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为人处事之智慧!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4:2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爱情

给爱情下定义是困难的,我们只能说:在灵魂中,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中,它是一种相互的理解;在身体方面,它是我们对躲在重重神秘后面的、被我们所爱的一种隐秘的羡慕和优雅的占有。如果有一种不和其他激情相掺杂的纯粹的爱,那就是这种爱,它隐藏在心灵深处,甚至我们自己也觉察不到它。

爱情不可能长期隐藏,也不可能长期假装。

当我们根据爱的主要效果判断爱时,它更像是恨而不是爱。

爱情只有一种,其副本却成千上万,千差万别。

爱情和火焰一样,没有不停的运动就不能继续存在,一旦它停止希望和害怕,它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爱情的坚贞不渝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变化无常,这种变化使我们的心灵相继依附于爱人的各种品质之上,迅即给予其中一个以偏爱,又迅即转到另一个。因此,这种坚贞不渝不过是发生在同一主体中的周而复始的变化。

在爱情中有两种坚贞不渝:一种是由于不断地在你的爱人那里发现可爱的新特点,另一种则不过是由于想获得坚贞不渝的名声。

新颖的优美之于爱情,犹如花儿之于果实,是一种稍纵即逝、永不复返的光彩。

大多数女人很少为友谊所动的原因是:当体验到爱情时,友谊就寡淡无味了。

在友谊中正像在爱情中一样,常常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那些我们知道的东西使我们感到幸福。

美色已逝而价值犹存,这样的女子微乎其微。

用来抵抗爱情的那种坚强有力,同样也可用来使爱情猛烈和持久;而那些软弱的人们,总是受激情影响,又几乎从不真正付诸行动。

情人们只有在他们的如醉如痴结束时才看到对方的缺点。明智和爱情并非相得益彰,当爱情增加时,明智减少了。有一个猜忌的妻子的丈夫有时倒是愉快的:他老是听到对他所爱的那个人的谈论。当一个女子具有全部的爱情和德性时,她是需要同情的!当我们爱得太深的时候,确认别人是否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4:39 | 只看该作者
好女人的价值

为什么某个女人,对丈夫来说这样重要?我开始思考。我想到了三个理由:首先,同床共寝时,她是一具温暖的身躯。我倒不是就性活动而言。性活动固然重要,但我指的是更原始的一面:身体接触。比如,摇篮里的婴儿哭了,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跟他说话或哄他,而是要人搂抱或轻拍。成人也需要身体接触,要相拥在一起,在这冰冷的世界中求取温暖与慰藉。

其次,交谈也非常重要,许多夫妇,也许已交谈了三十多年。一般人或许以为,再没什么好谈的了,其实他们还有好些话要彼此倾吐。你可以对她诉说一切;你的事,对方总有兴趣倾听,除非她并不善解人意。谈话的主要目的不在传递消息,而是在告诉对方:“我在你身边,我也知道你在我身边。”

第三,女人令男人觉得“有人需要我”。如果没人需要你,你的存在有何意义?其他人可能也说过需要你,例如雇主、学生、读者等等,不过在这几种关系里,你的地位可以用某些代价来取代,但是,对于你的太太而言,你是无可替代的一员。

因此,一个看似平凡的女人,对于她的男人来说,可能极为重要。我以为,一个男人的一百个男朋友,也没有一个好女人好;一个男人的一百个男朋友,也不能代替一个好女人。

事情往往是这样:男人疲惫,迷信,痛苦,狂躁;而女人温和,冷静,富于忍耐精神,甚至肯于牺牲。在她的身上,散发着春风化雨般的美妙气息,她是好男人寻找自己、走向自己,然后又豪迈地走向人生的巨大推动力。

而且,我不相信如此关系,只是单方面的,我相信反之亦然。

记得在我结婚之后,妻子不止一次问我:在认识她之前,有没有跟别的女子好过。妻子并不是我的初恋。我曾与另外一个女子相爱过一段时间,并且吻了她。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以后我们再也没来往过。这件事虽然极平常,既无“花边”可言,也没有多少难以启齿之处,但每次,看到妻子深情的眼睛、幸福的模样,我就失去了讲出来的勇气。

