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9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道法自然”到“天人合一”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0.2.2006 23:50:05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从“道法自然”到“天人合一”<br /><br />作者:童蒙<br /><br /><br />“道法自然”的寓意<br /><br />    浩瀚无垠的宇宙是由时空和无数个星系组成的,而这些数以亿计的星系之间却相处得非常和谐有序,在时间与空间的陪伴下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十分完美的动态平衡体系。真是美哉!壮哉!奇哉!然而,科学界有谁能完整地回答宇宙星系间靠什么来维持这种如此玄妙的和谐与平衡呢?没有,连一个都没有。<br /><br />    人们熟知的牛顿(1643~1727年),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创立者。他把日常所见的重力和天体运动的引力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并试图将天地间万物的运动规律都统一到这个看似严密的物理力学理论当中。然而,面对周而复始运转着的太阳系,牛顿却感到很茫然:宇宙星体按各自的轨道运转它们的设计者以及创造者是谁呢?牛顿的这个问题提得很深奥。因为比他早一、两个世纪的天文学家(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晚于他两个世纪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年)也没能回答这个问题。 <br /><br />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子就已经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维持宇宙万物达到和谐与平衡的能量源,那就是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无处不在的“道”。那么,什么是“道”?“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又是什么呢? <br /><br />    所谓“道”,就是宇宙万物所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律。“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中国古代的老子则概括为“道法自然”四个字。由此可看出,“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就是“自然而然”,就是让任何事物都能自由自在地得以展示。若能遵循或仿效“道”的规律,那么对待任何事物都不可勉强而为之,而必须要“顺其自然”。只有具备了“无为”的思想,才能真正领悟“道”的内涵,才能实现“无不为”的目标。宇宙天地领悟了“道”的内涵,时时处处都能遵循、仿效“道”的规律,于是便把一个个生生不息的浑圆世界展现在了人的面前,使人类也在遵循、仿效天地的运行规律以求达到生命的“天长地久”。 <br /><br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概括得很精辟。“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属性完整地表现了出来。 <br /><br />    所以说,凡是能够以“道”的规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乃是“德”。也就是说,“德”具有对“道”进行外化的作用。在整个宇宙万物的运行过程中,只有按照“道”的规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才能堪称为“德”。反过来说,在整个宇宙万物的运行过程中,若是脱离了“道”的规律而任其妄为,那么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就不能称其为“有德”,而只能称之为“失德”、“缺德”或“无德”。“失德”的行为乃是源于“失道”,而某种事物一旦脱离了“道”的轨迹,就必然会表现出“失德”。天若“失德”,或四季无常,或暴风骤雨,或日星隐曜;地若“失德”,或草木不生,或山崩地裂,或倒海翻江;人若“失德”,或疾患缠身,或灾祸连连,或家国失和。“失德”者必然“失道”,而“失道”者必将走向孤立。常言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正是这个亘古不变的事理。 <br /><br />    事实上,整个宇宙天地的运行规律已经体现出了“道”的规律。人们只要能够细心观察,就能找出许许多多“得道”事物与“失道”事物的不同归宿。 <br /><br />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崇尚自由和民主的国度,那里的公民必然会拥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必然能够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国家的一切大小事务才能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的秩序正常运行。反过来,一个善于独断专行并用各种伎俩愚弄民众的XX国家或党派,那里的百姓必定要受到欺压和困苦的折磨,时刻都面临着被剥夺权利甚至被杀戮的可能,整个社会形势必然处于长期动荡不安或濒临崩溃的状态之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前者的行为是符合于“道”的运行规律,其做法是效法天地所表现出来的“尚德”属性,但后者的行为却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反映不出“天德”的和谐特性了。 <br /><br />    因此,“道法自然”是天地万物所必须遵行的根本属性。宇宙间无论何种事物,若是违反了“道”所规定的这个“自然”法则,其行为上露出“失德”或“缺德”的外表,最终结果必定是天诛地灭。人类社会也不例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党派、团体,若是违反了“天理人伦”,不能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其结果也必定是自取灭亡。那些不遵循“道”所引导的“自然”法则而任随己意强行所为的统治者,必然要周期性地作出“失德”或“缺德”举动,而是国家统治完全处于一种“不道”的恶性循环状态。“不道”的行为肯定不会维持多久,其结局也一定是悲惨的,这就叫做“不道早已”。<br /><br /><br />“生命密码”的破译<br /><br />    从古至今,在人类的历史上有许多智者一直在试图寻找能够制约人或其它生命体的内在基因,因为他们在各种不同的生命体发现了一种十分诡秘而又带有普遍性的符号——“生命密码”。 <br /><br />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一般的人都很重视自己的命运问题。所谓命运,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的生命,多数指的是能够活动着的生命体;另一个则是人生旅途中的境遇如何,即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的吉凶好坏。但是,人们总是感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再控制着自己的命运,使自己不知不觉地被框定在一个人生的港湾,以至身不由己。不但一个拥有生命体的人如此,就是世界上具有生命体的万事万物也是如此。猛兽是不可飞在天上的,植物是不可长在海面上的,星球是不可脱离轨道的。这种能够控制各种生命体各安其所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生命密码”。“生命密码”取源于“一阴一阳”两种属性,宇宙间天地万物都不能超出二性范畴。无论多么浩瀚天体,还是多么细微生物,都摆脱不了这对“阴阳”二性。同行相吸,异性相持,只有“一阴一阳”才能称其为“道”,所以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遗传规律的显现。 <br /><br />    正如,一般的人认为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其实,那是被人的肉眼束缚在实物上的观察,而坠入了一种习惯性的机械误区。应该说,由物理性的机械所释放出来的时间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而由人的心灵里释放出来的时间速度则是可塑的,而且可塑性极强。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过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即时间的长短随个人不同的心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人的心灵是与宇宙相通的,而肉体只不过是心灵与宇宙勾通的载体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把人体(灵魂和肉体)看成是一个“小宇宙”是有一定根据的。 <br /><br />    自1969年首先在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研究并获得成功之后,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科学家也先后纷纷加入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工程。经过十年努力,终于测出人体所有染色体上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包含人体90%以上碱基对的位置信息。近十几年来,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等一系列重要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试图通过研究基因来揭开生命的奥秘。这些研究成果,似乎为人类工程师们掌握“生命密码”找到了重要突破口。然而,动用世界各国上千个科学家所研究出来的人类遗传基因,却与所谓的人类“生命密码”相去甚远,其研究手段和方法也是非常不得要领。因为我们的科学家竟然借助于显微镜来研究“生命密码”,那岂不是缘木求鱼吗? <br /><br />    在这个世界上,不光是人类会有生、老、病、死的问题,动物或其他生物也存在生、老、病、死的问题。广而推之,宇宙间的一切生命体不但都会有生、老、病、死的问题,而且始终在相互影响和依存,各自都有一整套的遗传信息及其“生命密码”。人类所居住的这个星球不是孤立存在的,当然人类本身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人类的生、老、病、死也不能孤立地加以对待。由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完整的巨系统,人类只不过是融入其中的一个成员罢了,因此人类的“生命密码”必定存在于这个巨系统当中,而不一定只存在于人体本身。否则,像传统科学那样在显微镜下研究浩如烟海的人体细胞,来确定人类的生、老、病、死基因,再翻译出所谓的“生命密码”,无异于是把解剖的僵尸当成了再生后的古化石。 <br /><br />    近代科学包括基因研究在内的各种试验研究,的确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也很实用。