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b; o6 u" |! U2010:危机来势汹汹 5 P; I* @* I9 { \4 | 0 I/ p4 `! J' Y+ x2 S1 g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上限,随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由此正式上演,并逐渐向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债务问题突出的欧元区国家扩散。. M* s% g3 m1 L7 t! R# e( x
4 L4 X# T+ x7 V
回顾2010年,欧盟及欧元区领导人一共召开了7次峰会,债务危机总是头号议题,频繁会晤的各国财长也常在每月例会之外召开周末紧急会议。+ U; j, h8 {+ m2 b G. D
" u, w a, ?' A( o% a8 [2010年5月初,欧元区财长决定联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希腊提供总额1100亿欧元(约合1440亿美元)的贷款,开创了欧元史上救助成员国的先例;随后欧盟又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了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约合9825亿美元)的稳定机制,成为此后救助欧元区国家的主要“火力”;10月,欧盟领导人秋季峰会通过了经济治理改革方案,决定从强化财政纪律、建立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等方面堵住欧债危机暴露出的体制性漏洞;12月,欧盟领导人冬季峰会就如何修改《里斯本条约》以建立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达成一致。 , w; ?) g: g5 M7 R - x9 a% r9 z I" T ^然而,这一系列努力未能避免爱尔兰于当年11月沦为第二个希腊。为了应对危机,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出台财政紧缩计划,引发国内民众轮番抗议,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知易行难。 ! g7 ^; ?: B$ n/ D9 Z/ [7 g* p9 S y) S5 l* G9 O9 `" `7 b
2011:“火势”越发失控+ Q H0 J* X; I0 V9 d
6 L# v! M( a7 \1 P d
2011年,意大利告急,欧债危机从外围侵入内核;受债务危机打击的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陆续发生政治“地震”,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均是乱象一片。欧元债券、财政联盟等提议陆续登场,而欧债难题依旧难解。; A; ]8 a7 e0 K* Q- X0 l
; W: i. W% o* p# p' n ~3月的春季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出台了首份综合性应对方案,内容包括扩大现有救助机制的规模和用途、为希腊等国接受救助减负、开展新一轮银行业压力测试等短期举措,以及深化经济治理改革、建立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促进经济趋同等长效举措。/ Z4 ~( j" B& v7 Y( o# L
- w. `! o) Q0 z, G7月,欧元区领导人紧急峰会同意对希腊展开第二轮救助,并首提让持有希腊国债的银行等私人投资者为救助希腊出力,由此开启了希腊债务违约的大幕。10月,欧元区领导人决定,私人投资者需对希腊国债进行50%的减记。 1 g) E' x1 J, F( y' K) y " w: v$ k9 Y) Z/ R11月初,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前夕,时任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希腊将对欧盟最新救援方案举行全民公投,虽然公投最终被放弃,但这出公投闹剧却将欧元区不会“分家”的政治禁忌击得粉碎,希腊被警告如不听话将被踢出欧元区,使得外界对于欧元区解体的担忧骤然加重。 % b7 T, r: ~/ c- V, O @% K6 |' ?1 {4 ~3 u
在年底的最后一次峰会上,德法牵头,决定引领欧洲朝着一体化的方向继续向前。除英国以外的欧盟26国同意,另立“财政契约”,强化财政纪律,弥补欧元财政“短腿”的缺憾。作者: Dino118 时间: 3.1.2012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