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祸从口出———空袭昆都士油罐车导致142人死亡,其中有塔利班分子,还有大量平民3 N5 S% E( ?4 [& A
+ X) v2 G8 n+ [/ e8 ~1 ?8 M5 F
联邦国防部长古滕贝格(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 )本周四(4月22日)将就去年9月发生的北约空袭昆都士油罐车事件向调查委员会提供证词。古滕贝格在事发时还不是国防部长,不过之后他则卷入了这一矛盾重重的事件。 & P% }. Y+ u1 q
基盟党政治家古滕贝格去年秋季就任德国国防部长时,被认作是黑黄政府的一颗政坛明星。在其担任经济部长期间,38岁的古滕贝格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自信、活力和能力。作为新一任国防部长,古滕贝格要展现他作为德国联邦国防事务负责人的能力。然而,北约在昆都士空袭油罐车,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的事件给这位国防部长的政治生涯蒙上了阴影。
; F3 n' v" H# B1 D
3 m$ W6 K3 J+ G: k) D5 ^$ G担任新国防部长没几天,古滕贝格就在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对昆都士事件这一德国驻阿军队维和使命中最严重的一次军事袭击做出表态,他承认空袭行动中犯有"错误",但总体评价是,"在塔利班构成的巨大威胁这一背景下,空袭油罐车的行动从军事角度看是适当的。"$ \9 E" B6 H Z' p4 q
$ C) Y" w4 K+ @' d
"适当"评价为时过早
8 e" c% X r+ M _2 G& T + y2 T) F. N4 B
古滕贝格颇为自信的评价却不完全符合事实。空袭昆都士油罐车总共导致142人死亡,其中不仅有塔利班分子,还有大量平民。这一行动真的是出于保护民众安全而进行的"适当"的袭击么?德国反对党和媒体持批评态度。5 X. h9 T0 t. |0 p; T8 ^
" \# T% V& ^ O. @' w2 r3 e在德国一份畅销报纸刊登了昆都士空袭事件的若干细节之后,有关这一行动的讨论变得更为激烈。细节源于一份由一名德国驻阿士兵在空袭之后写的行动报告。而古滕贝格称,自己从未见过这份报告,并在去年11月25日宣布将国防国务秘书维歇尔特(Peter Wichert)和国防军总参谋长施耐德汉(Wolfgang Schneiderhan)解职,原因是这两个人向他隐瞒了重要信息。这一指责深深伤害了为联邦国防军效力数十年的四星将军施耐德汉的尊严和荣誉感,他也由此成了古滕贝格的"敌人"。
& l( {; T1 d+ \
& K3 P& X. I1 w空袭事件引发德国政坛连环后果" x% Z0 q( E. }: e i) S
2 V8 q* s3 W8 ]( N+ T0 `现在古滕贝格自己也深陷昆都士空袭丑闻。由空袭油罐车引发的后续事件一桩接着一桩:先是前国防部长、后来的劳动部长荣格(Franz Josef Jung)引咎辞职。荣格最初强调,空袭油罐车造成的死者中全部是塔利班分子,并且没有积极配合事件澄清工作。之后古滕贝格出人意料地对这一袭击重新进行了评价。德国社民党政治家、国防领域专家赖纳·阿诺德(Rainer Arnold)认为古滕贝格的做法让人很难理解:"他既没有说之前怎么下的结论,也没有说为什么更正这一结论。仅说国务秘书和国防军参谋长隐瞒了重要文件是不够的。"
5 Y6 y" {5 U! P6 Q $ p x7 K1 {* w* A0 Y: U6 ?* V J
随着越来越多的空袭事件细节浮出水面,联邦议会今年1月成立昆都士空袭事件调查委员会。向北约提出空袭请求的德国驻阿上校克莱恩(Georg Klein)、前参谋长施耐德汉和前国防部长荣格以及现任国防部长古滕贝格都要接受调查委员会的听证并回答问题。古滕贝格要对如何做出解职施耐德汉和维歇尔特这一人事决定,以及为何更改自己最初对空袭的评价等做出解释。
- @8 U/ {/ N! H+ f: @ 7 v" r* ]7 e& o" g: u
德国一家电视台申请要现场直播对古滕贝格的听证。这位年轻的国防部长本人表示没有异议,但是他所在的基社盟党却表示拒绝,主要是出于维护古滕贝格形象的考虑。
) D, [! v5 E- F
* ` J' B s: H1 T6 h2 p# Y9 ~反对党则坚持要求昆都士空袭事件调查委员会也要请总理默克尔出席作证。默克尔总理在古滕贝格回答调查委员会提问的同一天(4月22日)将发表一份就德国驻阿富汗军事使命的政府声明,算是先给国防部长一点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