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52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过日尔曼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0.12.2006 18:58:44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走过日尔曼<br />                                       <br />                                 <br />                                                                        <br />                                 吴乐<br />                                                                        <br />                                   <br /><br />十七世纪荷兰发展成为航海和贸易强国.<br />十八世纪,世界文明的重心在巴黎.<br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世界文明的转移到了伦敦。<br />二十世纪世界文明几乎由美国取代.<br />  <br />据说,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好的地区----北欧,<br />最幸福的地方----丹麦.<br />最美丽的国度---瑞士,<br />技术最强的国家-----德意志,<br />音乐之乡----奥地利<br />还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列士敦士登澳大利亚新西兰.....<br />这些国家的人均GDP和竞争力都居世界前列,他们对人类在科学、艺术、政治等各个<br />领域都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br />这些国家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统统是由日尔曼民族为主体或主导的.<br /><br />着实叫人不敢相信,日尔曼有如此厉害?日尔曼何许人也?从何而来?又将从何而去?<br /><br /><br /><br />四百万年前,在非洲大草原上站立起第一个人类的祖先.<br />约70万年前就有人踏足欧洲.<br />在德国都塞尔多夫发现了距今5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遗骨.<br />第四纪冰河期以后,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属于印欧语族的雅利安人的一个分支离开<br />了中亚草原,他们也许就是欧洲最早的族群,逐渐分成特点各不相同的凯尔特人,罗马<br />人,古希腊人和日尔曼人.<br />&quot;日耳曼”这个词的来源和意义至今无法定论.在罗马语中,乃是“令人生畏的、好<br />战的战士”之意.后来这个词也就被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了。<br /><br />日耳曼人的祖先最早居住在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Jutland)和北德平<br />原。<br />那时欧洲森林的覆盖率高达80%以上.日德兰林木葱茏沼泽密布,终年雨雾弥漫.<br />公元前1000年左右,已有日耳曼人居住在波罗的海西岸,主要以狩猎、畜牧为主,为<br />了夺取新的牧场和猎场不断迁徙和扩张..<br />公元前600年左右,一部分日尔曼部落慢慢向丹麦挪威瑞典扩张.<br /><br /><br /><br />条顿悲歌<br /><br /><br />另一些部落辛布里人(Cimbri)、条顿人(Teutones)和阿姆布昂人(Ambrones)<br />沿易北河(Elbe)逆流而上,向内陆腹地进发。<br />在易北河上游的山区里,他们遭到了凯尔特部落波吉人(Boji)的顽强的抵抗,迫使<br />日耳曼人转向更加遥远的南方。<br />在莱茵河下游,赶走了生活在那里的凯尔特人,在今贝尔格莱德西郊建立了首都“条<br />顿堡”(Teutoburgium)。另有一支辛布里人继续沿多瑙河东进,一直抵达黑海。<br /><br />公元前113年春,罗马人第一次与这个来自北方的蛮族相遇.在匈牙利平原西南边陲<br />的叫诺里亚(Noreia)的地方,辛布里使者毕恭毕敬地听完罗马执政官的训斥,然后<br />表示他们无意发动侵略,也不想找邻居们的麻烦。罗马官员当面对他们的恭顺表示非<br />常满意,暗地里却企图采取突袭行动。当计划付诸实施时却变成了巨大的灾难:日<br />耳曼人在战斗初期确实措手不及,但很快就稳住阵脚发起反击,把罗马军杀得落花<br />流水。突然天降雷阵雨,迷信的日耳曼人以为这是天神武丹让他们停止追击.<br />之后,日尔曼人不可理喻地折向西方,先逆多瑙河而上,再顺内卡河而下,于公元<br />前110年前后渡过莱茵河,深入高卢地区.<br /><br /> 公元前109年,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再次与罗马人作战。 在罗讷(Rhone)<br />河上游,四万多罗马、高卢联军将士无一生还。 <br /><br />可能是由于歉收导致粮荒的原因,公元前105年春天,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br />人又离开了罗讷河上游,沿河岸向南前进。<br />10月初,在里昂(Lyon)城南与罗马军队鏖战。日耳曼约为30万人,其中能够战斗<br />的成年男子约有15万左右;罗马方面投入了8万正规军,加上联盟部队及随军奴隶,<br />总数超过12万人.<br /> 10月6日,仅仅在这一天的时间,罗马军队再次覆灭.<br /> 所有战俘、乃至于随军的奴隶,不分贵贱,均被就地处决,内脏和鲜血被用来祭<br />祀;更有甚者,日耳曼人连罗马人的武器装备和金银财物都不要,反而把它们一律<br />扔进河里祭祀河神,河水为之不流。方圆数十里的树林中,树干上遍钉著罗马人的<br />首级,树枝上挂满了从战马、驴、骡身上扒下来的皮毛,鬼哭狼嚎之声直上云霄。<br /> <br /><br />辛布里人在西班牙山区遭到当地土著的层层阻击,进展很不顺利,终于在公元前103年<br />折回高卢;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则横扫了高卢北部的所有凯尔特部落,唯有莱茵河<br />西岸的比利时人(Belgae,也译作比尔及人)能够抵挡住他们的攻势。有证据表明,<br />条顿人中的一部分曾经在不列颠岛南部登陆,另一部分甚至还东渡莱茵河返回中欧<br />.<br /><br />公元前102年春天,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已在塞纳河上游会师,正向东南<br />方向移动。他们同居住在今瑞士地区的赫尔维提人(Helvetii,也译作厄尔维几人)<br />结成了同盟,打算通过后者的领地向意大利进军。<br />在罗讷河上游地区,由于人数过多,给养不足,日耳曼人再次兵分两路:辛布里人<br />选择了汉尼拔之路,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则直接南奔地中海,结果一头撞上了罗马<br />军。他们在山丘上用三层牛车圈住自己的家眷,然后全体成年男子猛扑向罗马军的<br />壁垒。战斗一连持续了三天没有分出胜负,到了第四天早晨,&quot;野蛮人&quot;突然躁动起<br />来,带著他们所有的财产,绕过罗马营垒走了。<br />不久罗马大军就从侧翼超过了日耳曼人,并且在山顶上发现:阿姆布昂人正在河谷<br />中洗澡.<br />罗马大军如猛虎下山,阿姆布昂人毫无准备,但仍然进行殊死的拼杀,就连妇女和少<br />年也都奋勇地举起战斧和罗马人肉搏。<br /><br />作为一个民族,阿姆布昂人消失了。<br />三天后条顿人再次与罗马人大战,持续了两天两夜,条顿人也不复存在。