可是,从人类的生存角度来看,有许多如生物复制、生化武器、核弹、原子弹等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危机,还有许多如化学原料、石油、电子垃圾等科技开发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也破坏了天地间原有的生态平衡。当今许多科学领域都在无形中改变着人类本身的“生命密码”,使人类生、老、病、死的节奏在不断加快。这样,人类试图借用科学仪器的手段揭开“生命密码”的梦想非但会破灭,还会给人类的生存条件带来难以补救的灾难性后果。因为人类的“生命密码”蕴涵着宇宙全息系统,这个全息系统的发源地乃是“道”,而在人类当中只有“德”才能体现出“道”的特征。 <br /><br />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实际上就已经找到了人类的“生命密码”。除了春秋时期的老子《道德经》以外,《易经》也是一部弥纶天地、包罗万象、体系完备的古典经书,更是一部奠基现代电脑科技的理论内核(二进制系统)的科学巨著。这部《易经》最早出现在周朝,所以人们往往又称做《周易》,但《易经》中的八卦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夏代之《连山》(夏以艮卦为首)、商代之《归藏》(殷商以坤卦为首),与《周易》一起统称为“三易”,或为“易更三世”。《易经》与《道德经》两部经典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以“阴阳”两种属性作为理论基础来阐述天地万物的创生和发展变化规律的。 <br /><br />    人们都知道,水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然而,水的分子结构恰恰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所组成,其中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目与《易经》中的卦数“八”极为偶合,而氧气(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氧分子)又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蕴藏在天地万物中的“生命密码”,无疑是从“一”到“二”、从“三”到“八”的数理演化序列。《易经》与《道德经》里所储存的这些“生命密码”,正是中国古代传统生命预测学(如相术、数术、命理、堪舆、奇门遁甲等)之所以准确的原因所在。<br /><br /><br />“子午卯酉”的诠释<br /><br />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习惯于用“子午卯酉”这四个字组成一个词组,以便表达一种含意深刻的情感。当一个人对一些事情讲不清楚的时候,对方就会以“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加以责怪。尽管很多人平时都喜欢使用“子午卯酉”这个词,在各种场合的语言交流中出现的频率也不少,但能真正把这四个字弄明白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有些中国人可能知道“子午卯酉”是“十二地支”中的四个字,但有谁又能够完整准确地体悟到这四个字的真实内涵呢?几乎没有几个人。这四个字,表面上只是代表四种事物属性的文字符号而已,实际上其内部储存着丰富而又紧密联系的各种信息。 (博讯 boxun.com)<br /><br />    古老的中国有许多不为世人所理解的灿烂文化,大家所熟知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现代实用文化对古老深邃文化的冲击,加上历代专权统治基于各自的好恶对古代文化的禁锢和摧残,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在中国人面前变得很陌生,许多人竟然连什么是“六十花甲”都不晓得,更谈不上什么深刻含义了。其实,“天干”与“地支”并没有什么希奇古怪的,只不过是两组信息符号而已。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两两组合,便是“六十花甲”。大家知道,中国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天干”、“地支”也是如此。但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除了象形以外,还含有揭示天地万物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特殊意义。 <br /><br />    比如,“子午卯酉”在十二个“地支”中,从方位上看是处于“四正”之位(即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但从事物发展过程而言,却对应着初形孕育(子)、成长发展(卯)、强盛壮大(午)、收获果实(酉)等四个发展阶段。而且,“子午卯酉”四个地支中间还有被称为“四隅”(寅、申、巳、亥)和“四库”(辰、戌、丑、未)的其他八个“地支”作桥梁或纽带,意在说明事物发展的四个阶段中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br /><br />    人们每天都要经过深夜(子时)、日出(卯时)、正午(午时)、日落(酉时)这个循环过程,而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幼年(哺乳期)、青年(青春期)、中年(成人期)、晚年(老龄期)这四个生命周期。不仅如此,整个地球一年三百六十天地围绕太阳旋转,以南北极偏角的转动周期所形成的春、夏、秋、东,正好与“卯”、“午”、“酉”、“子”一一对应,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天、地、人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似特征。一天四时,一年四季,总的规律都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冷热交变,寒暑互动。