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种移动应用开发者的创富神话铺天盖地的背后,大多数的“个体户”才能真正反映这群移动应用开发大军的从业行情。光脚的不跟穿鞋的比,没有投资、烧不起钱的他们也摸索了自己的一套开发生意经。
移动开发者群体规模到底有多大?艾媒咨询做了相关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总数约100万人,其中,针对iOS(苹果平板与手机)系统的应用开发者约14万人,安卓约75万人,塞班约4万人,其他约7万人。据此,个人开发者以及小型团队的数量大概是六十万人。
个人开发者绝大多数是赤膊上阵的开发者。各路投资并未向他们伸出橄榄枝,零成本推广成了不得已也要为之的事情;在维持生存都成为问题的前提下,他们并没有“先追求用户规模而不惜代价”的烧钱底气,而是很早地就需要在用户和盈利两者间取得一定的平衡;当中,只是兼职或者“玩票”性质的人亦不在少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成了他们的战术,有些开发者并不幻想着做大、融资这些从新闻上看到的事情,尽量捞快钱的思维推着他们边做边看。
这并没有所谓的褒贬。而且,这些个人和小型开发团队经过这番移动应用开发热潮的洗练,还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他们嘴边也不失“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引爆点”等等关键词,仔细听他们的故事,甚至会觉得很有趣。
不能否认的是,外部环境的成熟壮大给到他们很大的帮助。在怎么样把应用更好更快地送达用户的问题面前,尤其在安卓这个开放的系统下,各类第三方应用市场成了他们的乐土。而收入上,“免费的App+植入广告”成为最为普遍的盈利模式,IHS ScreenDigest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近一半最赚钱iPhone的App是免费的,31%的最赚钱安卓APP是免费的,此时,第三方广告平台无疑是他们最依赖的金主。值得一提的是,广告平台的客户多为出于推广需求的大腕级移动应用,有点索富济贫的问道。
由此,他们更像是在第三方应用市场以及广告平台的统领下一齐在移动互联网掘金的蚂蚁兵团。在他们不断研究各类进场规则、分配办法的同时,一场开发者与应用市场以及广告平台之间的互惠和博弈戏码也在不断上演。在现阶段,这群蚂蚁兵团可以说享受着统领们厮杀带来的“红利”,即便与“穿鞋的”开发者相比的杯水车薪,也足以给光脚的他们带来短暂的兴奋。但对于未来,他们却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的担忧。
本期创富志将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个人开发者的故事说起,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开发者的生存状态。
手机广告市场掘金者
AdMob移动应用广告产业链
在为数众多的个体户开发者中,阿狸是其中普通的一位。这个号称“技术小白”的开发者受论坛里面各种开发者炫富帖的影响走进这个行业,通过自学和摸索的近一年时间里,他的月收入终于从最初的五毛钱涨到现在的一万元。他说,身边和他一样正在逐梦的同事还有不少。
自己上“夜校”
通过在应用里嵌入广告,这一款应用程序为他带来的收入只有五毛钱。这意味着只有一个用户点击广告栏而下载了其他的应用。
白天,25岁的阿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小白领;到了晚上,他则成为一名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开发者。从去年至今,他已经推出了30多款移动应用。
据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2012中国移动(微博)应用开发者调查》,阿狸是占据48.1%的个人开发者中的一员。从收入上看,阿狸每月通过自己开发的应用收入过万,跻身年收入10万-50万的行列,这一区间占比仅为10.9%。
阿狸毫不讳言自己是技术门外汉,“非计算机专业出身,一切从零开始自学”,甚至当时连一部安卓手机都没有,开发测试全用的是电脑上的安卓虚拟机。
