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5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国的反政府武装组织详解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7.7.2006 18:30:35 | 只看该作者
各国的反政府武装组织详解<br /><br /><br /><br /><br />各国的反政府武装组织<br /><br /><br />注:包括分裂、极端组织<br /><br /><br /><br />①亚洲部分 斯里兰卡:猛虎组织(The 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rm—LTTE)全称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成立于1972年,首领布拉巴卡兰。猛虎组织是泰米尔人30多个反政府武装组织中最大最活跃的一个。1975年以来与政府军展开游击战。1980年初,该组织在其控制的贾夫纳地区建立“泰米尔国”的“民事政府”。政府军进行围剿,流血冲突不断发生。后该组织控制了斯里兰卡的北部、东部广大地区,不断制造暴力事件,印度总理拉·甘地和斯里兰卡反对党总统候选人加米尼均死于猛虎组织制造的爆炸事件。1994年8月,人民联盟政府成立,决定与猛虎组织举行和谈,经过两轮谈判后,终于1995年1月3日,签署停火协议,1月8日正式生效。1995年4月,该组织单方面撕毁协议,退出和谈,双方冲突再起。该组织现任领袖韦卢皮莱·普拉巴卡兰,高级指挥官:维纳亚加莫蒂·穆拉利塔兰。 <br />印度尼西亚:自由亚齐运动(武装分裂主义组织) 成立于1976年,它要求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端的亚齐特区成立一个伊斯兰国家。1976年12月以来,双方冲突已经造成1万多人死亡,仅2003年一年就有1700人在冲突中丧生。 <br /><br />菲律宾: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菲最大穆斯林反政府民族武装组织。1978年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分离后建立。初期力量极小,90年代后逐步壮大,1996年9月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部分不愿接受政府军警整编的人员陆续加入,其力量大增。现有成员15400人,各式武器11300余件。该阵线一直坚持分离主义武装斗争,主张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独立、严格的伊斯兰国家。拉莫斯总统任内,与政府共进行了六轮低级别谈判,但因双方立场迥异而无实质进展。埃斯特拉达就任后,双方于1998年8月签署《关于推动棉兰老和平进程协议》,9月,又签署将各自前沿阵地部队后撤5公里并实行停火的协议。但上述协议并未得到执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1999年,政府军警部队与摩伊游击队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与交火,和谈因菲参议院批准《菲美访问部队协议》等因素一再延迟至10月才开始。双方和谈小组于12月就谈判规则与程序达成一致,决定2000年1月开始正式谈判。主席哈希姆·萨拉马(Hashim Salamat)。 <br /><br />阿布沙耶夫反政府武装(武装极端主义组织) 阿布沙耶夫是菲律宾一个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该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据估计该组织目前拥有数百名武装战士,主要集中在菲律宾最南部的几个岛屿上。 来自菲律宾军方的消息称,这个组织的出现源于该国南部棉兰老岛一些分离主义者要求建立独立伊斯兰国家的暴乱。进入90年代后,年轻一代的好战分子对老一代领导人的政策不满,之后单独成立了这个更为极端的组织。该组织主要由来自各大学的伊斯兰学生组成。 1992年,阿布沙耶夫几名成员向菲南部一城市码头的人群投掷炸弹,造成数人受伤。1993年,袭击了一座机场和一些罗马天主教教堂。1994年,袭击了南部城市的一所大教堂,造成数人死亡。1995年4月,对基督教城市发动了一次残酷的进攻,造成53位平民和士兵死亡。该组织在实施炸弹攻击的同时,还绑架外国人,包括传教士在内。1993年,阿布沙耶夫的枪手绑架了来自美国费城的61岁的语言研究人员查理斯—沃尔顿,23天后才被释放。1994年,阿布沙耶夫又分别绑架了3名西班牙修女和一位西班牙传教士。1998年,他们绑架了两位香港男子、一位马来西亚人和一位台湾老太太。 据了解内情的人透露,阿布沙耶夫内的枪手非常凶残,往往用砍头来处理人质。 <br /><br />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 菲最大穆斯林反政府民族武装组织。