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4425|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浅谈岳飞之死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6.5.2007 20:08: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浅谈岳飞之死(不吐不快啊!)<br /><br /><br /><br /><br />前几天看到我一篇“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的帖子,让我实在蹩不住了,不吐不快啊!虽然我不是学历史出身,但我也要跟他辩一辩了。<br />  他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br />  1. 岳飞确实是个好武将,但他的时代,还有其他不次于他的人,比如韩世忠。<br />  <br />  2. 岳飞在宋史里面也不是什么百战百胜。<br />  【宋史】本纪第二十四<br />        ○高宗一  <br />      乙卯,王彦及金人战,败绩,奔太行山聚众,其裨将岳飞引其部曲自为一军。<br />      岳飞还是杜充手下的将官,其所在的部队战败  <br />      【宋史】本纪第二十五<br />        ○高宗二  <br />      乙未,杜充遣岳飞、桑仲讨其叛将张用于城南,其徒王善救之,官军败绩。  <br />      甲子,杜充遣都统制陈淬、岳飞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王 燮以军先遁,淬败绩,死之。<br />  3. 岳飞个人缺点很明确,狂妄自大,比如:<br />      耍脾气,要弃官而走<br />      两次要给自己部队的增兵<br />      抗据命令不回兵<br />  <br />  4. 岳飞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遭杀身之祸,这与秦桧没有关系。后人对秦桧的诬蔑是政治需要,是儒教的一大罪恶。<br />  <br />   对以上两点我比较赞同,岳飞毕竟不是神仙,而且这些战斗都是岳飞还没有作为主将之前,没有指挥权。<br />   对于其他观点我就不敢苟同了。<br />   首先从作者考证的资料,好像整篇《宋史》他只读了一篇宋高宗本纪,就妄自菲薄以偏概全。说什么“岳飞狂妄自大、自吹自擂”“岳飞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遭杀身之祸,这与秦桧没有关系。”这真是贻笑大方!我就给他说说历史上的岳飞之死。<br />  <br />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岳飞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宣和四年(公元1122)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时岳飞年满二十。绍兴十一年岁暮,狱不成,秦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岳云弃市,籍家赀,徙家岭南。(见《宋史》)<br />  <br />   看岳鹏举短暂的一生,从二十岁参军到三十九岁处死,可以说成年后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沙场上渡过。他从小小一兵到绍兴五年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后又加检校少保,进封公,都是在沙场上一场血战接一场的打出来的。<br />  <br />   从历史上看岳飞是一个很纯粹的军人,一心想保家卫国。而且从靖康耻到宋朝南迁,岳飞经历了宋朝最痛苦的时期,看着国破家亡,白骨千里的情景,他对金国的憎恨和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决心是不言而喻的。<br />  <br />   说岳飞耍脾气,要弃官而走。岳飞为什么要辞职? 岳飞为什么岳飞引过自劾?应是指绍兴七年的事,岳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为阻止岳飞军队权力过大削弱岳飞的军队(遂不以王德、郦琼兵隶飞), 并要进一步削弱岳飞的兵权,宋史岳飞传中有一段记载:<br />  <br />  诏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浚谓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如何?”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浚曰:“张宣抚如何?”飞曰:“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浚曰:“然则杨沂中尔?”飞曰:“沂中视德等尔,岂能驭此军?”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指岳飞)不可。”飞曰:“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见宋史岳飞传)<br />  <br />   这很明显朝廷疑心岳飞用兵自重,决定削弱其兵权,岳飞也是迫于无奈才上折乞解兵柄。说什么岳飞狂妄自大,真是一知半解就枉下推测。<br />  <br />  当时宋金两国互有胜负,单独靠岳飞去打到金国的首都完全是岳飞的自吹自擂。关于这出处应是岳飞对其手下将士说的“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宋史岳飞传)黄龙府跟金帝国首都会宁—黑龙江阿城,相距二百公里。