<br /><br />仅仅两个月,辛布里人出现在阿尔卑斯山脉的茫茫积雪里,向驻扎在意大利北部的<br />罗马军队发动了迅雷般的袭击,并且占领了那里。<br />公元前101年7月30日,米兰西郊的维尔塞莱(Vercellae)平原上爆发了辛布里人与<br />罗马人的大决战.辛布里人15000名重骑兵的身后跟着数万步兵,都用铁链琐在腰间,<br />组成上百排的连环长阵,这就是辛布里人在战场上有进无退,百战百胜的秘方。在<br />东方升起的阳光辉映下,他们看不见敌人列队。重骑兵很快在风沙中迷失了方向,回<br />撞入本方的步兵方阵,成千的步兵被琐在自己身上的铁链拉倒,或是被战马踩死。<br /><br /><br />辛布里妇女在后面疯狂地敲著野牛皮鼓.辛布里王在身被数十创后轰然倒地.<br />  <br />三天之后,战斗总算分出了最后的胜负,罗马军一共杀死了大约12万辛布里人,俘<br />虏了6万人。最后300名身著白衣的辛布里妇女亲手刺死自己的父母,掐死自己的儿<br />女,然后自杀。 <br /><br />今天,也有称条顿人为日尔曼人的.<br /><br /><br /> 其它日耳曼人(比如斯维比人)得以在今天的黑森州和美因河流域定居。在他们的<br />首领阿里奥维斯图斯的领导下他们甚至闯入高卢,但在那里被恺撒于前58年击败被<br />迫退回莱茵河东。恺撒将莱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边界。<br /><br /><br /><br /><br />日尔曼人生活社会状况<br /><br /><br /><br />恺撒著有《高卢战记》,以及由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在1世纪末完成的《日耳曼尼亚<br />志》都对日耳曼人的生活社会状况有详细记载。纪元之初,共约有600万的人。日耳<br />曼人的确比罗马人高大,此外有相当大的体力,大多数人的确有金发。但耐久力比<br />较低。健康状况往往很坏:营养不良和关节炎非常普及。平均寿命只有35年。<br />惯于冰天雪地的北方生活,不适应炎热潮湿的海洋气候。以粗麻为衣,以动物的肉<br />奶为食。较罗马人,性情更为憨厚、质朴,知识显得较为匮乏。但这却是个崇尚武<br />力的民族,认为流血比流汗高尚. 平日.酗酒非常厉害。最主要的酒类是蜂蜜酒和<br />啤酒。他们相信,神也喜欢酒。<br /><br />武器是一种短矛,短矛的铁头极为锋利,短兵相接时用于肉搏,远距离交战时可以<br />作标枪投掷。首领或国王主要是根据勇猛程度、同时要考虑其出身选举产生。若要<br />寻根溯源,近代西方的代议政治还是日耳曼文明的产物。首领或国王的职位虽然光<br />荣,但却要牺牲在前、享乐在后,体现著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有许多国王都战死<br />杀场。<br /><br />日常的生产生活很多是由妇女操持,所以使得妇女在部落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br />奉行一夫一妻制。西方一夫一妻制的传统、尊重妇女的传统、女子可以当继承人的<br />传统,大概都 是从日耳曼人这里流传下来的。他们相信妇女有一种神奇的预见力,<br />因此遇事也愿意听取她们的意见。女人们在战时上鼓舞士气的方式比较特别,她们<br />在战场上,全体裸露上身,大声祈祷,以唤起男人们保卫自己的女人不遭受敌方蹂<br />躏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将士们 常爆发出非常的战斗力。<br /><br /> 特别好客,认为远来的客人被关在门外,那是一种犯罪。对待客人必须极力给予款<br />待,客人在临走时,可向主人任意索要东西,主人必须尽力满足。<br /><br /> 集会时往往要表演舞蹈,不过这种舞蹈也很奇特,只是一群裸体青年手握刀枪进行<br />比舞。这种舞蹈十分危险,往往会把表演者杀死。<br /><br />为了不让亚麻衣服掉下来,他们用草绳扎在脖子上。这样一来,风也不能从颈间吹<br />进去,既保暖又防风,后来他们脖子上的草绳被古代罗马人发现,逐步完善成了领<br />带。<br /><br />较落后的部落也进行角力和赌博,并且特别认真,输光之后,年轻的、身体强健的人<br />便允许把自己捆起来变卖。<br /><br />    甚至每个部落都崇敬自己的神。最崇信的是渥丁神,即水神(后来世界各地通用<br />的星期三,水曜日,即是此神的名字)。崇信塞尔神,即木神。日耳曼人认为木是战<br />争的象征。也崇拜土神,叫做诺萨斯,或称地母神。也崇信伊西斯,即古埃及的女<br />神。<br /><br />    有的认为,神是无形的,故而从不崇拜野兽形象和人的形象。从来不把神的偶<br />像供奉在居室之内或墙上。<br />    以丛林矮木为崇拜对象。来到丛林之中,举行祭典仪式。最野蛮的是,往往要<br />杀死一个活人作为祭品。<br /><br />    也崇拜众神之母。什么叫众神之母?原来是一头老母猪。他们认为所有的神都是<br />由它生出来的。在作战时,每个人的胸前都佩戴一个老母猪像.<br /><br />    此外,还流传著形形色色的占卜术。使用较多的方法是鸡鸟的鸣叫声,从飞鸟<br />发出的鸣叫声来推测祸福。还有的用观察马的变化来预示吉凶。他们在树丛中饲养<br />了许多白马,占卜时,把这种白马套在一辆神圣的战车上,围著树丛慢慢地走着。<br />此时,酋长、祭司和其他部落首长跟在神车的后面,由祭司注意观察白马在进行时<br />的表现,如:白马的鸣声、鼻息。这里的人认为,祭司是神的仆人,马是祭司的亲<br />信,唯有白马的表现和祭司的解释,才是最可靠地传达了神的意志.<br /><br /> 部落召开全体大会时,大家都坐在地下,手中持著武器,僧侣贵族,即称为祭司的<br />人,在这里肩负著维持秩序的责任。首先由他宣布开会并要大家肃静,之后由酋长<br />发言,接著按年龄的长幼先后发表见解。并且每一个发言的人,都必须施展辩才,<br />提出充分的论据,否则周围的群众可用大声喧哗或用啧啧的叹息声来表示不满或反<br />对。欧洲人从他们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在群众场合中乱喊乱叫的恶劣习惯,至今还<br />有发展,他们表示不同意时,除喧哗吵闹之外,还增加了吹口哨和乱跺脚,搅得会<br />场一塌糊涂。如果发言受到拥护,群众则像发疯似地挥舞着手中的长矛,并不停地<br />碰击各种武器。<br /> <br /> 日耳曼人很晚才有文字,2世纪开始出现的如尼文字是一种拼音字母,与拉丁字母相<br />比,更接近于早期的象形文字,主要用来作为魔术符号。认为,如果将语言定形为文<br />字,等于将神秘力量授予敌人。<br /><br /><br /><br />条顿堡森林之战<br /><br /><br /><br />公元前12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决定将驻扎在高卢的士兵迁移到莱茵河,多次派其养<br />子杜路苏斯对日耳曼人进攻.公元9年他征服了多个日耳曼民族,但这些民族不是真的<br />降服了罗马帝国。<br />公元6年罗马人依然将到易北河的日耳曼地区看作他们的一个行省,作为省长和莱茵<br />河军团的最高指挥官的瓦卢斯受命在被占地区引入罗马的法律和收税。他的统治很<br />快就激起了日耳曼人的反抗,对日耳曼人来说,只有奴隶才交税。瓦卢斯下令严惩反<br />对罗马的人.<br /><br />在这种情况下日尔曼卢切斯克族贵族阿尔米纽斯(赫尔曼)团结多个日耳曼部落。他<br />本人拥有罗马公民权甚至是罗马骑士。他利用瓦卢斯对他的信任而将瓦卢斯引入一<br />个圈套。<br />那是公元9年3月,督瓦卢斯率的部队越过莱茵河向中欧森林进军,寻找反叛者决战,<br />在经过条顿堡森林(Teutoburger Wald)时,遭遇日耳曼人的袭击.当时天降大雨,双<br />方在阴暗的森林里作战。在这里,军事上的谋略、纪律、军阵、全无用处,重铠甲、<br />大盾牌、长矛反成累赘,双方士兵们更多的是空手白刃地单挑,全凭与生俱来的身<br />体与心灵的力量,罗马人显然不及日耳曼人.激战持续了两天一夜之后,瓦卢斯于10日<br />傍晚和部分高级军官一起用剑自杀身亡,罗马人的尸体悬挂在树梢上,约25000士兵<br />魂归西天.<br /><br />经过这次历史性的战役,罗马帝国同日尔曼人划河而治。