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4.6.2010 08:02:02
|
只看该作者
二、六七十年代中苏由破裂走向全面对抗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事件是1962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中印战争,1968年美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中越战争以及同年发生的苏军入侵阿富汗。不太起眼的事件是1969年在中国东北和新疆发生的中苏冲突,这是双方的直接较量。
1、60年代那些事
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赫鲁晓夫下台,中国人像过年一样高兴(可惜只能吃到精神饺子),中国想改善与苏联关系,可是遭到苏联人冷落,所以只能继续走两个拳头打人的路子。赫鲁晓夫之后,中苏关系不是改善,而是关系更加紧张。赫鲁晓夫主张和西方缓和,可是到了勃列日涅夫又开始走向对抗。如果勃列日涅夫我们不熟悉,我们可以把他当斯大林看待,只不过是能力稍微逊色的斯大林。在中国,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被打倒,开始进入文化大革命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一个问题,苏联的海军和导弹比中国强,美国的海军和核威慑能力比苏联强。那个时候中国是没有能力制造出可以直接威慑美国的导弹,中国更没有能力把这些导弹运送过去,因为缺少核潜艇的保护(那个时候苏联核潜艇很强大)。在那个阶段美国是老大,苏联是老二,不知道老三是谁,但是知道无论陆军还是海军,老二和老三的距离是很大的。
中国趁着美国与苏联闹矛盾的时候,也就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教训了印度。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由于必要的档案仍然没有公布,很多理由也只能是猜测,但是战争的地点是清晰的,即发生在印度控制的中国藏南地区(当然这只说了东段)。战斗是中国率先发起的,地点是在印度控制的区域,那么自然不是印度侵略中国,所以叫自卫反击战。就是印度人老在麦线以北骚扰我们,我们忍无可忍,然后反击印度。
战争是我们胜利了,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像毛说赢得了三十年的稳定,要不然印度人也不会时刻想着复仇。这和后来的中越战争是不一样的,越南人不承认被打败了,还说赶走了侵略者,以至于此后中越边境冲突不断,至今在南海还存在领土争端。
我为这次战争所取得辉煌战果感到自豪,但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感到遗憾的是战场上没有出现闪电战那样的机械化作战模式。这可能与藏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有关,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可能造成交通不便,不利于投入装甲力量。但是空军呢?飞机也无法飞到藏南地区的上空吗?其实这个可能也好解释,就是西藏前线没有空军基地。
但是我们不能过分的夸大这场战争,战争的性质只是边境战争而不是全面战争,印度还刚开始发动全国总动员,美苏两国的军事装备也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印度。如果中国贸然攻入印度腹部,等待我们的也许是印度的人民战争。
这场战争体现的不足,是我们的后勤支援不够,战场上没有出现空军和陆军协同作战,坦克和不并协同作战这样的机械化作战模式。但是如果下一次战争爆发,就可能会出现机械化作战模式(两国还是很难进行高科技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后勤保障要做好,包括公路和铁路建设,也要考虑到在不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保障地面运输安全。我们的机场够不够多,我们的防空系统是不是可以保证天空的安全?
与同时代的苏军相比,苏军已经完成了机械化。如果说地形限制了机械化作战的发挥,那么格俄战争,俄罗斯就上演了机械化信息化战争模式。难道高加索山不够多吗?地形不够复杂吗?其实并非只有平原才适合作战,如果在山地上合理运用坦克回去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印巴战争期间,印度就把坦克拆卸装在卡车上运输,悄悄地运往前线,结果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那个地区的地形比藏南地区更复杂。
中印战争使得中国遭受前所未有的孤立,两个超级大国都起来反对我们,后面还跟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小弟们。我们几乎陷入了萨达姆的境地。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胜利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尊重,实力赢回尊严和尊重。但从1962年一直到尼克松访华,我们处于空前孤立的状态,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朝鲜和阿尔巴尼亚和我们站在一起,其他刚独立的非洲国家和中国建交的,只不过是为了寻求中国支持,而不是来支持中国。所以那个时候中国的处境就和现在的伊朗,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一样糟糕。
苏联的霸道体现在当时苏联最重要的三个盟友身上,一个是波兰事件,二是布拉格之春,三是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第三件事将苏联对盟国的干涉推向顶峰。以至于波捷匈三个东欧国家率先加入了北约,这主要是苏联给予这三国人民的心理创伤太大了,裂痕无法修补。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是斯拉夫人,俄国人对待自己的同胞还不如德国,波兰人曾经说宁愿接受德国的入侵,也不能接受俄国的奴役。德国毁灭的只是国家,而俄国毁灭的却是民族的灵魂。
苏联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表现让人瞠目结舌,快速机动的空降部队从天而降,控制着重要的军事据点和通信中枢;规模庞大的装甲集群像赶鸭子一样的快速推进到捷克斯洛伐克全国各地。人们不禁想到了法国的灭亡,德国最初在苏联战场上的表现,以及苏联的绝地反攻。这就是美国惧怕苏联的根源之一。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的冲突大多上是口头而不是行动上的,无论毛还是赫鲁晓夫都无意把政治上的分歧引向军事纷争,也许(这是我的推测)毛他老人家把中苏之间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来解决,中美矛盾才是首位的,中苏矛盾是次要的。而事实上中苏边境冲突加剧恰好是从赫鲁晓夫下台之后才开始的。苏联领导人从其入侵捷克成功后一时更严重滋长的霸权主义出发,也想在中苏边界对中国施加压力,争取使中国内部发生有利于苏联的变化。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向中苏边界增兵,由赫鲁晓夫时期的10个师,增加到54个师,达100多万人。本来五十年代苏军已经分批从蒙古撤出,六十年代中期苏联再度进驻蒙古。1960年以前,苏联在远东地区布置的导弹大约有70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导弹数量不断加强。不仅如此,苏联还在远东地区配备了50多架远程轰炸机、400多架中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可以携带氢弹进行战略核攻击。
中苏边境上的磕磕绊绊是有深刻历史原因的,究竟要说谁对说错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就像小时候桌子上刻的“38”线。总而言之边境冲突不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在所有冲突中吃亏多占便宜少。于是在1969年的三月,中国精心策划了一次进攻。在这场战争的收获就是捞到了一辆T62坦克。这辆坦克给中国人很好的上了一课,即中国的炮弹打到了坦克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就像从天而降的泥土落在了人的头上,抖了抖土,没有丝毫损伤。这说明了中苏武器上的差距,如果这场冲突不是我们精心策划的而是意外发生的,中国所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这场战争给予我们的启迪就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当然这种说话方式很难听,用文雅而且带有褒义的语气应该这样说:战前进行详细侦查,从而在侦查基础上所指定的计划能够弥补我们在武器上的不足。德国在战争初期所取得成就就是建立在制定正确的计划上的。
很快我们就遭到了俄国人的报复,俄国人可是从来不吃亏的。毛Z东在军事战略方面绝对是个高手,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就告诫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西北可能要出问题。谁知这伙计警惕性不高,让我军损失了将近80个弟兄。时候龙书金的老上司林彪大怒:你有失我国威!有失我军威!