当时宋、金两国首都相隔太远,会宁又是一个新兴都市,黄龙府则在辽帝国时便已闻名。<br />  <br />   这明显是岳飞激励将士表明决心的话。说岳飞自吹自擂那真是贻笑大方。<br />  <br />   我们再看看岳飞的北伐有没有可能成功?<br />  <br />   绍兴五年岳飞奏:“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刘豫僭伪,人心终不忘宋。如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诚易为力。襄阳、随、郢地皆膏腴,苟行营田,其利为厚。臣候粮足,即过江北剿戮敌兵。”(宋史)<br />  <br />   岳飞提出的直捣中原,恢复故疆到底是不是自吹自擂呢?<br />  <br />  绍兴七年岳飞用离间计废伪帝刘豫“知刘豫结粘罕,而兀术恶刘豫,可以间而动。” 兀术大惊,驰白其主,遂废豫。(见宋史)<br />  <br />  绍兴十年郾城大捷,“大军在颍昌,诸将分道出战,飞自以轻骑驻郾城,兵势甚锐。兀术大惧,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云以骑兵八百挺前决战,步军张左右翼继之,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br />  <br />   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飞檄陵台令行视诸陵,葺治之。(见宋史)<br />  <br />   这时岳飞所辖兵力达四五万再加归附五万众,已近十万。另韩世忠、刘世光和张浚辖兵力也有七八万,南宋边境屯兵已达二十万左右。而朱仙镇距汴京只有四十五里,在汴京金兀术既无兵又无险可守。<br />  <br />  方兀术弃汴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生曰:“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兀术悟,遂留。(见宋史岳飞传)由此可见金已准备放弃汴京,岳飞收复故都已近在咫尺。<br />  <br />   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见宋史)。<br />  <br />  正是这一日奉十二金字牌使北伐功亏一篑,也使岳飞背上抗据命令不回兵的罪名。试想大军正准备渡河收复故都,箭已在弦上。一日十二道金字牌就是岳飞收到第一道金字牌开始准备,也不可能在一日内班师。奇怪的是最后朝廷也没有用这条给岳飞定罪,我想赵构和秦桧也知道这条太说不过去了吧。<br />  <br />   我再来说说秦桧,秦桧字会之,江宁人。登政和五年第,补密州教授。继中词学兼茂科,历太学学正。<br />  <br />   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命桧借礼部侍郎与程瑀为割地使,奉肃王以往。金师退,桧、瑀至燕而还。桧拜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闰十一月,汴京失守秦桧随二帝被俘。(见《秦桧传》)<br />  <br />   看来秦桧在靖康之难前已参与宋金和谈事宜,并在议和谈判方面具有相当才干。秦桧在金营时,因金主要废二帝而另立异姓,秦桧曾上折申辩而得到金人赏识,效力军前。<br />  <br />   上皇闻康王即位,作书贻粘罕,与约和议,俾桧润色之(见《秦桧传》)。由此可见秦桧在金营已谋划议和之事。<br />   后秦桧以厚赂达粘罕,得以会金主吴乞买,金主以桧有才赐其弟挞懒为任用。建炎四年十月甲辰,桧与妻王氏及婢仆一家,自军中取涟水军水砦航海归(见《秦桧传》)。<br />  <br />   由史可见1、秦桧也是个有一定才干的官员,特别在议和谈判方面。2、秦桧在金已得到金上层的赏识,并给金主其弟挞懒效力。3、秦桧与妻王氏及婢仆一家由金逃回可能性不大,拖儿带女目标太大很难逃脱,既便侥幸逃脱也难逃金兵的围追堵截。那金国为何会放秦桧南归呢?<br />  <br />  秦桧归顺了大金,金主派他来当卧底的可能很大。但目前发现的史料中没有确切的佐证,我也不枉加推测。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秦桧南归将对金国有莫大的好处。金国在靖康之役后,侵占了宋朝的大量疆域,但占领区并不太平有不少小股反抗势力,他需要进一步巩固。而且连年的征战自己的军力也有所下降,金国这时还没有能力一举把江南吞下。对金国最有利的就是和南宋议和并签订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可以巩固新疆域提升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进一步蚕食南宋王朝。所以金国肯放秦桧南归只有两种可能,1、秦桧归顺了大金,金主派他来当卧底。2、让秦桧带着议和方案到南宋,并促使赵构签订。不论哪种可能都对南宋不利。<br />  <br />  秦桧到南宋后,马上得到了赵构的重用.拜礼部尚书,赐以银帛。二年,桧奏置修政局,自为提举,参知政事翟汝文同领之(见《秦桧传》)。在靖康之前秦桧和当时的康王赵构应没有什么来往,为什么秦桧一到南宋就会得到赵构如此重用?可能是看秦桧有才干,又或许秦桧耍了什么手段贿赂了一些官员,但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秦桧带来的议和方案。为什么秦桧的议和方案赵构会如此喜欢呢?那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这个宋高宗赵构。<br />  <br />   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钦宗赵桓弟,15岁封为康王。