罗马人动用大批人力物力<br />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之间及黑海沿岸修筑了几道巨大的土墙,总长约500余公里,以<br />防日尔曼人入侵,被称日耳曼防线”亦叫“罗马壁垒&quot;.从现在残存遗迹的图片来看,<br />古罗马长城在高度和厚度上远远超过中国长城。<br /><br />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br />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罗马边境也频频告急,因而只得<br />采取外交手腕,挑唆日尔曼部落反对另一个部落。出于无奈,还得雇佣成群的日耳<br />曼人驻扎在罗马边境内,以反对边境外其他部落。<br /><br />167年日尔曼族里的马克曼人、夸地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和其它部落进入潘诺尼<br />亚省导致马克曼战争(167年至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领导了四次军事行<br />动征服了入侵的日耳曼人。<br /><br /><br />日耳曼部落<br /><br /><br />这些部落共有二十多个,没有清楚的种族共同体意识,各自以部落的名称相称,可分<br />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东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多以农业为生;东日耳曼人<br />多以游牧为生。所有的日耳曼人中,尤以哥特人为强。 <br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维京人诺曼人等。<br />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阿勒曼尼人<br />/马克曼人和夸迪人/夸地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br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弗里斯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br />盎格鲁人、朱特人等.<br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法兰克人等。 <br /><br />东日耳曼人中有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br /><br />    <br />民族大迁徙的始端<br /><br />匈奴是个最初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游牧民族.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人不断南下骚<br />扰中国中原一带。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西汉晚期,匈奴发生<br />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汉武帝把王昭君许配给了他.<br />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朝消灭,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br />  东汉初年,匈奴贵族中的反汉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顺<br />汉朝,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东汉明帝、和帝<br />时期,汉军数次攻打北匈奴,直至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大败,只得向西逃<br />窜。<br />  北匈奴战败后,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此立足后,又出没于天山<br />南北进行掠夺。公元2世纪初,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br />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br />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br />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br />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br />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br />  160年左右,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带领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西迁,人数并不<br />多,估计为20余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4,其余的大部分,约60余万人仍留居漠北。<br />匈奴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最终在欧洲边缘阿兰人居住的土地上停留下来。<br />阿兰人属突厥系游牧民族,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建立了强大的王国。4世纪下半叶<br />(约360年),匈奴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他们杀死阿兰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br /> 在阿兰国休整后,北匈奴恢复了元气,暂时居住在顿河草原一带。在匈奴人西面,<br />居住著两个日耳曼人部落联盟: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特河以东的东哥特人,另一<br />个是德涅斯特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br />  匈奴人对东哥特人控制的草原垂涎不已。<br /><br /><br />哥特人<br /><br />就可考记录所及,起源于波罗的海的哥特岛,移居到中欧时分裂成两个部族。西哥<br />德人,于二世纪定居于罗马尼亚。东哥德人,定居于东方较远的黑海西北海岸。<br />公元251年7月,罗马皇帝德基乌斯为救尼科波利斯城,带军急驰巴尔干,与克尼瓦<br />哥特军主力在尼科波利斯城郊相遇。罗马军受到哥特人的前后夹击,哥特人的反复<br />而疯狂的冲击让罗马军大乱,德基乌斯长子赫伦纽斯被流箭射中心窝,死在他父亲<br />的怀抱里。德基乌斯挥剑拿盾,率先冲下山坡,罗马军绝望反击。哥特人支持不住,<br />向一小城撤退,杀红了眼的德基乌斯皇帝带军追入城,2万罗马全军没有一人出此城,<br />德基乌斯皇帝死于巷战中。<br /><br />公元374年,匈奴人向东哥特人发动进攻。在匈奴人排山倒海般的打击下,东哥特王<br />亥尔曼自杀,一部分东哥特人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追击,西哥特人惨败,只<br />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流域。匈奴人的这次进攻几乎把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都驱动起来。<br /><br />  在西哥特人交出所有男孩作为人质并上缴所有武器的条件下,得到罗马皇帝瓦伦<br />斯的允许,让他们越过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的色雷斯地方避难。<br />不久,负责向西哥特人供应粮食的罗马官吏贪赃枉法,强迫西哥特人出卖自己的子<br />女换取粮食,西哥特人忍无可忍,便联合东哥特人的残部,伺机举事,不料罗马人<br />却抢先动手,负责日耳曼人事务的罗马将军鲁西皮乌斯竟布下鸿门宴,杀死了日耳<br />曼人的首领。