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1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俄天然气协议内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6.2014 08:3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这是一场费时10年的谈判,这是一次长达20年的博弈,这是两个大国的艰难共赢。

2014年5月21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离开上海返回莫斯科前的最后一刻,中俄签署了一份为期30年、总价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协议。

这份“世纪大单”,引发了全球各方的强烈关注、好奇和猜测。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了接近中方谈判代表的人士,揭开中俄天然气20年博弈的种种内幕——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非常积极地伸出橄榄枝,中方为何不太热心?

谈判最艰难时,中方人员一直往俄罗斯跑,为何俄方不愿意谈?

普京第二次担任总统后,为什么狠狠地批评俄气高管“太不现实”?

这次在上海,普京为什么希望走之前达成协议,哪怕是最后一刻?

中方代表坚持“没达到底线免谈”。中方的底线是什么?

今日签约成功,真如外界所猜测,只是因为乌克兰问题这一特殊背景吗?

4000亿大单的供应商“俄气”,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有一位总统、三位总理做过该公司老板?

【中俄4000亿天然气大单终炼成 中石油亏损压力会加大】

普京很着急

“普京希望走之前达成这个协议,哪怕是最后一刻。”

中俄天然气“马拉松式”的漫长谈判终于结束了。

5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离开上海返回莫斯科的几个小时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起出席了签约仪式。他现在很需要朋友,来自中国朋友的这份合约对他非常重要。

“普京希望走之前达成这个协议,哪怕是最后一刻。”一位接近中方谈判代表的人士(下称“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俄方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当然也有一定的压力。”

据俄媒报道,在此之前的两天,中俄双方一直在谈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下称“俄气”)总裁米勒透露,协议是在北京时间(5月21日)早晨4点钟才明朗的。

“这是一次艰难的谈判。”俄罗斯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广程判断,双方应该都做出了让步。“在谈判过程中,你我的利益都照顾到了。”

中石油与俄气签署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总价为4000亿美元。主供气源地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气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这是一个多方努力推动的结果。当然,这也是一个双方妥协的结果。”内部人士说,“谈判就是相互妥协至达成一个双方比较认可的条件。”
2#
 楼主| 发表于 3.6.2014 08:31:1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坚守底线

“一,不能按照欧洲的价格来对待亚洲;二,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能力。”

在外界看来,合约的签订颇为戏剧化。此前一天,中俄签署了30多份涉及到各领域的合作协议,独不见天然气购销合同。“坦率地说,我原抱着不乐观的态度。”邢广程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在签约前一天,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中石油发言人毛泽峰的话称:“我们不会签协议。目前进口价格和国内销售价格背离,我们进口天然气一直在亏钱,不能再亏了。”

毛泽峰的一位同事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中俄签约后,他曾就此事问毛泽峰,这是咋回事儿?毛回应称,是媒体误解了他的意思,但毛并未进一步做出解释。

不过,中石油的进口天然气业务确实一直在亏损,几乎成为拖累中石油业绩的最大负担之一。据悉,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到岸价格为2.5元/立方米,中国政府规定西气东输天然气均价为1.27元/立方米。

俄罗斯方面在之前的谈判中一直希望,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按照欧洲高达400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计算,而中国则希望参照中亚235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商议。

价格问题因此成为双方谈判中的最大障碍。

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持续至5月21日凌晨4点的谈判,始终围绕着价格问题进行。“当然,最后的协议价格与我们的愿望还是有差距。但我们坚守了自己的底线,没达底线免谈。”他说,多方面的底线,中方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他所指的“底线”包括:第一,不能按照欧洲的价格来对待亚洲;第二,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的接受能力,中国在坚守自己的一个价格底线。“这不是现在才说的,而是几年前就告诉俄方的。”

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总体上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协议,俄罗斯方面做了很多让步。