宋徽宗共生三十一子,除六子早逝外有二十五子。赵构母亲韦氏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嫔妃,并不受徽宗的宠爱。本来皇位怎么轮也不会轮到他,可是命运大轮盘这天大的运气偏偏落到了赵构头上。<br />  <br />   靖康元年闰月,受钦宗之旨帝乃同耿南仲,河北募兵勤王,钦宗遣阁门祗候秦仔持蜡诏至相,拜帝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br />  <br />  这次奉旨募兵是赵构人生的转折点,使他逃过了天崩地陷般的灾难。十二月,金兵攻陷汴京,徽钦二宗、皇太子及诸皇子被俘。赵构是徽宗皇子中唯一没有被俘的,并且他已有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很快各地的勤王之师,都靠拢到他的旗下。此时的赵构就象大宋皇朝的救命稻草,大元帅府俨然成了临时朝廷,赵构也离皇位只差一口气了。这时金国为赵构吹了最后一口气。<br />  <br />   建炎元年三月丁酉,金人立张邦昌为帝,称大楚。<br />   丁巳,斡离不退师,徽宗北迁。<br />   夏四月,粘罕退师,钦宗北迁。<br />   耿南仲率幕僚劝进,帝避席流涕,逊辞不受。<br />   五月庚寅朔,帝登坛受命,礼毕恸哭,遥谢二帝,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宋史)。<br />  <br />   这真是大悲以后大喜,赵构此时的心情外人是很难体会的。但是这个皇位赵构坐的还不是很安稳。一面要抗击金兵,以免自己落的父兄的下场,一面又提心吊胆金人会不会把自己的父兄放回来,如果放回来他何以自处。<br />  <br />   这时正好秦桧南归,更重要的是献上了一套议和方案。这套议和方案既可以免受金国的攻击做个太平皇帝,又可以不再提心吊胆皇位安稳。这么两全其美的方案,能不让赵构对秦桧刮目相看吗!<br />   我们再回头来看岳飞之死,赵构为什么要处死岳飞?秦桧在这里到底有没有起什么作用?:<br />  <br />   绍兴十一年五月召刘光世赴行在。<br />   六月刘光世罢为万寿观使,加秦桧特进,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br />   秋七月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丁未,加秦桧少保<br />   八月甲戌,罢岳飞。<br />   冬十月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壬午,遣魏良臣、王公亮为金国禀议使。癸巳,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br />   十一月壬子,萧毅等入见,始定议和盟誓。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宋史高宗本纪)<br />  <br />   从史料看对赵构来说罢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张宪下大理狱,抗金的主要将领已全部下马了,北伐也已完全瓦解。金宋的和议也成了,他的目标已达到。完全不必处死岳飞,说不定金人出尔反尔再来进犯,又可以把岳飞拿出来当一当,是战是和他可完全掌控。<br />  <br />  对秦桧来说就完全不同了,一派主战一派主和这是对立的政敌。虽然现在是自己的主和派完全占了上峰,自己不断升迁,政敌们罢的罢,下狱的下狱。可是说不定什么时候风向变了,主战派占了上峰,那他就会象现在的政敌那样,不是罢就是下狱。所以既然结了仇,就不能给政敌爬起来的机会。<br />  <br />   从史料上看秦桧是有一定才干的,而且有厉害的政治手段。<br />   张浚求去,帝问:“谁可代卿?”浚不对。帝曰:“秦桧何如?”浚曰:“与之共事,始知其暗。”<br />   始,张浚、赵鼎相得甚,浚先达,力引鼎。尝共论人才,浚剧谈桧善,鼎曰:“此人得志,吾人无所措足矣。”浚不以为然,故引桧,共政方知其暗,不复再荐也。<br />   桧在枢府惟听鼎,鼎素恶桧,由是反深信之,卒为所倾。鼎与浚晚遇于闽,言及此,始知皆为桧所卖。(宋史秦桧传)<br />  <br />   秦桧把两个宰相玩弄于掌股之间,手段可谓超群啊。这样一个人对他的政敌岳飞,能不用些手段吗?<br />  <br />   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br />   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乃密奏召三大将论功行赏。韩世忠、张俊已至,飞独后,桧又用参政王次翁计,俟之六七日。既至,授枢密副使,位参知政事上,飞固请还兵柄。<br />   会世忠军吏景著与总领胡纺言:“二枢密若分世忠军,恐至生事。”纺上之朝,桧捕著下大理寺,将以扇摇诬世忠。飞驰书告以桧意,世忠见帝自明。俊于是大憾飞,遂倡言飞议弃山阳,且密以飞报世忠事告桧,桧大怒。<br />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br />  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又风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与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飞累章请罢枢柄,寻还两镇节,充万寿观使、奉朝请。桧志未伸也,又谕张俊令劫王贵、诱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br />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br />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或教禼以台章所指淮西事为言,禼喜白桧,簿录飞家,取当时御札藏之以灭迹。