劫后余生的菲 列德根立即起兵,率领西哥特人发起暴动,杀死了鲁西<br />皮乌斯,击溃了前来镇压的罗马军团,从此,罗马帝国的安全和日耳曼人的屈辱同<br />时宣告终结。<br /><br />公元378年8月,罗马皇帝瓦伦斯与叛军西哥特军在色雷斯重镇阿德里亚堡城郊相遇,<br />瓦伦斯驻营等待西罗马军的到来。而此时西罗马军还在多瑙河北岸犹豫,不敢贸然<br />渡河,因为对岸发现了东哥特人的部队。西哥特人也在等东哥特援军,想尽量延迟<br />决战,两边使者往来,皆为援军。9日下午,东罗马军不待西罗马军,首先发起攻击,<br />西哥特前锋见罗马冲过来,喊叫起来,西哥特人立即反击。在双方势均力敌时,罗<br />马军投入全部预备队冲击西哥特人的左翼,西哥特虽然被打退,仍在绝望死撑。这<br />时,罗马军背后出现东哥特军、萨尔马特军与匈奴军,战争结束。4万东罗马军精锐<br />被歼,皇帝瓦伦斯死于剑与火中。这一战斗大大地动摇了罗马的根基.<br /><br />两年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利用西哥特人群龙无首且内讧纷起之机,于公元382年在<br />君士坦丁堡城下重创西哥特军,此后双方达 成妥协:罗马在多瑙河畔划出一块区域<br />给西哥特人居住,而西哥特人则向罗马帝国提供兵源。<br /><br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去世,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利用这<br />一时机再次率领起兵,虽经波仑提亚惨败也毫不放弃,经过一系列 征战,终于在城<br />内奴隶的配合下,于410年8月24日攻克了罗马。此后,阿拉里克和其继任者鲁道夫<br />相继死去,西哥特人在罗马的封锁下,因缺粮不得不转向北非,不料又遇风暴无法<br />成行,走投无路,遂向罗马求和,双方再次达成和约:西哥特人作为罗马的同 盟者,<br />得到高卢西南和西班牙北部的土地,于公元419年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定都土鲁斯.这<br />是罗马帝国版图内的第一个日耳曼人国家。<br /><br />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br />河畔展开决战。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左右,双方阵亡将士达16.5万人,西哥特国王战<br />死.匈奴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br /><br />453年夏天,匈奴王阿提拉暴病而亡,身边还躺著一天前刚和他结婚的美丽的日耳曼<br />公主.于是人们便联想到了十六 年前勃艮第人与匈奴的一场大战.严格地说,那是匈<br />人以同盟者或雇佣军的身 份在替罗马人打仗,旨在消灭莱因河畔日益壮大的勃艮第<br />人。大战异常惨烈, 在日耳曼人中留下了极其恐怖的印象,勃艮第人伤亡惨重,几<br />乎全军覆没,首 领也被杀死.于是人们便认为阿提拉其实是遇刺身亡,那位 日耳曼<br />少女很可能正是当初遇害的勃艮第王的遗孤或族人。 <br /><br />阿提拉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打起了内战。趁此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br />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又被迫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后来,阿<br />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br />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死在战场上,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下去,逐渐<br />被其他民族融合,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后来有人猜测匈牙利和奥地利人有匈奴人的<br />血统。<br /><br />到了五世纪中,罗马帝国的皇帝已经没有权力了。456年到475年日耳曼人里西梅尔<br />统治意大利,这期间,在466年到476年之间的五位罗马皇帝都只是他任意拔擢、罢<br />黜的傀儡。<br /> <br />488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493~526在位)在拜占廷帝国皇帝芝诺的怂恿下出兵意大<br />利,围困拉文纳,久攻不克;遂和当时意大利半岛的统治者奥多亚克订约,共同治<br />理意大利。493年狄奥多里克在宴请奥多亚克时背信地杀死了他,收编其余部,建立<br />了东哥特王国,以拉文纳为首都。其领土包括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和达尔马提亚<br />一部分。 <br /><br />当时西罗马帝国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西罗马帝国的遗民的人数也远远多过东哥德人。<br />西罗马帝国的遗民适用罗马法,而东哥德族人则可以说是独立于西罗马帝国遗民之<br />外,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受自己同族的贵族治理。大部分西罗马帝国的社会制度<br />在意大利保存了下来。<br /><br />狄奥多里克是一位出色的统治者,在他的统治之下意大利比五世纪许多皇帝统治之<br />下的情况还要好。在城市里,古典时代的法律学校与修辞学校仍然兴旺。狄奥多里<br />克改变税制,试著使赋税更为公平。<br /><br />对外政策方面,狄奥多里克透过一系列的联姻把一些其它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组成<br />联盟。狄奥多里克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汪达尔王国的国王,一个女儿嫁给西哥德王国<br />的国王,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勃艮地王国(约在今日法国隆河(Rhone)河谷一带)的<br />国王,狄奥多里克自己则是娶了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Clovis)的妹妹。如此一来,<br />东哥德王国成了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彼此之间因联姻而建立的关系的中心。<br /><br />狄奥多里克也成了西哥德王国的摄政王,因此,狄奥多里克的影响力从今日的葡萄牙、<br />西班牙、法国西南部一直延伸到意大利。<br /><br />狄奥多里克统治之下的东哥德王国对西罗马帝国的遗民跟东哥德人有双重的制度。<br />一方面,狄奥多里克是东哥德人的国王,另一方面,他是东罗马帝国的官员,治理<br />著为数众多的西罗马帝国的遗民,而东哥德人的角色像是他们的保护者。信仰方面,<br />西罗马帝国的遗民信奉的是正统派的基督教,而东哥德人信奉的是基督教里有争议<br />性的阿里乌派(Arianism)。<br /><br />东哥德人与西罗马帝国遗民之间的互信基础也不够。可以说,东哥德王国在意大利<br />成功的统治,靠的其实是狄奥多里克个人的能力。一但狄奥多里克不在位了,这样<br />的统制机制其实并不稳定。<br /><br />狄奥多里克在526年去世。继位的是狄奥多里克未成年的外孙阿塔拉里克(Athalaric),<br />而阿塔拉里克的母亲,也就是狄奥多里克的女儿阿玛拉逊莎(Amalasuntha)则为摄<br />政王。<br /><br />527年,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535年,又派贝利萨<br />留攻打东哥德王国。<br /><br />贝利萨留很快地在535年攻下了西西里岛。