一个牺牲的抗日英烈。抗战爆发后,蚁光炎领导侨众抵制日货,组织侨胞捐献衣物,3天内就把泰国的布匹买光了。当时,泰国华侨青年赴祖国参战的很多,奔赴延安者约占延安华侨青年的一半,许多人经由蚁光炎的介绍和资助才得以成行。
10、我们自己的军队。解放战争时期,美国记者贝蒂·格兰姆在山东解放区向50位农民提出过同样一个问题:“你难道不怕万一国民党夺回这个地区,你会因为刚得到土地而受惩罚吗?”中国农民是这样回答美国记者的:“我不相信国民党还能回来,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军队!”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19
活跃在解放区的独轮车队。
活跃在解放区的独轮车队。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11、军长夫人送粮。1934年4月,吴焕先任红二十五军政委。在部队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听说红军断了粮,就背着讨来的米和鸡蛋送到部队。亲眼看着丈夫把米和鸡蛋送给伤员后,这个已十分虚弱的女人离开了部队。从此,吴焕先再也没有她的音信。后来战士们才知道,军长的妻子饿死在山里的草丛中。
12、把全县的羊和驴都杀了。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想把位于陕北与晋北交界处打下来,以缓解胡宗南部进犯陕甘边区的压力,临战却发现胡宗南部已将这一带抢掠一空,而部队需要至少三天的粮。毛泽东请来佳县县长张俊贤想办法,县长说:“把全县坚壁的粮食挖出来,够部队吃一天;把全县地里的青玉米和谷子收割了,还可以吃一天;剩下的一天,就把全县的羊和驴都杀了!”
13、六旬老汉运粮忙。1948年兖州战役时,沂南县62岁的钟德安老人报名支前,村干部劝他年纪大了不要去了,老人说:“你们说俺老,瞧着,运粮行军,要是咱落后,算白活了!”他和年轻人一样,推着150斤粮食上路了。几天后,家里人赶上支前队伍想把他换回去,老人硬是留了下来,直到战役结束才光荣“复员”。
14、阵前冒死送饭。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十纵奉命在辽宁黑山地区阻击廖耀湘兵团5个军的兵力。连日苦战中,101高地旁边的下湾子村百姓冒死送饭,全村老少往返阵地900多人次。罗天瑞大娘多次往返阵地,不幸被炮弹击中。战士们爬去救她时,发现她怀里还死死抱着一口袋干粮。
15、剩余军粮5亿斤。淮海战役胜利后,群众筹集的军粮还剩余约5亿斤。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解放区群众刚刚翻身,家里并无存粮。加之连年天灾、土地歉收,人民依旧缺衣少食。但他们却勒紧裤带,把一碗一瓢省下的粮食,毫无保留地送到前线。
16、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中,沂蒙六姐妹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运柴火1700多斤。
17、枪林弹雨送馒头。上党战役,9万多百姓参与其中,就在“国军”因为老百姓的坚壁清野而缺水短粮的时候,晋冀鲁豫部队得到了老百姓送来的300多万斤小米和面粉、35万斤马料。我军攻打长治的时候,城关村的妇女们冒着枪弹送来馒头,官兵们一个劲喊:“快下去!枪子不长眼!”
