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aiyuanEditor 于 6.3.2015 01:06 编辑
; X$ S1 A, z3 m. ?) ~- y0 a# B6 Y# @5 J- W! q' t
( s* D9 t0 W( I( {2 n: [
莱茵论坛第126 期活动预告 $ i) q: j' g) q/ E, S J) q
% L, e9 _8 _! ?' Q' ]+ K7 c1 I质疑,思考,寻求
5 E$ j+ N5 m5 R. i) m* |& U( \2 P--民国时期中日两国马克思主义文献传播史' x, A* @3 s+ D4 r. K
- K2 }1 l }6 q0 ?
主讲人: 盛福刚博士生日本東北大学(日本仙台),波恩大学访问学者
# l) |& z, J' p% i5 L) H% g4 n讲座语言:中文
! e1 }" B1 V$ I& ~+ C活动时间:2015 年3 月14 日13:45 – 17:004 ]' F5 N3 V& `) O! j
活动地址:Judicum Hörsaal N , Adenauerallee 24-42, 53113 Bonn
. K# e4 T' O* d& ? K: ^报名链接:http://rhineforum.org/events/126-registration/
, X2 S6 r4 i, d+ c0 n
V/ H# I# X/ R内容提要:, V$ X, ]0 ?7 l% t; U* \; K% Y
英文里有句俗语: lost in translation。译文的一句话,一言辞,若没有充分把握原文本义以及深厚的母语功底就断然翻译,势必会使读者产生误解,失了交流的意义。在语言,思想,文化的传播等领域,此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涉及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方面的著作,译文的选择往往受当时政治环境、宣传口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同的翻译会使读者产生不' S0 A5 G3 Y$ B
同的理解,因此翻译的对比研究,考察同一译文在不同时代中的变迁史就显得尤为重要。1 e* d- w+ d o. N
众所周知,马恩著作中阐明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是当下中国意识形态形成的立本之源。但是无论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在研读马恩经典著作时,依据的多是中央编译局翻译的中译本,忽略了对德文文本的考证,也是造成我国的马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主流研究方向(文献考证)脱节的重要原因。殊不知,对我国革命实践与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重大指导作用的红色文献,其最初译文的翻译底本并非源自德文,多数是受日译本的影响。重要术语的翻译也经历了多次改译,有些还受到了不为人知的政治因素的影响。; k' t7 e# x# Z* L
甲午战争战败后,20 世纪初叶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入日本,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呈现出空前绝后的留日热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李大钊(革命家),鲁迅(医学、文学),郭沫若(医学、文学),陈望道,陈启修等。这批留日学人不仅学习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受大正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大正デモクラシー)的影响,将大量社会主义文献依据日译本译介到中国,例如1920 年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等,使大量日语社科概念融入中文。& [8 D, P, C3 R
本期讲座的嘉宾是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盛福刚博士。他以《共产党宣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 《资本论》的翻译传播史为例,从文献考证及社会思想传播史的角度具体讲解1920—1940 年代马恩著作从德国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原因及路径。他将对德语-日语-中文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大量实证考察为大家剖析上述文献在翻译传播过程中被掩盖的事实及问题点。
7 G- U# @5 ?9 F, d. j1 S7 t欢迎大家一起加入第126 期莱茵论坛, 参与到这些话题的讨论中来!4 Y5 q! b( X7 D9 h7 T
8 U7 x2 y/ Q- c' b1 F
莱茵论坛$ w( l4 O3 A7 x7 F. c
2015 年2 月5 日8 a+ {( j1 y% P' M% E
( d) n* s# o0 e 该贴已经同步到 KaiyuanEditor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