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大银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献忠屠蜀三百六十周年纪念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7.2005 18:18:07 | 只看该作者
可怕,可怕,我觉得是精神上有问题了。
12#
发表于 1.4.2007 21:45:48 | 只看该作者
由几个例子再看史料对“张献忠屠蜀”的记载 (转贴)<br />  <br />  例1:以讹传讹,以假充真<br />  <br />  “年十五以上杀之,各路汇集所杀卫军75万,新军23万六千,家口32万。”(《蜀乱》)”<br />    <br />  单看这一段文字,连几万几千人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似乎言之凿凿,颇值参考。但是且慢,这段记载实际是传抄自《后鉴录》:“先检各卫军及在营新兵年十五以上杀之,会计各路所杀卫军七十五万有奇,兵二十三万有奇,家口不计,乃次杀民之诸生,释道及堪舆,医卜有材技者。。。。。。凡三十余万,家口不计”。<br />  <br />  那么,作为原始记载的《后鉴录》是否可信呢?就是在上面这段数字所在的同一段文字里,仅作者所列举出的被张献忠杀死的四川人,加起来总共就达69900万,也就是约7亿人。---- 我想这就不必再辩下去了,明朝万历年间四川的人口才310万,即使四川人口真被张献忠杀光了,后来与清军斗争了十年以上的都是孤魂野鬼,那《后鉴录》的数字也最少夸大了200倍以上!也就是说,最保守的估计,也把杀100人说成是杀2万人。<br />  <br />  如果完整地看了《后鉴录》,谁都能看出它提供的数字不可信,但是,当它被《蜀乱》剔除明显不合理的部份而部份引用之后,却成了某些论者眼中“言之凿凿”的信史了!<br />  <br />  <br />  例2:相互矛盾的记载<br />  <br />  或者,我们恰恰可以这样说:正因为现存各种史料大都指责张献忠的“嗜杀”,故而这些史料也就都不可能故意美化张献忠,换言之,这些史料中所记载的对张献忠有利的史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如果彼此出现矛盾,那么对张献忠有利的那一种说法基本上应是比较接近真实的?(除非有故意美化张献忠用谎言为其开脱的理由)<br />    <br />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从这些对张献忠大肆鞭挞的史料中将对张有利的史料找出来,再一一去对照历次所谓“大屠杀”记载,会发现几乎每次“大屠杀”的记载都可以找到反证。<br />    <br />  例如所谓的“屠重庆”,《纪事略》说“合城男妇大小二三百万有奇,俱尽锆锋刃”,《蜀乱》说“尽屠其城”,说张把重庆的人杀光了。但《续绥寇纪略》却记载说“。。。。。。初欲屠重庆,因是矣止。”而从《绥寇纪略》《怀陵流寇始录》的记载看张献忠所杀则大都是明朝大臣和宗室。<br />    <br />  又如所谓屠成都,很多记载说张把成都人杀绝了,《明史》更明确指出地点“坑成都民于中园”。但相反的记载也比比皆是,如《蜀难叙略》说“给大顺钱,缀于首,可不死”,就是说把发给的大顺钱币挂在脖子上表示顺从新朝就可以不杀。《续绥寇纪略》则说“尽驱城中士民于中园,将屠之,忽见一物如龙尾下垂,贼惧,又以其党汪兆龄言,乃止。”转自铁血 <br />    <br />  再如所谓青羊宫杀儒生(士子),有些记载说是张献忠无理由的嗜杀,也有不少记载说张献忠发现有士子暗通李自成便大开杀戒,滥杀无辜,然而上引诬蔑张献忠在重庆屠2,3百万人(四川总共才三百多万人口)的《纪事略》记载此事经过时却说“诸生寓此(青羊宫)。。。。(鬼离)魅现形。。。。。。从梦中惊醒,金金甲人无数。。。。。。皆裸体乱窜,众贼一时大哗,皆云秀才造反,持戟乱搠,黑夜之中,不辨民兵,相互践踏,死者近千,于是监者稍疏,诸生乘势奔出宫门者数百人。”这个记载中把“诸生”的趁夜突出青羊宫说成是因为看到“)(鬼离)魅现形”“金甲人无数”,谁都知道荒诞无稽,如果剔除这一显然属于捏造的幻象外,事件过程与事后大西军刑部尚书向张献忠所奏的“诸生伙谋不轨,杀监守之兵奔逃”并无大异。因为青羊宫中人趁夜突然冲击青羊宫守军,守军被迫反击,黑夜之中相互践踏,以致士子和士兵均有伤亡,而士子还有数百人冲出。张献忠所杀的是拒不为大西效命,而且强行闯出宫门的“诸生”,这件事的是非姑且不论,但张献忠杀的是反对他的人,而不是随意滥杀,甚至为杀人而杀人,在这一事件中却是显然的。<br />  <br />  <br />  例3:洋人的记载<br />  <br />  洋人的记载,是否就一定可信?我们不妨问一句,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写的有关美国的文字就都可信吗?