大概自学一个月之后,他炮制了第一款应用程序———“姓名婚恋解析”。“我开发的应用一般都比较古灵精怪,我想这样才可以吸引用户下载”,阿狸解释道。这款应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无非是做了一层APP的“外皮”,把用户与婚恋解析网站的信息给对接了起来。
阿狸说得很实在,他自学安卓应用的开发就是为了赚钱。开发者论坛里“小本起家”的创富神话一直是他的榜样。但他的应用程序均为免费下载。程序收费没人玩,完全免费,开发者就赚不到钱。国内的安卓应用商店,80%以上的应用程序都是免费的,开发者赚钱主要依靠手机广告。“目前收入是在应用里面嵌入广告,中国的用户普遍没有付费的习惯,只能在软件里面嵌入广告赚钱了。”阿狸无奈地说。
通过在应用里嵌入广告,这一款应用程序为他带来的收入只有五毛钱。按照当时广告平台的分成规则,这意味着只有一个“姓名婚恋解析”的用户通过点击应用界面上的广告栏而下载了其他的应用。这个数字让阿狸哭笑不得,与其他开发者的收入相比也少得可怜。他没有停下来,第二款应用程序的收入好了些———每天1块多,一个月30多块。实际上,目前大部分开发者的月收入也不多,“一般都是几百块、两三千”,阿狸说。
深圳播思通讯总经理龙世渚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移动互联网整体盈利状况可以说很糟糕。开发苹果的比开发安卓的状况要好些,但60%也不赚钱。因为应用程序很多,你开发一个放上去很容易淹没在应用程序海洋了。”为了不淹没在应用海洋里,开发者的办法是为程序做推广,“主要是通过论坛上啊,应用商店买位置啊,摩托罗拉、三星等内置推广。像安智市场这些的应用商店,那些位置,一天就好几千、几万,他们当然可以赚到钱了”。
然而,对于缺少真金白银的个人开发者来说,做推广是件奢侈的事情,他们往往选择不做推广。阿狸至今未曾花过一分钱在推广上。他每开发一款新的应用,就不断在各种开发者论坛中发帖为自己打免费广告。
30多款应用的开发,阿狸逐渐摸索到一些适合他这种个人开发者生存的门道。首先,他设计“古灵精怪”的应用程序来讨好用户,然后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手机论坛发帖上,“推广是最累人的,时间长,重复同一样工作,要一直发评论,一直发。”阿狸解释说,“比我技术好的人大把,但很多人的收入都不如我。比如一个人的技术很牛,开发了一个很厉害的软件,但他不懂用户需求,不懂运营,不懂推广,这样也赚不到钱。”
通过推广,增加应用下载量只是第一步,想要赚到钱,还需要手机用户点击广告条(banner)下载广告主要求的内容。用户每下载成功一次,开发者能够得到约0.5元的分成。事实上,阿狸靠广告条赚到的钱一直很少。“有广告的应用,用户是不喜欢的,要用户给钱,用户也不能接受,这个很矛盾的。用户想免费,又想把个人开发者饿死,”阿狸告诉记者,手机用户看到广告避之唯恐不及,很少点击广告条(banner)。直到2011年底“积分墙”的出现,阿狸的收入状况才大大好转。
积分墙是手机广告平台把推荐的应用程序集成后,以页面的形式展现给用户。应用程序上的功能,用户肯定想用,开发者通过积分墙限制功能后,用户为了开启高级功能、购买特定内容、购买关卡道具等,需要下载积分墙的应用获取积分才行。应用程序借此得到推广,商业价值因此产生,开发者和手机广告平台得到收入。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以每月2-3个应用程序的速度进行开发,技术水平、对用户心理的把握、推广技巧日益提升,手机广告平台推出的“积分墙”等新的广告展示形式,也为收入增长帮了大忙。阿狸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如果不是积分墙的出现,我甚至考虑过放弃应用程序开发。”从今年年初开始,阿狸的月收入稳定在1万元左右,均来自手机广告平台的广告分成。
阿狸选择的手机广告平台是有米广告。2011年10月15日,在更新BannerSDK(广告条软件开发工具包)的抽奖活动中,有米的工作人员通知他获赠一部小米手机。在用安卓虚拟机开发出多款应用之后,他终于拥有了第一款搭载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阿狸决定搭乘地铁去广州番禺的一个小岛上领奖,那里有清幽的环境,有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移动互联网掘金者。
金主是谁?
