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38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瑞士概况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7.11.2005 23:35:38 | 只看该作者
國名: 瑞士 / Switzerland  <br />首都: 伯恩(Bern)  <br />時差: GMT+0200  <br />語言: 瑞士有三個主要語區—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到各個語區旅遊時都能體會到各自的特色風情,也因為多國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瑞士多元化的異國情調。 一般來說,瑞士人聽得懂英文,但不同區域的瑞士人說不同的語言,居住於中、西部的瑞士人說德語(佔64%總人口數),居住於西部的則說法語(佔19%),南部地區則說義大利語(佔8%),僅1%的人說羅曼語。 瑞士德語是德國在500年前說的德語(Middle High German),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瑞士各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方言。  <br /> <br /><br />想到瑞士,你會先想到什麼?是勞力士?瑞士刀?瑞士Cheese?聯合國?咕咕鐘?還是活細胞美容術?不過,想到瑞士大家一定都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因為這裡不但國民所得高,而且又位在山光水色的美景之間,令人不得不讚嘆瑞士的得天獨厚。 位於歐洲中心地帶的瑞士,境內總共有26州,但是卻分為法語、德語、義語區3個大區,而且26州(其實總共有23州,而其中有3個州又各分為兩個州)聯邦政府間各有不同的立法,這樣複雜的政府體系卻能造就出一個高社會福利的中立國,著實令人佩服。 瑞士人很少有不會講3種以上語言的,法語、德語幾乎是基本語言,而義語區裡又必須講義大利語才能通行,而英語更是學校裡必教的共通語言,所以瑞士人大都是「多舌鳥」。其實,瑞士裡經常使用的有4種語言,包括標準德語和加入了地方特色的瑞士德語,法語、義大利語以及羅曼語。 德語的使用人口最多,大約佔2/3以上,所謂的德語區是以首都伯恩、蘇黎世、琉森等地為主。而法語人口約佔18%,以洛桑和日內瓦為主。義語區以南部的盧加諾為主,主要是因為靠近南歐義大利的原因,但是義語人口大約只有12%。而說羅曼語僅佔4%人口而已。 瑞士的3大經濟收入包括金融、觀光和鐘錶業。從16世紀開始,瑞士的製錶工業就已經相當興盛,彷彿只要打上了Made in Swiss就有了品質保證,台灣人對「勞力士」錶有特殊的喜好,早期許多人到瑞士一遊都非得買上一支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後來因為電視影集「馬蓋先」風糜全島,馬蓋先經常使用的那一支「瑞士刀」也成了購物重點。 當然,綠色山坡上養著的一隻隻黑白相間的壯碩乳牛,以及來自純淨牧場做成的起士,也是瑞士印象之一,有了好的起士,也造就了瑞士起士火鍋(Fondue)的美味。還有,瑞士巧克力也相當聞名,著名的金三角、瑞士蓮等品牌都來自這裡。 旅遊瑞士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四通八達的火車了!瑞士火車系統已經有超過150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瑞士國鐵、景觀火車,還有向外連結至法國、義大利等的聯外鐵路系統。 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靈魂在瑞士,尤以少女峰得天獨厚,壯闊中帶著一股靈性美,與神秘的皮拉特斯山各自展現風情。全歐洲最高的少女峰火車站座落於海拔3454公尺,斯芬克斯觀景台可以360度觀賞壯麗的冰雪世界,以及俯瞰全歐最長的阿雷奇冰河。少女峰頂終年積雪,不論是漫步在冰原,或是乘坐哈士奇狗拉的雪橇,都是令人難忘的經驗。要上少女峰,也要搭乘幾段不同的火車路段接駁上山,一路上風光明媚! 策馬特是馬特洪峰所在的美麗山城,海拔1780公尺,乘坐冰河快車貫穿整座阿爾卑斯山,全程約7個半小時,共經過近百座的隧道與橋樑,工程艱鉅,沿途景觀極為壯麗多元。 擁有瑞士最美麗、最豪華溫泉之稱的「玻根溫泉」,浴池很大喔!可以在此盡興游泳,所以一定要帶著漂亮的泳裝,去領略一下著名羅馬浴的樂趣,據說,此溫泉可以生飲,對消化系統有毛病者頗具療效,還有美容效果,如果有幸碰上下雪,更可享受到雪地洗溫泉那上涼下暖的快感,真是酷斃了! 到了蘇黎士,湖畔美景盡收眼底,搭乘火車沿著琉森湖行駛在綠色山丘上,來到典雅的中世紀小鎮---琉森。既然到了琉森,絕對不能錯過著名的卡貝爾橋,獅子紀念碑也值得一遊。幽默小說家馬克吐溫曾經讚嘆這是「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石雕」。 到了瑞士,當然不可免俗地要到首都伯恩遊玩一番。初到伯恩,阿魯就深受滿街飄揚的熊旗所吸引,熊園附近的河岸十分安靜,山丘上的玫瑰園可以俯瞰伯恩市景。