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娃八岁读金庸,看德系老母亲如何养出硬核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9.11.2019 13:06: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娃八岁读金庸,看德系老母亲如何养出硬核娃[color=rgba(0, 0, 0, 0.298)]From: [color=rgba(0, 0, 0, 0.298)]无才姐 [url=]女子无才便留德[/url] [color=rgba(0, 0, 0, 0.298)]1 week ago


作者 | 无才姐

一个智商不高又爱睡觉一刷题就犯困的包邮区苦命娃有没有可能在地狱模式杀出一条血路考上名校?

比如,乔英子哭着喊着要上的那所?

答案是有的。
就是我。

凭什么?
反正不凭跳健美操。


无才姐的高三班主任是语文老师。

所以高三一整年我都在语文课上做什么呢?
做数学题。

班主任特批,全班仅此一例

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语文是真好,数学也是真渣,狗急了跳墙,高考狗急了拆东墙补西墙。

神奇的是,语文这座东墙怎么拆都不倒。

在语文课上做了一年的数学题的无才姐,每次考试包括最后的高考,语文一直稳居全班第一。

班主任的原话是,语文考的是积累,十几年积累下来水平就在那里,成绩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变化。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怎么积累?

忍不住大声说出来:阅读啊乡亲们!

如果学习有捷径的话,阅读就是唯一的一条,也是对智商最没有要求的一条。

好了,高智商的朋友恭喜你,这篇文章你已经读完了,只需要动一动小手骄傲地发到朋友圈藐视愚蠢的人类就可以了。

其他朋友请继续往下看,笑着活下去。





因为对自己很有AC数,所以无才姐把择偶范围深谋远虑地限定在了理工男,不管黑猫白猫,会做数学题的就是好猫。基因改造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可是大麦麦出生之后,我又迷茫了,这算改成功了吗?

这货数学到底行不行啊?行不行倒是给个信啊!

可是无论我怎么左看右看,从那张小胖脸上只能看出两个字:

无知。


莫名就有点慌。worst case Scenario告诉我,基因改造也会出现点儿背的情况,万一,我的数学细胞和大兄弟的语文细胞一拍即合,永不分离呢?

坐以待毙不是我的风格。养娃这种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妈拼!

于是我决定照着低智商模式来开发大麦麦,走传说中那条唯一的捷径。

这条模式对老母亲的第一要求是什么?话多。用大量的语音输入激活新生儿的语言系统,达到培养语感和积累词汇量的目的。

从此我就化身电台主持人,每天用温柔甜美又不失做作的声音时而报新闻,时而讲故事,时而唠家常,时而念念诗,对着一个“我不懂但我努力听”的胖胖的听众。


彼时的大麦麦真是胖得令人伤心!说好的三翻六坐,七坐八爬,没有一样可以达标。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连翻身都不会,吃饱喝足了就静静地望着天花板,思考人生。

我猜她那时的心理活动是:

辛辛苦苦把我生下来,你就让我看这个?
无了个聊的,人间不值得。





60欧买了一大箱二手中文童书,从里面抽出一张卡片塞到她手里,卡片上画着一只红彤彤的大苹果。

大麦麦high了!每天举着那张卡片看得目不转睛,不时发出哦哦哦的欢呼声。

而且,也许是举卡片练出了炽热的肱二头肌,她居然会翻身了,并开始借助惊人的臂力匍匐前进,虽然艰难,然而坚定。

60欧买的那箱中文书在儿童房铺了一地,只见她哼哧哼哧地从《小鸡找妈妈》爬向《小猪种南瓜》,又一转身绕开《东郭先生和狼》杀向《司马光砸缸》,攻陷一个又一个阵地,占领一座又一座堡垒,像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


旧书的油墨味早已散尽,不怕她中毒。最重要的是,不管怎么折腾都不会心疼

我见过很多朋友家里都摆放着精美的新书,他们为孩子看书制定了太多规矩,不能弄脏不能弄破,看完一本拿一本,每一本要及时归位不能弄乱。

如果我是孩子,我一点都不想碰这些书。让一个小小孩把看完的书重新塞进书柜,你知道那要花多大的力气吗?既然这么不痛快,不如去玩别的好了。

有些东西就是注定用来毁的,只有被毁了,它们的价值才能被充分利用,转化为财富。如今,那箱书中的大多数早已灰飞烟灭尸骨无存,但这60欧却是我最成功的教育投资没有之一。