18、带信的拥军鞋。1941年,日军对山东鲁中疯狂“扫荡”,我军被迫在山区与敌人周旋,战士们所穿的布鞋十分紧缺。当地群众昼夜赶制,及时供应部队。官兵们发现不少鞋子里藏着写有信的小布条,有的就绣在鞋垫上。信上有对日寇暴行的痛诉,也有对抗日将士的祝福,极大地激发了官兵们的斗志。
19、17万块门板送前线。1947年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对运城实施攻坚,老百姓给予了大力支援,不但运送粮食弹药和转运伤员,听说攻城部队需要木料,方圆几十里的百姓几乎家家都把门板卸了下来。战后统计,总数达到17万块之多。
20、渡江战役中的老船工。1949年3月,我军云集长江北岸。解放区的百姓听说要打南京,将所有的船都贡献了出来。参战的船工不少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们在长江上划了一辈子船,熟悉江面上的每一个漩涡。为了能够在战时迅速把船只运到江边,军民在阴雨泥泞中疏通了总长数百公里的废弃河道,还修建了数百座隐蔽船坞。
21、连根拔起的力量。1949年太原战役期间,百万山西百姓参加支前,共筹集1亿斤小米、1700万斤小麦、4200万斤木柴、6900万斤谷草。物资从三四百里外源源不断运抵太原城下,按当地一人一晌午为一个工计算,山西百姓累计出工21亿个。这一惊人的力量,“足以把阎锡山盘踞的太原城连根拔起”。
22、韩先楚的渡海“旗舰”。解放海南岛,最大的问题是筹集船只。于是,东自珠江口,西至中越边境,漫长海岸线上的渔民们把船都贡献了出来,有的还把木船改装成了机帆船。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甚至有了一艘“旗舰”,当他走在这只改装过的大帆船甲板上时,很是兴奋:“如果天气好,我们就能直放海南!”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20
活跃在解放区的独轮车队。
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11、军长夫人送粮。1934年4月,吴焕先任红二十五军政委。在部队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听说红军断了粮,就背着讨来的米和鸡蛋送到部队。亲眼看着丈夫把米和鸡蛋送给伤员后,这个已十分虚弱的女人离开了部队。从此,吴焕先再也没有她的音信。后来战士们才知道,军长的妻子饿死在山里的草丛中。
12、把全县的羊和驴都杀了。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想把位于陕北与晋北交界处打下来,以缓解胡宗南部进犯陕甘边区的压力,临战却发现胡宗南部已将这一带抢掠一空,而部队需要至少三天的粮。毛泽东请来佳县县长张俊贤想办法,县长说:“把全县坚壁的粮食挖出来,够部队吃一天;把全县地里的青玉米和谷子收割了,还可以吃一天;剩下的一天,就把全县的羊和驴都杀了!”
13、六旬老汉运粮忙。1948年兖州战役时,沂南县62岁的钟德安老人报名支前,村干部劝他年纪大了不要去了,老人说:“你们说俺老,瞧着,运粮行军,要是咱落后,算白活了!”他和年轻人一样,推着150斤粮食上路了。几天后,家里人赶上支前队伍想把他换回去,老人硬是留了下来,直到战役结束才光荣“复员”。
14、阵前冒死送饭。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十纵奉命在辽宁黑山地区阻击廖耀湘兵团5个军的兵力。连日苦战中,101高地旁边的下湾子村百姓冒死送饭,全村老少往返阵地900多人次。罗天瑞大娘多次往返阵地,不幸被炮弹击中。战士们爬去救她时,发现她怀里还死死抱着一口袋干粮。
15、剩余军粮5亿斤。淮海战役胜利后,群众筹集的军粮还剩余约5亿斤。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解放区群众刚刚翻身,家里并无存粮。加之连年天灾、土地歉收,人民依旧缺衣少食。但他们却勒紧裤带,把一碗一瓢省下的粮食,毫无保留地送到前线。
16、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中,沂蒙六姐妹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运柴火1700多斤。
17、枪林弹雨送馒头。上党战役,9万多百姓参与其中,就在“国军”因为老百姓的坚壁清野而缺水短粮的时候,晋冀鲁豫部队得到了老百姓送来的300多万斤小米和面粉、35万斤马料。我军攻打长治的时候,城关村的妇女们冒着枪弹送来馒头,官兵们一个劲喊:“快下去!枪子不长眼!”