这种天地间所形成的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非常吻合的。在科技水平极为落后的环境条件下,中国古代先哲们居然破天荒地发现如此深奥的“子午流注”规律,不能不令人称奇而为之叹服! <br /><br />    此外,无论是“十天干”还是“十二地支”,它们的音、形、义都有各自独立的属性,只要人们能够细心体悟一下其中的奥秘,就很容易获得各个方面的收益。 <br /><br />    不妨首先感受一下居于万象之源的“子”。“子”,其形,若婴儿待哺,如幼芽破土;其音,若鸣镝离弦,如泉水迸发。在十二地支中,“子”的含义非常具体:论五行,属水;辨方位,居北;看颜色,呈黑;问病灶,寻肾;审五官,观耳;等等。然后,再用同一种方式察看“午”、“卯”、“酉”三个字。“午”字形,似树干直立,如针杵倒悬;发音,雄浑厚重,铿锵有力;五行方位属南方火,颜色为红,病灶在肾,五官看舌。“卯”字形,如垂柳、风筝;发音,嘹亮清远;五行方位属东方木,颜色为青,病灶在肝,五官属目。“酉”字形,若储米、盛酒之器;发音,委婉绵长;五行方位属西方金,颜色呈白,病灶在肺,五官为鼻。通过上述对“子午卯酉”四个字的感悟与观察,大家会发现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原本是相通的。 <br /><br />    中国古人们的超凡智慧,是现代人认识世界与顺应自然的思想源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历史的变迁,人们已经不在乎祖先们博大的思想境界了,因而导致人和天地之间出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竟然狂妄地把“人定胜天”这句梦呓之语当成改造世界和征服自然的座右铭来贯彻执行。最终,这些人非但没能征服自然,反而给全人类造成了超乎想象的“天灾人祸”。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人忘掉了自己在天地之间所在的位置,丧失了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必须遵守的本分,毁坏了人与上天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那些所在区域的人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社会的谴责和历史的审判。<br /><br /><br />“同心同德”的本义<br /><br />    在璀璨的夜空里,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横跨天际的银河以及漫天密布的星斗,但人们用肉眼看到的星空却不是天体的全部,而只是一部分发光的星体,而那些不发光的要比发光的星体多过好多倍。其中,人类所居住的星球——地球就是个不发光的星体,与它同行的共有九大行星都不发光。九大行星围绕着太阳周而复始地连续运转,形成了同心于太阳的巨大旋转系统——太阳系。不过,太阳系也只是银河系的一小部分,而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河外星系。在河外星系中那些发光的恒星组成了一个又一个星团,整个宇宙就是由虚空和那些大大小小的星团组成的。 <br /><br />    若是在各大星系中能够画出每个星体的运行轨迹,人们就会看到由无数个大小不等星球所形成的一个个同心圆。宇宙星系间所形成的这种同心运行规律,使整个宇宙展示出“天道”的基本特性,各大星系则通过“天德”的外化作用来实现“同心”式的永恒旋转。这样,宇宙星系所展现出来的“天道”特性,便为天地万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形和无形的仿效信息。那么,这种有形和无形的仿效信息是什么?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就是“同心同德”。 <br /><br />    中国发展到了现代,许多成语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含义。如同揭示“道”的运行规律一样,“同心同德”原本也是古人观察天地万物运行规律而得出的结论。 <br /><br />    月亮始终围绕地球不停地运转,地球又年复一年地围绕太阳旋转,难道是万有引力的作用?万有引力在天体物理学上的定义是:行星围绕恒星在作圆周运动时,任何两个星体相互间都存在着引力作用。假设只有这个引力的作用,那么是指两个星体岂不是吸引到一起了吗?后来有物理学家把用于地球表面上的“向心力”(或“离心力”)也加了进去,还是不能自圆其说。因为星体是按照各自的轨道“自觉”地沿着一个平面运行,并没有什么外来的什么其它的力加以干预,所以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相对论只适合运算某个物体在太空中的运动模式,决不可作为解释天体运行规律的依据。 <br /><br />    然而,“同心同德”四个字尽管看起来很简单,但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宇宙信息。整个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一是要“同心”,二是要“同德”。“同心”,可以确保不脱离原有的运行系统;“同德”,可以防止相间的出现摩擦与碰撞的问题。由于行星与恒星之间构成了“同心同德”的关系,因此天地万物之间也构成这种“同心同德”的关系。众所周知,天地间的每一种事物都存在着一个中心,一个星系如此,一个星球如此,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团体也是如此。建设说,天有“天心”,地有“地心”,人有“人心”。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此,“三心”(“天心”、“地心”和“人心”)只有达到和谐统一,而不是“三心二意”,天地万物的生存秩序才能永恒地循环下去,才能体现出“道”的运行规律。 <br /><br />    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来说,“人心”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和社会团体都必须要把“人心”问题放在第一位,否则就必然会危机四伏、灾难重重。所谓的“人心”是什么?当然说的是“百姓之心”了。由于人世间的“圣人”能够自觉地遵从“天道”,从不把个人的意志和利益凌驾于万民之上,所以古人说:“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不是一般的结语,而是在告诫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社会团体首领,做什么事都要自然而然地顺从民心、符合民意,而决不可用假象收买民心、骗取民意,那样就会“人心”混乱。要是“人心”混乱了,不管天,也不管地,不与天地“同德”了,其结果必然要受到天地的无情惩罚。 <br /><br />    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天地间的任何事物只要符合“道”的运行规律,就很容易“得道”;凡是履行“德”的基本标准,就不难出现“有德”的事物本相。反过来说,若是不遵循“道”的运行规律,不履行“德”的基本标准,总是做出“背道而驰”举动,那么这样的事物就很容易在“失道”的路上越滑越远,直至完全毁灭。整个宇宙的基本属性是这样,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同样是这样,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概莫能外。<br /><br /><br />“小宇宙”的透析<br /><br />    当今科学界与气功界都引出了一个“小宇宙”的概念。顾名思义,所谓的“小宇宙”就是相对于“大宇宙”而言的。一般认为,“大宇宙”是时空和星系所构成的体系,而“小宇宙”则是“大宇宙”的全息缩影。按这个概念对宇宙间的各种体系进行推演,便推出了无穷多个“小宇宙”。有人认为,地球相对太阳系就是个“小宇宙”,人相对太阳也是个“小宇宙”;也有人认为,“小宇宙”不是一个对立的实体,而是镶嵌在“大宇宙”当中;还有人认为,宇宙同原子携带正、付电荷一样有正、反两种物质,据此断定宇宙间存在着反太阳、反地球、反物质世界等等;甚至更有人试图运用“质量极大或密度极高的物体可以使时空结构延长”的广义相对论,将几磅重的物质压缩到与宇宙黑洞的密度相当,就能够造出一个“小宇宙”,但这种技术又是再过数亿年也很难达到;等等说法,不一而足,又大相径庭。 <br /><br />    在人类所能认识的宇宙范畴里,科学界与哲学界对“大宇宙”的存在特征和形式基本上没有是分歧,但对“小宇宙”的存在以及存在特征、形式却各持己见。关于“小宇宙”这个概念,最早是见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阿尔克迈翁的著作中。这位哲学家认为,人是一个“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缩影,人体是世界构造的反映。之后,又过了两个多世纪,这一论点得到了一位相信上帝的哲学家斯多葛派的赞同,认为“小宇宙”是由上帝激活,而成为宇宙中的一个活的实体,这个实体就是人类本身。当然,人们很早以前就已经相信整个人类世界是被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控制着的,古希腊古崇拜太阳就说是“太阳”,古印度人崇拜佛祖就说是“佛”,古代中国人崇拜上天就说是“天”。 <br /><br />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前的古老中国,就曾有记载人类与天体星系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诸多典籍,只不过当时没有称做“小宇宙”罢了。 <br /><br />    中国古人对宇宙的研究,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揭示了天、地、人三者之间所存在着的玄妙关系。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有过“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的论述。这里的“域”是指自然界领域,广义上指的就是宇宙;“四大”乃是宇宙间的道、天、地、人这四大类。在道、天、地、人这四大类之中,“道”是创生宇宙的本源,“天”是构成宇宙的时空,“地”是充填宇宙的星球,“人”是生活在宇宙当中的特殊成员。老子在这里专门把“人”提出来,目的是强调“人”在宇宙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不能混同于其它生命体。所以,老子用“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来说明这四大类是属于同一特性,并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一脉相循的规律合盘托出,让后人加以借鉴。 <br /><br />    由于生存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人们对事物总是习惯于用量的大小和质的形态等固定的方式进行类比,因而绝大多数人在比较两类事物时往往会忽略其中动态特征上的变化。比方说,假如某个物体是圆的,人们就在球形体当中寻找类似物体,不是从大的轮廓寻找出小的相似形,就是从小的形体扩展出大的衍生物。这种固有的思维定式,不但限制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阻断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通道。 <br /><br />    无数客观事实证明,在整个宇宙中不但存在着“小宇宙”,而且“大宇宙”和“小宇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相当密切。