所有人都在等待引爆点。这意味着争夺的白热化,不仅是对市场、对用户的争夺,还有对开发者、对投资机会的争夺。
半小时车程,阿狸来到位于小谷围岛上的广州大学城,穿过一堆包豪斯风格的教学楼、宿舍楼,他到达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区的有米广告公司,从有米创始人手中接过小米手机。这个中国第一家手机广告公司,由26岁的潮汕人陈第创办。这位当年还未从华工毕业,害怕父母担心就偷偷躲着他们创业的85后,在成立公司不到两年的2011年,带领团队把收入做到了1000万,实现了收支平衡。考虑到移动互联网行业普遍的烧钱状态,这显得非常难得。
类似有米这样的手机广告平台,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重要一环。阿狸们要靠有米广告的分成取得收入。广告商通过有米广告对接应用程序,让用户看到广告,甚至产生互动,达到特定效果。据有米产品总监马少林透露,目前的广告商主要来自移动互联网行业内的应用开发商,有米通过积分墙和广告条等展示形式,提升客户的应用下载量,帮助扩充用户数,这部分的收入占到有米年收入的80%以上。
有米广告和阿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圈内应用程序开发商希望做大用户量的渴求。目前,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圈都在烧钱,除了风投以外,很少有圈外的钱进来。
拿手机广告来说,有米副总裁李展铿承认,虽然他们也为行业外的品牌广告商,如宝洁、平安保险等公司,提供移动互联网推广方案,品牌广告商的钱好赚,按照展示量进行支付。但这部分收入只占公司总收入的10%-20%。“目前多为中小企业,例如汽车4S店、医院等客户在做一些手机广告展示”。
这样的后果是钱都是在圈内流动,那么移动互联网生态圈会否因此玩不下去呢?
李展铿认为,“钱虽然是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圈子里转,但用户一直在增加。大家的目的都是赚用户量。有了用户量,相信赚钱不成问题。而且钱一直在往移动互联网行业内流入,整个行业不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其实整个互联网行业大家在做的事情都是聚集流量,然后变现流量”。
这位1987年出生的年轻人相信,随着智能手机用户量的快速增长,品牌广告商重视手机广告市场是迟早的事情。相比其他行业,这位副总裁的年龄折射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特点:
年轻、有活力、有潜力、还未定型。
所有人都在等待引爆点。所有人都想在这个大金矿里捞一把。这意味着争夺的白热化,不仅是对市场、对用户的争夺,还有对开发者、对投资机会的争夺。
单说手机广告平台,除了Admob等国外公司,有米广告在国内就有多盟、架势等30多家竞争对手。由于手机广告平台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竞争主要集中在对广告主、开发者的争夺上。一些公司为此不惜牺牲长远利益,例如为吸引开发者,当用户每下载安装积分墙的一个应用程序时,他们给予开发者3倍分成(应用安装价格若为0.5元,就给开发者1.5元),对广告主的争夺则靠压低结算价格、提升结算标准等手段。这样的后果是一些手机广告平台因承受不了高额运营成本,快速倒掉,行业格局变动剧烈。
有开发者还发现,一些手机广告平台为了增加收入,存在着扣量的情况。比如开发者某天的真实收入是100元,广告平台却只给你90元。
阿狸说,他选择有米广告是因为它的客服和服务器相对较好,不过他也因为激烈的竞争遭遇过无奈。为了让应用程序有更多的下载量,他会把应用上传到尽可能多的安卓应用商店里。然而,安智市场担心有米广告对自己网站的广告投放形成竞争,利益冲突使安智市场阻止嵌入有米广告SDK的应用程序进场,结果阿狸的应用只能撤下来,“机锋同有米有合作,就可以上”。
手机广告平台还面临着吸引明星应用程序的问题,这些拥有百万级乃至千万级用户量的明星应用程序,是有米等手机广告公司的重点争夺对象。然而,这些公司往往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相对于个人开发者,有风投支持的他们也不差钱。在南方都市报采访过程中,有些明星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对从手机广告平台每月获得的几万、十几万收入甚至更多,要求匿名报道。有些应用程序则干脆退出了与手机广告平台的合作。在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量之后,他们希望以不影响用户体验的非广告的途径实现赢利。
例如,开卷有益希望通过售卖电子书赚钱。开发出蜜蜂新闻、蜜蜂天气等应用的深圳播思通讯,把与中移动应用商城等开展外包业务当作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国内的手机广告平台还不成熟,外面大品牌的广告主还没进来,通过手机广告来赚钱还不现实,他们(手机广告平台)也在想办法”,龙世渚认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