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中航商用飞机公司宣布:由于"关键系统设备供应商"没有提供试验条件,ARJ21-700首飞时间推迟6个月。公司与设备供应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希望能尽快得到包括飞控系统在内的关键系统。
看来中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遇到了"阻碍",这阻碍来得也太"巧"了。
ARJ21-700飞机的研制采用了自主设计和全球发包相结合的新办法(相对于国内过去自己独立配套的做法),这也是现在世界大飞机公司的通行做法。它的优点在于借助世界主要飞机分系统供应商的力量能更好更经济地完成自己的整机生产,这是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但它也有明显的不利之处(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技术"后进国家"),那就是自己没有掌握的技术会面临别人"卡脖子"的局面---或者因为别人的暗中联合而面临高价"勒索";或者因为政治因素被别人用来当"牌"使。
这次中国支线飞机推迟首飞的原因就明显带有后一个因素。
ARJ21-700飞机研制项目有19个全球合作商,其中的关键系统(发动机和主飞控系统)合作商选择了美国公司(发动机为GE公司,主飞控系统为一家美国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一航一飞院飞控系统研究所),而这次推迟首飞的主要原因就正好出在"关键系统"上。
中航商用飞机公司发布的声明中提到的"飞控系统"曾经有过进展报道。2007年10月,有媒体报道了一航一飞院飞控系统研究所"用了3个月时间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报道中也提到了"由于外商现场工程人员与美国总部联系上的时差因素影响了问题的及时处理,这给各种调试工作带来了影响"。现在"影响"不仅没有解决,还导致了飞机首飞推迟,这难免让人产生怀疑---美国人是不是又在耍以前的"拖死战术"。
美国采用"拖死战术"对付中国的飞机研制计划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八十年代中美合作的"超七项目"就被美国人拖到了"89风波",然后不了了之;"运十"下马后的中美"麦道合作项目"也被美国人拖到了"波音兼并麦道后"变成废案。难道这次中国在实现"大飞机梦"时又上了美国人的当?
目前中美关系紧张的局面应该给我们提示了一些答案,美国确实不愿意看到中国的技术进步。我们以为"利益能换来一切",却忽视了"对手就是对手"。对手是不会在技术领域放弃自己的领先地位的,它不仅不会帮助你,还会利用一切手段进行破坏。
现在只有寄希望于我们的研究人员,相信他们能继承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和刻苦精神,在承诺的6个月内完成最后的工作(如果涉及发动机那就没话可说了,6个月时间我们完成不了)。
这次事件也给我们的大飞机计划提了个醒,没有自己的"关键系统",中国的大飞机可能永远也上不了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