18、带信的拥军鞋。1941年,日军对山东鲁中疯狂“扫荡”,我军被迫在山区与敌人周旋,战士们所穿的布鞋十分紧缺。当地群众昼夜赶制,及时供应部队。官兵们发现不少鞋子里藏着写有信的小布条,有的就绣在鞋垫上。信上有对日寇暴行的痛诉,也有对抗日将士的祝福,极大地激发了官兵们的斗志。
19、17万块门板送前线。1947年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对运城实施攻坚,老百姓给予了大力支援,不但运送粮食弹药和转运伤员,听说攻城部队需要木料,方圆几十里的百姓几乎家家都把门板卸了下来。战后统计,总数达到17万块之多。
20、渡江战役中的老船工。1949年3月,我军云集长江北岸。解放区的百姓听说要打南京,将所有的船都贡献了出来。参战的船工不少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们在长江上划了一辈子船,熟悉江面上的每一个漩涡。为了能够在战时迅速把船只运到江边,军民在阴雨泥泞中疏通了总长数百公里的废弃河道,还修建了数百座隐蔽船坞。
21、连根拔起的力量。1949年太原战役期间,百万山西百姓参加支前,共筹集1亿斤小米、1700万斤小麦、4200万斤木柴、6900万斤谷草。物资从三四百里外源源不断运抵太原城下,按当地一人一晌午为一个工计算,山西百姓累计出工21亿个。这一惊人的力量,“足以把阎锡山盘踞的太原城连根拔起”。
22、韩先楚的渡海“旗舰”。解放海南岛,最大的问题是筹集船只。于是,东自珠江口,西至中越边境,漫长海岸线上的渔民们把船都贡献了出来,有的还把木船改装成了机帆船。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甚至有了一艘“旗舰”,当他走在这只改装过的大帆船甲板上时,很是兴奋:“如果天气好,我们就能直放海南!”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22
延安军民参加大生产运动。
用乳汁救病号,拿骨肉换伤员
23、沙家浜传奇。抗战时期,阳澄湖边许多茶馆的老板是地下交通员。他们不仅负责联络接头,还帮助受伤战士养伤。1939年,新四军西撤时在沙家浜留下36名伤员,日伪军闻讯后大肆搜捕。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与敌周旋,有的被捕后不肯说出伤员下落,被残酷杀害。36名伤病员康复后,参加了江南抗日义勇军,令日寇闻风丧胆。
24、八路军最英雄的母亲。在抗战最艰难的日子里,八路军的两斗小米,救了家住河北涉县庄子岭村的李才清一家人。从此,她与八路军患难与共。在对付敌人“清剿”的一个夜晚,她带领全家5口人冒着生命危险,连夜为八路军埋藏钞票。侵略者把刺刀架在她脖子上逼问八路军下落,她宁死不说。后来,日军又对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李才清在18个山洞里隐藏了50多个伤病员,被誉为“八路军最英雄的母亲”。
25、“红嫂”乳汁救伤员。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牧马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一名小八路在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当搜捕的日军走后,伤员因失血过多休克。刚分娩不久的明德英,毅然放下嗷嗷待哺的婴儿,把自己的乳汁喂给奄奄一息的小八路。后来,她成为京剧及电影中“红嫂”的原型。
26、太行山上拥军情。“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当年,在太行山区到处可见军民齐心抗日的动人情景。青壮年上前线了,留下来的老人、妇女、儿童也组织起来支前。鬼子来扫荡,有的群众情愿拿自己的孩子从敌人枪口下换回养伤的小八路。
27、群众舍命护标语。湖南省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当年,红军在这里写下了大量宣传标语。红军离开后,为保护红军标语,许多群众献出了生命。村民石世林家的墙壁上写有红军标语,敌人发现后放火烧房。木板烧了土墙还在,重建房屋时,石世林便直接在残留的土墙上筑新墙。至今,“镶嵌”在墙上的标语依然完好如初。
28、住过两位元帅的农家小院。1939年5月,罗荣桓率部转战沂蒙就住在王换于家,巧合的是,此后不久,徐向前抵达沂南筹建八路军第一纵队,也经常在王换于家办公。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居住过共和国两位开国元帅,这在今天看来无疑是莫大的荣耀,而在当时却要冒着杀头的风险。不仅如此,战争最残酷的阶段,王换于还办起了一所托儿所,抚养了80余名八路军将士的子女。
29、伟大母亲虽死犹生。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这位有名的孝子。侵略者用种种手段,逼迫白文冠写劝降信。她痛斥敌人:“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为让儿子一心杀敌,她绝食7天,以身殉国。马本斋惊闻噩耗,愤而挥笔:“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30、面对豺狼何所惧。李福生送独生子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1939年秋,他避开敌人监视,选择荒僻的地方挖坑藏粮,准备送给抗日联军。入冬后,粮食还没有送出去,遂决定进山去找部队。不料,出屯时被敌人发现,被抓去拷打了一天一夜,但他什么也不说。敌人把他妻子也抓来,一起绑到柱子上,放出狼狗撕咬二人。他们咬紧牙关,双双英勇就义。