又逼孙革等证飞受诏逗遛,命评事元龟年取行军时日杂定之,傅会其狱。岁暮,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宋史岳飞传)<br />  <br />   从一日十二道金牌到手书小纸处死令。秦桧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术,非制岳飞以死地。最厉害的是处死岳飞的罪名“莫须有”三字。<br />  <br />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宋史岳飞传)<br />  <br />  现在都认为秦桧给岳飞找不出什么罪名,所以没办法最后用了“莫须有”……错!这真是秦桧厉害的地方。我想以秦桧的手段要给下狱的岳飞做实几条罪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到最后秦桧一条也没用,就用“莫须有”为什么?秦桧用“莫须有”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把责任推给赵构,我没有污岳飞的罪,没罪皇上也要杀他,跟我没关系;另一层严重打击主战派,岳飞没有罪,主战就是死罪,谁要再主战也是死罪。这是对主战派多么巨大的震慑,自此以后南宋就转入了消极的防守,终南宋一朝再也没有人言北伐了。<br />  <br />  说什么岳飞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遭杀身之祸,这与秦桧没有关系。这是对历史多么的无知,以为段章摘句地引几句宋史,就来以偏概全的否定历史事实。现在有人发现了秦桧的遗书,说什么他为国忍辱负重是南宋的功臣,有人还据此为秦桧翻案,可笑!现在这还真假难定,既便它是真的又能说明什么呢!不过是自己的辩解之词,如果发现汪精卫的遗书说不定写的还要好。<br />  <br />  岳飞之死赵构和秦桧应是共犯,虽然秦桧的所作所为离不开赵构的支持,但秦桧的作用也不能磨灭的。<br />  <br />  我不禁想起明代宗朱祁钰和于谦,土木堡之变(公元1449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亲征瓦剌,五十万明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自己也被瓦剌俘虏。瓦剌军进逼北京城,明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钰即位称帝。历史是多么的巧合,相距三百年的两个人遭遇是如此的相似。但是两人的作为是不一样的,明代宗朱祁钰在兵部侍郎于谦的大力帮助下,组织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瓦剌军败退,明英宗被放回。七年后公元1457年,徐有贞、石亨勾结宦官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做法不同结果就不同,一个坚决保卫国家却丢了皇位,一个为了自己的皇位丢弃了半壁江山。<br />  <br />   还有两个人的结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岳飞和于谦。同样的精忠报国,同样的力挽狂澜,也同样的身首异处……这真是华夏之悲哀啊!<br />  <br />   可是在华夏大地悲哀并没有停止……袁崇焕和崇祯、谭嗣同和慈禧、杨城武和蒋介石……一幕幕悲剧继续上演!<br />  <br />   更可悲的是现代有的人摆着一副无知者无畏的样子,否定岳飞为秦桧翻案。我想起易中天先生的一句话“真理和缪论往往只是一步之遥.”。如果有一天有人为汪精卫翻案,小日本那真要笑出声来了。<br />  <br />   难道真是无知则无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7.5.2007 02:39:17 | 只看该作者
岳飞是宋独份子。于谦是明独份子。如台独者一丘之貉。坚决打倒分裂势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8.5.2007 23:12:10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慕尼黑不眠夜+07.05.2007, 03:39 --><div class='quotetop'>QUOTE(慕尼黑不眠夜 @ 07.05.2007, 03:39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岳飞是宋独份子。于谦是明独份子。如台独者一丘之貉。坚决打倒分裂势力。<br />[right][snapback]1316490[/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民族英雄不容诋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8.5.2007 23:18:1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 完颜阿骨打 才是金独分子<br /><br />岳飞 是 反独英雄<br /><br />直捣黄龙的泛独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9.5.2007 05:56:21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琴心剑胆+08.05.2007, 23:12 --><div class='quotetop'>QUOTE(琴心剑胆 @ 08.05.2007, 23:12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民族英雄不容诋毁!<br />[right][snapback]1317305[/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那阿骨打和金勿术是不是民族英雄呢。<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9.5.2007 06:01:47 | 只看该作者
