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4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四艺:琴棋书画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6.8.2006 13:22:38 | 只看该作者
<br /><br />对于琴,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音乐,古代的音乐种类似乎并没有现代音乐的种类如此之繁,但是作为四艺之首,却也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br /><br />琴的由来现在似乎并没有一个很确切的说法,有传说神农氏所创,也有说是尧,瞬所创,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琴出现的年代离我们是十分遥远的。 <br /><br />古时候关于琴的理论著作有很多,比如《琴操》、《琴史》、《琴律说》等等,大部分是讲琴谱,琴韵等,也有涉及到琴的种类和制作,对于这些我已经几乎是一无所知了。琴的发展在古时候很多情况下是传承制的,由父辈记载着传承下来的琴谱或者琴律,再传承给子辈,在当时琴也分律和词,所谓律就是旋律,抚琴之人的手法,神韵,等等,而词就相当于现在的歌词,其实对于词我们并不陌生,很多有名的词我们至今仍然朗朗上口,比如《西江月》比如《满江红》,这些都是琴文化当中的一部分。在韵律方面,每一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我用大家最熟悉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举例,水调歌头就是词牌,并不是曲的名字,而词牌则规定了韵律,也就是说,词牌一样,曲名不同,如果把词忽略不计,那么听起来是一样的,到了今天,我们无法用韵律来表现词牌的含义,所以只能用文字的平仄来表现这一点。琴学和中国古代的各种大家思想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引用《琴学文集》当中的一句话:古琴是独特精微的低熵音乐:低频的律动,朴实的音质,能直接对人们的心脑引发共振,以至可以直入人心感人至深。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琴学在古代不单纯只是音乐,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人类思想上的交流和诠释。当年三国时期,刘备走访高人,觅得水镜先生,便有闻琴而知的故事,可见琴学相比于今天的音乐而言,更多的是在于人们对于韵律的理解和融会,这也是“一曲轻抚安民乐,二弹高歌富国强”的精华所在。<br /><br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我们国家的这些传统艺术我一直都是怀有很崇高的敬意,然而时代的变迁,和周遭环境的影响等种种原因,使得这些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周围一点一点地淡漠消失,想起来实感遗憾,那么既然我们已经无法把它们发扬光大,那么我想,我们至少应该牢记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br /><br /> <br /><br />说起棋,当今世界上的棋的种类数不胜数,当然,中国古代的琴棋书画中的棋并不是包含着所有的棋种,而仅仅是指代着围棋。<br /><br />围棋的发展历史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中华文化,从尧舜之时便有了起源之说,围棋在时间长河中一步一步地发展,一点一点地进步,就好像我们的社会一样,不断地得到完善。 <br /><br /><br />围棋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战争方面得到了应用,还有天文,还有人文等诸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的应用。像吴清源所说,围棋本不是胜负之争的游戏,而是占卜天象易理的工具。这就是围棋在天文气象当中的一种应用,他认为棋盘代表着宇宙,中间的一点天元是太极,是宇宙的中心,而满盘其他的三百六十个棋点代表着其他三百六十个天体,而三百六十这个目数在旧历当中恰恰代表了三百六十天。而四个边就是作为一年的四季,黑白子不同的交替,作为白昼与黑夜的轮回,如此一来,宇宙天地的一切便具象化在这个小小的棋盘当中。看过棋魂的朋友都知道,在主人公下棋的时候,通常会用宇宙和星体来作为背景,衬托着棋盘中无限的空间。 <br /><br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便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智者诸葛孔明的围棋歌,从词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察世间万物于胸,觉天地变化于前的气势,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可以在他举子落子之间产生影响。在三国时代,不仅仅是诸葛亮,很多名师名将都是围棋高手,并不仅仅是因为棋盘上的排兵布阵,还可以借由一盘棋,来观察一个人的秉性,当年姜维就是在不断地和孔明对局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最后使孔明倾囊相授,成为了孔明的接班人。 <br /><br /><br />在古时候,下至黎明百姓不学无术的赌徒,上至一国之君号称天下的皇帝,都对围棋有着不解的情缘,可见围棋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都是不可分割的。如此一来,围棋自古至今都保持着“一子定乾坤,全仗两相然”的豪迈气势,也使得对弈的双方在对弈的过程中那复杂玄妙的思想变化,更加的神秘。<br /><br /> <br /><br />所谓书,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读的小说,散文之类,而是指书法,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书法大家数不胜数,而字体也有行书、楷书、隶书、篆书、草书等,还有不同的刻文,对于刻文我了解得并不多,所以我也就不讲了,如果大家对刻文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一下。<br /><br />提到书法,就不能不说文字,文字的起源和我们国家的历史一样悠久,而从书写,工具,等方面都比较完善的时候,也已经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在商朝和周朝的时候,就有了金文,竹简文等书写形式。