1978年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分离后建立。初期力量极小,90年代后逐步壮大,1996年9月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部分不愿接受政府军警整编的人员陆续加入,其力量大增。现有成员15400人,各式武器11300余件。该阵线一直坚持分离主义武装斗争,主张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独立、严格的伊斯兰国家。拉莫斯总统任内,与政府共进行了六轮低级别谈判,但因双方立场迥异而无实质进展。埃斯特拉达就任后,双方于1998年8月签署《关于推动棉兰老和平进程协议》,9月,又签署将各自前沿阵地部队后撤5公里并实行停火的协议。但上述协议并未得到执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1999年,政府军警部队与摩伊游击队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与交火,和谈因菲参议院批准《菲美访问部队协议》等因素一再延迟至10月才开始。双方和谈小组于12月就谈判规则与程序达成一致,决定2000年1月开始正式谈判。主席哈希姆·萨拉马(Hashim Salamat)。 <br /><br />菲律宾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 1968年12月建立。1969年3月该党建立了军事组织——新人民军,进行武装斗争,目标是夺取国家政权。该党及其组织长期以来被政府宣布为非法,总书记何塞·西逊长期以来流亡在荷兰。90年代以来,菲共内部矛盾不断加深,1992年形成“抵制派”(列宁主义)和“效忠派”(亲西逊派)。前者另成立菲工人革命党。1994年,从新人民军分裂出来的“亚历斯·文加瑶派旅”与“抵制派”联合。但西逊仍代表菲共主流。1986年8月,由该党领导的全国民主阵线与阿基诺政府举行和谈,11月达成停火协议。1987年2月协议到期后,双方重开战火。拉莫斯政府成立后,1992年9月,双方在荷兰海牙举行了探索性会谈。1997年,双方在荷兰重开和谈。近年来,新人民军严重受挫,1999年兵力约9400多人。1999年5月,菲共因菲参院批准《菲美访问部队协定》单方面终止和谈进程,菲政府转而使和谈地方化,同时继续对流亡海外的菲共主流派领导人敞开谈判大门。6月菲总统发布政令,建立“全国和平论坛”,负责解决和谈有关问题,制订与和平进程有关的改革措施,下设“地方和平论坛”,在吕宋、维萨亚和棉兰老负责建立政府与菲共地方组织间的联系。 <br /><br />印度:阿萨姆邦联合解放阵线,成立于1979年,以实施暗杀、绑架、袭击军警等暴力活动而著称,其宗旨要把阿萨姆邦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主席:阿拉宾达·拉吉柯瓦。 <br /><br />另外,在印度还有几个种族分离极端武装组织(反政府武装组织),它们是: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卡塔普尔解放组织和卡尔比国家志愿军。 <br /><br />尼泊尔: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派),1996年2月发动“人民战争”,旨在推翻尼泊尔君主立宪政体,建立一个共和国。领袖普拉昌达(普什帕·卡迈勒·达哈尔) <br /><br />缅甸:克伦民族联盟。 该联盟是缅甸独立初最有实力的组织之一,他们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军兵力仅次于缅共人民军。克伦民族联盟还联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装组织并组成了“民族民主统一战线”。1994年该联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员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至联盟一分为二。一派是以波妙为首的基督教派继续沿用“克伦民族联盟”名称。另一派改称“克伦进步佛教协会”。1995年初,缅政府军趁其内讧之机,向克伦民族联盟发起了大规模进剿,一举攻克其总部马纳普洛并占领了其控制区。迫使该部转移至缅泰边境西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br />2000年初,一直担任克伦民族联盟主席和克伦民族解放军司令的波妙宣布退位,由苏巴丁接任。现克伦民族联盟主要活动于缅甸东部的缅泰边境地区,控制区1.3万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13万人。总兵力5000余人(有的资料称已发到1万多人),总部设在缅泰边境的马沙若达。该部与缅政府和缅族之间矛盾根深蒂固,一直坚持与政府武装对抗,和解的可能性不大。 <br /><br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 成立于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了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br /><br />掸邦联合革命军。 