协议签订4天后,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时笑称:“应当对贵国政府的所有同行给予应有评价,他们在谈判中‘喝了我们不少血’——中国人是非常了不起的谈判者。”

“但他们(俄方)的要价本来就过高,甚至高得很不现实,最高的时候报出了500美元/千立方米,这比卖给欧洲的价格还要高。”内部人士称,中方谈判代表一直在努力做俄罗斯方面的工作,促使俄罗斯怎么样正确看待中国的市场问题,而俄罗斯方面也在推动,他们在变得更务实。

“他们对原来的谈判方式做了很多调整,对亚太市场有了一个很现实的考虑,比较符合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特点,最后的价格跟我们谈判的底线越来越接近。”内部人士认为,俄罗斯原来的思维是将欧洲的市场价格用于亚太市场中去,是不现实的。“结果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务实。”

但最后的“底线价格”究竟是多少,双方并没有公布。“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俄罗斯的价格一公布,双方与其他国家已经签订的一些价格,都会有一些影响和冲击。这对双方都是一种压力。”

邢广程说,他从俄罗斯《生意人报》的报道中获悉俄方透露出来的一个价格区间,“大约是高于350美元/千立方米而低于400美元/千立方米。”400美元/千立方米,这是俄罗斯与欧盟国家签订的价格,邢广程估计,谈判的价格不会高于欧洲市场的价格。“俄罗斯人善于透露消息。这份合约不完全是中俄之间的事,俄罗斯还要与欧洲进行谈判,这或将为其提供回旋余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3.6.2014 08:31:29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的压力

乌克兰问题、俄罗斯东部资源长期闲置、欧洲天然气市场量价齐跌、北美天然气将出口

大多数的分析认为,在与中方的天然气谈判完成之后,俄罗斯就可以采取更强硬的态度来应对乌克兰局势和欧洲的制裁。这是俄罗斯考虑的现实政治利益,也是俄方极力促成协议的主要目的。

在欧洲,俄罗斯因为乌克兰危机正面临制裁。

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最大市场,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占了欧盟能源需求量的近三分之一。早在乌克兰危机之前,欧盟国家已经在寻找多渠道的能源供给,以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克里米亚宣布独立后,俄罗斯与欧盟矛盾激化。

俄罗斯必须摆脱这个局面,在欧洲之外开辟新的市场。这是俄罗斯战略上的考虑。这为中俄之间僵持已久的谈判提供了突破口。

“曾经俄罗斯对这个谈判很不在乎,但现在这一谈判对俄罗斯也非常重要了,他不得不在乎,这是政治气候上的一个特殊变化。”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谈判因此柳暗花明。

政治上,时机太重要。“乌克兰问题是一个因素,触动俄罗斯做出一些让步。这个刺激性因素现在看来不可排除。”内部人士分析,政治气候的变化迫使俄罗斯不得不找中国,尽快达成协议,而且尽快采取更加现实的态度。“包括做出重大让步,以更加靠近我们的价格。”

然而,在2007年以前,虽然中方的谈判人员一直去俄罗斯,试图与俄方进行谈判,但俄方不愿意谈。袁钢明说,“俄罗斯这边搁浅了,谈不成,中国转而与中亚谈判。”

2007年,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谈判有了重大突破。中石油与土库曼斯坦以较低的价格签订了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购销协议。西气东输二线从2009年12月开始引入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

“这确实给了俄罗斯很大的压力,也使得它在后面谈判中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地位。”内部人士分析说,俄罗斯的压力远不止于此,与中国的谈判10多年一直谈不下来,俄罗斯东部的资源也一直得不到开发;欧洲市场价格越来越往下走,而需求量越来越下降;而北美市场天然气将实现出口,这都对俄罗斯形成一定的压力。据预测,2018年到2022年期间,整个天然气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供应将更加多元化,竞争会更加激烈,天然气的价格下行压力会更大。整个天然气市场格局的变化,对俄罗斯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签约,对于俄方亦是较好的时机。“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俄罗斯得到了庞大的中国市场,而我们得到了稳定的多元竞争的气源,以改善我们的能源结构。”袁钢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当然,一定程度上也会带来一些问题,那就是中石油的天然气亏损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这也有利于倒逼国内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和相关的税费改革。”内部人士解释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3.6.2014 08:31:49 | 只看该作者
谈判桌上的20年