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为兀术说两句。<br />前阵教育部在决定在新版教科书书上修改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外网友的争论。很多愤青们的民族自尊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甚嚣尘上。国家教委和有相同看法的人被卖国贼的称号砸的抬不起头来。识时务一点的人都不敢言语了。我们的爱国者们又出了一次恶气。<br />的确以汉文学为文化的我们很难在感情上把精忠报国的岳飞从精神神坛上搬下来。尤其是我国多次在经历蒙古,满清等外族的入侵,直到近代八国联军。和日本的入侵。在我们民族的感情上留下了直捣黄龙府的心理遗憾。岳飞应该永远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但是岳飞到底在现在还是不是民族英雄呢,是汉民族的英雄还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一定有人开始骂我汉奸了。]<br />这里就一个如何看待汉民族,中华民族和中国的问题。因为这些词语的涵义是变化着的。很多认为岳飞的地位绝对不可动摇的人有着同样绝对的大汉民族主义思想。他们绝对不能接受金宋是兄弟之争,金兀术也是民族英雄的观点。他们一相情愿的希望的是宋[其实是汉]统一而不能接受金,蒙古和满的统一。可是事实情况正好相反,虽然他们很不愿接受,仍然的在做着乐此不疲的白日梦。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过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使有,本着他们的大汉沙文主义也该杀光。因为他们没能踏破贺兰山,笑饮匈奴血呢。[怎么有点像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啊?]<br />汉族的形成和发展从来就是和少数民族融合的一个过程。从开始时的炎黄蚩尤。汉族名称开始于居于中原地区的汉朝。汉民族不断的和周围的少数民族融合,中原之国也不断的扩大。历史上北方的夷,戎,匈奴,鲜卑,羌,羝,契丹,突厥,瓦剌都哪里去了?难道都被干掉了?好象不是,汉要和匈奴和亲才摆的平,东晋被赶到了江南。唐的祖先是鲜卑贵族。北宋和西夏辽三分天下。后为金所灭,南宋为元统一。明和瓦剌对峙,终为清所统一。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几乎都是这些外族来征服汉族,可是最后他们都消失了。其实是他们都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被汉族融合掉了,几代人后变成了汉族。乱华的五胡认为前代多次和汉通婚所以改姓刘,如后汉的刘豹[就算不是汉朝公主生的,起码是汉人宫女生的,用娘姓可以接受]。魏孝文帝更狠,终于没了鲜卑族。西夏元昊改姓李。近代的清朝旗人改用汉姓。皇帝经常给他们赐汉姓,唱歌的那英过去是和慈禧太后一个姓的,叶赫,那拉氏。连浦仪的堂妹都改金璧辉了[就是川岛芳子]。所以如果有个人说是满族的姓爱新觉罗的,那一定是骗你。满族[他们的祖先可以说是过去的金]是我们最容易看到的民族融合一个例子。因为除了他们的身份证写的是满以外,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别的民族特征区别。因为历史上歧视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提起自己是外族,少数民族。辽宁新宾,凤城,本溪乡下一带因为满族人口统计数锐减,所以所有人的户口都被改满族,给你些实惠的民族优惠政策。要不从数字看满族已经消失了。其实实际上也是不存在了。<br />所以从这个融合过程来看,我们现在的汉族是变化的汉族,不同于过去意义的汉族,尤其宋朝的汉族。最重要的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尤其是中原一带的北方人。你很难说你就是纯的汉人,岳飞的后人。因为很有可能你的岳飞的敌人就是你的祖先。你能证明你不是金兀术的后人么?席幕容写到上学时,每次读[满江红]都会很浑身发冷(其实很多蒙族满族回民都会觉得不爽),因为她是蒙古人。那是她知道她是。我过去在黑龙江采访时碰到一个犯人叫赫连杰,汉族。而他根本就不知道谁是赫连勃勃,统万城是怎么回事。别以为你的家世你都清楚,除非你是孔祥熙。就是他有家谱罩着也没用,因为那是父姓家谱。看样子对抗金反蒙的义士的血统要求很高。[别总在那骂我汉奸,小心有个白胡子老头从你家坟地里跳出来说他是雪里花南]我有一个朋友姓白是青岛胶州人。她们家乡的人很多都是高鼻梁的。后来有次我看胶州县志,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被瓦剌放回,某部瓦剌护送回明。英宗安置于琅琊,赐姓白。这里顺便提一下,所谓的最纯种的汉人。如果我们认为汉族来源汉朝的话,那么最纯种的汉人就是现在居住在广东梅州[梅县]和福建龙岩的客家人。因为从西晋开始他们就从中原南迁。是比较纯种的雅利安人,虽然受到南方文化的改变,可能多少融合一点点东南少数民族。所以如果你不是客家人的话,那么就请你不要再继续扛岳飞抗金这面大旗了。小心你会成为分裂分子。因为另外告诉你,李登辉祖籍是福建龙岩。[骂我汉奸,你也好不到哪去,起码是台独]<br />岳飞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修正为汉民族],这并不冲突。