---- 甄别史料时考虑作者的政治立场是正确的,但政治立场并不是可能影响史料可信度的唯一因素。<br />  <br />  洋人或许未必是故意诬蔑张献忠,但如果他对张献忠有恶感(不能否认张献忠的草莽作风的确可能令很多人产生恶感,尤其是以文明布道者自居的洋人),能排除偏听偏信的可能吗?要知道,张献忠在四川总共3年,他死于1646年,而《圣教入川记》记载的四川平定时间是1681年,已经是康熙24年,在张献忠身后这35年中,忠于明朝的文人或是为清廷效力的笔手随时都可以散布有关张的诬蔑之词,听上35年的话耳朵都可以听出茧子来了!“七杀碑”不久是最好的例子吗?<br />    <br />  举例言之,《圣教入川记》说张“性情暴虐,每日均杀人。大西的官员本有九百人。张献忠离开成都时还有700人。到他临死时只有25人”,张战死于西充,据《蜀难纪略》记载,当时随行者“尚有一百三十万人”,《续编绥寇纪略》说“尚有五六十万”,我们姑且按少的算,即五十万吧。如果说他死时只有25名官员剩下,而我们即使假定这25名官员不包括将领,而且都是平行级别,那每个官员就要直接管理2万人,这可能吗?有任何一个政权,基层组织能以2人为单位,以下不设官吏的吗?<br />    <br />  再请看《圣教入川记》本身这一段记载:<br />  <br />  “张献忠灭后,旗兵在川。。。。。。彼时川人不甘旗人权下者,逃亡地方,聚集人马抵抗旗兵,如此约有十载,迨至1660年间,川省稍定。。。。。。不幸又值云南吴三桂之乱,连年刀兵不息,自1667年至1681年,一连15载,川民各处被搂,不遭兵人之劫,即遭寇盗之害。。。。四川际此兵?之后,地广人稀。”<br />    <br />  张献忠死于1646年,距离1681年有35年,而四川人口统计的最低点是在康熙24年即1685年,换言之,外省向四川大范围移民是那以后的事。那么,这35年间和旗兵作战的,或是遭吴三桂军蹂躏的,或被迫为其提供物资的,难道都是鬼魂吗?<br />  <br />  <br />  例4:文物的声音<br />  <br />  明末清初,四川的人口落到了史无前例的空前低点,死了这么多人,总有人要来负责的。而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对四川人口骤减负主要历史责任的当然不可能是“我大清”。与其说流传下来的关于“四川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在口径上大同小异,毋宁说是因为它们的口径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才得以流传下来,才更接近实际的因果吧!----像《扬州十日记》那种能流传到国外保存至今的原始史料毕竟是凤毛麟角。<br />  <br />  因此,考古发现有时可能成为文字史料的重大补充,一次考古中的重要发现可能提供几百份史料和无数口碑都不曾保留下来的真相。<br />  <br />  “七杀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br />  <br />  “有一个栽赃的著名例子:满清的“七杀碑”传说。满清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 <br />    『天生万物以养人 <br />     人无一善以报天 <br />     杀、杀、杀、杀、杀、杀、杀』 <br />    但後来,在广汉的一个公共墓地里,出土了张献忠的“圣谕碑”。碑文上却是: <br />    『天生万物与人 <br />     人无一物与天 <br />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br />    即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杀气。 <br />    满清的御用文人们,把前段留下,居然把後一句改成了七个“杀”字以宣传张献忠的“残暴”和满清的“正义”! ”(南乡子 《四川大屠杀是谁干的》)<br />  <br />  再看另一个例子。<br />  <br />  乾隆七年,四川省梓潼县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就是官府发现存有民众私立张献忠塑像,而且一直有人私下祷祝,香火颇盛。考古出土的《除毁贼像碑记》与文献《梓潼县志》中收入的当时梓州知州撰写的《毁张献忠遗像》记相互印证,可以证实此事千真万确。试问,如果张献忠是那样一个百世不遇的杀人魔王,在他死后94年后,在“我大清”统治已经历经了“康雍乾”时代后,四川还有民众胆敢私下为他立像祭祀,而且该像被毁后,民众还易地重建塑像,在其后近百年时间里,还“假借神会,聚集谒之,求伊冥佑”,这不是咄咄怪事吗?!<br />  <br />  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很多人,这是事实,但把他描绘成一个嗜杀无度的恶魔的那些记载,却是充满了矛盾和漏洞的。