从普京到米勒,俄方主要谈判人物从来没有变过。他们既可以跟中石油谈非常具体的问题,也可以站在最高层的角度谈战略问题。

签约当天,新华社发布通稿称,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是在中俄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在两国政府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在双方企业长期共同努力下实现的。

中俄签约后,普京亦强调:“我认为,如果不是他(习近平)亲自过问谈判中的一些重要事宜,我们未必能作出这些决定。”

资料显示,早在1994年,中俄就签订了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事实上,自2004年之后,几乎每一次中俄领导人高层会晤,都会谈及中俄天然气谈判。

天然气能源的合作,不只是商业上的合作,而是战略上的合作,一直在中俄几届领导人的关注和指导之下推动。

在这20年间,中国经历了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代中央领导人。内部人士说:“三代领导人都非常清楚这个项目。每一次中俄双方最高首脑会晤,都会涉及到能源问题。有关能源方面的关键问题、关键走向,都得到了最高层的指导。当然,他们也会认真听取能源公司的意见,最后都对双边合作给予了推动。”

近20年的谈判,对一个战略性项目而言,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对于项目的谈判者来说,足以令其从“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

这一漫长时间,横跨了普京总统的第一任期,总理任期,直至其总统第二任期。“普京非常了解整个谈判过程,也非常清楚这次天然气谈判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内部人士看来,总统第二任期是普京人生的一个高点。“在他的战略中,他希望与中国的关系有重大的推进,而不是小推进,他也需要重大的推进。”

但因为价格问题,过去几年,谈判一直僵持,“尤其是最近几年,主要的矛盾发生在俄方。”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普京第二次担任总统后,狠狠地批评了俄气的高管,说他太不现实,这样会失去中国市场的。”

在乌克兰危机后,俄方推进谈判的心情十分迫切。

据内部人士介绍,在这么多年的谈判过程中,俄罗斯方面,从普京到俄气现任首席执行官米勒,俄方主要谈判人物从来没有变过。“他们对中俄之间的谈判细节非常了解。在谈判桌上,他们既可以跟中石油谈非常具体的问题,甚至涉及到非常细节的问题,也可以站在最高层的角度谈战略问题。”

20年来,“虽然我国的主要谈判人物会有所变动,谈判过程当中,从具体的细节来看,双方有一定程度的不对等,但核心的谈判专家没有换过,他们一直与俄罗斯谈判,谈了这么多年,对俄罗斯的情况非常了解。”


俄方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朋友很“难缠”,是很强的谈判对手。“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对方的承受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出一些让步。借俄罗斯的话,我们‘喝了一些他的血’,但不能喝得过分。”内部人士表示,国家最高领导人参与的决策,考虑的远不只是商业利益的问题,而是整体的国家利益问题。“他会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更长远地看这个问题。”

内部人士提醒说,虽然签了协议,但也不等于两国之间没有战略差异,这种战略差异仍然非常明显。“因为两国之间,两种制度,两种文化,两国的整体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也不一致。正确地认识差异,并管理差异,这是面向未来非常关键的一点,也是考验双方最高智慧的一个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3.6.2014 08:32:20 | 只看该作者
外媒看“4000亿大单”

俄罗斯《权力》周刊

中俄天然气交易堪称两国关系史上“最久拖不决”的项目。这一合同的签署使中俄成功打造了前所未有的“莫斯科—北京能源联盟”。

英国《金融时报》

对习近平来说,这一协议为急需资源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又一个天然气供应来源。对普京来说,这一协议的签署令他能够同时向国际社会和俄罗斯本国人民理直气壮地说,他在东方拥有一个强大的新盟友。

