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货币政策转向的股市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12.2010 14:1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将由适宽松转为稳健。
  东吴证券:货币政策转向已被市场消化








  寇建勋表示,该消息说明货币政策正式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也是市场所预期的。他表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说明中央对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已经大为减弱,近期大盘的大幅下跌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该消息的兑现对投资者心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经历前期大幅下跌整体影响不大,明年行情的推动将由流动性转向基本面的推动。
  渤海证券:货币政策转向 明年加息2到3次
  杜征征表示,该消息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式转向,逐渐回归常态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工具灵活组合创新运用,将是2011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为了回收多余流动性,抑制通胀长时期高位运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为必然,预计2011年新增信贷或将回至6.3-7.0万亿左右,M2增长15%;全年加息2-3次,存款准备金上调3-4次;他表示,相对于2009年与2010年,2011年的货币政策稍显紧缩,但是相对于经济增长常态阶段来说,基本适中,是能够保证经济增长的正常需要的。
  徐彪:政策转向意味明年难有大行情
  徐彪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与央行高级官员不断放出的风向相一致。从原因上看,第一是通胀因素抬头,十一月美元指数反弹,大宗商品调整给了监管当局难得的机会重拳出击对抗国内的涨价潮。十二月以后,美元回落大宗商品再度抬头,未来的通胀压力依旧严峻。货币政策收紧可以从总量对冲的层面来削弱价格上涨的压力。第二是经济增长压力减小,经过二季度的主动性调控,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增强。此时继续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给经济增长维持动力,运用收紧的货币政策给可能的过热降温,成为管理层的一致选择。
  他表示,展望2011年对信贷投放而言,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全年信贷投放目标或将低于或接近6.5万亿,广义口径的货币增速目标或将低于或接近15%;对股市而言,货币政策转向意味着整体货币环境不存在流动性异常宽松的条件,缺乏足够的流动性也就意味着不存在大牛市的基础。
  中信建投:转向意在防止资产泡沫和通胀
  胡艳妮表示,货币政策转向应该是预期之中的事情,目的在于防止过度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她表示,2009年过度流动性释放后,廉价货币的恶果继房地产泡沫在通胀爆发。2011年是货币政策转向实质紧缩,着手处理廉价货币恶果的关键年,也是探寻过剩流动性终结方案的起始年。她认为,继续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2#
发表于 4.12.2010 09:49:0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货币政策重大改变

■解读

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外界释放出重要信息:我国货币政策将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由 “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此前我国货币政策基调曾先后发生多次转变。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底,为抵御日渐明显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为应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11月,我国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反弹,迅速企稳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已进一步企稳,同时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已经到了回归稳健的重要节点。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启,全球流动性泛滥,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4.4%,创出25个月来新高。

“在经济形势出现向好变化后,现在更需要关注物价上涨的风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改变,可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以来,针对形势的变化央行加强了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先后通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接受采访的专家还指出,从长远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认为,只有当货币条件回归常态、资金价格保持在一定水平后,企业才会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才会加快。

专家指出,“稳健”并非“紧缩”,它是一种在多目标下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双向微调。

·据新华社电·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12/04/3347783_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8.11.2024 22:4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