我曾在心里反问自己,倘若妻子告诉我,她当初与某个男子恋爱过,我真会大度得毫不介意吗?爱情总不愿意看到第三个人的出现,哪怕他(她)只是个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的影子。

于是,我对妻子说:“你是我最初的恋人,也是最后一个。”我为自己“真实的谎言”感到内疚,但看到妻子为此而陶醉在甜蜜之中,我觉得自己做得不错。我知道夫妻之间应该坦诚相见,也知道幸福的婚姻不能靠诺言来维系。不过,我始终认为,像这样的小秘密,还是烂在肚子里好。

在女人面前,男人要流露自己的感触和思想,非得先把那个女人彻底研究一番不可。惟有温柔同高贵的品质共存的女人,才能了解一个男人真实的一面。如果女子真正爱一个男人,她会正视男人软弱与稚嫩的一面,并给予必要的慰藉。而且,在一个真正具有女性天赋的女人身边,爱情从来不会变成习以为常的东西。她那令人倾倒的温情,善于化作丰富多彩的形式。她既聪明又痴情。她在平凡的人生中加进许多人为的巧计,或者说,她在人为的巧计中也加进许多自然的成分,这就使得她对于男人而言,无论在记忆里,还是在现实中,都极富于魅力。与她相比,一切平庸的女人都会黯然失色。只有足够聪明的男人才能认识到她的全部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4:52 | 只看该作者
溺身于情

埃辟克拉斯说过一句不高明的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舞台。”似乎一个本该思考天意、追求高尚目标的人,却应一事不做而只拜倒在一个小小的偶像面前,成为自己感官的奴隶,但毕竟也只是娱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必然会夸张对象的性质和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那种浮夸谄媚的辞令。而在其他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只有对情人的奉承应算例外。甚至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恋爱者难保神智清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爱者的眼中也会很明显,除非她(他)也在爱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要求的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恒的定律。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丧失自己。

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人早告诉我们,那些追求海伦的人舍弃了天后和巴立斯的礼物。溺身于情的人,是甘愿放弃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窘困、孤独、凄凉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虽然在后一情境中不易得到爱情,但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事业,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使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像他们嗜爱饮酒一样,是因为危险的生活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潜伏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就必然施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像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之爱,使人类繁衍。朋友之爱,使人类互助。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5:07 | 只看该作者
今晚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安徒生有一则童话《老头子总是不会错》令我印象深刻,有所感悟。故事并不复杂——

在一个偏僻的美国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卖,然后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

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用肥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苹果。在每次交换中,他的目的,只是想给老伴一个惊喜。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于是三人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听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他毫不隐瞒,一一道来。每次听到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她都十分激动地予以肯定,连声惊呼。

“哦,我们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多漂亮啊!”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诸如此类。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看来,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其结果不用说,英国人就此输掉了一百多磅金币。

不知为什么,这个看似不出奇的小故事,却令我十分感动。

我不由得想到,树木靠着日光与水分成长起来,疾风骤雨使它更加结实而粗壮。夫妻的爱情,也将随着悲伤和痛苦而更加深厚。快乐时与你一同欢笑的人,比比皆是,只有悲伤时与你一同掉眼泪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能共患难的爱人,何曾尝到过爱情真正的滋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5:19 | 只看该作者
爱情的痛

在恋爱时,被拒绝是痛苦的。对恋人冷淡,甚至以使对方痛苦为乐是残忍的。然而这都是恋爱中常见的事。自古迄今,因恋爱冲动未得到满足,脚上像拖着沉重的铁链,在人生旅途上踽踽独行,在寂寞的森林中长吁短叹。恋爱中的爱与憎常常是并存着的,这不能不说是很滑稽的现象,爱与憎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对立面,它们同时存在于恋爱这一行为的统一体之中,爱中有憎,而憎中又有爱。因为在恋爱中,人已被一种本能的冲动所支配,既不理会一些道理,又无视周围的事物,只知道追求自己的爱,并沉浸于爱情的迷惘中。它是恋爱激情的基础,以迷妄为基础的激情,使人误以为本来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事情有利于个人,但这种幻想在种族目的达成之后,随即消失无踪。回顾以往才觉悟,费了偌大力气,经过长期努力的代价,除了性的满足外,竟无任何收获!