31、家喻户晓的放牛郎。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传遍大江南北,王二小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王二小本名叫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人。1941年秋,日军对我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阎福华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故意领着敌人兜圈子,被恼羞成怒的日寇杀害,牺牲时年仅13岁。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24
根据地群众踊跃参加八路军。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32、毛泽东颁布“第一军规”。1928年3月,红军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毛泽东向全体官兵逐条逐项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来修订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33、红军的活佛朋友。红军北上抗日经过藏区时,格达活佛亲眼看到了红军尊重藏族风俗习惯、尊重宗教信仰、不伤害百姓的行为,由此判定红军确实是一支能够带领劳动人民脱离苦海的军队,是藏民的好朋友。他将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向群众广为宣传,发动群众为红军筹备粮草,带领白利寺的僧俗群众,征集了青稞134石、豌豆72石。
34、刘伯承彝海结盟。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彝族聚居区时,开路的工兵连遭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围攻。红军官兵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还积极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告诉他们红军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靠着一腔赤诚,红军得到彝族首领小叶丹的理解和支持。刘伯承和小叶丹相约彝海,结为兄弟。此后,小叶丹派出向导,护送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
35、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安塞石峡峪烧炭时不幸牺牲。9月8日,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在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党我军不变的宗旨。
36、守着公路抓俘虏。1946年1月4日,国共两军在大同以东的遇驾山交战。当冀晋军区官兵对敌形成包围之后,国民党军开始溃逃,当地百姓都出来帮助我军作战,大批青壮年堵在通往大同的铁路和公路上,打死打伤和俘虏敌军上千人。
37、无处不在的情报员。1946年4月15日,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合围下,国民党军八十七师被分割压缩在十几个村庄里。从村里跑出来的百姓来到我军阵地上,详细报告敌军的兵力分布情况。天黑之后,围歼开始了,至清晨时分,八十七师大部被歼,只有师长黄炎带着少数卫兵逃离。
38、50万农民上战场。莱芜战役中,鲁中地区参加各种战勤的农民达500万人之多,直接在战场为我军作战服务的就有50多万人。由支前民兵组成的40多个“子弟兵团”随军行动,而战场救护队则抬着1.6万副担架,推着1万多辆小车,华东野战军走到哪里,他们便跟到哪里。农民们还把莱芜周边数百公里公路完全破坏,使国民党军的坦克和汽车根本无法通行。
39、我们就是一家人。孟良崮战役,我军行军途中,总有村民拥在道路两旁,只要见到士兵,就敲锣打鼓振奋士气。人们像举标枪似的伸出拳头,朝士兵高呼:“打倒蒋介石!”“你们是我们的子弟兵,我们就是一家人!”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25