<br />  <br />  战乱年代,直接死于刀兵的人口往往只占死亡人口的一小部份,而战乱持续时间越长,间接人口损失率就越高。四川由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战略,其间接人口损失自然很大,其人口损失因直接杀戮以外原因造成的占多数(饥饿,疾病,流亡。。。顾诚先生在《明末农民战争中》根据史料记载提出了八种原因),假定为六成,而在剩下的四成中,窃以为张献忠杀人的比例不高于他在四川的时间占四川平定所需总时间的比例。张在川建立大西政权3年,清兵在四川平定反抗用了10年,吴三桂叛乱导致的战争为15年,因此张杀人的比例是杀戮造成的人口总数的大约十分之一,也就是全部四川人口损失的百分之四。如果四川总人口损失为300万,那么张直接所杀之人为有十二万,考虑到中间有9年的安定时间,人口恢复了不少,实际应该更高一些,可能有15万。(这当终也包括战争中的死亡)<br />    <br />  当然,张献忠在四川统治3年,杀了15万人,如果再加进非杀戮死亡人口,那么短短3年时间里四川就减少了40万以上的人口,平均每天死几千人,也够多了。但这远远不足以使张成为四川人口锐减的“主犯”。<br /><br />———————————————————————————————————————<br /><br />谁是屠尽四川的元凶<br />淮右布衣<br />澄清论坛某人对张献忠的极度污蔑:谁是屠尽四川的元凶<br /><br />看到论坛有这样多的人被蒙蔽。本来想停止争论的我又不得不出来说实话:四川大屠杀到底是谁干的?还被人污蔑百年的张献忠的清白<br /><br />明末清初,在四川发生了大屠杀,人口急剧减少。清朝期间所编撰的“史料”以及一些“记录”等都把大屠杀的责任归于张献忠。由于清朝的统治延续了两百七十多年,以至绝大多数人都对此深信不疑。连鲁迅先生也曾批判过张献忠是“专在‘为杀人而杀人’”。<br /><br />影响最大的是一本过了近百年後才出的名叫《蜀碧》的书。因该书详细地描述了张献忠是如何的杀人不眨眼,所以连鲁迅都对书中的“记述”深信不疑而对“流贼”痛恨不已。《蜀碧》一书的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1736年)的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可说是满清政府的官员,是一个御用文人,所以他的书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值得人怀疑。<br /><br />明末清初时期的张献忠没有像李自成那样善待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反倒把他们当作敌人看待,所以清军侵入四川时支持张献忠的人不多因此引起张献忠愤怒的可能不是没有。但如果把造成四川“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大屠杀都归于张献忠,则实难苟同。因为这并非张献忠所为,而是清兵自己所干的好事。最後还赖到早已死亡的张献忠头上。其实,只要仔细查看一下清兵侵入四川的那段历史,真相不难知晓。 1646年,也即满清入关後第三个年头,满清即宣布张献忠已被战死,并宣称“破一白三十余营。平四川”,即宣布四川平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满清攻陷渝城(重庆),是在★十三年後★的1659年。 因此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即不论是“张贼”,还是无辜的平民,一律斩杀。<br /><br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这是1649年满清贴出的公告!!!!!!<br /><br />这种残忍的镇压方式,在四川竟然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了隐瞒真相、欺骗中国人,满清居然把他们自己干的这些大屠杀全部栽赃给张献忠!<br /><br />试想,假如张献忠真如满清鞑虏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疯狂的杀人魔王。四川交通可达的人烟稠密之处,差不多被他杀绝”,那麽,几乎没有人烟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br /><br />已经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何需“劳驾”鞑虏们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 这不是明显的矛盾嘛。 