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论坛,多靶点干预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新进展 (Köln, 1月10日)
主讲人:龙亚秋 教授
讲座内容:
目前HIV-1病毒感染者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鸡尾酒疗法,由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组成,有效降低了病人体内的病毒载量。但是长期用药导致的病毒耐药性和毒性促使新结构新作用机制抗艾新药的持续研发,催生了第二代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和HIV-1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全新作用机制的HIV-1进入抑制剂和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问世,为那些对现有药物治疗产生抗药性的HIV感染者带来新的希望,并将由此引发和带动更多的联合治疗新药的产生,通过多靶点干预来抑制抗药性的产生并降低毒性。本报告将结合本组在HIV-1整合酶抑制剂和CCR5拮抗剂方面的研究工作,全面介绍近年来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策略和研究进展,以及新上市的抗艾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结构特点。
主讲人介绍:
龙亚秋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
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96年在该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至2000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NIH, NCI)
作博士后。
2000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担任研究员和课题组长。
龙亚秋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从事靶向致病基因的活性小分子和多肽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发展靶向性小分子抗艾滋病新药和抗肿瘤新药。相关科研成果在国际生物医药和有机化学的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被SCI论文引用480余次。主持着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上海市启明星跟踪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作为主要参加人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研究计划。
2004年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07年12月
荣膺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时间:
2008年1月10日,星期六, 13:40
地点:Klein Hörsaal, Botanisches Institut, Universität zu Köln, Gyrhofstr. 15, 50931 Köln,在大学里面
公交:Linie 9 Weyertal 站,下车右转,或者Bus 136,146 Hildegardis-Krankenhaus站,下车左转
联系方式:0152 29484508
,wanghc@rhineforum.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