40、百里民兵封锁线。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南下的时候,黄河北岸解放区的支前农民多达100万人,仅随军行动的担架队员和运输队员就达8万人。鲁西南的百姓自己吃糠咽草,却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准备了数量充足的物资。部队攻打郓城的时候,由民兵组成的战场外围封锁线长达百余里,村村设岗,昼夜巡逻,令溃败的国民党军官兵几乎无路可逃。 41、铁路员工修路忙。淮海战役中,广大铁路员工和民兵共抢修68座铁路桥梁、228座涵洞、110公里线路,为支前运输发挥了突出作用。徐州附近的一座铁路桥被国民党军破坏,需重建桥座。正值数九寒冬,水中作业十分困难,按原计划要半个月才能修好,但员工们日夜抢修,仅用了3天时间就恢复了通车。
42、悔之晚矣。1948年8月,国民党国防部召开“军事检讨会议”。会上,印发了我华东野战军编写的《战斗手册》。国防部的参谋们,对手册中的每一条都加了批注,比如在“农村包围城市”后面,加上了“把农民争取过来”。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看后眉批:“如果能把农民争取过来,仗不用打就胜了,战争也根本不会发生。”
43、战史留名谢连方。1948年10月底,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廖耀湘换了衣服逃往葫芦岛,途中在锦州附近中安堡的谢家饭店歇脚。掌柜谢连方发现其形迹可疑,便报告了来此巡查的民兵队长赵成瑞——廖耀湘束手就擒。
44、把敌人变成“聋子”和“瞎子”。淮海战役中,徐州附近的百姓对国民党军队实行了严密封锁,国民党特务只能派出,无法返回,敌特电台完全失去了作用。甚至有许多老百姓以虚报实、以实报虚,迷惑敌人。如二野主力已到涡阳、蒙城地区阻击敌黄维兵团,而国民党军的情报则是那里没有解放军。
45、4万百姓凿冰河。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攻城部队从四面八方逼近天津。4万多百姓冒着严寒凿开结了冰的大清河,让载着弹药、柴草、粮食的船只顺流而下;上百万支前民工为解放军抢修桥梁、路基;为了在护城河上架桥,天津附近双口村的6个铁匠,一夜之间赶制了43根铁柱子。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内广泛开展劳动竞赛。
伟大的人民,创造伟大的胜利
46、家家户户做炒面。1950年初冬,中国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群众运动: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由于敌军封锁、空袭、低温等因素的影响,难变质、不需煮的炒面成了志愿军急需的方便食品。周恩来下达了一个月内制作六七百万斤炒面的任务,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架起大锅,炉火通红地赶制炒面,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47、爱国主义劳动竞赛。“马恒昌小组”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小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
48、小小存钱筒,殷殷爱国心。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开展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至次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了价值相当于3710架战斗机的款项。湖南湘潭县76岁的勤杂工谭楚云,用竹筒做了一个存钱筒,每天工余时间担水卖钱,把钱放进竹筒里存起来。3个月后,他积蓄了旧币36万元,全部捐给了志愿军。
49、常香玉捐赠战机。1952年,常香玉带领剧社义演、募捐“香玉剧社号”飞机的爱国义举,震撼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她和剧社人员拉道具,扛背包,睡地铺,日夜兼程到各地义演180多场,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当年,观看完常香玉的演出后,毛泽东握着她的手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该向你学习。”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26
50、钢铁运输线。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路运输共运送物资和兵员38.5万车,为部队机动和后勤供应做出了突出贡献。1952年7月12日深夜,1115号机车挂上军列上了路。行至朝鲜大同江桥时,敌轰炸机群出现。司机李国珩立即提速,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冲过封锁线。安全抵达车站后,志愿军战士兴高采烈地从列车上卸下一门门“喀秋莎”火箭炮。 51、数万群众踊跃剿匪。1950年12月,我剿匪部队对盘踞在十万大山的土匪进行重点围剿,在万余群众的支援下,3个月歼匪2.1万人。次年1月,部队向瑶山进剿,地方政府组织了3.4万人的工作队,配合部队在瑶山78个乡广泛发动群众,仅两个月就歼灭土匪3.8万人,拔掉了广西东南的大钉子。