536年,贝利萨留攻下了那不勒斯及罗马。<br /><br /><br />在贝利萨留的攻打之下,东哥德王国的王位从狄奥多里克的家族转移到了另外一位<br />领袖维蒂吉斯(Witigis)的手中。536年,维蒂吉斯在对抗贝利萨留的战争中即位<br />为东哥德王国国王。维蒂吉斯是阿玛拉逊莎(Amalasuntha)在当时唯一存活的小孩<br />──玛瑟逊莎(Mathesuentha)的丈夫。不过这桩婚姻只是支持维蒂吉斯的王位继<br />承的政治婚姻而已。<br /><br />维蒂吉斯统治之下的东哥德王国还是无法抵挡东罗马帝国的攻击。贝利萨留继续向<br />北攻下了米兰,并且在540年攻下了东哥德王国的首都拉文纳。维蒂吉斯与玛瑟逊莎<br />都被俘掳。<br /><br />这个时候,查士丁尼一世给了东哥德人一个“慷慨”的协议:东哥德人交出他们一<br />半的财物给东罗马帝国,则可在意大利西北部保有一个独立的王国。贝利萨留将消<br />息告知东哥德人。东哥德人并不信任查士丁尼一世而比较信任贝利萨留,他们提出<br />一个条件:只要贝利萨留背书,他们就接受协议。然而,这个条件却使得协议陷入<br />僵局。<br /><br />540年,因为维蒂吉斯的失利,一群贵族认为他们需要一位新的领袖。这群贵族的首<br />领艾拉里克(Eraric)支持贝萨利留。在征得其它人的同意之后,他们决定要将王<br />位让给贝利萨留。贝利萨留还是对查士丁尼一世忠心的。他假装同意这项提议,前<br />往拉文纳进行加冕,然后出其不意地逮捕东哥德人的领袖,并且将全部东哥德王国<br />置于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这次没有“慷慨”的协议了。<br />东哥人对贝利萨留的提议让查士丁尼一世起了疑心。查士丁尼一世对贝利萨留之举<br />大为不满,将他调往东边对抗波斯帝国,而将意大利置于东罗马帝国另一位官员约<br />翰(John)的管理之下。<br /><br />伊狄巴德在位仅约一年(540年-541年)。接下来继位东哥德王国国王的的是艾拉里<br />克(541年),但是旋即被杀害。再接下来在541年被选为东哥德王国国王继位的是<br />托提拉(Totila)。托提拉与立场偏向东罗马帝国的艾拉里克不同,是一个立场偏<br />向东哥德人的国王,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他带领东哥德人反抗东罗马帝国。<br /><br /><br />当贝利萨留在545年回到意大利的时候,发现情势已经改变了。艾拉里克已经被杀害,<br />亲东罗马帝国的东哥德贵族也被推翻,整个意大利北部又被东哥德人占据,东哥德<br />人甚至还将东罗马帝国的势力逐出了罗马。<br /><br />贝利萨留再度夺回罗马,但是与贝利萨留已有嫌隙的查士丁尼一世没有给贝利萨留<br />足够的支援与补给,使得贝利萨留只能采取守势,并且失去了罗马。548年,查士丁<br />尼一世以他信任的纳西斯(Narses)将军代替贝利萨留。<br /><br />纳西斯没有让查士丁尼一世失望。在纳西斯的征服行动中,托提拉于552年战死。552年<br />继位为东哥德王国国王的德亚(Teia)也于553年战死。德亚是最后一位东哥德王国<br />国王。<br /><br />历史上有记载的东哥德人的抵抗一直持续到550年代末。被击败之后,东哥德人从此<br />自历史舞台上消失<br /> <br /><br />在 西班牙的西哥德王国持续的稍微久些。五世纪末期,法兰克的克诺维斯将西哥德<br />人驱离法国,越过庇里牛斯山。克诺维斯死后,他的王国分裂,西哥德人暂时不受<br />侵扰。711年,新的威胁从南方而来。伊斯兰军队从北非渡海而来,在四年的时间里<br />摧毁了最后的哥德王国。西哥特人退居北部阿斯图里亚斯地区。 <br /><br /><br /><br />勃艮第人<br /><br />原住波罗的海南岸波恩荷尔姆岛,后移至维斯杜拉河下游。<br />当日耳曼族一分支阿勒曼尼人侵入瑞士东部和北部的时候,勃艮第人侵占了瑞士的<br />西部,3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第王朝。<br />5世纪初进抵莱茵河,活动中心在沃姆斯一带,443年以西罗马帝国“同盟者”的身<br />分居住在萨伏依。约 457年占据罗讷河和索恩河流域,以里昂为首都,建立勃艮第<br />王国。勃艮第国王贡迪奥克死后,诸子争位。贡都巴德(474~516在位)杀其弟希尔<br />佩里克而占有王位。500年,其另一弟戈迪吉塞尔唆使法兰克国王克洛维攻打贡都巴<br />德。乌什河一战,贡都巴德战败,被迫向克洛维纳贡。不久贡都巴德恢复实力,停<br />止向法兰克王国纳贡,并杀戈迪吉塞尔,成为勃艮第唯一的国王。 <br />         <br />贡都巴德对高卢-罗马居民采取宽容政策。他以拉丁文颁布贡都巴德法典,为勃艮<br />第人和罗马人所通用;又颁布勃艮第罗马法典,专为罗马人使用。勃艮第人原信基<br />督教的阿里乌派,但对罗马教会友好相待。贡都巴德之子西吉斯蒙德在位时(516~<br />524),勃艮第人皈依罗马教会。523年法兰克人进军勃艮第,西吉斯蒙德战败被俘,<br />524年被杀。534年勃艮第王国为法兰克王国所灭。 <br /><br /><br />汪达尔人<br /><br />1~3世纪住在奥得河中游两岸,335年作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迁入潘诺尼亚.<br />5世纪初因匈奴人袭扰,汪达尔人和非日耳曼族的阿兰人通过高卢,于409年进入西<br />班牙,425年被西哥特人排挤到意大利半岛南部.<br />429年汪达尔王盖塞里克(428~477在位)率众渡海进入北非,439年攻陷罗马在北非<br />的首府迦太基,以该地为首府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5世纪中叶,汪达尔人继续在<br />北非扩张领土,占领西西里西部,并于455年攻陷和洗劫罗马,成为地中海的强国。<br />他们在罗马大肆烧杀抢掠,辉煌的罗马帝国宫殿被拆毁,连同帝国国徽一同运往迦<br />太基,装饰那里的王宫;无数的书籍、艺术品被焚毁。毁灭文化的“汪达尔主义”<br />由此而得名。476年拜占廷帝国皇帝芝诺承认盖塞里克在北非、西西里、科西嘉、撒<br />丁岛、巴利阿利群岛的权利。 <br />         在汪达尔-阿兰王国的统治下,北非城市衰落,市议员的地位恶化。汪达<br />尔贵族没收罗马大地主的土地而成为封建大地主。隶农的负担有所减轻,有些地区<br />隶农可以转让自己的份地,离开领地。在盖塞里克统治时期,汪达尔人信仰基督教<br />的阿里乌派,对罗马教会进行迫害,教会财产被没收。其子胡内里克(477~484在位<br />)统治时期,对罗马教会的迫害加剧。胡内里克之侄贡塔蒙德(484~496在位)对罗马<br />贵族和罗马教会采取缓和政策,把早期没收的土地归还给罗马贵族和教会。5世纪末<br />至6 世纪初,特拉萨蒙德在位时(496~523),对内又继续排挤罗马教会,对外与东<br />哥特人结盟。王国末期,柏柏尔人崛起,占领了努米底亚南部和毛里塔尼亚等地。<br />胡内里克之子希尔德里克(523~530在位)对外屈服于拜占廷,对内镇压柏柏尔人,<br />终被军队所推翻。533年拜占廷出兵干涉,534年末王盖利默(530~534在位)被俘,<br />汪达尔-阿兰王国灭亡。 <br /><br /><br /><br />盎格鲁人、撒克逊及朱特人<br /><br /><br />最早居于易北河口到莱茵河口沿海.<br />撒克逊也译萨克森,英语Saxon,德语Sachsen.<br />  据邱吉尔《英语民族史》中考证:Sachsen人是日耳曼诸民族中最凶悍的,其名<br />字源于一种刀具.<br />407 年,同样也是 为了躲避匈奴人的袭击,盎格鲁人、撒克逊及朱特人(Anglo-Saxon,Jute)<br />踏上了大迁徙的征程,史诗般的渡过北海海峡,进入距罗马帝国最远的行省──不<br />列颠(今英国).大约九千年前,这片诸岛还是与欧洲大陆连成一体的。<br />岛上的原住民凯尔特人逃到了苏格兰和威尔士的高地.<br />这三个部族也被统称为盎格鲁人,欧洲大陆将他们统称为盎格利(盎格鲁人之国)。<br />修道士彼得曾用古代英语把这一地区写作英格拉兰(Englaland)。<br /><br />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了避免原住民的基因进入盎格鲁撒克逊族群而实行了种族隔离<br />制度。