回到舊城(Old Town),也別錯過大鐘塔的自動人偶報時表演,相當精采;大教堂的精緻雕刻以及瑞士最高的歌德式尖塔都很迷人。 白天的露天市集,呈現當地人平日的生活方式,人們穿梭在各拱廊商場,直到商店打烊了。結構獨特的拱廊街是由多條街道連接而成,堪稱是伯恩最寶貴的文化資產,總長約6公里,聚集了歷史悠久的古董店、工藝品店,以及大家都喜愛的巧克力店,更有時髦前衛的精品名店,東西琳瑯滿目,很少有人空手而回。喜愛大血拼的人,心動了嗎? <br />46%的人為天主教徒,44%的人為基督徒(自二次世界大戰後,基督教徒有減少的趨勢。 <br /><br /><br />瑞士邊界自1815年以來基本沒有變化,但它在歷史上曾有好幾個世紀隸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各州政權常有更迭,長期以來在民族、語言和宗教多樣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共同體,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在紀元前的瑞士領上就已有獵人零星居住的痕跡,以後有賽爾特人(Celts)居住,到了凱撒(Caesar)時期,因瑞士位處阿爾卑斯山通道,戰略地位重要,遂有羅馬軍隊駐紮,當地居民也因此受到羅馬思想和文化的影響。當羅馬軍自瑞士撤退後,日耳曼系的布爾郡特族(Burgundians)和阿雷曼族(Alemanni)分別西侵、北攻瑞士; 布爾郡特族在瑞士建立獨立王國,與羅馬人交流、訂拉丁語為國語,造成今日瑞士的法語區; 阿雷曼族則是反對羅馬人,在阿爾河東岸組成今日的德語區。 從1033年起一直到中世紀末期,瑞士的整個領土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一直到13世紀地方領主哈布斯堡(Habsburg)的魯道夫(Rudolf)力圖在瑞士確立王權,壓迫當地居民,為對抗哈布斯堡,於是施維玆(Schwyz )、下瓦爾登(Unterwalden)、烏里(Uri)三個州結成永久同盟,是為瑞士聯邦的開始。1315年三州同盟在Morgarten擊敗哈布斯堡軍隊,繼之伯恩(Bern)、盧塞恩(Lucerne)、蘇黎世(Zurich)、格拉魯斯(Glarus)、楚格(Zug)也相繼加入邦聯,成為8個州的瑞士同盟。 15世紀是瑞士同盟諸州鞏固並向外擴張的時期,1499年瑞士同盟在Schwaben之役戰勝奧地利,獲得由神聖羅馬帝國獨立的認可,瑞士終於爭取到實際上的獨立。一直以來,瑞士以提供傭兵替他國作戰,但是在1515年的Marinyano之役戰敗法之後,實施中立主義政策。 16世紀的宗教改革
2#
 楼主| 发表于 7.11.2005 23:35:53 | 只看该作者
氣候與旅遊季節<br />山脈地形使得瑞士的氣候十分多變,南邊的Ticino,屬炎熱的地中海型氣候,其他地區則為中歐氣候,夏季溫度為20-25°C、冬季為2-6°C,春秋季則為7-14°C。 西南部的Valais氣候乾燥(降雨量只有53公分),東北地區則降雨量高達257公分,最寒冷的地區在株羅(Jura)。瑞士的夏天多陽光照射,春秋多雨,不同緯度有著不同的溫度,每個主要車站都有25個重點渡假聖地的每日氣象報告。瑞士的夏季早晚溫差十分大,山區常有暴風雨,即使是隆冬也可能常常烈日高掛。 瑞士著名的焚風(Foehn),又乾又熱,焚風來襲時會使人很不舒服。 <br /><br />由於瑞士是登山愛好者心目中的天堂,因此就算是冬天,遊客人潮也不見有減少的趨勢,幾乎一年四季都有追求不同樂趣的觀光者湧入瑞士。在瑞士東境地區,滑雪旺季時(通常是11月到隔年3月),房價可以飆漲到兩倍甚至於三倍之多,訂房是絕對必要的是旅行事前準備工作之一。 五、六月是外國觀光客較少的時節,房價以及其他消費也較為便宜。然而,這兩個月之中,特別是六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便宜的旅店、青年旅社多被學校團體預約一空。因此,即使不是旺季,訂房也是必要的。 <br />
3#
 楼主| 发表于 7.11.2005 23:36:05 | 只看该作者
地理概況<br />由東向西的阿爾卑斯山涵蓋了瑞士60%以上的國土,其餘10%屬株羅山系(Jura Mountains Chain),30%屬伯恩高原(Bernese Mittelland)。 阿爾卑斯山涵蓋瑞士中、南部,其中以杜富爾峰(Dufour)為最高峰,冰河佔約2,000平方公里,其中最著名的Aletsch Glacier(169平方公里)為歐洲最大的冰河。伯納思高原(Bernese Mittelland,位於中央)是歐洲主要分水嶺之一,聖哥達山口(ST Gotthard Massif)為瑞士的中心,也是歐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 自西南的日內瓦湖到東北的博登湖間,有河流、峽谷、及蜿蜒的山谷來回交織,為農業聚集及城市所在地。瑞士有45%牧地,當雪融至雪線時,牛隻便聚集在山坡地、24%森林地、6%則是農作密集的耕地。 瑞士湖泊遍佈,大多數的湖泊為冰河時期經由冰河及冰河沖積的土砂石塊壓擠所造成。 <br /> <br /> <br />
4#
发表于 25.6.2007 21:5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6.6.2024 02:0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