个体并不比以前幸福,人们对此不免感到惊愕,并且觉悟到了原来是受了一种种族意志的欺骗。男人成为现实的俘虏,女人则成为幻想的主人。为种族而进行,并受种族意志所支配的恋爱,是求生意志的表现,是人自身具有的本能情欲的具体形式。在这一观念支配下的关系只能是低级的婚姻关系,绝不是真正的爱,当然也谈不上激情,甚至会产生“憎”。爱与憎是矛盾的统一,爱多于憎还能维持现状,憎多于爱就一定会分手。

人世间由爱成婚的事固然不少,因婚而憎的例子也层出不穷。男女之间不恨不爱是几乎没有的,爱情是没有中庸之道的,互相怨恨与憎恶是一枝引而不发的箭,让人在痛苦中煎熬,在忍受中苟活。无能力占有的仍想占有,有能力享受的又无机会,既不能离异,又不能天天吵架,只好含着眼泪微笑,带着笑容悲哀,有时也谈不上两句言不由衷的话,勉强维持现状,各怀心事。这种结果已经失去爱情的初衷,这是由于男人的无知与无能、女人的怯懦与虚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5:31 | 只看该作者
爱与被爱

爱情是一种精神的产物,它靠精神来培育,靠精神来生长;也只有精神,才能使它消失;只有精神,才能使爱情永远焕发着活力。一旦爱情的这一基础动摇了,爱情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因此如果婚姻双方彼此没有感情,就不必像从前那样,由于经济和礼教上的原因,勉强维持貌合神离的虚伪关系。庸俗的商业主义使男女关系遭遇毒化,使婚姻往往带有某种买卖的性质,致使感情置于次要的地位。所谓的感情不和,甚至不能成为要求离婚的理由。婚姻应当是两性感情本能而自发的融合,它理当充满幸福,同时掺杂某种类似敬畏的感觉。敬畏的不是金钱,而是对方的人格、才华与品行。在私有财产的气氛中,婚姻似乎难以建立在任何更高层次的理想上。

对于一个未婚男子来说,他所关注的对象,首先应当是品格可敬的女子。哪怕她所拥有的诸多长处,绝不包括财产这一范畴。若对方有美好的心灵、坚定的原则和温柔的性情,那就足以弥补缺少财富这种不足。我们深知给丈夫带来财富的妻子,往往也带来自命不凡的姿态,并且力争属于她的所谓财产与权利,这些都不利于婚后生活的幸福。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必须考虑到,当两个清贫的人结婚时,就应该具有道德上的勇气和体力上的勤勉。他们要有蔑视仰人鼻息的精神、忍受贫困的耐心以及为谋生而辛勤劳动的能力。如果具备这些品质,上帝会赐福给他们,并使这对以心相许的人一生幸福。靠诚实的劳动挣得的面包,比不劳而获的面包更为香甜;而相亲相爱和家庭和睦,更是无价之宝。

一言以蔽之,爱情的真谛可以理解为如下过程:首先是爱上一个人;其次是被另一个人所爱;再次,至关重要的是,祈求上天让二者同时发生。总之,爱情这种微妙的东西需要充分的信任、充分的自由。它蕴藏着成长的力量,它需要的是空气和阳光。爱情不是一堵墙,可以在它上面叠上一块块沉重的砖头。爱情是有生命的,它有着往外伸展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在婚姻生活的黎明时分,爱恋的感情带着玫瑰的色彩和沉醉的姿态涌上来,以它那绚丽的金光照耀着心灵的天庭。但转眼间就卷起一阵飓风,大地都给吹得颤抖起来,爱恋的金色帷幕消失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人生的现实。后来则是安然闲适的黄昏,凉爽而又宁静,夫妻双方就像困倦的旅人一样,互相诉说着婚姻旅程中的种种际遇,仿佛已经爬到一个高山的峰顶,下面喧嚷而嘈杂的人声已不会传到他们的耳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5:48 | 只看该作者
“爱”的真谛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纷纷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