路透社

协议的签署是普京的一场政治胜利。

美联社

中国签订了一项期盼已久的为期30年的协议,这对外交上被孤立的普京来说,不管是在财政上还是外交上,都是一个鼓舞。

法新社

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不会减少俄对于向西方销售天然气的依赖,也不会导致欧洲天然气供应的短缺。该协议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意义上的,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收益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3.6.2014 08:33:53 | 只看该作者
若从1994年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算起,中俄天然气谈判则持续了20年。20年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能源格局发生了巨变,俄罗斯和中国各自的经济发展及内外部环境亦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所有这些,左右了这场漫长谈判的每一个进程。

困境

谈判最艰难的时候,中方谈判人员一直往俄罗斯跑,而俄方根本就不愿谈。

“1992年至1993年,俄罗斯有一个重大的能源发展战略,他们希望加速发展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资源。”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讲述,俄罗斯方面非常积极地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但当时中国国内的能源需求以及环境压力并不突出。1994年,中俄签订了《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之后,中方并未就此项目进行积极推动。

10年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迅速上升,且一直持续至现在。需求迅速上升形成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

“2004年,中国开始走出去,希望锁定一些资源,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以保证国内稳定的能源供应。”内部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2004年9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俄,中俄双方表示,愿继续推动落实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项目,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项目,以及在两国境内共同开发油气田。

据媒体报道,还是在这一年,中俄双方开展经济技术研究,寻找从西西伯利亚经新疆阿尔泰每年向中国供气300亿立方米、计划供气时间为2010年的可行性。

2006年3月,俄气与中石油签订了《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会谈纪要》,约定俄罗斯将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供气年限长达30年,采取西线与东线两种方案:前者以西西伯利亚资源为基础,经阿尔泰地区与西气东输管道连接,年供气量约300亿立方米;后者则涉及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等天然气田,年供气量约380亿立方米。

表面上看来,合作在推进,但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追溯至2002年初,国际油价在持续一段低迷状态后,开始稳步上升,并在此后数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对资源国是一个利好消息。随着油价的上升,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资源国都在强化资源民族主义保护。

彼时,俄罗斯作为资源国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这边一头热,好像我们一直在求他。”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俄罗斯的战略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原计划开发远东地区,但当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了,开发的重点仍然放在北部。“这与它原来的战略规划不一致,战略规划不断地修改,而且是朝着俄罗斯的最大利益去修改。这与中国的战略构想差距很大,我们希望从东西伯利亚输入天然气,然后,与国家的整个下游开发连接起来,但俄方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了。”

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希望跟俄罗斯达成一个协议。但这种战略之间的意图是有差距的。这是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他总结说,这是造成谈判艰难的根本原因。“中俄之间虽然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实际战略差异也很明显,甚至有冲突。这阻碍了过去几年双方之间的谈判。”

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始多元化出口,市场遍布于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市场。它不希望被中国的市场所垄断,也不希望自己的出口价格仅仅是针对中国市场,俄罗斯在跟中国谈判的同时,也在跟日本和韩国谈。

“中国一直希望俄罗斯早点把天然气管道修通,但管道的修建过程非常复杂和困难,这中间曾有过中断和改道,甚至要修往日本、韩国、朝鲜。” 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当时的中俄关系本身亦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甚至是制衡。中国很着急,甚至多次受挫、失败。根本就谈不下来,谈不到价格问题上。”

内部人士介绍说,谈判最艰难的时候,中方的谈判人员一直往俄罗斯跑,而俄方根本就不愿谈。

“中国在这个事情上陷入了被动,甚至干脆不再纠结这件事情了,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不抱希望了。”袁钢明分析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已将目光转向了中亚,与中亚进行谈判,以打破与俄罗斯谈判的僵局。