成立于1960年,莫亨任首领。1985年该部与坤沙的蒙泰军合并。1996年初,原莫亨归部团长约色率2000余人,脱离坤沙自立门户,重新组成“掸邦联合革命军”。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该部现主要活动于景栋以南,邦弄以东地区,以及孟乃、兰科、孟班、赛芒滚、万达果、刀辛和孟裴等地。总兵力约5000余人,编成756、757、758和759四个旅,总部设在景康(景统)。该部现仍继续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 <br /><br />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 该阵线是缅甸若开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组织,成立于1978年,同时建立了“罗兴伽穆斯林游击队”,并在该邦的貌夺和布帝洞等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91年缅政府对其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该部武装和穆斯林难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国。外逃的穆斯林团结阵线仍继续在孟加拉国坚持反缅政府的斗争,并向伊斯兰国家请求援助,现该阵线由昭鲍任主席,努尔·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总书记,武装力量约3000余人,总部设在孟加拉国境内。 <br /><br />坤沙余部和其他较小的民族武装组织。 坤沙余部包括张维纲的自卫队、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军、赵苏来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总兵力约1万人。其他较小的反政府组织还有若开民族解放军、若开解放党和钦族解放军等。 <br /><br />佤邦联合党与佤邦联合军(MNSA)。 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1989年11月改名为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部份。北部与中国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现党总书记赵尼莱,副总书记肖明亮、鲍有义。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布莱康。总部设在帮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挥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部”设在莱三哨。部长魏学刚(兼南部军区司令),书记鲍有义(兼南部军区政委)。 <br /><br />克钦独立组织与克钦独立军(KIA)。 1960年成立,同时建立了克钦独立军,布莱森任主席兼总司令。其宗旨是“反对大缅族主义,建立拥有主权的独立的克钦共和国”。1989年缅政府向该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占领了该部一部份地盘,重创其一个旅并围困另一个旅。1994年2月独立军与缅政府达成停战协定。其兵力从6000余人减少到3000余人,控制区缩小到1万余平方公里。2001年2月独立军部份军官发动兵变,推举都介接替昭迈出任独立组织中央主席和独立军总司令,现该部编为1个师、4个旅、22个营。总部设在莱辛。 <br /><br />克钦新民主军(NDA)。 是1989年10月由缅甸共产党101军脱离缅共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6000平方公里,分为片马、昔董、拖角和落空4个区,人口7万余人。武装力量有军队500余人,民兵1000余人。主席兼司令丁英,副司令泽龙。总部设在板瓦。 <br /><br />新孟邦党(NMSP)。 成立于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党内出现矛盾发生内讧,分成两派。1987年两派经过协商又重新统一。1993年-1995年该党与缅政府举行过4次和解谈判。1995年6月双方签订了政治和解协定。1998年以来,由于缅政府在孟族聚居区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党声称要中止与缅政府和平协定。现该党总兵力7800余人,各种武器8300余件,总部设在耶羌帕。 <br /><br />掸东同盟军(NDAA)。 是1989年4月由缅甸共产党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三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br /><br />果了同盟军(MDNA)。 