正象我们说屈原是爱国主义诗人一样。[爱的哪个国?楚国?屈原是分裂分子?楚独?]而且也没人会因为外蒙古的分裂而说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不是我们的英雄。前次有人提出这样的推论把很多人问的哑口无言。那就是,如果中国占领了日本,那么抗日英雄就再也不是英雄了么?这和岳飞是一样的,你说北方,西北,东北和内蒙是不是我国领土?而且这种推论也没什么意义,比如你说印第安人有没有必要驱逐白鬼,恢复印加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点大实在话,现在你知道我是如何成为汉奸的了吧,早就料到被骂了,了解。[约了窦娥去吃饭,先闪了。]<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9.5.2007 06:03:35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山民甲+08.05.2007, 23:18 --><div class='quotetop'>QUOTE(山民甲 @ 08.05.2007, 23:18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其实 完颜阿骨打 才是金独分子<br /><br />岳飞 是 反独英雄<br /><br />直捣黄龙的泛独英雄<br />[right][snapback]1317307[/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是金统一掉了北宋,而不是北宋统一掉了金,很明显,北宋为分裂势力。宋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9.5.2007 10:12:44 | 只看该作者
先写评论 <br />西方鼓吹民主的人 大多是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的首要目标是人<br />与此相比中国鼓吹民主的人 本来研究的学科却大多是自然科学      悲哀 为共产党中国的人文主意教育<br /><br />所以 我们会经常看到 用分析物质元素的方法分析人性  把人的血统等同于名犬 纯种马 这样的思路不敢说可笑 但起码是不合适的<br /><br />讨论人 社会 王朝   血统在中间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就用唐朝来说 李姓胡人血统很浓 <br />但是 唐朝的政府所奉行的文化明显是汉民族的 这是一个标志  唐朝皇族所奉行的精神 以及 他们自称汉族  这才是后世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应该看到的<br /><br />微观来说 一个人血统遗传dna之类 对于这个人的基本性格 体质等方面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br />但对于这个人在社会伦理 民族文化认同上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br />金庸老怪在乔峰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形成的恶果不小啊! 荼毒非浅<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9.5.2007 10:49:18 | 只看该作者
分开论<br /><!--QuoteBegin-慕尼黑不眠夜+09.05.2007, 07:01 --><div class='quotetop'>QUOTE(慕尼黑不眠夜 @ 09.05.2007, 07:01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为兀术说两句。<br />前阵教育部在决定在新版教科书书上修改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外网友的争论。很多愤青们的民族自尊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甚嚣尘上。国家教委和有相同看法的人被卖国贼的称号砸的抬不起头来。识时务一点的人都不敢言语了。我们的爱国者们又出了一次恶气。<br />[right][snapback]1317327[/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这些内容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  没有论证只有评论  对错都不好说什么<br /><br /><!--QuoteBegin-慕尼黑不眠夜+09.05.2007, 07:01 --><div class='quotetop'>QUOTE(慕尼黑不眠夜 @ 09.05.2007, 07:01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的确以汉文学为文化的我们很难在感情上把精忠报国的岳飞从精神神坛上搬下来。尤其是我国多次在经历蒙古,满清等外族的入侵,直到近代八国联军。和日本的入侵。在我们民族的感情上留下了直捣黄龙府的心理遗憾。岳飞应该永远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但是岳飞到底在现在还是不是民族英雄呢,是汉民族的英雄还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一定有人开始骂我汉奸了。]<br />这里就一个如何看待汉民族,中华民族和中国的问题。因为这些词语的涵义是变化着的。