中国多元化的能源战略获得了成功,这使得局势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与中亚谈判的突破,使得我们与俄罗斯的谈判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这个阶段,想要推动谈判的换成了俄方。”内部人士分析说。

话虽如此,但袁钢明认为,中亚毕竟不如俄罗斯。“中亚路途太遥远,进口价格再便宜也不便宜了,西气东输的输送成本很高。俄罗斯离中国则近多了,关键是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充足,能稳定中国最为担忧的能源问题。”

据悉,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和出口量,其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三分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3.6.2014 08:34:05 | 只看该作者
破局

“这两年,中国的底牌是清楚的,原则也是明确的,‘球’在俄罗斯那边,我们并非一厢情愿地要推动这个事情。”

2010年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一年,俄罗斯能源局发布《俄罗斯到2030年的能源战略》。该战略提出欧洲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重要地位将逐渐被亚洲市场所取代。到2030年,俄罗斯向亚太市场的天然气出口将从零增加到20%,其中,中国市场将被放在重要位置。

2010年5月,俄方曾表示“将于2011年中期最终达成商业协议”,从2015年起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同年9月,俄气和中石油敲定了2006年的框架协议,但这一方案再次因价格分歧未能最终实施。

2011年,中俄双方能源谈判代表签署了《关于2009年6月24日〈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随后,普京访华,他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是希望为解决天然气合同价格分歧打下基础,但最终未能如愿。

“俄方2009年的要价起码在400美元/千立方米到500美元/千立方米之间,这一价格幅度我们根本不能接受。”内部人士称,到了2011年至2012年,情况才有了根本好转,“这两年,中国的底牌是清楚的,原则也是明确的,‘球’在俄罗斯那边,我们并非一厢情愿地要推动这个事情。”

据《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欧盟天然气消费下降9.9%,为历史最大降幅;中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增长为21.5%,是北美之外增幅最大的地区。2012年初,俄气在压力之下,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天然气出口价格平均下调了约10%。

在欧洲市场量价齐跌的情况下,俄罗斯抓紧推进与中国谈判的进程。2011年6月,中俄双方经过4个昼夜的谈判,虽仍未就最后的供气协议价格达成一致,但双方对每千立方米天然气的出价差距已经缩小至50美元以内。然而,当时俄美因反导问题矛盾尖锐,俄罗斯在外交问题上频频示强,这使得此后的价格谈判又陷入僵局。

2012年4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俄时提出合作思路:由俄方参股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方参与俄上游天然气开发。谈判因此出现转机。

“李克强总理再次重申了双方之间的利益渗透问题。这种利益渗透、交叉投资,我们一直在做,一直在推进,但实际上很有难度。一方面,投资需求巨大,有资金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俄罗斯的法律对战略资产的规定非常苛刻,使得中国公司对那里的上游投资兴趣一般。” 内部人士说,“即使俄罗斯让我们参与上游天然气开发,效果也并不理想。”

2013年9月,中俄双方签订东线供气框架协议。据当时的报道称,经两国领导人及中石油与俄气高管数次会面后,俄方在天然气进口协议上做出了让步。

之后,乌克兰局势爆发,西方社会开始制裁俄罗斯。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也在此时进入到最后阶段。

2014年4月,俄方称,中俄天然气协议有望在5月正式签署;同时,俄气与中石油发表声明称,双方的供气合同谈判取得显著进展。

5月21日,普京与习近平在上海共同见证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的签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3.6.2014 08:34:21 | 只看该作者
中俄天然气谈判大事记

1994年

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

1999年

俄气和中石油达成意向性的天然气出口协议,俄方开价180美元/千立方米,中方出价165美元/千立方米,后因国际能源市场价格飙升,双方最终未能签署合同。

2006年3月

中俄签署《供气谅解备忘录》,俄承诺修建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计划从2011年起的30年内,每年向中方出口600亿~800亿立方米天然气。?