是1989年3月由缅甸共产党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出了彭家声,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br /><br />掸邦军(SSA)。 领导人色廷,兵力2100人,总部盛加。 <br />克钦保卫军(KDA)。 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岗卡。 <br />勃欧民族组织(PNO)。 领导人昂坎迪,兵力1400余人,总部椒得龙。 <br />崩龙邦解放军(PSLA)。 领导人吴埃孟,兵力1400余人,总部楠玛都。 <br />克洋民族保卫军(KNG)。 领导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总部孟别。 <br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 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霍雅。 <br />新克洋邦党(KPP)。 领导人吴瑞埃,吴丹梭奔,兵力150人,总部彬泷。 <br />掸帮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 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瑙都。 <br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 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多达玛基。 <br />若开共产党(CPB)。 领导人沙吞吴,兵力300人,总部布帝洞。 <br /><br />老挝:老挝先后出现的武装组织有民主救国组织、中立救国组织、独立组织和民族联合阵线等,目前仍在继续活动的主要是民族联合阵线(郎王宝军事集团),他们一直得到美国和西方的支持和援助,经常在老中和老泰边境地区进行武装骚乱活动。 <br /><br />②非洲部分 <br /><br />利比里亚: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盟(利民联) 成立于利比里亚前总统泰勒时期,领导人:科尼 <br /><br />利比里亚民主运动(利民运) 成立于利比里亚前总统泰勒时期,领导人:尼梅利 <br /><br />塞内加尔:卡萨芒斯民主力量运动(卡民运)(武装分裂主义组织) 塞内加尔南部的卡萨芒斯地区的反政府分裂武装组织,成立于1982年左右。领导人:西迪巴吉 <br /><br />乍得:乍得民主与公正运动(Mouvement Pour La Democratte Et La Justice) 成立于1998年左右。领导人:多戈伊米(2002年9月触雷身亡) <br /><br />乍得全国抵抗联盟 成立于1996年,主要活动在乍得东部地区。领导人:穆罕默德·格拉法 <br /><br />苏丹:苏丹人民解放运动 苏丹南方最大的反政府武装,领导人是约翰·加朗。该运动又称“加朗运动”、“人运”、“主流派”,其武装力量称“苏丹人民解放军”(SPLA)。主张以武力推翻现政府,建立世俗社会,废除伊斯兰法,公平发展各地经济,与政府共享国家财产。2005年1月与苏丹政府达成正式的和平和解协议。其党主席约翰·加朗出任苏丹第一副总统,但在7月底坠机身亡。苏丹第一副总统由“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主席兼任南方政府主席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出任。 <br /><br />南部苏丹独立运动(South Sudan Indepence Movement—SSIM),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一个派别恢复出来的反政府武装,2005年1月与苏丹政府达成正式的和平和解协议。领导人-里夫克·马沙尔·特怪-杜尔冈。 <br /><br />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NDA),苏丹反政府运动的联合组织,2005年1月与苏丹政府达成正式的和平和解协议。主席-奥斯曼·米尔加尼。 <br /><br />“正义与公平运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反政府武装,2005年1月与苏丹政府达成正式的和平和解协议。 <br /><br />安哥拉: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ao Nacional Para Independencia Total de Angola),简称安盟 ( Unita )。主要反对党。临时领导人、总书记保罗·鲁坎巴·加多(Paulo Lukamba Gato)。成立于1966年3月。