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7.12.2013 13:51:46
|
只看该作者
客观上,过去一年,中国在关于钓鱼岛的博弈中主动性增强,被动性减小。当前的态势,有助于让人们逐渐形成一种预期:如果日本把赌注完全压在中国最终会让步这样一种终极可能性上,日本最终可能会错得很厉害。在中日关系态势上中国主动性的增强,有助于推动日本在相关问题上逐渐采取一种务实的立场,但日本立场发生这一方向上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影响中国周边环境的另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因素,是中国外交本身发生的若干变化。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主动出招的情况显著增多。
过去一年多以来,中国通过采取“以我为主”,而不是被动应付的思路,用一系列相互补充、互相配合的政策举措,初步打开了周边外交的新局面,这一成功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一年之前想象不到的。
这方面的举措,包括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中亚国家,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进行的颇为密集的访问,以及在这些访问过程中提出的许多颇为宏大的设想。
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方面更为灵活的姿态展示、中国与东盟“2+7合作框架”的提出,等等,一系列令人有些眼花缭乱的政策、措施、行动与倡议的出台,有时让人产生一种前一个行动还没有在心理上被完全消化,后一个动作就接踵而至的感觉,从而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冲击,也让人更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周边外交的新气象。
中国周边地区的力量分布态势,以及相关国家对力量分布态势未来走势的认知和预期,会对相关国家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过去几年,本地区的力量分布一直发生着并非可以忽略不计的量变。而现在,一方面,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中美实力差距在缩小,但美强中弱的大格局并未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很多中国学者过去认为,在美强中弱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实力优势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但事实上,中美关系和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两者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具有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在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在周边地区依然可以有较大的作为,可以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一点不仅在经济领域成立,在军事安全领域也能成立。周边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中美关系脱钩,并展现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独立性。
从行为策略上,要改变被动应付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中国周边外交的目标和手段不能轻易为他国的行为所动,由他国决定中国的行为节奏,而是更多地坚持自己的战略规划。有时候,即使在不是十分有利的环境下,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出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被动应付为主的局面,让那些挑衅中国的国家更清晰地感到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通过这样的行为方式,建立起更为可信的威慑力,有助于提高相关国家关于中国在核心利益和根本立场上会采取强硬态度的可信性,降低由于误判而引发的风险。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一部分人心目中认为中国存在的所谓的“安全短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