<br /><br />6世纪末,7世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829年,威塞克斯<br />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br /><br />九世纪的阿佛烈大帝时期,盎格鲁萨克逊人与英国原住民间的法律地位差异,已渐<br />渐消失。 <br /><br />九世纪中期,来自丹麦的日尔曼人大规模入侵英国。他们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br />区”,又向南方扩张。<br />整个英格兰被置于丹麦国王卡纽特统治之下达30年之久──此三十年即英国朝廷的<br />第二系,并因此而形成了与丹麦对峙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族。混战到留878年,与威塞<br />克斯(Wessex)王国定约,平分英国。<br />十一世纪初年,丹麦王曾统一英国,建立包括英、丹、挪、瑞的一个海上大帝国。<br /><br />随即来自法国的日尔曼族的诺曼底人征服了英格兰,从而把英国从北欧文化圈拖进<br />了西欧世界。盎格鲁-撒克逊语也被迫吸收了大量法语和拉丁语成分,成为中古时期<br />的英语。<br />1066年,诺曼底威廉公爵夺得英格兰的王位,是为英王威廉一世(Guillaume le Conquerant)<br />。威廉公爵仍保留诺曼底公爵的称号和封地,并将其传给以后的历代英王,埋下了<br />日后英法两国冲突的导火线。1154法国的安茹伯爵亨利继承英国王位和诺曼第爵位,<br />是为英王亨利二世(Henry II)。亨利将自己在法国领地(安茹及诺曼底)归入英国王<br />室。再加上1152年他迎娶了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前妻阿基坦的艾利诺女公爵(Eleanor <br />d&#39;Aquitaine),令他的势力扩展到法国西南部。这些事件令英法两国关系日益紧张,<br />最终导致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br />直到十三世纪初法王将诺曼底收了回去,英国的君主这才慢慢地,开始一心<br />一意作个名副其实的英国国王了。又过了将近两百年,朝廷重行回复到英国血统<br />手中,开始了兰开斯特王朝。不过这一回殖民地亡国奴的滋味还要有得尝,又经<br />历了大半个世纪,下一个约克王朝的第一任国王开始,才可以娶英国女子──而<br />非法国女子,为王后;再又到建立都铎王朝的国王手上,英语才取代法语成为官<br />方语言。到十八世纪的三十年代在法庭上才废止法语使用英语。<br /><br />十八世纪,世界文明的重心在巴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即进入维多利亚时代,<br />世界文明的重心到了伦敦,创造了现代世界,在发展西方的资产、资本主义和议会**以<br />及在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br /> 英国强大起来以后,开始在世界上跑马圈地,殖民扩张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先进文化,<br />制度,科技带到了那些曾经野人出没的蛮荒之地,因而就构筑了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br />亚新西兰南非香港这样的优秀国家和地区。在鼎盛时期,大英帝国的疆土一度超过<br />了全球地表的1/4,人口占全球的1/3.<br /><br />到了二十世纪,世界文明几乎被美国取代.<br /><br />  <br /><br />    法兰克人<br /><br /><br />    3世纪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今比利时境内,主要有萨利克与里普阿尔两大部<br />族。随著罗马帝国的衰落,法兰克人逐步渗入高卢东北部。481年,克洛维((Chlodwig)继<br />位萨利克部落酋长后,统一了法兰克人居住的地区,打败了罗马驻高卢的最后一任<br />总督,建立了法兰克王国.<br />507年赶走了占领西南高卢的西哥特人.<br />534年灭亡了勃艮第王国,把西日耳曼其余各族的大部分统一在一个王国中,以巴黎为<br />首都。<br />克洛维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皈依了基督教,这不仅使他赢得教皇的支持,而<br />且得到了当地高卢-罗马人的援助。<br />在教会势力的支持下,克洛维和他的继承者不断对外进行扩张。至6世纪,法兰克王<br />国的领土已扩展到包括今天的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以及莱茵河以东的部分<br />地区,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br />751年,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加洛林王朝(Karolinge:751─<br />911)。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个国王是历史上著名的卡尔大帝(亦译查理大帝)(Karl der <br />Grose:768─814在位)。他先后占领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西班牙一部分,并<br />且征服了萨克森,从而把领土扩展到易北河和萨勒河流域。至9世纪初,法兰克王国<br />的版图大为扩展。它东起易北河和萨勒河,西至比利牛斯山,南起意大利北部,北<br />至北海,从而成为法兰克帝国,几乎包囊括了现今的法、比、卢、荷、德、奥、瑞士、<br />北大利及西班牙的边地。现在的捷克同南斯拉夫的地方都是他的附庸。<br />公元800年,罗马教皇给卡尔加冕称帝,称为“罗马人的皇帝”。此后,卡尔大帝成<br />为原罗马帝国的继任者和基督教会的保护人。<br />卡尔大帝在位期间,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封建采邑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br />法兰克帝国貌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由于经济上、文化上和语言上没有统一的牢<br />固基础,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开始分裂。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Vertrag von <br />Verdun)和870年的“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使法兰克帝国分裂成三部<br />分:莱茵河左岸操罗马语(拉丁语)的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语的东法<br />兰克王国和南部的意大利王国。法兰克帝国的分裂为以后欧洲诸民族国家(法国、德<br />国和意大利)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分别于 911、987、887年覆灭。<br />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驾崩,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推选康拉德(Konrad:<br />911-918在位)为国王。从这时起,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国家,康拉德一世也<br />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国王。德国史学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当选国王视为法兰克<br />帝国的彻底崩溃和德意志史的开端。