1967年开始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1975年初同安人运、安解阵和葡当局组成过渡政府。安内战爆发后,转移到农村和丛林山区,开展反对安人运政府的游击活动。1991年与安政府签署《比塞斯和平协议》。1992年注册成为合法政党并参加当年的大选。1994年与政府签署《卢萨卡议定书》。1998年9月,内部分裂,部分高级成员成立安盟革新委员会,公开反对党主席萨文比。2002年2月22日,萨文比被政府军击毙。总书记加多成为安盟临时领导人。 <br /><br />布隆迪:保卫民主全国委员会(Conceil National pour la Défense de la Démocratie -CNDD),于1994年10月从民主阵线中分裂出来,为非法政党,主张武装斗争、国际军事干预和改组布军队。领导人为莱奥纳尔·尼昂戈马(Léonard Nyangoma,前内政部长)。1998年6月,尼昂戈马参加阿鲁沙和谈,后签署了阿鲁沙和平协议并加入过渡政府。但CNDD下属武装组织&quot;布隆迪保卫民主力量&quot;(Forces pour la Défense de la Démocratie au Burundi -FDD)领导人让·博斯科·恩达伊肯古卢基耶(Jean Bosco Ndayikengurukiye)则坚持武装斗争,与尼昂戈马分道扬镳。2001年10月,保卫民主力量(FDD)发生内讧,分裂成以恩库伦齐扎为首的强硬派和以恩达伊肯古卢基耶为首的温和派。两派分别于2002年10月和12月与过渡政府达成停火协议。 <br /><br />胡图人民解放党(Parti pour la Libération du Peuple Hutu -PALIPEHUTU),简称&quot;解放党&quot;,1970年成立,为非法政党。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党主席艾蒂安·卡拉塔西(Etienne Karatasi),现流亡丹麦。下属两支武装力量为:&quot;民族解放阵线&quot;(Front pour la Libération Nationale -FROLINAT),总部设在坦桑尼亚,负责人为约瑟夫·卡伦巴(Joseph Kalumba)。该派98年参加阿鲁沙和谈,2001年参加了过渡政府。解放民族阵线(Front National de la liberation),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内部几度分裂。2002年10月,以穆加巴拉博纳为首的温和派与过渡政府签署了停火协议,阿加东领导的强硬派则拒绝和谈。 <br /><br />索马里:索马里救国民主阵线(Somali Salvation Democratic Front):简称救阵,成立于1979年,系最早成立的反政府组织。成员以达罗德族下属的米周提尼和杜尔巴亨特次部族为主。控制索东北部及中部地区。1993年分裂为两派,一派以救阵前任主席穆罕默德·阿布希尔·穆萨(Mohamed Abhsir Musse)为首,另一派以前任军事首领阿卜杜拉希·尤素福为首。1998年7月,尤素福联合东北部索马里民主联盟和索马里联合党等小派别,成立“邦特兰”自治政权,自任“总统”。2001年6月27日,尤操纵邦特兰议会表决,将其任期延长三年,遭到邦最高法院反对。11月14日,邦特兰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贾马·阿里·贾马为邦特兰第二任主席,艾哈迈德·马哈穆德·古恩莱为副主席。尤素福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双方发生武装冲突。2002年8月,尤将贾及其支持者逐出邦特兰并宣布组成新一届&quot;内阁&quot;。2004年11月10日,索马里过渡全国议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选举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为索马里临时总统。 <br /><br />拉汉文抵抗军(Rahawayn Resistance Army):1995年4月成立。由拉汉文族人组成,主席兼总司令穆罕默德·努尔·夏尔古杜德(Mohamed Nur Shatihudud)。1999年12月9日,在巴伊-巴科尔地区建立自治政权。2000年,拉汉文抵抗军代表参加了阿尔塔和会,抵抗军秘书长德罗当选索过渡议会议长,而主席夏尔古杜德因未得到实惠,撤消了对和会及新政权的支持。2002年3月31日,拉汉文抵抗军(RRA)在拜多阿召开会议,决定成立&quot;索马里西南国&quot;,并选举夏尔古杜德为主席。不久,副主席加比尤和伊斯梅尔即与夏尔古杜德发生内讧,并将夏及其支持者逐出了拜多阿。 <br /><br />索马里民族联盟(Somali National Alliance):简称民盟,1992年成立,由索马里联合大会(已解体)的法拉赫·艾迪德派、索马里爱国运动的艾哈迈德·奥马尔·杰斯派、索马里民主运动和南方民族运动联合组成,成员主要为哈维耶族。控制中部和南部三分之一地区,有统一的政权机构,系索南方实力最强的组织。反对西方国家和联合国干预索内部事务。