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穿行吴越之六:乌镇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31
标题: 穿行吴越之六:乌镇
        这时的我,也和这小镇一样质朴、清纯和从容。当在袅袅的茶香中倾听橹声欵乃的时候,晨曦初起,万物罩上曙色,女儿墙上反射着金色的光芒。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32
        宏源泰染坊里的好婆还在摇纱,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33
        乌镇一带称蓝印花布为“拷花布”,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它取天然植物蓝草的色素为染料,以黄豆粉和石灰粉为防染浆,刻纸为版,利浆漏印,染色而成。就像乌镇人介绍的那样。蓝印花布融进了青铜饰纹的高古,秦汉砖瓦的粗犷,宋瓷的典雅,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织锦的华贵。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34
        蓝印花布得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原因是它的平民化。 纺纱,织布。在没有成为蓝印花布之前,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那些水灵如草清秀如花的江南女孩,任伊老了,在江南,它们的目光也不离开,这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啊,乡村土布对江南女孩子天老地荒般的爱情。
    蓝印花布,它的工艺,它的图案,均来自民间。
    工艺是染布。
    江南的女孩子谁不会染布呀?就像江南的女孩子人人都会绣花一样。
    图案是花卉草木,也不复杂的,江南女孩子的眼睛里天天都是花花草草的影子。
    江南的女孩子既是水做的女儿,更是花草熏香的女儿啊!
    乌镇人将染好的蓝印花布挂在太阳底下晒的情景确实叫外地人感到惊奇,一幅幅蓝印花布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太阳照着的时候,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呼之欲出,而当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悬挂着的布匹们则作着优美的舞蹈,一眨眼功夫就能飞到天上去的感觉。我们在这些悬挂的蓝印花布前站了很久,我们要读出它清香的味道,要读出它缤纷的图案,要读出许多江南女孩灵动的青春,要读出染布工人乌青手下一颗美丽的心。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34
        水乡是充满想象力的水乡,水乡的想象散散淡淡,充盈着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江南人的从前以来,也是江南人的终老而去。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35
        在现代排水设施建立以前,古镇上的人们是用这种方法取水生活的。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36
        江南木雕馆里有很多古代浙江木雕艺术精品,比如这骑门雕花大梁,它是用整段香樟木制成的,两头草龙纹饰与鱼鳃纹饰修长流畅,全家福人物造型形象生动,描绘了唐朝大将郭子仪七子八婿全家团圆的生活场景。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37
        这幅龙门骨架,倒置的梁垫、翘角的雀替,有的造型简洁,构思独特,有的纤巧隽秀,功能与审美十分和谐,一切都似乎面向一个荒诞的世界。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39
        弥勒佛木雕是由一块银杏树的木头雕刻而成,佛像表面贴有金箔并且刷上了颜料。12个弥勒佛形态各异,精湛的雕工把佛的宽广胸怀和乐观态度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1
        这幅龙门骨架,倒置的梁垫、翘角的雀替,有的造型简洁,构思独特,有的纤巧隽秀,功能与审美十分和谐,一切都似乎面向一个荒诞的世界。
        弥勒佛木雕是由一块银杏树的木头雕刻而成,佛像表面贴有金箔并且刷上了颜料。12个弥勒佛形态各异,精湛的雕工把佛的宽广胸怀和乐观态度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2
        描述了30年代资本家之间斗争的《子夜》使茅盾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2
        茅盾小时候的家塾。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2
        “用极细荞麦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圆饼,有椒盐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润,远近闻名。”这是茅盾笔下的姑嫂饼。