<br />东法兰克居民使用的语言是“Deutch德意志”(这个词源于古高地德语的diot,意即<br />人民),从10世纪中叶起,人们便把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所在的国家称为“德意志王国”<br />,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br /><br /><br />维京人<br /><br />北欧日耳曼人诺曼、丹的部落,即现在的瑞典、挪威、冰岛、丹麦人等.<br /><br />在那个时代,随著岁月的流逝逐渐温和,覆盖北欧的厚冰层也融化了。由于气候温<br />和,新的土地开始出现,土地上起初长满了苔藓,后来成了森林。北方的游牧民族<br />穿梭于挪威海峡、海湾、丹麦的600个岛屿,以及瑞典无数的湖泊和河流之间。他们<br />为了寻找更多的鱼和猎物,开始冒险远赴外洋捕捉海豹和鲸鱼。 <br /><br />七八七年的安格鲁·萨克逊的大事年记载:「是年首次出现三只挪威船」,此即维<br />京人首次抵达英吉利,当时他们被当地官员误认为是商人,这些海盗杀死要向他们征<br />税的官员。第二次记录是在公元793年。<br />给予欧洲的最大灾害,乃是出身丹麦的维京丹人。他们于八三Ο年前后,自英格兰<br />北部、东部和法兰克海岸溯流而上,直侵欧陆内地。八四五年,维京船队率一百二<br />十只船,溯塞纳(Seine)河而上,击溃拦阻的法兰克军队,并且将一百一十一位俘虏<br />全部绞杀,悬挂于树以示警戒,进而挥师进入巴黎城,掠夺七千磅后归国。在进攻<br />巴黎之前,曾在法兰西各地进行同样的掠夺,并且袭击多数的修道院和教会。<br /><br />西法兰克王国受过此次教训以后,遂采以夷制夷的计谋,将法兰西领土割让给一支<br />维京人,令他们在当地定居和殖民,藉此求得国家的安定。911年承认他们的首领,<br />并授予他所谓的诺曼底公爵的称号,诺曼底一词源于定居那里的北欧人。第一任诺<br />曼底公爵罗伦的后代之一,就是征服者威廉,他于1066年成功地侵占了英格兰。<br /><br />瑞典维京人活跃的地点多半在斯拉布。但一大群与丹人混合前往欧洲的冒险者,大<br />都向俄国方面发展。著名的年代纪中记载著八六二年罗瑞克(Rurik)率瑞典人在俄罗<br />斯建国.<br /><br /> 到了维京时代的末期,北欧才出现独立的国家和国王,同时也接纳了基督教,开始<br />进入中世纪。直到欧洲各国王权强大,有能力抵抗维京海盗之后,维京方才逐渐开<br />始消亡。<br /><br />843年,挪威人占有爱尔兰的一半,建一王国,一直保持独立到十一世纪末年.1380年<br />与丹麦合并。1397年同丹麦、瑞典成立以丹为首的卡尔马联盟。1523年瑞典脱离三<br />国联盟,挪仍处于丹麦统治之下。1814年挪被丹麦转让给瑞典,并结成瑞挪联盟。<br />1905年获独立.<br />冰岛自1262年起为挪威属地,14世纪同受丹麦统治<br />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根据基尔协议(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岛是挪威<br />国王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 1874年,丹麦政府给予冰岛有限的自治,<br />1918年,冰岛在内政方面进一步获得了类似于保护国(protectorate)的独立和主<br />权,外交和国防方面丹麦仍保留权力。<br /><br />在古北欧语语言里,“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加起<br />来“维京”意思是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br /><br />这个词曾经出现在古代茹尼文石碑上面,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著“海上冒险”。<br />在英语中“wicing”这个词首先出现在6世纪的古代盎格罗-撒克逊的诗歌中,意思<br />就是海盗,但当时英国人并没有将北欧海盗称为维京。在中古英语中“维京”这个<br />词已经消失了.<br /><br />但18世纪时又重新出现在关于维京的传奇故事中,20世纪出现许多新词如:“维京<br />时代”,“维京文化”,“维京殖民地”等.因此维京这个词从中世纪强烈的贬义到<br />了今天又带有勇气的含义。<br /><br />维京人的船是维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维京人的一切都与他们的船有密<br />切联系。维京船制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笔直的橡树。维京船分为战船和货船两类。<br />战船较轻,船窄,灵活轻便,又很耐风浪;而货船的船身又高又宽,船体也很重,<br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载重航行时可保持稳定。两类船都有通常所说的弯曲船首,用<br />一整块完整的橡木精雕细刻而成.<br /><br /><br />日尔曼人口及未来<br /><br /><br />从以上日尔曼部落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当今日尔曼族最纯粹的国家是<br />丹麦(占总人口的 96%)<br />挪威(96%)<br />冰岛(98%)<br />荷兰(90%)由弗里、巴塔维等部落形成..<br />英国(约占总人口的81.5%)<br />瑞典(80%)<br />列支敦士敦主要由阿勒曼尼人构成.<br />德国(85%),由法兰克萨克森巴伐尼亚等部落形成.实际上德国人的日尔曼血统并没有<br />北欧人那么纯正.因为德国地处欧洲中部,与各民族接触.德国在历史上很长时间没有<br />形成自己的国家,在与外族征战的过程中,民族的混合现象很严重,特别是12世纪起持<br />续了2百年的移民运动.<br /><br />瑞士有64%日尔曼人,余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br /> 弗里斯、萨克逊等部落形成现代北部比利时人、卢森堡人等。<br /><br />奥地利人主要由属于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人结合而成,<br />并吸收有马扎儿人、匈奴人、斯拉夫人以及罗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们虽与德<br />意志人在族源和语言上出于同源,但却有著自己独特的民族形成过程。<br />法兰克、苏维汇、汪达尔、哥特等部落流落高卢及南欧地区,被拉丁人同化,形成<br />现代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人等.<br />美国 77%的 白种人里至少有一半源于日尔曼族.<br />加拿大英裔占:61.3%(1981年) ,法裔:25.7%<br />澳大利亚(70%是英国及爱尔兰后裔)<br />新西兰英裔裔(78.8%).<br />南非9.1%的白人中荷兰血统的阿非利卡人(约占57%),英国血统(约占39%)<br />.<br />芬兰人本是马扎尔人近亲,也吸收了太多的日耳曼诺曼人成分,从外表上已经看不<br />出与日耳曼人有什么区别.<br />散居在东欧约占1%的日尔曼族.<br /><br />全世界日耳曼族总人口大约有  3亿之多,在汉族、印地族、阿拉伯族之后的世界第<br />4大民族,但究其实力与贡献却是世界老大.<br /><br />难道日尔曼人的成就跟他们的脑袋有关?<br />英国和美国等专家近年的研究发现,德国荷兰人平均智商高冠全球---107,中国、新<br />加坡、韩国和日本智商---105。<br /><br />如果说在我们这个星球历经了40多亿年的沧桑变迁,曾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文明,包<br />括还不确定的外星文明,以及我们中华文明,那么到了近代以至当代主宰我们世界的<br />就是日尔曼文明.<br /><br />人类社会还会继续向前,下一个千年,又将是哪一个民族作为全人类的带头羊叱咤风<br />云独领风骚呢?<br /><br />会是我们华夏子孙吗?