书堆里爬大的大麦麦爱书如命,之后买的新书她没有再损坏过一本书。


我们的亲子共读模式也是从那箱书开始的,从指着卡片说这是苹果那是香蕉慢慢到后来整本整本的书,越来越长的故事。每天时间一到,她就拿着书扑到我怀里,亲亲抱抱举高高,然后听书

这样就够了吗?并没有。

作为一位思路清奇的老母亲,怎么会满足于平平无奇的亲子阅读,必须来点特别的。

每天临睡前,当我把窗帘放下,灯光调暗,大麦麦就会闭上眼睛,朝我一指:
妈妈念经!

心领神会的我于是翻开手里的《三字经》,从头念到尾,一遍又一遍,直到她安然入睡。

这种高逼格的哄睡方式本来是我突发奇想用来套路大麦麦的,但很快就发现我成功地套路了自己。

只要听不到《三字经》,大麦麦就拒绝入睡。只要她不睡,全家都别想睡。

那本《三字经》已经被翻得稀烂,首尾分离破成几截,而老母亲也成功地患上了支气管炎和慢性咽炎。


其实我很难解释这件事到底有什么意义。

她听得懂吗?并不懂。我解释吗?并不解释。我们就这样一个读着,一个听着,被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深深吸引,仿佛那是音乐。

差不多读了半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大麦麦已经可以倒背如流。她常常指着书上的字假装认识,一言不合就给自己读上一遍,从头到尾竟然一字不差




大约两岁不到的时候,大麦麦开始对汉字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之前我一直有指读的习惯,给她读书的时候会把每个字都指出来,但她基本上只看图,并不理我。老母亲倔强起来真是连自己都害怕,朗读已经够累,指读累上加累,在被无视被嫌弃完全不知道这是在追求什么的情况下,竟然就莫名其妙地坚持了下来。

坚持到了某一天,大麦麦的目光开始顺着我的手指停留在那些字上。

老天终于开眼!

老母亲虎躯一震,祭出了蓄谋已久的识字教材。


我见过很多作风强悍毅力惊人的海外家长,有的照着字帖教,有的照着字典教,有的照着卡片教,硬是教出了两三千的识字量。可奇怪的是,那些有着两三千识字量的孩子却不会阅读,而且学过的字非常容易混淆和遗忘。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头脑中的汉字是孤立的、没有根基的。教材的编排很重要,但是比教材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分级拓展阅读。

人们通常认为先要认字才能阅读,却不知道认字需要靠阅读去带动。学了生字,就要组词,学了新词,就要造句,这些都需要尽快和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重复和强化。从字到词到句再到整篇文章,是一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大麦麦身上差不多耗时一年。三岁之后的她已经能够自主阅读,从绘本过渡到纯文字水到渠成。再后来,从六岁读西游记到八岁读金庸全集,再到九岁读遍世界名著,老母亲除了添置新书和加装书柜已经不需要再做什么了。





大约在大麦麦五岁左右,被她问生字问到炸裂的老母亲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教她汉语拼音,让她自己去查字典。

在普遍不提倡学前教育的德国,除了中文我什么都没有敢下手,中国虎妈早已声名在外,咱要注意国际形象,不能再给组织添乱了。

可是有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娃的时候,校长大惊失色地告诉我,大麦麦已经会读德语书了!她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觉得我一定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我做了什么?我只是教了她汉语拼音!

就凭我这华丽的德语口音,我敢教她德语吗?我连一本德语书都没好意思给她读过好吗!


到底是什么原理至今没人想通,但大麦麦真的就在没有德语启蒙的情况下,自己读遍了幼儿园里所有的图书。

所以当大麦麦进入小学后,立即成功地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令她惊讶的不仅是这个中国小孩的阅读速度、知识面和词汇量,还有一个看起来与众不同的爱好:背书

她不知道这个中国小孩经历过什么,那些背过的诗,念过的经,听过的故事,读过的书,那些平静的夜晚,明亮的灯光,温暖的怀抱和动人的声音,那些美好又艰辛的时光。

只是惊讶于这个中国小孩对语言的敏感和喜爱,和惊人的背书速度。


大麦麦会背书这件事甚至传遍了全校。有时候去接她的时候,会有别的年级的老师跑过来打招呼:你就是XXX,那个很会背书的小孩吗?