        乌镇的一家家庭作坊,专门做一种小酥饼,味道很好,有一种甜丝丝的香味,生意自然是好。但是,这家人家有个规矩,就是做酥饼的技术传媳不传女。这家的小姑就不服气,有天深夜,偷偷地往嫂嫂做的小酥饼配料里撒了一把盐,----仿佛撒下了心中的一口恶气!奇怪的是,第二天的小酥饼竟然出奇的好吃,它既不是甜的,也不是咸的,它是椒盐的。嫂嫂当然也尝了椒盐饼,同时尝到了小姑的委屈。好了好了,你这个聪明的倔丫头,我算服了你。我们给这个新产品取名叫“姑嫂饼”好不好?小姑嘴巴里塞满了“姑嫂饼”,她轻轻捏了一把嫂嫂丰腴的手臂,表示自己喜悦的心情。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3
        修真观戏台建于清同治年间。石质台基,台框三米多,戏台背河当街,面对修真观,三面都可看到戏台上的情景。戏台上有幅对联,叫做: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小镇上爱看戏的人很多,尤其是是妇女,如果今天戏台那儿有唱戏的要来,从一清早开始就心神不定了。看戏呀看戏去,锣鼓一响,脚底发痒,看越剧看花鼓戏看京戏看昆曲看皮影去!
        逮住什么就看什么!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3
        而修真观的存在,到底还是满足了人们的信仰需求。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4
        夏同善的翰林第规模不大,所幸屋宇齐全,经整修后,已成为一处集传统民居和园林为一体的富有人文气息的景观,游人可从中领略清末江南小镇大户人家的生活情味。夏家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占地不多。夏同善钦点翰林并获赐“翰林第”匾以后,才得以扩展而稍具规模。有关夏家和翰林第,那是一则“学而优则仕”并因此荣宗耀里的故事,但却是乌镇历史上的事实,更是百姓口中的骄傲。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4
        进门厅的第一道门,可见门楣上有横“顶栋”,即5个雕花短木,门槛奇高,跨越不易,但中间一截可以卸下,称为“德槛”。平时不开正门,进出有两旁边门。再往里是第三道门,即头墙门,过了此门是一个小小的石板天井。这是第一进。跨过天井是正厅,为第二进。正厅是平厅,梁上供着珍藏有圣旨诰命的两个大红镂金漆木盒。在后面紧接着的两厢是楼房,靠墙有渠道相连。这种结构别处少见,大概与地基逼仄有关。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5
       乌镇中市的常丰街是一条传统的商铺街。其中有一家叫汇源的当铺,在应家桥和南花桥之间,五开间的门面,楼上楼下,1.8米高的柜台,煞是气派。乌镇典当行最多时达13家,太平天国前还有7家。到了1931年,只有汇源当1家还支撑着,到了日寇入侵之前,典屋也只出不进,不久即告停业。自汇源当关门大吉,乌镇典当行的历史便划上了句号。今天,汇源当的位置还是在当年的老地方。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5
        柜台造得这么高,一是防止外人来抢,二是给典当者居高临下的威武气势。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5
        柜台造得这么高,一是防止外人来抢,二是给典当者居高临下的威武气势。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6
        典当行业的文字可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这种独特的写法目的只有一个——防止伪造。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6
        典当行业的文字可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这种独特的写法目的只有一个——防止伪造。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6
       典当虽然是暴利行业,从业人员却也很辛苦,要妥善保管顾客的东西防止损坏,还要及时清点估价,没有一定的资本是不能开当铺的。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6
        如果来一场大火,当铺的一家一当就都没了。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7
        已很难想象一个梳着两根小辫穿着印花布的姑娘伴着一袭长衫的书生打着一把油纸伞在泛青的石板路上相依相行的样子了,也已很难想象那个姑娘站在古色古香的廊檐下羞涩地、静静地看着打着油纸伞从长廊那边走来的他。他们的故事,亦如已经逝去的爱情。留给后人的,只是一种模糊淡去的记忆。乌蓬船已成最后的点缀。后来的观仰者,从容和淡泊只是暂时的。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7
        这是一个水上的戏台,每个整点会有武术表演。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8
        在这里,让我们和乌镇静静地告别吧。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14.7.2014 20:48
        最后是桐乡客运中心。


作者: aibai    时间: 7.8.2014 04:16

作者: 大长今    时间: 7.8.2014 13:25
aibai 发表于 7.8.2014 04:16

哈你也是在凑300帖子吗?
作者: immerblablabla    时间: 9.11.2014 16:17
不错的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forum.kaiyuan.d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