四川人民的反清活动被残忍地镇压後,的确是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清廷不得不迁移湖广的人口至四川(即有名的以湖广填四川)。造成这种惨状的不正是鞑虏们吗?可见当时的鞑虏们不仅穷凶极恶、而且栽赃的手法也卑鄙至极。<br /><br />当然越是夸张和宣传张献忠的“屠杀”,就越能证明真正的刽子手们的行为是“正义”的。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满清统治了两百多年,战败一方的记录早就被毁灭或被篡改,留下的只是有利于自己的“记录”和当时的宣传,这样的“历史”代代相传,两百年後的百姓也就很自然地信了。 不过,如上面的例子,还是可以从满清自己的记录里找到矛盾的地方,从而还回历史的真面目。也有後来的出土文物戳穿了当时满清所制造的、流传两百多年的谎言。<br /><br />例如,有一个栽赃的著名例子:满清的“七杀碑”传说。满清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但後来,那块传说中的张献忠的“七杀碑”已经被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在广汉的一个公共墓地里,出土了张献忠的“圣谕碑”。碑文上却是: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再次证明是满清的栽赃<br /><br />即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杀气。<br /><br />满清的御用文人们,把前段留下,居然把後一句改成了七个“杀”字以宣传张献忠的“残暴”和满清的“正义”!当然,张献忠在四川时的确也做了很多坏事,但绝对没有像自满清征服全中国後所流传的那样,四川人都是被他杀光的。制造“弥望千里,绝无人烟”惨剧的决不是张献忠,而是当时的满清军队。<br /><br />满清自己都承认它们在四川地区的清剿政策是“民?#092;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这就足以证明四川人基本上被满清杀光了。<br /><br />至于张献忠,大部分讨论都象在讲故事,而故事来源又大多是很不可靠,目前唯一可靠的考古发现表明,所谓张献忠的&quot;七杀碑&quot;是满清伪造的。因为原碑已经出土了。碑文原意是劝导世人要惜福,不要姿意妄为的。这个考古发现证明,满清确实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在捏造或夸大张献忠杀人的事迹。而且满清写的历史书上竟然出现了张献中杀人六万万这个荒诞的记载。当时中国一共才多少人。六万万相当于六亿。这是明显的栽赃陷害。也被某人拿出来当证据/至于张献忠杀了在四川的98万明军。稍微有点逻辑观念的人想想。明朝末年政府军一共才多少人。张献忠杀没杀人,本来不干满清的事,但满清为啥要特意伪造个七杀碑出来呢,这就需要大家自己思考了。而且张献中在清寇入川三年后就战死。而清寇之后用了13年才彻底占领四川。如果是张将四川的人杀的只剩下19000人。那清寇为何还用了13年才占领四川呢。清寇可以杀光辽宁的中国人。制造1639年济南惨案。在江南制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城记录。在北山西制造无人区。血洗岭南,福建沿海,江西湖南全境。难道在四川就会当天使吗?四川在蒙元和满清入侵的时候是中国抵抗最激烈的地方。满清把四川屠省是自然的。<br /><br />至于什么传教士,也是良莠不齐的,写下来的东西也未见得就句句是实,就说汤若望这个人吧,中国明朝的皇帝和百姓都给了他很高的待遇,但当中国遇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时,他却毫不犹豫的投靠了满清侵略者,助纣为虐与中国人民为敌。当中国人民遭到屠杀的时候,他却高兴的认为这是投靠新统治者,借新统治者的力量来扩大影响力的绝好时机。<br /><br />在明末大批官员百姓信奉天主教的情况下,汤若望投靠满清的性质就好比是抗日的时候,武当少林掌门跑到日本当国师一样。可见这传教士也可以昧了良心当洋汉*.最近的新闻还表明主教大人也可以强*大把的少男少女的。这汤老儿要是见到了欧洲同乡,想必是不会讲他正在给杀人屠城的魔鬼当国师,已及他这个伟大的国师眼看着扬州几十万百姓升入天国的事迹。神父怎么可能给魔鬼当国师呢。于是我们就不免在神父口中,听到对魔鬼的溢美之词啦。<br /><br />总之。真正将四川杀的只剩下1万九千人的是那个“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满清占领当局。是各个电视台争相美化的我大清酋长。是那些不知道历史真相的少男少女心目中上帝般的皇阿码,格格和贝勒爷。还有那被刻画的威武神勇有血有肉的八旗军。明末那些为国捐躯的几千万祖先看到自己的后代都沉浸于对我大清的吹捧中。无数少男少女被人洗脑。他们在九泉之下也死不名目的!!!!