封神榜大家都看过,虽然里面把伐纣的故事神化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通讯手段,也就是文字的传递大多用的是竹简文,竹简文一直到三国时期仍然在沿用着,当时很多的兵法兵书都是用竹简作记录。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用帛来记书,用帛来记书比竹简要轻得多,携带也方便,但是造价很高,所以当时帛书只是用来在一些富豪或者皇室中,平民百姓所用仍然是笨重的竹简。 <br /><br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字体方面也迅速的发展起来,篆书,隶书,草书,而行书和楷书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书法大家也逐渐多了起来,人们开始不仅仅追求用字来记事,而且还开始把文字作为一种艺术来追求,这时的很多文字都和其他的艺术作品联系到了一起,比如壁画,比如碑文等等,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文字开始作为一种艺术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br /><br /><br />篆书发展的最早,而篆书主要分两类,大篆,小篆。 <br /><br />大篆是最早的字体,也是甲骨文所用的字体,字体线条很细,而且很有力度感,也不像我们今天的楷书里所要求的顿挫之分,总的来说,并不是很统一的一种字体,表现方式各有不同,根据书写位置的不同,所命名称也不一样,比如刻在甲骨上的为甲骨文,刻在石鼓上的叫石鼓文等。 <br /><br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发展而成的,我印象中是李斯整理编发,(好像是个挺大的官,忘了是啥……)他在整理的同时,适当的简化了一部分文字,也修改了一部分文字,然后统一的编排出小篆,也叫做秦篆,这个时候,字体就统一了很多,小篆的字体通常看起来细细长长,无论横撇竖捺都是一般粗细,令人看起来感觉很整齐,也不繁琐。<br /><br /><br />在篆书之后发展起来的便是隶书了,(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字体)隶书的发展应该是在东汉,隶书和篆书比起来差别很大,篆书细长,隶书扁平,另外篆书的线条比较圆滑,没有直角,而隶书则显得方方正正,横平竖直,而且在字体当中加入了用笔的轻重力度,顿挫的劲道,让文字有了艺术的美感。 <br /><br />楷书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继承了隶书方正的特点,同时也由扁改成了方,所以楷书也称正书。楷书也比隶书简化了许多,我是说在书写方面,对于楷书而言,不像隶书那般过多的要求美感,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整体效果。所以有些人会觉得单看一个字,楷书不如隶书好看,可是看整篇文,楷书就会好看的多。从比划上看,楷书虽然也要求横平竖直,但是在个别应用当中,还有撇或者捺,点等特殊比划,都加入了一定的角度,而不再是一味的横竖相交,有了一定的倾斜,同时把轻重力度和顿挫的劲道都凸现出来,这就是楷书和隶书不一样的地方。(楷书……小时候学书法的时候,总是顿不好笔,现在还是个阴影……) <br /><br /><br />草书,很多朋友可能小时候都听过老师训斥小同学写字不好看,说写得和“狂草”一样,的确,草书确如其名,不受比划的约束,笔画能连就连,能勾就勾,虽然是如此,却也不是随着个人意愿随便瞎写,也是有一定的规矩和气势。说起草书,起源应该是在隶书之后,楷书之前,具体是什么时期,我已经记不清了,草书还可以细分为章草,狂草,章草的出现时间比较早,似乎也和隶书有点什么关系,章草的字体看起来很飘逸,笔画扭曲呈S型,给人一种自由潇洒的情绪,但是尽管如此,章草看起来也并不是如狂草一般,那么“狂”,仍然还保有方正的概念。狂草的出现相对章草而言比较靠后了,好像是……晋?或者唐?差不多吧,那个时候的草书比起章草来说更加的嚣张,有的时候甚至几个字之间都不会断笔,一气呵成,乍看之下狼藉一篇,狂乱无比,可是细看却可感觉出其间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挥洒自如飘逸豪迈的心情。就现在而言,如果看到一份狂草,说实话,没有一次我可以全篇看出来都是什么字,个别的能看出个模样,但是那种气势和心情,仔细品品,还是会觉得很过瘾。 <br /><br />最后还剩下行书,行书和前面咱们聊得其他各种字体都不一样,行书就好像是融合了隶书,楷书,草书的一种字体,说得明白点,就是行书比隶书要“楷”一点,比楷书要“草”一点,比草书要“隶”一点,而行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在可认读辨写的前提下提高书写速度。行书不像隶书和楷书那般死板,也不像草书那般疯狂,感觉起来如同一个小巧玲珑,婀娜多姿的女子一般。行书也可以和楷书草书等合并起来,比如“行楷”,比如“行草”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行楷比行书还要“楷”一些,行草比“行”也要草一些。 <br /><br />从古至今,大概比较重要的几种字体就是这些了,不过既然是说“书”,那就还要说几句关于写“书”的人。<br /><br />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家,我们都很熟悉,流传下来的墨宝都是无价之宝,像王羲之和他的兰亭序,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经典之作,很多人认为王羲之在书法造诣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至今仍然没有人可以超越,尽管有些人在某一方面似乎胜于王羲之,然而整体上看王羲之是古今独秀,我并没有看过很多名人的墨宝,所以我也不好说如此的评价是否客观,但是就王羲之的兰亭序而言,的确是令人陶醉。(第一次看是在一篇行书字贴里,描了好几天,当时觉得那上面的字好像画一样,再看看自己写的字,丑陋至极,所以痛下决心,苦练了30天的字……) <br /><br />除了王羲之,还有很多名人,像欧阳询,被称作第一大楷书家,还有“草圣”张什么什么的,还有苏东坡等等等,每朝每代都有着书法大家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风格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和味道,如果大家有机会,不妨仔细的品品,感受下“书”的心情。 <br /><br /> <br /><br />关于四艺的东西,这个是最后一篇了,虽然说我是按照琴棋书画的顺序来写,但是说心里话,写画这一篇,我感觉上比较难。