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党报评当前经济形势称:转型是中国股市利好(图) [打印本页]

作者: News    时间: 16.7.2013 04:15
标题: 党报评当前经济形势称:转型是中国股市利好(图)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6.5%,相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

经济增长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盛来运表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可以从4个方面说明。一是经济增长比较平稳。一季度GDP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回落幅度很小,且连续五个季度增速保持在7.4%—7.9%的区间。上半年增长7.6%,也还在7.5%的预期目标之上。二是就业基本平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0多万人。国家统计局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农民工新增外出打工的人数是444万人。今年新增就业岗位还是在增加的。三是物价总体平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0.9个百分点。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之后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增长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主要表现是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畜产品增长基本稳定。二是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3%,比二产高出0.7个百分点。各地加大结构调整的步伐,现代服务业,包括物流、网络购物等发展较快。三是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也有新的进展。国家统计局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产品高端化、绿色化、终端化趋势很明显。四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得到增强。主要是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上步伐比较快,一些新兴产业的业态成长性较好。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投资、工业增长速度都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推进。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4%。六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得到改善。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倍数比是2.83,和去年同期相比缩小了0.08。

增速放缓原因较多,居民增收难度加大

经济增速的放缓已经连续5个季度,其中,今年二季度的增速为7.5%,已经接近中央政府7.5%的预期目标。盛来运分析到,二季度GDP增速继续回落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潜在生产率下降的一种客观反映。二是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此外,增长速度的适度下滑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调控的结果。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上。此外,一些以前出台的刺激政策在有序地退出,这对短期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经济增速的适当回落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但直接影响了居民收入的增长需引起重视。”盛来运提醒,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的数据是6.5%,落后于GDP的增速,而去年同期是9.7%,而且快于GDP的增速。

盛来运分析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回落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经济下行期企业的效益有所下滑,所以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速在回落;二是因为外部的经济环境趋紧,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速度回落的幅度也不小。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回落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增速放缓,部分农产品价格甚至出现了下降。上半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5%,比去年同期有明显的回落,造成农民从生产经营所得到的收入增速下滑了将近10个百分点。其中下滑比较明显的是生猪的价格以及农民养猪所得到的收益。“如果把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综合在一起来算的话,上半年的平均增速还是略高于GDP的。但是即使这样,也应该充分考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的情况,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对经济后期走势持比较乐观预期


尽管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符合各个方面的分析判断,但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的预期却有一定分歧。盛来运表示,在调研中也感受到不同企业冰火两重天的处境,这一方面说明当前的形势确实错综复杂,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家都在经历着结构转型期的阵痛。“我对中国经济的后期走势持比较乐观的预期,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盛来运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之中,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高度融合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的潜力。二是中国地域广阔,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按照目前的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计算,中部地区目前比东部地区至少要落后五年,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至少要落后十年。三是中国仍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消费成长的空间还比较大。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由吃、穿生存型消费向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过渡,信息消费也有巨大的空间。尽管近些年房子和车卖得都比较好,但从中国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来看,消费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四是目前企业改革创新的步伐确实在加快。今年以来,国务院在改革上出台了很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措施,创新和改革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国家统计局最近做了一个大规模企业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调查了将近25万家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零售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3左右的企业对后期走势、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基本面表示乐观。

转型升级是中国股市真正利好


今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下跌12.78%,深证成指下跌15.6%。在欧美股市普遍出现回升的对比之下,部分投资者对中国股市表现出迷茫和悲观的情绪。然而“拨开云雾见彩虹”,透过当前所经历的经济转型阵痛,中国经济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无疑将奠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因此,从长远来看,转型升级是中国股市真正的利好。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悲观。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这一数据体现了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仍处于中速发展的预定阶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连续五个季度经济运行在7.4%-7.9%的区间,运行是比较平稳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整个宏观政策的重点,在经济趋稳的条件下,将全面转向结构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冷静,又要自信。

面对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央政府并没有采取通过短期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而是坚定转型升级的政策不放松,因为短期刺激只能换来一时的增长,而只有通过转型,中国经济才会更良性、更健康、更具可持续发展。

近期国务院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既着眼当前又功在长远,既有利于惠民生又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鼓励信息消费——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将超过3.2万亿的规模;

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加速棚户区改造——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对投资者而言,这个转型升级过程所释放的正是值得期待的投资机遇。

广大投资者深知,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稳定的业绩增长、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是股市健康向上的基础。当前,决策层积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进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正是广大投资者所期待的股市向上的重要动力源。有了这些动力源,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必将逐步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