<br /><br />南乡子 于2001年3月20日凌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4.2007 21:48:2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张献忠有没有杀人?第二个问题是,杀绝四川人的谁?满清还是张献忠?<br /><br />凭常理想,谁的嫌疑更大一些?鞑子扬州屠杀80万,广州大屠杀80万,在四川杀了十几年,不是它干的是谁干的?鞑子有足够的屠杀动机。<br /><br />有傻子竟然编出张献忠因为得不到天下而要屠川的弱智谎言。<br /><br />这里提一下,张献忠死后,他的大西军并没有停止和满清作战。大西军进军到了云南,在那里修养一段时间,后来和明朝的永历皇帝联系上了,得到了永历的承认,然后大军出战。张献忠的养子李定国先攻下南宁,杀掉了满清的定南王。然后挥师向北,砍掉了满清亲王尼堪的脑袋。这也是满洲八旗最后一次独立作战。再此以后,满洲八旗已经不敢独立作战了。李定国可以说是当时汉名族最优秀的军事天才。而他是张献忠的养子。<br /><br /><br /><br />李定国<br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br />跳转到: 导航, 搜索<br /><br />李定国(1621年-1662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南明武将。字鸿远,宁宇。陕西延安人,一说榆林人。<br /><br />能征善战,喜读《孙子兵法》、《资治通鉴》,以宽慈著称,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等四人均为张献忠义子。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张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率大西军余部入贵州、云南,组织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团结少数民族,建立西南抗清根据地。永历元年(1647年)与孙可望一同称王,建立政权,并遣使与南明永历朝廷商洽共同抗清事宜。<br /><br />六年,迎永历帝入贵州,大西军北伐,李定国率东路军,直趋桂林,大败清军,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又击败吴三桂,收复广西;大战湖南衡州,阵斩清敬谨亲王尼堪,尽复湖南。一时间天下震动,西南抗清战局也被扭转。但后来被孙可望所嫉,造成两人分裂,被迫退入广西、云南。曾与郑成功相约会师五羊(今广东广州),由于郑军屡误约期,加之瘟疫流行,连战连败,没能成功。后被永历朝廷封为晋王。十一年,击败孙可望,继续坚持抗清斗争,保卫桂王政权,但因西南军事情报均被孙可望出卖,故屡遭失败。次年,退出昆明。后护送永历帝入缅甸,独自率军返回。后缅甸方面将永历帝送还给吴三桂。李定国得知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死后,悲愤而死。<br /><br />李定国于四川人民有惠,死后川中多建“李晋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晋王”的英名与传说也一直流传。<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7.5.2007 02:44:24 | 只看该作者
忠哥早在300年前即知红色高棉和纳粹精神之精要。高啊。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7.5.2007 14:56:32 | 只看该作者
1 张献忠是否屠蜀 是<br /><br />2 张献忠七杀碑是不是满清御用文人假冒 是<br /><br />3 满清是否作了张献忠同样的事,并且有过之而不及 是<br /><br />4 对张献忠的评价是不是功过,善恶,意义褒贬辩证来说 是<br /><br />这就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11.5.2007 09:0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11.5.2007 21:33:38 | 只看该作者
献忠屠蜀不过是满清政府对抵抗鞑靼侵略的汉民族英雄的侮蔑和毁谤,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清初这样一个对汉人尤其是文人实行高压政策和愚民政策的历史条件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5.2024 11:4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