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假如生活里没有了手机? [打印本页]

作者: KaiyuanEditor    时间: 29.4.2013 10:41
标题: 假如生活里没有了手机?
这是一个实验:一个星期不使用智能手机。德国布伦瑞克市两所学校的10年级学生参与了这项实验。年轻人真的像成年人想得那样,那么依赖手机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噢,天哪!不,我可不能放弃手机”,一周前“手机禁令”开始时16岁的伊莎贝尔曾这样对自己说。“我没想到,没手机我也能活得这么好”,她对德国之声记者说。伊莎贝尔和她班上大部分同学一起,参与了在布伦瑞克马蒂诺-卡特林特高中的这个调查实验:一个星期不使用手机。参与实验的还有布伦瑞克的另一所学校的学生。

这看起来并不像是个大问题,毕竟他们还有固定电话、个人电脑、电视和收音机可以用,被禁的只有手机。但学校校长魏德哈格(Manfred Wildhage)表示,这个实验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上周一实验启动时,场面非常壮观。纸媒、电视、广播,大家都聚集在这里。”校长魏德哈格认为这很难理解,这个实验本来只是布伦瑞克一个小的市政项目。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或许是成年人将自己的某些成见套在了年轻人的身上,认为“年轻人没有手机就活不下去了”。

数字“全能武器”

尽管是基于自愿,但几乎班里所有人都参加了这项试验。没有参加试验的一人,是因为父母担心与其失去联络,而禁止参与。80%的青少年放弃的是他们的智能手机,这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这个包含互联网、电话、闹钟、时钟、聊天工具、社交媒体、音乐、视频,并可以随身携带的“全能武器”。

科隆媒体成瘾行为专家维尔茨(Markus Wirtz)表示,这些特征让人非常难判断手机使用是否成瘾。 “这是一个研究灰色地带,目前针对成瘾和正常使用还没有明确区分。”不过他认为,不伦瑞克的学生们将战胜挑战。“在一组人中进行试验,激励更大。另外时间上的限制,也让参与者更容易应对”,维尔茨这样对德国之声说。

学生们轻松应对

16岁的伊莎贝尔认为这个实验“好极了”,尽管她起初曾顾虑重重。她说,“当我终于做出决定放弃智能手机,我居然发现异常轻松。”虽然青少年一直大量使用手机,很多成年人预期的停用后的戒断症状并没有出现。不过她也承认,智能手机有时候确实非常实用,“比如我要临时取消赴约,类似这样的一些小细节”。 另外她也发现(没有手机)等公车的时间特别难熬, “我只有盯着别人看,看他们都穿了什么。你总得干点什么打发时间吧”。

“我们当然发现,没有它(智能手机)很多事情变得不便”,专家维尔茨这样说。这种感觉虽然“不舒服”,但并不算是成瘾。“不能把一切行为都上纲上线。一开始是电脑成瘾,然后是网络成瘾,现在是手机成瘾。我觉得还是要有区别地对待。”即使人们真的对手机上瘾——比如他们过于关注手机而忽视了现实生活,困扰也不是特别大。他们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和和即时通讯服务参与社会生活。相反,“如果你没有智能手机,反而有被边缘化的风险”,维尔茨这样说。

手机使用“解禁”后

对于布伦瑞克的学生而言,大家一起戒手机一周没什么问题,校长魏德哈格初步得出这个结论,“能感觉到,学生们应对起来比较轻松”。他们可能会不时地想使用手机,但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不便。十年级学生伊莎贝尔的例子比较典型:实验前担忧,实验后反而感觉更自由。

“有时候不断收到短信,我倒觉得没有手机更好”,比如学习或做作业时。当然现在伊莎贝尔也可以关机,尽情享受安宁。不过她并不想彻底放弃智能手机——不论是出于联络父母还是约会朋友的需要。“当你在外面又没有手机,你就必须找一个公用电话亭,但今天的我们根本不知道那东西怎么用”。而且,现在也几乎看不到什么公用电话亭。

校长魏德哈格乐观地认为,这次试验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启发。“当学生开始观察自己的交流沟通行为,他们或许能更有意识地使用这一媒介。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而科隆的媒体成瘾行为专家维尔茨虽然建议警惕智能手机的使用,但他也坦言:“针对这个话题的咨询辅导,我们已经提供四年之久,不过到目前为止,还从未有过人因为手机成瘾上门。”

作者:Klaus Jansen 编译:万方 责编:石涛
作者: 有容乃大    时间: 29.4.2013 11:37
实验不错
作者: 琅钺    时间: 30.4.2013 22:34

作者: 笑对人生    时间: 1.5.2013 09:15
如果手机跟网络同时没有的话,估计很多人就受不了了。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1.5.2013 10:05
手机网络缺一不可!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