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爱伦
二○○七年五月八日是邓丽君逝世十二周年。我在网上看到有帖子提到《邓丽君自选演唱歌曲二二五首》这本老歌集。一位署名「心语的永远的邓丽君」博客,还从中选出其中五十余首,略加文字,串编成《爱情的故事》,以示怀念,同时记录了连我都忘记的该歌集准确的出版日期:「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大陆)出版该书,从筹划到出版历时一年多,邓丽君亲自题词.一九八七年四月底在港台发行专辑。」这一切,作为亲历者,让我回想起封存已久的一段往事。
筹划「邓丽君自选演唱歌曲」
一九八五年夏天的一个清晨,《北京青年报》记者关键到出版社找我,说他带来一个选题.我一听,又是邓丽君的歌集,刚被总编「枪毙」了由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编辑的同样题材的一个选题.我觉得很难通过.但,大凡当记者的都有死缠硬泡的本事,况且他很幽默,选题确有它的诱人之处。关键何许人也?大陆越洋跟邓丽君通话祝贺她生日的第一人。随后他受邓小姐的委託在大陆筹措出书和演出事宜,是有正式授权的,可谓正宗;该歌集由邓丽君本人自选,从曲目、题词到大量的照片,概由邓丽君亲定。一旦出版,具权威性。唯一不利的条件是,没有现成稿子,他们所能提供的全部是音带。需要记谱,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正是好货不便宜啊。於是,我把《邓丽君自选演唱歌曲二二五首》报了上去。
等待是漫长的。总编辑和编辑思考的角度总也不同。数月后,新任总编到了。他「踢」的头一脚竟就是邓丽君的歌集。於是乎出版社上下一路为她开绿灯。特聘两位音乐专家和我分头记谱,大大加快了工作进程。那时我对邓丽君的歌不太熟。但由我主持编辑的《歌迷之友》、《中外名歌精选》丛书正在旺销,《北京晚报》还专文呼籲过此类歌集难买.职业的敏感使我看到读者的需求和青年欣赏口味的变化。邓丽君的歌前几年还在地下流传。转眼间,你走在大街小巷,邓丽君的歌会不经意地从某家窗口飘进耳朵,让你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在当时,如果你不知道邓丽君,不瞭解她的歌,那就是赶不上潮流。
不瞭解她的歌,就是赶不上潮流
既然看好了这份市场,自然就有了信心。那段日子,我的工作就是抱着录音机没日没夜地边听边记谱,日子长了,我对她的每一首歌就都非常熟悉了,也慢慢品出了味道。几百首风格各异的经典歌曲,或细腻温婉,或淒美动人,或意象深远,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风,充满诗情画意,情爱流溢其间.听她轻吟浅歎,娓娓细语,就像走过了春风秋雨,夏蝉冬雪,一个「情」字让她演绎得淋漓尽致,美得像雨后山间的薄雾,纯得像甘洌轻盈的泉水。我不由得喜欢上她的歌。
当我们终於完整地记录下所有的音符,并得到邓小姐满意的答覆和为歌集亲笔题词后,继而开始了下一步流程。那时还是铅字排版,为抢时间,我们下到车间,当场校对,随校随改,加班加点,饿了就吃带去的饼乾。经过一段紧张而有效的努力,最终提前拿出了清样。而封面、插图的设计与制作採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压膜技术.一切妥贴之后,到底印多少呢?仅天津一地就订购六十万册。通过正规渠道徵订的数目也在三十万以上。但社领导综合种种因素,只拍板开印了三十二万.这个数字在我心中一直存有很大的遗憾。但也只能如此。以后一些书商甚至堵到我家来要书,都被我回绝了。
其间,我们两次约见邓丽君在香港的代理人,所谈内容主要涉及出版有关事宜及出版合同的签定。最后一次约见,由於联系人搞错了饭店的名称,我和社长错过和他见面的时间,只好通过电话敲定了一些事情。这种低级的失误是令人遗憾的。不过就是这一次邓小姐表达了要来大陆演唱的心愿。
胡耀邦支持「邓丽君工程」
我们把有关信件呈报给了胡耀邦同志,得到他的支持,并由他责成中央统战部设立了「邓丽君工程」专事前期筹备工作。邓小姐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欣喜,她准备了庞大的乐队伴奏,创作了几首新歌,其中有我写词谱写的一首歌,制作了几万件有她亲笔签名的T恤,准备送给大陆歌迷,包括演出的场次等,都做了详尽而精心的策划。我和音乐界的朋友们都期盼着能亲耳聆听到她甜美的歌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晚上关键突然来到我家,说有人要抓他,他得赶快出国。由於複杂的政治因素,胡耀邦同志病了。后来还听到邓丽君在台湾参加劳军慰问演唱,她还有秘密加入了台湾的特务组织等谣言。邓小姐的祖国之行终成泡影。
时隔不到十年,四十二岁的邓丽君因气喘病发猝死於泰国清迈.至今十二年过去了,人们仍以各种方式寄託对邓丽君的哀思,对她关注的程度仍然有增无减.一位知名艺人曾说,「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一个歌星能有如此感召力,在历史上也鲜见。
让我们记住这位傑出的歌手,她甜润多情的歌永远在我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