52、支前模范公社。在1979年的边境作战中,金厂公社的群众挖了5000多米长的战壕,构筑了5个地堡,组织了172人的担架队,还就地采购大量生活物资供给部队。全社有6个集体、30位民兵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1979年,公社被授予“支前模范公社”称号,公社民兵连被授予“钢铁民兵连”称号。
53、全校师生洗征衣。1984年5月,麻栗坡民族中学组织师生清洗参战官兵的血衣。3400多件征衣弹孔累累,血迹斑斑。师生们边洗边哭,有的同学一再要求多洗几件。当师生们将洗净的衣服晒好时,放眼望去,偌大的校园是一片肃穆庄严的绿色,在场者无不动容。
54、为参战官兵补习文化。上个世纪80年代,参加边境作战的官兵首次实行就业、就学统一考试。云南省教育部门组织了多种补习班,为官兵们补习文化。麻栗坡一中在1985年前后为4400多名官兵进行了补习,帮助3000多人获得高、初中毕业证书。
牧民巴亚克同边防官兵一道巡逻在帕米尔高原。
官兵在哪抢险,人民就到哪支援
55、唐山街头动人一幕。1976年11月初,救灾部队回撤,唐山街头出现最动人的一幕:与部队并肩救灾的群众几乎倾城而出,拿着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救灾物资,把部队围了起来,哭着问他们什么时候还会回来,把好吃的往他们怀里塞。官兵不接,群众就一遍又一遍塞过去。
56、30年不断的脉脉深情。当唐山滦县农民马勇赶回家发现妻子和3个孩子都已经被解放军救起时,趴在地上磕了3个头。此后30多年,一家人坚定地走在拥军路上。他用自家驴车为部队拉粮送煤,大儿子为部队免费修车,二儿子无偿为部队轧面条、做豆腐,老伴和两个儿媳经常为战士们洗衣缝被。
57、洪水见证拥军情。1998年,在哈尔滨抗洪抢险那些动人心魄的日子里,子弟兵舍生忘死、顽强拼搏的精神,激起了哈尔滨人民高涨的拥军热情。个体食杂店老板孙庆文把商店的钥匙送到军营,对战士说,用啥开门去取,所有货都不要钱。
58、“红嫂”满大堤。1998年的长江大堤上,一个战士被野蜂蜇了,一位正在哺乳期的母亲,轻轻撩起衣襟,把乳汁涂抹在战士的伤处。在抗洪前线,只要有战士的身影,就有无数“红嫂”支援救护的身影。武汉市汉南区200多人的娘子军,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大大激发了官兵士气。
59、非典挡不住拥军情。抗击非典的战斗打响后,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部队防疫工作。黔东南10余个县专门为官兵建立了健康跟踪卡。许多个体老板自发组成义务服务队,帮助官兵买菜购物,送货上门。部队发放夏季服装时,有关部门特意给驻军派消过毒的专车到上级单位领取。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27
60、万人空巷送英雄。2007年11月30日,为救落水群众,孟祥斌纵身一跃,将生命定格在28岁。追悼会举行那天,群众从各地涌来,八旬老人楼进修率全家来到现场。老人深深鞠躬,满含热泪赋诗一首:“婺江双溪千古流,祥斌英雄传千秋;八婺大地受震撼,英雄事迹代代传。”
61、部队忙救灾,人民是靠山。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袭击我国南方地区,空军驻灾区部队在抗灾救灾的同时,有的也面临断路、断电、断水等困难。驻地政府和群众闻讯后迅速行动,积极为部队排忧解难。“驻地县城里还有地方黑着,我们雷达站的灯亮了。”“民航飞机主动避让,保证运输机飞行。”官兵们都说:部队忙救灾,人民是靠山。
62、亲情救灾队。2008年 2月12日,南京军区某旅新兵三连的官兵到抚州市参加电力抢修会战。抚州籍官兵的亲人自发成立“亲情救灾队”,与官兵携手抢运器材,出现了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并肩战斗的感人场面。通信连指导员郭阳辉的父母年岁已高,无法与大家一起搬运电塔塔材,就为战士们送来可口的饭菜。
63、为官兵寻亲。汶川地震发生后,空降兵某团有35名官兵,家在灾区却一直联系不上。成都广播电台、德阳广播电台和什邡广播电台听说后,主动找上门给官兵制作《寻亲》专辑。很快,35名官兵全部与家人恢复了联系。
64、一碗稀饭见真情。汶川地震救援期间,家住都江堰的吴介芳老婆婆,看到救援战士累得躺在地上,忍不住上前问一句“你们饿了吧”,有人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老太太一路小跑,冒险跑回家找出锅和大米,在路旁搭起简易的灶头。不一会儿,一大锅热腾腾的稀饭就做好了。官兵再三推辞,还是推不掉一片深情。那几天,喝过大娘稀饭的官兵和群众至少有5000人次。
65、拥军卓玛。汶川地震中,被废墟掩埋了近44小时的孕妇才仁求吉不仅平安脱险,5月16日还顺利当上了妈妈。兰州军区总医院为她进行了剖腹产手术,母亲给孩子起名“拥军卓玛”。
66、军民一家亲。汶川抗震救灾中,群众自发的拥军行动随处可见,到处悬挂着“向解放军致敬” “人民子弟兵辛苦了”“感谢最可爱的人”等大幅标语。在汶川、在北川、在青川……有部队救援的地方,都有群众自发准备的茶水、稀饭。许多孩子高举标语牌,每天守候在部队救援的路上,从早晨坚持到天黑。