中苏边境冲突苏联人动用直升机、坦克,而我方能拿的出来的东西只是火炮。(以小见大,这就看出了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所以很明显一旦双方发生冲突,吃亏的大多数是中国,除非精心策划好进行伏击。而中苏边境冲突的背后,了解真相之后就会感到毛骨悚然。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一周之内就可以拿下北京。苏联国防部长宣扬要一劳永逸的消除中国威胁,甚至主张对中国核基地进行外科式打击。这个时候美国人和我们站在了一起,如果莫斯科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核战争,美国将不会视而不见。尽管毛泽东嘲笑核武器是纸老虎,尽管他嘴里嚷的比谁都厉害,可是一发现俄国人要玩真的了,这次他老人家紧张了,一方面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开始大规模三线建设。另一方面中共重要领导人疏散到全国各地,以防苏军发动进攻来个连窝端。此外,全军共疏散94万人,4100架飞机、600余艘舰艇和大量坦克、火炮及车辆。
珍宝岛现在牢牢的在我们手中,这让我联想到其他领土问题。只通过实力牢牢的掌握控制权,才能说那块土地是我们的领土,否则都只是空谈,瞎嚷嚷骂娘换不来领土。还有,要做好各种作战准备,最好制定作战计划,按照作战计划进行反复演习。在比较有利的时机,发动有限攻势,收回必要领土。
2、70年代那些事
由于六十年代苏军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投入,到了70年代开始开花结果,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美国工业总产值的75%,甚至军费超过了美国,在重要军事领域内,俄国人占据了相当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外在表现是苏联大肆支持第三世界国家革命,通过军援获得海外军事基地,到处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和美国搞对抗,在中东地区煽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搞对抗,在东南亚支持越南战争等。
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中苏边境冲突,美国势力相对衰弱,使得中美接触成为可能。对于研究战争的爱好者来说,苏联没有进攻中国算是一种遗憾,一旦苏联几百万大军从东、中、西三路大举进攻中国,将会是希特勒在苏德战场上的重演,尽管开始中国会溃退千里,但是苏联最终会失败,而且战火将催生一个真正的军事强国。
很显然这种假设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并没有让我失望。1979年中越战争和同年发生的苏联入侵阿富汗。由于阿富汗的军事实力与越南的军事实力不再同一个档次,所以不能通过对手直接反应出中苏两国的军事实力。但两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可以看出某些端倪。
具体表现在:(一)后勤保障上存在很大差距,中越两国的交通可是比阿富汗好多了吧了,而且还靠近我们的边境线上。这一方面在于我们缺乏相应的运输工具,另一方面工程兵满足不了运输对道路的需求。(二)协同作战存在差距。苏军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协同较好,所以体现的是机械化作战模式。而中国连坦克和步兵的协同作战都做不好,唯一能做好的就是能够充分发挥炮兵的优势,我们依赖炮兵的程度更甚过坦克。(三)空军支援战场上的能力存在差距。苏联有令人骄傲的空降部队,尽管苏联空军没有打出什么代表作,但是三军协同作战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而中国的空军却只成了一种威慑力量。(四)指挥通信存在较大差距。(五)对敌方各种信息的掌握,比苏军差太远。而获取敌方各种信息——包括军队的部署位置,军官的履历,武器装备状况,后勤部署,军事基地以及指挥中心位置等——是获胜的前提条件,而往往我们的军队不把这些当作军事力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环节看待。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是信息获取比武器装备重要得多。尤其是现在信息化战争,信息掌握的多少和准确性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其实以上这五点,到了现在除了第二点有较大改进之外,其他四项还是我们的弱项。
尽管中国在珍宝岛冲突和越南战争没有处在下风,但是整个70年代,中国处于苏联的威胁之下,不过在外交上中国摆脱了在60年代的空前孤立,由于得到美国支持和进入联合国,中国的国际局势较60年代有所好转。就军事力量讲,连美国都处于下风,中苏之间的军事差距就更明显了。中苏之间的差距远远超过苏军与德国的差距。所以就从军事力量而言,如果苏联进攻中国,中国损失的土地可能会超过苏联在二战期间损失的领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