“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

“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

“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了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

“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吧!爱,我带你走。”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

“帮助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答道。

“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

“知识”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爱”需要时间来进行检验;说出一句“我爱你”花费的只是瞬间,但它承载的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6:12 | 只看该作者
寻找平衡

少数人乐于试验,多数人墨守成规。大部分人会拒绝抛弃正统的婚姻观念或熟悉的家庭形式。

正统形式的先决条件是两个年轻人彼此“看上了”,进而结合。两人彼此还必须满足对方某种心理上的需要,各自的个性将在婚后时间里得到发展,彼此多多少少能继续满足相互的要求,而且假定这个过程还会持续下去,也就是所谓的“至死方休”。

以上这种想法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文化里。假如婚姻不是像过去那样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其他目的就不高尚了。爱情已从家庭生活的一个方面变成首要因素了。对许多人来说,通过家庭生活追求爱情竟成了生活的惟一目的。

可是爱情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发展的观点之上的。爱情被视为相互需要的美丽蛛网,缠绵交织,满足所爱者的要求,产生温暖、柔情、忠诚。觉得自己不幸福的丈夫常常会抱怨妻子在社交、教育和知识方面的落后。美满婚姻的伴侣应该是齐头并进的。

这种“平行发展”的爱情理论得到婚姻顾问、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赞许。对家庭问题有研究的社会学家尼尔逊·富蒂就说:“夫妻关系的好坏取决于‘他们在不同而又可以相互比较的发展阶段彼此配合的程度’。”

不过,如果说爱情是共同进步的产物,而我们又以双方平行发展的实际程度来衡量婚姻是否美满,那么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就不免是强烈而不祥的了。

即使在相对停滞的社会里,阻碍夫妻平衡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是层出不穷的。何况当今社会的变革速度这样快,成功的机会肯定更会直线下降。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事情反复经历着变化,人们在各类经济和社会等级中浮沉升迁,家庭一再与社会离散,个人与原来的宗教以及传统价值观念越隔越远等等,如果两个人能以近似的速度齐头并进也就是奇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6:34 | 只看该作者
家的感觉

为了有一个家而结婚的人总是大声抱怨说没有人盼望他回来,也没有人欢迎他等等。这足以清楚地表明,在他谈到家庭时,并没有把自己包括在内。感谢上帝,我不须外出,不论是否记得我有一个家。当我十分孤独地在我的工作间里时,这一感觉常常控制着我。当工作室玻璃门前的门帘被拉开时,我在玻璃门上看到一张欢乐的脸,门帘又落下了,传来轻轻的敲门声,随即伸进一个头来,接着她站到了我的身边,但随即又消失了,这种感觉一直控制着我,就像过去在大学时一样。这时我会点上灯,悄悄地溜进她的房间,看看她是否真的睡着了。当然事实上这一感觉经常是当我回家时控制我。当我按响门铃时(她知道我通常回家的时间,也知道我通常按铃的方式)我就能听到她和孩子们的喧嚷声,她像戏班的头,她是如此充满孩子气,以至于在心境方面可与儿童相匹敌,每当这时我都感到我有一个家。如果这时我显得很严肃,你想嬉笑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她不会郁郁不乐,也不会感到沮丧,但在她身上会有这样一种力量,它并不难对付,但很柔韧,像可以断石的利剑一样,然而又可以缠在腰上。如果她看到我在生气,她会非常宽容,然而在这种宽容中具有着怎样的优势呀。

对于这件事我还能对你说些什么呢,我只对你说这样一句对你很适合的话,你自己也常这么说,即你是一个“陌生人和流浪者”。不知世事深浅,也没有无法以语言表达的预感的年轻人,很容易让自己被这样的旋风所席卷;他们可能会受到你的言论的影响,如同受清新的微风影响一样,风诱惑他们奔向你指给他们的无边的海洋;你自己会为此而感到无法控制的陶醉,它像海洋一样隐藏着海底的每样东西。你早已是这片水域的一个有经验的航海者,你会不知道这海上的灾难和不幸吗?其实在这海上,一个人只能靠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21:07:03 | 只看该作者
爱的港湾