67、依依惜别空降兵。在绵竹连续奋战了20多天的空降兵某部800名官兵不会忘记,就在2008年6月8日部队准备撤离的那一天。近万名当地群众在路边排起长队,送上用路边野花扎成的花环,用废墟里抢救出来的鸡蛋、没长大的小猪为子弟兵送行。
68、八千湘女燃情天山。上世纪50年代初,湖南8000名平均年龄15岁的青春少女为保卫和建设新疆集体参军。她们西上天山,屯垦戍边,拓荒创业,将荒凉的戈壁滩变成了受世界教科文组织称赞的园林城市。她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辈子留在了新疆。
69、雷锋精神传遍神州。1963年3月5日《解放军报》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学习雷锋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至今方兴未艾。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27
新疆泽普县群众慰问即将奔赴高原守防的官兵。
军民携手共建,谱写鱼水新篇
70、守墓六十载,丹心慰英灵。秦皇岛市昌黎县的王文彬老人,60多年如一日为烈士守墓。华北野战军第四旅攻打昌黎时,王文彬亲眼目睹了解放军官兵壮烈牺牲的场景。他和乡亲们捐出自家的板柜,含泪埋葬了烈士。从那时起,王文彬开始了一生的执著守护。在他的感召下,每年清明节,都有数以千计的群众前来祭扫献花。
71、寻找最可爱的人。2008年2月14日,广州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则启事,寻找4名累得站着都能睡着的子弟兵。在春运最紧张的日子里,4名年轻战士身穿雨衣,斜倚在火车站广场的护栏上,静静地睡着了。照片见报后引起巨大反响,人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他们。2009年4月,以他们为原型制作的雕塑《九天九夜》在广州落成。4名战士的睡姿永远定格在羊城人民的心中。
72、栏杆村的故事。2006年12月,一位老人的日记被军事博物馆收藏。新疆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维吾尔族农民卡德尔·巴克,39年用心做一件事——用自己的牛皮纸本子一件一件记录解放军为村里做过的好事。卡德尔走到哪里,就把《解放军爱民日记》宣传到哪里,把“共产党好、解放军亲”讲到哪里,为边疆民族团结、军政军民团结贡献了力量,先后3次受到胡锦涛亲切接见。
73、60年不变拥军情。靳月英24岁时,儿子才8个月,当八路军的丈夫就牺牲了。60多年来,她在抚育儿子的同时,拥军足迹遍布上百座军营;她节衣缩食省下10多万元钱,买了1万多份拥军慰问品寄送到西南边陲、北国塞外;她带领家人和乡亲10多年锲而不舍,栽下“八一拥军纪念林”,树下还套种了花生、绿豆、红薯、芝麻等农作物。靳月英分文不留,一半用来扩大“八一林”,一半用来购买拥军慰问品。
74、小镇建起纪念馆。东莞市樟木头镇党委书记李满堂到任后,得知曾有数十位将军在驻樟木头镇的部队工作过。2009年,他带领11个工作组拜访了60多位将军,奔波3万多公里,足迹遍及9个省市,收集资料200多件,终于在小镇建起了将军纪念馆。李满堂说:“这里记录着先辈的革命历程,提醒着人们永远不忘历史。”
75、红领巾护界碑。驻守边境的广西军区某边防连、滩散小学与界碑三者相距不到一公里,战士们每次巡逻都要经过学校,小学生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界碑。界碑脏了,学生们就小心翼翼地擦洗;界碑下的杂草长起来了,他们就一根一根地拔掉。10多年来,孩子们的护碑活动从未间断。
76、永不挪位的界碑。护边员是一个鲜为人知、令人起敬的群体,他们虽不穿军装,却用满腔赤诚守卫着祖国的边境。柯尔克孜族牧民布茹玛汗·毛勒朵,19岁开始踏进冬古拉玛山口,成为一名护边员。她用柯尔克孜文和汉字在石头上刻上“中国”字样,然后沿国界线埋下去,有效减少了边界纠纷。40多年来,她在守边的路上行程达10万多公里,被誉为“帕米尔高原上永不挪位的界碑”。
77、海岛“红嫂”。2008年,舟山市普陀区翁家岙村村民孙芬年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30多年来,她坚持为驻军一座高山哨所送菜,累计走了8万多公里山路,挑断200多根竹扁担,磨破500多双鞋子。“一颗红心一双脚,一条扁担两只筐;不计报酬不怕苦,风雨兼程三十年”,是她的真实写照。
78、彝族“乌兰牧骑”。在云南红河州驻军的军营里,官兵们传诵着“老大妈乌兰牧骑”演出队的动人事迹。这支“乌兰牧骑”,是由14位60岁以上的彝族老大妈组成的演出队。“响把舞”“烟盒舞”等彝族舞蹈,传遍了哀牢山、红河水,陶醉了座座军营。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8.7.2011 21:28
珠海市10万群众夹道欢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发扬双拥好传统,赋予时代新内涵
79、聂帅和戎妈妈的情谊。1987年“八一”前夕,平山县妇联去看望拥军模范戎冠秀,老人拿出3双鞋底,让她们帮忙做一双聂荣臻当年喜欢穿的布鞋寄给他。一是表达对老帅的思念之情,二是让年轻人不忘爱国拥军的好传统。聂帅复信:“这双布鞋虽然很普通,但它包含了老区人民的心意,是军民鱼水情的结晶,我将永远保留纪念!”