1995年6月,民盟分裂为以奥斯曼·哈桑·阿里·阿托(Osman Hassan Ali Ato) 为首的民盟/阿托派和以法拉赫·艾迪德为首的民盟/艾迪德派。1996年8月,艾迪德在冲突中受伤致死,其子侯赛因·穆罕默德·艾迪德继任其位。1999年,艾派支持埃塞反政府武装奥罗莫解放阵线,与埃塞发生冲突,遭受重创,但目前仍为索南方实力最强的武装派别。 <br /><br />索马里民族运动(Somali National Movement):简称民运,1981年成立于伦敦,198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迪雷达瓦设总部。成员大部分为伊萨克族。系北方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武装派别。1991年西亚德政权垮台后,控制整个西北部地区,宣布北方&quot;独立&quot;,成立&quot;索马里兰共和国&quot;。首任领导人阿卜杜拉赫曼·艾哈迈德·阿里·图尔。1993年5月,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埃加勒当选&quot;总统&quot;,1997年2月连任。2001年5月31日,索马里兰举行全民公决,通过含有独立条款的新宪法。7月,埃加勒因与反对派发生矛盾而在哈尔格萨成立&quot;联合人民民主党&quot;(Allied People&#39;s Democratic Party,索语简称UDUB,意为支柱),通过了党章并建立了中央委员会。2002年4月埃病逝,原&quot;副总统&quot;达希尔于5月1日就任&quot;代总统&quot;。 <br /><br />索马里爱国运动(Somali Patriotic Movement):简称爱运,1989年成立,成员主要为达罗德族下属欧加登次部族,是推翻西亚德政权的主要力量之一。控制南方的基斯马尤港及其附近地区。后因内讧分裂为两派。一派以艾哈迈德·奥马尔·杰斯(Ahmed Omar Jess)为首,成为民盟的组成部分之一,另一派以阿登·阿卜杜拉希·努尔(Aden Abdillahi Nur)为主席,由前总统西亚德的女婿摩根任副主席和军事首领(掌实权)。1999年6月,杰斯派与艾迪德派联手,从摩根手中夺取基斯马尤。摩根派主力被消灭。 <br /><br />索马里救国联盟(Somali Salvation Alliance):简称救盟。1993年成立,初期由索马里联合大会的阿里·迈赫迪·穆罕默德派与11个派别组成,成员主要为哈维耶族,迈赫迪任主席。控制摩加迪沙北部及其附近地区。1998年3月同艾迪德派结盟,共同在摩加迪沙组建贝纳迪尔行政机构,但经营不利。1999年5月,穆萨·苏迪(Musa Sude)夺权,控制救盟,迈赫迪退居国外。救盟转而与艾迪德派为敌。 <br /><br />索马里民族阵线(Somali National Front):简称民阵,亲前总统西亚德的武装组织。1991年西亚德政权被推翻后成立,成员以达罗德族下属的马雷汉次部族为主。在索南部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交界的边境地区活动。领导人奥马尔·哈吉·穆罕默德·哈尔西(Omar Hagi Mohamed Hersi)。1999年,艾哈迈德·谢赫·阿里·艾哈迈德(Ahmed Sheikh Ali Ahmed,别名布拉勒,BURAALE)率部从民阵中分离出来,民阵正式分裂为哈吉派和布拉勒派。 <br /><br />埃塞俄比亚:奥罗莫解放阵线(Oromo Liberacion Front—OLF),简称奥解阵。成立于1974年,书记G.迪尔波。 <br /><br />利比亚:利比亚全国民主联盟 反卡扎菲政府的反政府组织,成立于1977年左右,领导人:马哈茂德·苏莱曼·马格里比(利前总理)。 <br /><br />伊斯兰战斗集团(Fighting Islamic Group—FIG),谋求建立伊斯兰政权,声称对1996年的颠覆活动负责。 <br /><br />利比亚变革运动(Libyan Movement for Change and Reform—LMCR),总部在伦敦。 <br /><br />利比亚全国联盟(Libyan National Alliance—LNA),1980年在开罗成立;领导人-曼苏尔·基基亚。 <br /><br />利比亚全国拯救阵线(National Front for the Salvation of Libyan—NFSL),1981年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成立;旨在推翻卡扎菲政权。领导人-穆罕默德·梅加里夫。 <br /><br />科特迪瓦:科特迪瓦正义与和平运动,领导人加斯帕尔·德利。 <br /><br />科特迪瓦大西部人民运动,费利克斯·多。 <br /><br />利比亚民主运动(Libyan Democratic Movement—LDM),1977年成立,基地在国外。 <br /><br />刚果(金)[扎伊尔]:刚果解放运动,简称解运,成立于1998年左右,为刚果(金)东部的两大反政府武装之一。1998年8月刚果(金)爆发战争后,卢旺达和乌干达出兵分别支持刚反政府武装“刚果民主联盟”和“刚果解放运动”,而安哥拉、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则应邀出兵支持刚政府。