2008年

中俄建立副总理级常规天然气谈判机制。

2009年6月

中俄元首签署《天然气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10月,两国签署协议规定,从2014年或2015年起,俄每年对华输送700亿立方米天然气。

2011年10月

中俄总理举行第16次定期会晤,未就价格达成一致,谈判接近破裂。?

2012年6月

俄总统普京访华,中俄油气谈判重启。

2012年12月

俄气和中石油证实实施西线项目意向,商定就互惠决策展开对话。

2013年3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中石油和俄气签署初步共识协议。

2013年10月

俄称与中石油基本商定对华供气的定价公式,双方或在年底签署供气合同。

2014年4月

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访华,俄气与中石油发表声明称,双方的供气合同谈判取得显著进展。

2014年5月

普京访华,中俄签署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3.6.2014 08:34:43 | 只看该作者
中俄能源合作大事记

1994年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协定》。

1996年12月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访问俄罗斯。双方决定设立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在该委员会框架内常设经贸和科技合作分委会、能源合作分委会等。

1999年10月

中俄合作建设的田湾核电站正式开工。2007年8月,田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行。2012年12月,田湾核电站二期开工建设。

2008年

中俄两国元首倡议成立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现更名为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7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在北京启动中俄能源谈判机制。

2009年4月

王岐山在北京同谢钦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四次会晤,共同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双方管道建设、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

2009年10月

王岐山在北京与谢钦举行中俄能源会谈,进行第五次会晤。王岐山表示,今年以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标志着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进入长期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2010年9月

王岐山在天津同谢钦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六次会晤。双方签署了有关石油、煤炭和电力等方面的协议和备忘录。

2011年1月

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通过管道,俄每年对华输送1500万吨原油,为期20年。

2011年5月

王岐山与谢钦在莫斯科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双方签署了天然气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

2012年4月

俄中500千伏输电线路投入运营。

2012年6月

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在北京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八次会晤,共同签署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八次会晤纪要》。

2012年12月

王岐山与德沃尔科维奇在莫斯科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九次会晤。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和俄罗斯联邦能源部关于开展能源市场态势评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有关能源合作的4项合作文件。

2013年10月

中俄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能、核电站、水电站等多个领域均达成合作意向,并解决了许多之前积压的问题。

2014年5月

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并见证了能源、电力、航空、通信、地方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3.6.2014 08:35:04 | 只看该作者
【揭秘俄气:是俄罗斯经济晴雨表 历任领导都声名显赫】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中俄天然气谈判10年来的俄方代表、未来30年内“世纪大单”的供应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连线莫斯科,为公众掀开这个从冷战时代就存在的巨无霸的神秘面纱。

“俄罗斯经济的尖兵”、

“国中之国”

俄气总部设在莫斯科,是在苏联天然气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俄气作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领导者的地位,由苏联天然气工业部改组继承而来。苏联的天然气工业始于1943年,并于1965年成立了天然气工业部。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

俄气网站资料显示,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而俄气2011年公布的储量约占全俄储量的78%,产量约占全俄产量的77%。

俄气控制着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管道运输网络,独家垄断全俄天然气出口经营权,甚至影响着俄天然气工业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

俄气不但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对内,它是天然气行业的垄断巨头,是俄罗斯国内经济的晴雨表;对外,它是具有垄断力量的世界最大天然气出口商,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有力工具,被民众称为俄罗斯的“国中之国”。

作为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关键话语国,俄罗斯的作用是通过俄气来实现的。俄气是这个系统的唯一控制者和管理者。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独立天然气开采企业必须经过俄气控制的统一系统进行运输和销售,并支付相应的运费。在进出口方面,俄罗斯国家杜马则以立法的形式授予俄气独家经营权,强化了其垄断地位。可以说,俄气是俄罗斯的经济巨人,被俄罗斯媒体称为“俄罗斯经济的尖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0.12.2024 11:4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