“回家,多好啊!”这是英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时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所到之处,“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此起彼伏。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他太想家了。当三年后终于乘上回英国的轮船时,他已是疲惫不堪了。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坐椅中,瘫倒在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他终于把自己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又不魂牵梦绕呢?隔着一道门却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它们家里的世界和街上的世界——像两个星球似的,显而易见地互相分隔了。在家里,可以不当着外人吃饭,安安静静地品味生活;在家里,可以充分享有难得的安全感;在家里,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而外界却不是这样。与温暖而美好的家庭相比,那仿佛是一个动荡不安、尔虞我诈的世界。

一个男人病危,他让医院通知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情人,一个是他的妻子。两个女人,一前一后进了房间。

见到情人,男人的眼睛为之一亮。他慢慢地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本子,然后从里面摸出一片树叶标本。他说:“你还记得吗?我们相识在一棵丁香树下,这片丁香叶正好落在你的秀发上,我一直珍藏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

说完,他看到了紧跟情人后面而来的妻子。看上去,妻子既焦急又憔悴。他本以为妻子是不会来的,眼里涌出几滴泪水,你望着我,我望着你。

几分钟后,他缓缓地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钱包。他对妻子说:“让你受苦了,这是我积攒的全部积蓄,还有股权证、房产证,留给你和儿子,好好生活,我要走了……”

站在一边的情人听后,气得扔下那片丁香叶,像树叶一样飞走了。而妻子却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让他在温暖的怀抱中慢慢地合上了双眼。

没有一个女人,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完整的家庭。人类首先创造了“女人”二字,其后才创造了“家庭”一词。因此,“妻子”的含义无可替代。妻子对于丈夫来说,意味着温暖、柔情、抚慰、欢乐、幸福。而且只有妻子和丈夫之间才拥有真正的爱,拥有平等的权利,因此,他们在爱情方面也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成就了无可替代的“家”。

只因有了家,活着才是饶有情趣的事情。这对于已届中年和中年以后的男人和女人们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动物受了伤,还要回到自己的洞穴里,慢慢舔舐伤口。倘若没有家,则连一个足可舔舐伤口的地方都没有了。人生好比一叶舟,家是最有停靠权的一处港湾了,没有家简直不可想像。因此,那些离婚者们说到底无非是为了再寻找一处港湾。没了这一希望的支撑,离婚就只是不幸了。

家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本身即具有生命的活体。两个生命因相爱而结合的一个家,其间交织着两人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命运、无数细小而宝贵的共同回忆。

当爱情的“姿色”避开人们的眼睛,悄悄潜入心田的时候,它才是最美好的。那时它就会屹立在爱情的天堂之上。在那里,你永远不必对它进行任何粉饰。最美的“姿色”,来自无私的关爱与体贴。早在孩提时代,我就看到这种爱使自己周围的一切变得多么绚丽多姿。那时,母亲为父亲认真地削水果皮,用洁白的托盘端来食物,挥动着拳头,轻轻地为父亲捶打后背。当父亲坐下来进餐的时候,母亲就用芭蕉扇为他驱赶蚊蝇。我那童年的幼小心灵亲眼看到,母亲那双手中绵绵的爱意,她心灵中那种温情的溪流,是怎样涌进亲人的心田里的。

当然,几乎在每一份婚姻的合同里,都有和“不可抗力”相关的条款,然而人们都在尽可能回避这样的问题。在结婚时两个人都以为白头偕老并不是件艰难的事情。然而人是变化的,在人的变化中,有些因素就像地震、火山爆发一样不可捉摸。对于情感上的“不可抗力”,不要试图去预测,也不要试图去找出来龙去脉,有些事情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人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相爱的日子,让每一天过得多姿多彩,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6.6.2024 14:2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