还有老师好奇地问我,你都对她做过些什么?

我总是笑而不语。

中国老母亲才会去做的事,我只想告诉中国老母亲。




为了配合大麦麦背书的爱好,我开始帮她开辟德语阅读的新战场。

市立图书馆的大巴每隔一周会停在小学门口,而我必然会用低调奢华的蛇皮袋借满一袋书扛回家去。

一年以后大巴上她能读的书已经被我借遍。

市立图书馆的借书车

随后就是转战图书馆和书店,拖家带口,肩挑背扛,风雨无阻。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平时阅读和不阅读的孩子差别能有多大呢?

最近班里每个人要做一份读书报告,有的孩子选的书不到一百页,字大图多,而大麦麦随随便便就拿了一本四百多页砖块一样的纯文字书,引起惊呼声一片。

事实上,小学入学以来,大麦麦其它学科成绩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波动,唯独德语从未失手也从无对手。

德国家长表示不服。中中家庭,在家只说中文,凭什么德语学得比德国孩子还好?


直到他们来到我家,看到五个书柜,满墙的书。

德国人是全世界最爱读书的民族之一,这他们知道,也相当自豪。

没想到还有更狠的。

在中国老母亲面前,他们不知道是该瑟瑟发抖,还是该赞不绝口。

中文和德语,都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同时掌握了这两门语言的大麦麦,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习其它语言再无畏惧。

她见到法国人学法语,见到俄罗斯人学俄语,跟着音乐老师唱希伯来语歌,时不时还蹦出几个古希腊语词,她说她喜欢所有的语言,因为语言太有意思了!

我们去荷兰度假的时候,她居然津津有味地读完了民居里的一堆儿童绘本,连蒙带猜,把长得既像英语又像德语的荷兰语破译了六七成。

大麦麦在荷兰度假时读的荷兰语童书

英语就更不是问题。虽然德国小学三年级才开英语课,内容很浅,但她那种张口就说见书就读的习惯让我觉得没有理由再担心什么。

事实上从三年级英语开课以来,她也没有考过满分以外的成绩。




写到这里,我猜有人要举手提问了:那么数学呢?

说来话长,我一度认为基因改造得并不成功。

作为一个中国小孩,她的数学并没有显示出应有的碾压同龄人的霸气。

她的心算速度甚至一度比不上班里一个德国男生,这种事中国老母亲一般是不太好意思拿出去跟同胞聊天的。


但是事情正在起变化。

数学没有启过蒙、几乎零基础入学的大麦麦,从三年级下学期起开始发力。

毕竟心算这种事,算多了就快了。而随着应用题的日趋复杂,她的阅读理解能力再次带来了红利。

德国数学教得不深,但是涉及面广,应用题是出了名的长篇大论、用词复杂、费神烧脑。五年级就出现博弈论大家体会一下。

总之,算式很简单,计算更简单,可前提是你得读懂题目到底是几个意思。

常有朋友感叹,我们这些考过中国高考又读过德国大学好歹算是高知的家长,对高年级孩子的应用题已经有心无力,宛若文盲。

而我表示,为了生命安全,这辈子再也不想去碰任何数学题。

孩子,你妈喊你自己做题!


大麦麦似乎看穿了一切,在最近的数学大考中拼下全班唯一的1分(相当于英美学制的5分或A,德国偏要反过来逗你玩)。

为什么是唯一?据说最后两道应用题很多孩子看不懂题当场就急哭了,全班只有她一个人全部做对。

智商不够阅读来凑。

如果学习有捷径的话,阅读可能是唯一的一条,也是最万能的一条。




这篇文章写下来,全程神清气爽。但是一想到下一篇,我的笑容凝固了,面部肌肉开始抽搐

上帝给你一个花好月好的老大,就一定会塞给你一个人见人愁的老二。

那些不爱读书的渣娃,有没有办法再抢救一下?欲看详情,请关注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2024 12:5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