如果人类非要在探寻“小宇宙”究竟问题上弄出个究竟来,那就一定要改变原来固有的思维定式,以特异的思维方式来去刷新由人的主观意识而产生僵化推理或意想天开。所以,人类要想知道这个“小宇宙”究竟在那里,就必须从“大宇宙”生生不息的运行特性做出分析判断。整个宇宙的运行过程都在遵从“道”规律,“大宇宙”的运行过程也必然要遵从“道”规律,那么“小宇宙”怎么可能跑出“道”规律之外呢?因此,探寻“小宇宙”应该建立在研究宇宙基本特性的基础之上,只要弄清“道”的规律,有关“小宇宙”的所有问题就自然会迎刃而解了。 <br /><br />    “小宇宙”究竟在那里?“小宇宙”既存在于巨大的星系里,也存在于人类所居住的这个星球里,又存在于上帝所赐给人类本身的性命里。“大宇宙”的运行之所以得以生生不息,全在于它能够无条件地遵从“道”的规律,履行“德”的标准,而巨大的星系、居住的星球、人类的性命等这些“小宇宙”能够生生不息也必须遵从“道”的规律,履行“德”的标准。依次类推,一个国家、一个党派、一个团体也都是个“小宇宙”,它们的行为若是遵从“道”的规律以及履行“德”的标准,就能够生生不息、兴旺发达,否则就会及早消散殆尽。在整个宇宙里,凡是特性相似的事物,那么从创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就必然相近,天体、星体、人体、国体、团体等等,莫不如此。<br /><br /><br /><br />“艺术天赋”的基底<br /><br />    人类社会是以群体方式为主要生存结构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人类社会这个群体当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只把单线条的“穿衣吃饭”作为唯一的生活方式,而更需要丰富多采的立体式生活。因此,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人就发明了一种能够浓缩情感、陶冶性情、美化生活、塑造人物和重现历史的特殊表现形式——“艺术”。在整个人类的社会活动中,“艺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r /><br />    一提起“艺术”,许多人会想到音乐、舞蹈、说唱、文学、影视、绘画、书法、雕刻等带有专业方面的“艺术”,而这些“艺术”一般都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行为、情感、色彩、线条等特长形式表现出来的,又可以把将其概括为“肢体艺术”、“语言艺术”、“行为艺术”、“情感艺术”、“色彩艺术”、“线条艺术”等等,而“现代艺术”还包括形象、领导、交际、建筑、规划等“艺术”。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艺术”都应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或者是人类活动的高度提纯,否则无论哪种的表现形式都不应该称之为“艺术”。 <br /><br />    大家都知道,“艺术”并非是一般人都能掌握的,只有那些具备特殊材料的人才能进入“艺术”的状态或境界。不但上所提到的门类是这样,而且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如此。也就是说,无论什么“艺术”都需要一定的“天赋”,若没有“艺术天赋”,单凭勤学苦练,怎么做也是达不到“艺术”水准的。 <br /><br />    那么,到底是什么“艺术”?各门“艺术”之间究竟有没有连带关系?“艺术天赋”又来自哪里呢?当代中国解释“艺术”一词很简单,就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实不然,“艺术”的确切定义应该是人的心灵境界与人的自然情感相互沟通的产物。基于这一定义,各门“艺术”之间完全是相互联系着的,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具有“艺术天赋”的。所谓的“艺术天赋”,乃是人心与自然之心的互动产物。当人心与自然之心二者之间经过反复沟通后,人便会产生出一种“灵感”。当这种“灵感”再重新发动的时候,人就可以将自己的“艺术天赋”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人们便可观赏到合于自然之美的各类“艺术”精品。 <br /><br />    在各类“艺术”的产生过程中,任何一位“艺术家”都会对本门“艺术”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甚至可能达到痴迷的程度。有时,一个人酷爱“艺术”的人,若是对某一门的“艺术”产生了兴趣,那么这个人不但对所偏爱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悟性”,而且对其它“艺术”也能够触类旁通。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具有“艺术天赋”的人都是由“灵性”这种特殊材料构成的,所以这些人才会极易出现“灵感”,“灵感”一来便可瞬间形成“艺术”作品。或者说,即使一个天资聪颖的人,若没有“灵性”,自然就不会产生“灵感”,也就未必会成为“艺术家”。这是由于“艺术”的产生与人的心性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从事任何一门“艺术”都要进行特殊磨练,使之根基扎实,功底深厚。 <br /><br />    毫无疑问,任何一种“艺术”都离不开扎实的功底作后盾。因为扎实的“艺术”功底可以决定“艺术”造诣的高低,而“艺术”造诣的高低又取决于功夫的深浅。也就是说,没有基本功的“艺术”是维持不了多久的。然而,一个人要练成一身真功夫,就必须首先强调“修德”的重要性,任何一个获得“真传”的弟子都有过切身体会。一个“艺人”之所以要讲“艺德”,就是因为“德”源自于“天”,“天”遵从于“道”。一个想学成某种“艺术”的人,如果只为钱财而不讲“艺德”,那么这个人就很难获得扎实的“艺术”功底,其“艺术”生涯也会很快终结。<br /><br /><br />“天人合一”的感悟<br /><br />    人类在拼命地探索宇宙,并对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却忘了人类本身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人是什么?