首先因为我对于画并没有很深层次的研究,无论是画得发展历史还是画法上,都所知甚少,另外就是画本身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产物,现在让我用文字来讲述这样的一种艺术,实在是有点难度。不过我会尽量的写好,如果有什么写的不对,或者不好的地方,希望有哪位这方面的高手可以指点一二,感激不尽。 <br /><br />我们今天所说的画种类很多,像素描,像油画,等等,而在中国古代的四艺当中,画只是代表着中国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画。国画的起源据说已经不可考证了,没有人知道是怎么来的,是否真的是这样,我也说不好,我所了解的只是国画曾经在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中发展到了最高潮,很多世间珍宝般的作品在这个时期出现,比如隋唐时期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比如宋朝第8个皇帝宋徽宗,比如元代的“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明朝浙派名家之一的朱端,还有清朝疯疯癫癫的八大山人,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 <br /><br /><br />国画所用工具为文房四宝,也就是笔墨纸砚,其实就笔墨纸砚而言,种类也有很多,光是笔一项,就可以分硬毫软毫还有兼毫,我就不细讲这些了。国画从内容上来分只有三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这些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我印象中根据画风和绘画技法不同好像还有一种分类,忘记在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逼我也想不起来。) <br /><br />国画的形式也有很多,比如在古时候人们通常喜欢在房间里或者客厅里挂上几幅国画,以显气派,挂在客厅正中央的叫“中堂”,比如画成手册,便于携带,叫“册页”,还有扇面,屏风等,这些都是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国画。<br /><br />国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技法和格局的布置上,其中不同技法所表现的艺术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对于画家们而言,他们并不会很过分的去追求相似程度,如同素描,写生一样,他们认为通过画来表达一种意境,来表达一种自己的主观情绪,来表达一种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技法当中,人的“神”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用笔方面也很有讲究,(好像有什么浓、淡、摧、……不记得了)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格局的布置,我们看国画往往可以看到大面积的空白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国画一种“似空非空”的意境,以一种间接性的表达方式传递的信息,让人们在想象中感受到所画之物的一切。就好像前面说的宋徽宗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出题作画,名为“山中藏古寺”,最后第一名的一幅画,秃秃的一座山,也没画古寺,却画了一个和尚挑着水走在山路上,这样一来,整个画面的意境就凸现出来了,留给人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br /><br />说起来惭愧,对于国画,我所能讲得也只有这些,国画作为四艺当中唯一具有直观感效果的一门艺术,实在有太多太多深奥的东西,而那些正是我所没有理解和掌握的,希望有哪位精通于此的朋友可以做一些更详尽的介绍。<br /><br />到此为止,中国古代伟大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就都讲完了,有些篇章我了解的多一些,就讲得多一些,有些了解的少一些,就讲得少一些,但是无论哪一篇,都只能作为是一个了解而已,如果想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四门艺术,我所写的这些连门都进不去,实在是门外汉中的门外汉,就像我开篇说的一样,虽然我并不精通于这四艺,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一些我们的祖先和前辈所留给我们的这些文化财产的知识,去尝试着体会其中那种人神合一,身心合体的境界。我们也应该使得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继续流传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br /><br />这是我们的责任。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7.8.2006 02:15:14 | 只看该作者
琴剑斑竹的帖子真是及时啊,我原本正在打算整理一个关于“四艺综述”的帖子,呵呵,现在不用忙乎了。谢谢斑竹!<br /><br />好文且好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8.9.2006 10:12:37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琴<br />现在更流行的似乎是钢琴<br />棋,感觉年轻人喜欢围棋的不多,被游戏所代替<br />书,古龙金庸的还差不多,且八十年代后的人,字写的漂亮的没几个<br />用电脑太多,比如我。<br />画,国画呢,现在怎么样呢?为了生活,我学画儿是为了上大学学设计,将来有份好工作,这年头,学国画儿会饿死人的,当业余爱好还不错。<br /><br />最新流行:钢琴,游戏,爱情与武侠,设计。<br /><br />随便说说<br />别当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6.8.2007 20:51:4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很多人应该又重视起传统文化了,又形成了一窝蜂的追捧,盲目而极具现实功利,真不知道这值得高兴还是悲哀~

:pig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2025 19:4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