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起卦,如果起卦,则需诚心。下面介绍两种最简单的起卦方法: <br><br>1、揲蓍法 <br><br>揲蓍法是古代通过数蓍草而得卦的方法。今天则可用竹签、火柴梗、筷子、纸牌等东西代替。程序为:准备五十根竹签(或其他),从其中抽出一根,只用四十九根。(“五十”为“大衍之数”,抽出一根象征浑然一体的“太极”) <br><br>★ 将四十九根竹签随意地分成两份,握在左右手中,或放在桌面的左右两边,象征天和地。 <br>从右边一份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中间,或置于桌面某处。这抽出的一根象征天和地之间的人。 <br><br>用右手数左边那一份竹签,每四根一组地数,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数到最后,余下四根以下的竹签,或一,或二,或三,或四,将这余下的竹签跟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中间那一根归并到一起,象征闰月。 <br><br>再用左手数右边那一份竹签,也是每四根一组地数。将余下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的竹签跟刚才左手小指与无名指的那几根竹签合并起来,其总数或为九,或为五。 <br>以上程序为第一变,叫“四营而成易”。 <br><br>之后,将这九根或五根竹签放到一边。再用剩下的四十根或四十四根竹签继续进行第二变。注意,只需要从上面★处往下重复同样的程序就可以了。但是最后数完两边的竹签后,将每一边剩下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的竹签和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中间预留的那一根合并起来后,起总数不是八就是四,此为第二变。 <br><br>将第二变余下的八根或四根竹签放到一边(注意,不要跟第一变所余下的九根或五根竹签相混。) <br><br>接着将另外剩下的三十二根或三十六根或四十根竹签随意分成两份,按第二变的程序得出最后竹签的余数,不是八就是四,此为第三变。 <br><br>三变完结之后,根据各次所余的竹签多少定出一爻的阴阳性质。其中,九和八为多数,五和四为少数。 <br><br>两多一少,比如一变剩下九,二变剩下四,三变剩下八,或九、八、四,或五、八、八,称为“少阳”,为不变之阳爻,画为“一”。少阳可用“七”表示。 <br><br>两少一多,如五、四、八,或五、八、四,或九、四、四,称为“少阴”,为不变之阴爻,画为 - - 。少阴可用“八”表示。 <br><br>如果为三少,即三变之后的余数为五、四、四,称为“老阳”,为可变之阳爻,画为“一”,可用“九”表示。 <br><br>三变的结果如果为三多,即为九、八、八,称为“老阴”,为可变之阴爻,画为“- -”,老阴可用“六”表示。 <br><br>老阳可变成阴爻,老阴可变成阳爻,统称为“变爻”,或称“动爻”。在画卦的时候,在老阳、老阴的旁边可打上“×”做为记号,亦可在老阳旁边注上“九”,在老阴旁边注上“六”,以便和少阳、少阴区别开来。变爻是断卦的重要依据。 <br><br>经过以上三变,就可以画出六爻卦的最下面一爻,即初爻。按以上方法在经过三变,就可以画出全卦的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第六爻(上爻)亦按同样程序得出,三变得一爻,一卦有六爻,故须经过十八变才可画出一卦。 <br><br>比如,经过十八次演变,以三变为一组,其结果是:第一组九、四、八,画为“一”定出最下面的初爻;第二组九、八、四,画为“一”,定二爻;第三组五、四、八,画“- -”,定为三爻;第四组五、八、四,画为“- -”,定为四爻;第五组九、四、四,画为“- -”,定为五爻;第六组五、八、八,画为“一”,定为上爻,画在最上面。该卦为损卦。本卦中没有老阳、老阴,也就是没有变爻,这种没有变爻的卦称为“静卦”。 <br> <br>又如,经过十八次演变,以三变为一组,其结果是:第一组五、四、八,画为“- -”;第二组九、四、四,画为“- -”;第三组五、四、四,画“一”;第四组九、四、八,画为“一”;第五组九、八、八,画为“- -”;第六组五、八、八,画为“一”,定为上爻。该卦为旅卦。其中第三组五、四、四为老阳,第五组九、八、八为老阴。皆为变爻,于是第三爻由阳转阴,第五爻由阴转阳,整个卦象变为否卦。原来的旅卦称为本卦,又称主卦或正褂。而由旅卦变来的否卦则称为变卦或之卦。断卦时主要依照本卦,有时也参考变卦和互卦(互卦是指取本卦的二、三、四爻组成一个新的单卦作内卦,放下面,再取本卦的三、四、五爻组成一个单卦作外卦,叠放在内卦之上组成一个新的卦象)。 <br><br>然后就可以通过周易的卦辞和爻辞结合要解决的事情进行推断。(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