冲突各方于1999年签署了卢萨卡停火协议,规定外国军队立即撤离,刚国内各派进行对话,通过谈判解决刚危机。2001年8月,刚国内各派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对话,并于2002年底达成一项关于刚2年过渡时期的分权协议。根据2002年底达成的和平协议,刚果(金)所有武装人员或者解除武装,或者整编加入国防军。2003年底,原政府军和原反政府武装刚果民主联盟、刚果解放运动的部队开始整编。2004年5月26日以来,已加入政府军的刚果民主联盟与政府军在布卡武市及其周边地区多次发生激战,并于6月2日攻陷该市领导人:让-皮埃尔·本巴。 <br /><br />刚果民主联盟(戈马派),简称民盟,成立于1998年左右,为刚果(金)东部的两大反政府武装之一,领导人:阿扎里亚斯·鲁贝鲁瓦。 <br /><br />尼日利亚:尼日尔三角洲人民志愿军(The Niger Delta People&#39;s Volunteer Force),尼日尔三角洲的一支地方民兵武装,多年来一直寻求自治并要求与尼日利亚政府共享石油收入。领导人:穆贾希德·多库波·阿萨里 <br /><br />尼日尔三角洲警卫军(The Niger Delta Guard&#39;s Soldier),尼日尔三角洲的一支地方民兵武装,多年来一直寻求自治并要求与尼日利亚政府共享石油收入。 <br /><br />③欧洲部分 <br /><br />俄罗斯:车臣反政府武装(武装恐怖分裂主义组织),即车臣国民卫队,成立于1991年11月,是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组织的武装分裂组织。俄罗斯当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于1994年12月出兵车臣。但是车臣武装一直拒绝放下武器,致使这场内战持续了20个月之久,杜达耶夫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死。1996年底,在车臣非法武装在俄境内先后制造两起重大劫持人质事件后,俄军被迫撤出车臣。为彻底解决车臣问题,俄联邦当局于1999年出动10万军人,对车臣进行封锁和展开军事打击。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非法武装被消灭,俄军几乎控制了车臣全境。但是,车臣剩余的非法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频频进行暗杀和恐怖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活动猖獗,不断制造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br /><br />④南美洲部分 <br /><br />哥伦比亚: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Power Armed Revolution of Columbia—PARK) 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现有兵力1.7万人,是南美洲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反政府游击队组织,目前同哥政府军以及右翼准军事组织仍处于交战状态。领袖:曼努埃尔·马鲁兰达·贝莱斯。 <br /><br />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Race Liberation Arm of Columbia—RLAC) 成立于1964年,现有成员4500人,是哥国内仅次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第二大游击队组织。在古巴政府的协调下,哥伦比亚政府和“民族解放军”1月29日至31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开了有哥国内各界人士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的哥伦比亚“和平大会”。据认为,这是双方在结束国内武装冲突、实现永久和平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领袖:尼古拉斯·罗德里格斯 <br /><br />哥伦比亚联合自卫力量(Unite Self-defense Power of Columbia—USPC) 是哥国内第一大反政府武装,成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目前拥有成员1.7万。它与该国第三大反政府武装、拥有4500人的“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虽然于上个世纪90年末与哥伦比亚国政府开始了和平谈判,但由于两个组织没有诚意以及与政府分歧过大,因而和谈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且经常中断。 <br /><br />海梅·巴特曼·加永(The Jaime Bateman Cayon):哥伦比亚游击队组织;1990年游击队组织“四一九运动”放下武器,成为合法政党,该组织即从“四一九运动”中分裂出来;1997年12月该组织绑架了总统府新闻秘书威廉·帕拉和一名记者。 <br /><br />武装市民组织:近几年来成立的一支对付哥伦比亚游击队的武装力量。该组织的许多成员与在哥伦比亚发生的严重侵犯人权事件有关。1997年11月哥伦比亚宪法法院裁定该组织为合法组织。 <br /><br />哥伦比亚联合自卫军(United Self-defense Forces of Colombia—AUC):成立于1996年,现有武装成员8000人 。非法的右翼准军事组织。 <br /><br />⑤北美洲部分 <br /><br />波多黎各:波多黎各民族解放武装力量(Fuerzas Armadas de Liberacion Nacional—FALN) 约在1974年成立的鼓动争取波多黎各脱离美国独立的好斗的民族主义组织。它曾从事爆炸和其他恐怖活动。这个组织的先驱者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P.A.坎波斯领导的主张暴力的民族主义党,掀起了暴动、暗杀以及其他抗议和流血事件。1950年11月日,波多黎各民主主义者企图在华盛顿暗杀杜鲁门总统,但未得逞;另一集团于:1954年3月1日开枪扫射美国众议院的会议室,打伤5名众议员。1971年在圣胡安和其他波多黎各城市发生一连串炸弹爆炸事件。1973年,一自称“复仇女神”的波多黎各小组织在纽约许多商店放置燃烧装置。波多黎各民族解放武装力量的名称于1974年10月26日第一次出现,当天有5枚大型炸弹在曼哈顿爆炸,在华尔街地区、洛克菲勒中心和帕克大街造成巨大物质损失,但无人受伤。这个组织声称对这些事件负责,并对后来在波多黎各本土的爆炸事件负责。1975年一年内该组织自夸制造了一连串爆炸事件,开始是1月24日的华尔街爆炸事件,有3人死亡,40人受伤;高潮是10月27日几乎同时发生在纽约、华盛顿和芝加哥的9起爆炸事件,但仅造成财产损失。此后几乎每年豆油零星的爆炸事件。1980年4月由C.A.托雷斯(28岁)率领的该组织10名恐怖分子被控抢劫、阴谋反叛以及违法持有枪支等被捕,后被州及联邦法庭判处长达50年的监禁。 <br /><br />海地:阿尔博尼塔抵抗阵线,1998年成立的反对前总统阿里斯蒂德的武装组织。2004年2月,该武装组织与其它一些军事力量合并,更名为“解放海地全国抵抗阵线”。领导人分别是:比特·梅塔耶 居伊·菲利普 <br /><br />加拿大:民族独立同盟,又称魁北克解放阵线(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Quebec),成立于1960年代,主张魁北克并非和其他地区一样只是一个省分,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领导人勒韦斯克(Ren&#39;e Lévesque) <br /><br />魁北克独立社会者主义行动联盟(Independence society doctrine activity alliance of Quebec),保守的魁北克独立组织,主张用暴力获得魁北克的独立。 <br /><br /><br /><br /><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7.7.2006 20:17:2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长知识。 但个人反对暴力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8.2006 11:1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6.8.2006 16:59:47 | 只看该作者
资料:黎巴嫩真主党    <br /><br /><br /> <br /> <br /><br />  黎巴嫩真主党诞生于1982年,当时的黎巴嫩内战已进入第7个年头,以色列亦大举入侵,导致近60万什叶派穆斯林难民涌入黎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没有住房和工作,他们期望拥有自己的组织,渴望返回家园。于是,在当时伊朗精神领袖霍尼梅尼的支持下,真主党在贝鲁特南郊诞生了。它是穆斯林什叶派政党,打出开展武装斗争,将以色列占领军赶出黎的旗号。 <br /><br /><br />  黎真主党在抗击以色列占领的斗争中越战越强,现已成为一支拥有数千人的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战术运用灵活的武装。自成立之日成,真主党游击队在黎与以军的武装冲突就没有停止过,最终迫使以色列于2000年5月撤出黎南部。以色列认为,黎真主党游击队之所以“肆无忌惮”,主要是有叙利亚和伊朗两个靠山。<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2.2024 23:3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