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博会德国馆尽显都市和谐之美
4 W" `1 `) H, y" [7 [& _' L- f- Q: |" K- c9 Y4 X ^
3 o8 w" Y+ Q# t1 \" s: j
$ @% t- ?) W/ g$ R在一座城市里,求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城市与自然、集体与个人、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在争取着平衡,求得和谐。这是一幅许多人内心都曾萌生的城市愿景,而它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中变为现实。一个多月后,在浦东区卢浦桥南的6000平米展馆中,联邦德国将呈现出一个多面而富有创意的民族形象,奏响“和谐都市”的交响曲。
, _& ^& g6 ~ _; U3 _) Z2 K( `: u' d6 H/ k9 X% f2 O+ J
时空穿梭展现多元生活图景: o! a* z6 ]; f" G0 v1 q3 `0 Y
3 Q5 _) x) E2 l
在世博会德国馆政府总代表迪特马尔·施米茨的眼中,德国城市是多姿多彩的,各具千秋却又能和谐共处,这才构成了德国独有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力。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和谐都市”的主题构思便由此而来。和谐之美首先在德国馆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体现。德国馆由四部分银色的建筑主体构成,单看每一建筑体,好像失去了平稳,但当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时,便相辅相成,达到了稳固的平衡状态。远望展馆主体,飞架于自然景区之上,像浮云一般轻盈美丽。除了展馆建筑主体,自然景区是德国馆的另一大核心。和谐都市之旅便是从展馆底层错落有致的坡型景区开始。这里竖立着巨幅三维明信片,萨克森州的易北砂岩山脉、勃兰登堡门以及新天鹅堡都会栩栩如生地展现眼前,很像是德国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开篇概述。而在随后的一路上,游客们会像走迷宫一样,时而行于小径,时而乘坐电梯,穿过不同的空间、隧道、空地和院落,以不同的形式被带往不同的展厅。
* q% B1 e2 C' ~/ K1 @; N7 | R2 h8 I L+ f" p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馆内的海底世界。游客在滚动电梯的带动下,好似跃出水面一般,眼前会忽然呈现出一幅动人的未来都市画卷。灿烂阳光下的汉堡海港,蓝天悠悠,海鸥翱翔,市景人群。伴着水声,泛着气泡,水光倒映中还可以看到易北音乐厅、科学中心以及联合利华大楼。负责德国展馆形象设计的米拉联合设计策划有限公司创意总监何德林做出了这样的解读:这里要传达的信息是建新不能废旧,历史不能复制,新的建设要建立在原有的根基上。* C. _3 I& W5 \! F" X5 n2 u; {! S
" u5 v) g; u1 P) C) B. B6 L
可持续发展是每一座和谐都市都无法规避的难题,而德国馆的答案在一个称为“规划室”的展厅里。在这里,欧洲最大的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市内项目——汉堡海港城,还有弗莱堡的太阳能村落,以及其特有的能源盈余住宅,都会给人们惊喜。德国民众的可持续发展智慧也会展现,比如通过计划性的拆除以及景观设计,把千篇一律过时的板式楼群改造成宜居的屋苑。
s. {5 [: f2 Q) J9 r5 F; g
% P. t/ @ L3 i! y$ ~4 z1 U: z当人们还没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案例中回过神来,一片明媚而静谧的景象又映入眼帘。“花园”展厅像一个倒置的花朵一般,具有360度全景区的钟形罩悬挂在大厅中部,游客会身临其境地沉醉于德国城市绿色的海洋里。德国风采各异的花园在这里彰显着它们的美丽,慕尼黑的英国式花园,斯图加特的威廉海玛花园,巴特奥尹豪森的磁水风光园林,石勒苏益格圣约翰尼斯修道院的圣经园,都令人陶醉。在展厅尽头,还有一个梦幻球,其中隐藏着许多独特的历史故事,静待参观者的发现。" Y& U* R: ]/ l8 o$ [7 \- l
8 {3 C/ V, I' h8 g P( b+ _. {如果要论和谐都市之旅的高潮,那一定会是动力之源展厅——一个12米纵高、三层回廊结构的剧场式大厅。600名参观者可以同时进入展厅,分散到三层平行的站位上,共同体验这个剧场空间带来的震撼。一个直径三米的金属球体,表面安装了40万多根发光二极管。在长达七分钟的时间里,球面上将显现出许多图片、色彩和图形,设计迎合了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奇妙的是,游客能够通过鼓掌和叫喊影响金属球体甚至整个空间,随着人们的呼声,金属球开始来回摆动,同时将来自观众的能量储存在里面,然后越飞越高、越飞越快。当球摆动到最高点时,球体将从摆动变为圆周运动。在球体表面展现的多样性和对立性的图像世界中,参观者共同建立了一个未来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所有人都幸福地生活着,所有事物都各得其所。德国城市的活力在这里彰显无遗。