<br />[right][snapback]1317327[/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这些也没有什么驳斥的<br />不过要强调一点 民族英雄就是民族英雄  不分含民族英雄还是中华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的前面只有时间和地域的修饰 没有血缘和族谱的修饰<br /><br />好比圣女贞德 是 英法战争时期法国的民族英雄 对于其他外国人包括我们来说 我们同样说她是民族英雄<br />民族英雄 的要点是 反对强暴反对压迫以弱抗强 被本民族尤其是本民族被剥削阶级拥戴 <br />正义性  是其标志性特点  这是一个道德的范畴  不能用实践的功利主义理论来评价  就如同教育行业的收益不能用金钱衡量一样<br /><br />民族英雄就是民族英雄 没有那么多零碎<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9.5.2007 11:24:47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慕尼黑不眠夜+09.05.2007, 07:01 --><div class='quotetop'>QUOTE(慕尼黑不眠夜 @ 09.05.2007, 07:01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br />这里就一个如何看待汉民族,中华民族和中国的问题。因为这些词语的涵义是变化着的。<br />[right][snapback]1317327[/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这句话 要好好的说一下<br />说说汉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关系<br /><br />1.0 先说民族<br /><br /><span style='color:blue'>瑞士-德国政治理论家J.K.布伦奇利认为民族有8种特质:<br /><br />① 其始也同居一地<br />② 其始也同一血统<br />③ 同其肢体形状<br />④ 同其语言<br />⑤ 同其文字<br />⑥ 同其宗教<br />⑦ 同其风俗<br />⑧ 同其生计(经济)<br /><br />孙中山提出形成民族的5个力:<br />第一血统、第二生活、第三语言、第四宗教、第五风俗习惯<br /><br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br /><br />(1)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br />(2)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br /><br />《韦伯斯特大学辞典》对民族的解释依次是:<br />① 由一般表现为共同语言、宗教、习俗等等的假设的血缘纽带联结起来的人群;<br />② 具有相同的惯例、习俗以及社会同一意识与共同利益感的人群;<br />③ 统一在一个单一的独立政府之下的一国居民之总体,即国家。 </span><br /><br />中外各说一种定义<br />J.K.布伦奇利认为的8种特质:<br />我归为5类吧!<br />居住地 (血统 肢体形状)( 语言 文字)( 宗教 风俗) 生计(经济)<br /><br />长期来看 以上五类特征没有不能被 历史改变的<br />不眠夜却只说到了 一个血统的问题  姑且只说血统吧!<br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鲜卑 党项 契丹 完颜部女真 和汉族民族融合的结果是 这些民族融入了汉族 <br />而不是融合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名字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最近二 三百年的事情<br />而民族融合的过程 也不仅仅是不同古代民族通婚的过程 <br />教育 宗教 语言文字 风俗 尤其是经济方面的融合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br />换句话说汉族 的 范围和血统也是在不断充实的2000年前的汉族血统比较单纯 1000年前呢 现在呢?<br />血统的充实 也是东方智慧伟大的基本原因之一(个人观点)<br /><br /><br />从阶级比例上来说一下  在战乱间 能留住族谱的机会 微乎其微   中国有多少家族拥有百年以上的族谱?<br />汉族族谱保留下来的机会比较多,其他该过姓的民族的家族就更难说了,忘记自己家族的民族历史 在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是一种很平常的事情 <br />不过大多是融入汉族  溶出的情况很少<br />中原文明强势的结果吧!<br /><br />举个例子<br />在明朝写文章痛骂胡虏蒙古女真的读书人 或许他的血统里有一半以上的游牧民族的血统 甚至都是契丹 或者 女真<br />但他已经是汉族了 他的家族也是 <br /><br />从居住地 (血统 肢体形状)( 语言 文字)( 宗教 风俗) 生计(经济)方面来说   除了血统不纯正 不好说以外  (谁能记得住呢?) 其他都和汉民族统一了   这个逻辑对吧!<br /><br />排出了风俗文化语言经济这些重要的因素 舍本逐末 的单独最追血统<br />说好听的 是把人等同于 炼钢炼铁 杂交水稻 <br />说难听的是把人等同于 宠物狗 珍贵名犬血统不纯正就不值钱了<br /><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8.9.2024 00:3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