80、迟浩田找“红嫂”。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迟浩田曾多次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沂蒙山,寻找当年用乳汁和小米粥把他救活的两位大嫂。乡村干部给将军找来好些“红嫂”,老人们平静地听完将军的讲述后,却个个摇头否认。一位满头银发的大娘对将军讲:“大兄弟哟,像俺们这般年纪的人,谁都做过这样的事。那是应该的呀!你还寻个啥呢!”
81、双拥走向新时代。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开始于延安时期。1993年1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政部、总政治部联合召开纪念延安双拥运动50周年大会,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双拥工作的意见。从此,在全国广泛开展的共创双拥模范城(县)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军政军民团结。
82、“夫妻客栈”痴心拥军。家住河南省登封市的耿广周夫妇,自1993年开办“兴华拥军招待所”以来,坚守军人免费的承诺,只要军人来住店,都要把最好的房间留给军人,准备好生活用品及常用药物。有人给耿广周算了个账,每年因此要少收入几万元,但他从不后悔。
83、没钱也能住新房。2000年1月,天津市32名退伍军人,未交首付款就以按揭贷款的方式住进了“爱国拥军模范”、银座集团总裁王贵武为他们兴建的安居小区。王贵武是一名退伍战士,1981年复员后,从18元起步组建集团化企业,先后投资数百万元,用于兴建希望小学、赡养“高建成连”10位烈士的父母、支持部队建设。他摸索出了一条解决退伍军人住房问题的新途径,为部分退伍军人解决了居住问题。
84、万名群众为白血病战士配型。2001年,身患白血病的第二炮兵某部士官蒋友清,牵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重庆市委、市政府把代表各界群众心意的25万元捐款交给蒋友清,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代表泉城人民向他捐款20万元,全国近万名群众自发到医院抽血进行骨髓配型,济南市中心医院表示免费为其做骨髓移植手术……
85、百井扶贫,万民拥军。一个“水”字,把西北人民和子弟兵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宁夏军区给水团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为贫水地区群众打出了上百口甜水井,人民群众也以百倍的爱心回报子弟兵。在宁夏西吉县白城乡,出水的那天早晨,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小孩,围着钻塔黑压压跪了一片,官兵们拦都拦不住。
86、创建双拥模范城。改革开放30年来,双拥工作逐步向着统筹协调、规模效应方向发展;科技拥军、智力爱民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从1991年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以来,受到命名表彰的城(县)超过1000个。从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军民共同倡导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双拥共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87、行业拥军的一面旗帜。1988年,河南省电力公司率先创造出“电力拥军,系统联建”这一独特的拥军形式,受到民政部和总政治部的赞誉。1995年,华中电力集团把河南的经验推广到华中电网内的其他省份和华中电力系统的200多个企事业单位。
88、科技拥军的领头雁。改革开放30多来,双拥载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吉林省长春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拥军活动。这座城市的62所大学、680多家科研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帮助官兵掌握信息化等现代科技知识,帮助部队闯过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89、帮助军属春耕备种。独生子女去参军,家中种田不愁人。为了解决农村现役军人家庭春季生产缺人手、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2011年4月,江苏省泗洪县以农技员、村组干部和农村退役士兵为主力,组成拥军优属小分队,帮助全县现役军人家庭开展春耕备种550余亩,发放贷款86万元,散发科学种田宣传单350多份。
90、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群。2010年底,襄阳市被授予“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该市有20多家航天、航空、兵器等方面的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全国3个军工企业产业转移试点城市之一。他们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群”产值已超百亿元,实现了国防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
作者:
人中翘楚
时间:
16.12.2011 13:59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