% j, V' D# d+ Q0 i' u: i% O( P4 F* v. y) _! m' r& T0 Q
可以看出,德国馆是一座可漫步其间的三维雕塑,所展示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机体,描绘的是一派德国都市和田园生活交织的和谐之景。2 L# Y- b0 T0 j, J1 O
/ i) y! T7 p4 h ?闭上眼用身体感受德国
. {, {" ^0 C4 [, s
2 w* w( k% S4 }6 M& _在德国馆,你需要闭上眼睛,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觉,因为在这里,德国文化都以最立体的方式呈现,所有快乐都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我们还从未经营过这么高级、这么现代的餐厅呢。”这些天,来自慕尼黑的展会餐饮专家欧博夫妇的欣喜心情已经溢于言表。在世博会期间,欧博夫妇将和两个儿子一起短期移居上海,负责德国馆内德式餐厅、贵宾区和啤酒屋的经营。德国餐厅面积达400平米,是世博园区内规模最大的餐厅之一。光德式餐厅内就设有300个座位,此外还有100个室外座位,用餐者可以将德国馆内的一切尽收眼底。而贵宾区的25个座位,可看到二楼露台上觥筹交错的景象。+ w8 Z: G- m# D% B5 Y! i/ w
2 C. G3 |/ N! C# y饮食文化历来是德国参与世博会的重头戏。烤香肠、鸡蛋面疙瘩,还有最出名的酸菜和猪肘,都会送到此次上海世博会的餐桌上。据说,德国餐厅已经预订了20吨酸菜和5吨红甘蓝,招募了近200名餐厅员工,酒吧设备也是从德国运抵世博园区,可谓是原汁原味的德国大餐。德国餐厅的室内装饰设计也依照了“和谐都市”的建筑理念,富于现代风格。餐厅的落地窗有20米宽,阳光照进来,室内明亮而温暖。深色的木质家具与餐厅内由德国知名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林木氛围,搭配得天衣无缝。不仅如此,德国馆还将是一座音乐的殿堂。嘻哈文化是当代最成功的一种青年文化,它没有语言与国界的障碍。在长达六个月的世博会上,它将始终是德国馆的重点,今年8月,柏林嘻哈基地会带来霹雳舞、竞赛舞、口技和说唱表演,送上现代味十足的德国夏季文化盛宴。6 x: a4 |' d* u& `/ l0 e* x
( i- ?9 R/ t; p8 V/ h为呼应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德国馆还策划了一个中德两国共同参与、题为“Kiosk/小卖部——探寻德国与中国的百姓生活”的城市之梦系列演出。一家营业到深夜的魏玛的Kiosk(意思相当于中国的小卖部),一家同样是营业到深夜的上海的小卖部,两个毫不相干的小卖部通过摄像机镜头被微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其中究竟会有怎样巧妙的艺术呈现,2010年7月的德国馆会揭晓这个答案。“聚焦德国各地”则是德国馆文化活动的另一个高潮。在整个世博会期间,每一个德国联邦州都将在德国馆内外展示它们的地方特色,包括地方民俗、民乐,还有本地美食。比如6月1日到6日的柏林周上,一贯以严肃的首都形象示人的柏林将改头换面,让人们体验一个全新的“创意柏林”,包括柏林的乐队文化、DJ和VJ文化、新锐设计师的时装秀,还有一部大型影像节目“酷码——关于青年流行语程式的电影版百科全书”。在“闭上你的眼,用你的身体看世界”的展览中,游客们还可以在黑暗中触摸柏林的标志性建筑,体验勃兰登堡门和柏林电视塔。下萨克森州的展示也颇具创意,主题为“汉诺威2000世博会——如今已是十年之后”,通过世博这个媒介把德国和中国、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则是要借助一个多媒体之旅突出它的“神奇之水”主题。自由巴伐利亚州及其州府慕尼黑显得与众不同,其展示理念为“捍卫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沉闷乏味,10月上演的舞蹈与音乐会说明其中的寓意。
5 w, r5 m( }6 {7 i9 C$ l: a4 z; a6 Z. N3 w! u
“如此丰富的文化展出,与此次德国要尽情展示自己实力的意图相匹配。”迪特马尔·施米茨将2010年世博会视为一个制高点,上海世博园里的德国馆是德国参与世博会以来规模最大的展馆。在某种意义上,交相辉映的德国各地文化在世博会上的全景展示,强化了德国作为未来导向型创新国家的形象。% l. I! K# s) K/ q9 P y$ l
! _4 w% A' ]1 i多彩的欧洲文化汇聚在德国馆,一幅生动有趣、富有活力的都市图景渐渐清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