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批美滥发货币:中国辛苦生产只换回一堆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2.3.2013 16:5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进入2013年,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劲头丝毫未减。美联储主席伯南克3月20日在今年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重申,维持现行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以刺激就业增长和经济复苏。同时,对大家所关心的该政策结束时间,他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专家指出,美国量化宽松必然增发货币,其过度流动性有可能加剧其他国家通胀等风险。中国应尽快转变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扩大内需摆脱负面影响。

  继续宽松以刺激经济

  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在0-0.25%区间不变,并重申将以每月450亿美元的进度购买较长期美国国债,以每月400亿美元的进度购买机构MBS。美联储还表示,预计在资产购买计划结束和经济增强之后,高度宽松的政策将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适宜。

  “美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国内经济的需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对本报记者说,任何国家实施的货币政策只会考虑本国的需要。目前美国失业率下降有限,说明前几轮的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有限,所以要继续实施该政策。

  就业和经济增长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关注点。伯南克表示,虽然过去6个月来美国失业率已下降0.4个百分点,过去4个月月均新增非农就业岗位人数达到20.5万,但这并不足以使美联储开始削减购债规模,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评估就业改善的趋势能否持续。伯南克解释维持量化宽松规模的原因时表示,一是担心具有“限制性”的财政政策将令经济增长放缓;二是多数委员认为资产购买正为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印钞向他国转嫁通胀

  美国量化宽松在刺激本国经济之余,还能从他国捞到好处。谢太峰分析说,发达国家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当他们的消费超过生产缺口时,就从其他国家进口。美国就是这样,量化宽松必然增发货币,以刺激需求拉动消费。当消费起来时,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因为美国是储备货币发行国,所以,大量印钞不仅没有引起美国本土物价上涨,还通过进口获取了实际资源,通过美元贬值缩减了债务,最终,是将通胀转移到了向他出口的国家。

  如此多的好处,美国怎能不患上印钞依赖症?然而,美国得益的同时,那些向他出口商品的国家虽然出口增加,但同时也有很大损失:辛苦生产的商品供给美国,自己只换回一堆纸——美元。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还要加大货币投放量来收回这些美元,进而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靠出口的发展中国家顺差越大,本国市场商品越少,美元越多,形成了商品的净流出和货币的净流入,同时本国货币供应增多”,谢太峰指出,美国就是这样通过印钞转嫁了通胀。

  对此,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已有担忧,他称,由于美元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因此与其他央行不同,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他表示,美国须担负起更多责任,不仅要考虑其经济自身的需要,还应考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转变增长方式摆脱负面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像很多以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美国经济增长后,需求增加,会扩大对中国的进口。弊的方面是加剧了中国输入性通胀的风险。

  专家认为,美国过剩的流动性还可能导致更多热钱进入中国,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美国超发货币还将造成美元贬值,加剧汇率波动,使中国外汇储备大量缩水。周小川曾表示,中国希望输入美国经济的流动性能留在美国经济当中。

  要摆脱美国量化宽松对中国的负面影响,谢太峰建议,尽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依赖出口拉动经济,而要靠内需。内需不只靠投资,更要转向消费,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让他们有钱进行消费。还有专家认为,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改革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2#
发表于 24.3.2013 20:43: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標題,就明白是爲了轉移國內因房地産經濟、石油經濟和煙草經濟等國家壟斷的經濟導致的通貨膨脹的視線。東南亞比中國窮的國家就在旁邊挨到起的,別個也是和美國有商貿往來的,怎麽別的國家就沒有發生呢?大家又不是睜眼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9.3.2013 01:48:0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中国总是在做冤大头,中国人的共同富裕的道路走起来是这么的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1.12.2024 02:0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