人,若没了人的灵魂,只不过是宇宙运行过程中一闪即逝的普通生物而已。人,之所以与一般的动物或植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上天(或上帝)把具有天性的灵魂给了人,而没有赋予其他生物。人算什么?人,若离开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呵护,就会像中生代的恐龙那样,顷刻间消亡殆尽。因此,人与上天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的关系,而绝不是什么“人定胜天”、“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关系。 <br /><br />    有些“唯物论”者,总是把天与人二者关系对立起来,认为人只有通过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手段,才能战胜上天给人类带来的自然灾害。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曾经在中国的六、七十年代占据过统治地位,结果怎么样?那句“让河流改道,让龙王低头”的口号喊得震天动地,河流非但没有“改道”,却由于拦河大坝被洪水摧毁,反而引来了无穷的水患,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中华大地泛滥成灾,这仅仅是千万个例证中的一例。 <br /><br />    上天(或上帝)用天地的灵气创造了人,并给人以宝贵的生命,为的是完成上天所赋予的光荣使命。正是出于这个缘故,上天才允许人具有管理这地上一切动植物的能力,否则人想征服一根稻草的能力都不会有,还奢谈什么征服这个与战胜那个呢?人类所经过的无数历史事实已经表明,凡是人与上天构成和谐关系的历史时期,人就可以得到上天的恩赐,一方之土居民就会享受到安宁与幸福的生活;凡是人在上天面前表现出大不敬的区域,人性背离了天性,如腐败、邪恶、淫乱、暴力、凶杀等等,那里居民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必将时刻面临着各种天灾人祸的侵袭。上天判明人类的一切善恶是非常精当的,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天道”,都要和上天进行心灵沟通。作为中国人,为了让更多的人减少苦难,应该经常祷告上天,老祖先能够做到的事,现代人也可以做到吧? <br /><br />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华五千年人文历史的智慧结晶,也是整个人类生命活动历史的重要产物。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具有传统色彩的儒、释、道三家都非常崇尚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遵从“天人合一”的宇宙法则,而这三家的“天人合一”观却有很大差别。 <br /><br />    儒家认为,上天是有情感的,如代表人物董仲舒曾说过:“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上天赋予人的本性就是仁、义、礼、智,王朝皇帝所言所行都是奉天承命,反对皇命就是触犯天命,所以作为臣民必须无条件地顺从皇权,否则便不是顺民,而是大逆不道。 <br /><br />    佛家认为,人人都具有善根天性,无须到外界妄求,强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个人若能够做到“心无挂碍”,就可以进入“天人合一”的最佳妙境。人,如果能够觉悟到不贪恋世俗宴乐,不生受、想、行、识等欲望,那么就可以达到与天同体的“涅槃”境界,就可以立地成佛。 <br /><br />    道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而天又是属于自然性的,人与天的二者关系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此,道家鼻祖老子得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结论。这“一”乃是天地之始,是由无形的“道”转化为有形物质的中间媒介,“二”则是万物之母。追根寻源,人与天都是“一”的产物,最终都要归于“道”。概括起来,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就是老子所说的“营魄抱一”、“混而为一”、“抱一为天下式”等思想精髓。 <br /><br />一般认为,人的思想行为是由人的大脑所产生的意识决定的。然而,人的大脑所产生的意识,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中国的哲学家在这方面早的出过结论:物质决定意识。这里所说的物质是指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则不在此列。在这种物质决定一切的思想驱动下,现代的中国非常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有关天理人伦的观念便被无情地丢进垃圾堆。什么“天人合一”?只要抢占有利的黄金地段,攫取大量的资源财富,就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结果刺激了那些投机商利用现有体制弊端,为了赚钱拼命地破坏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无理地强拆强占他人住宅耕地,因为这些利益集团的头脑里只有物质利益,没有什么“道德”约束,更不认同什么“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15:3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