_german1.jpg (6.21 KB, 下载次数: 14)

_german1.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9.8.2007 20:25:59 | 只看该作者

13 利马界墙

13       利马界墙




83年罗马皇帝多米提安决定将罗马在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边界向北移。在莱茵河以西
和多瑙河A以北及黑海沿岸修筑了几道巨大的利马界墙( Limes拉丁语,意为“边墙”
),总长约550余公里,,以防日尔曼人入侵。这项工程一直造到公元161年。
A


AA



这实际上是一道木栅墙
,只是每隔数百米有一个石头造的堡垒。A莱茵──多瑙河边
墙示意图
AA边墙堡垒的遗址
















122年在哈德良统治下罗马人将内卡河和多瑙河之间的界墙再次向北移了20到40千米。
最后一次罗马将它的边境向日耳曼地区移动时在159年在安托尼努斯·比乌斯统治时
进行的。


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

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罗马边境也频频告急,因而只得

采取外交手腕,挑唆日尔曼部落反对另一个部落。出于无奈,还得雇佣成群的日耳

曼人驻扎在罗马边境内,以反对边境外其他部落。

167年日尔曼族里的马克曼人、夸地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和其它部落进入潘诺尼

亚省导致马克曼战争(167年至180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领导了四次军事行

动征服了入侵的日耳曼人。




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版图


这个时候是罗马帝国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的鼎盛时期.

公元2世纪初,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
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

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

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

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

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160年左右,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带领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西迁,人数并不

多,估计为20余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4,其余的大部分,约60余万人仍留居漠北。

匈奴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最终在欧洲边缘阿兰人居住的土地上停留下来。

阿兰人属突厥系游牧民族,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建立了强大的王国。

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把汉献帝迎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

[ 本帖最后由 秀孩淘 于 8.9.2007 00: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9.8.2007 21:2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1.2024 19:1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