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杏儿宣布停止与TVB长达16年的合作,甚至连大家猜测的部头约(“部头约”是指TVB艺员与TVB 签订的一种合约,一般只规定一年拍多少部电视剧,没有底薪,片酬按照拍摄剧集集数来计算,不限制艺员个人的其他活动。)都没有签。公众在一片哗然之后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毕竟所有人都要承认一个事实:TVB已经没落了。 如今的TVB早已不是当年凭借一己之力就能造就巨星的电视台,随着内地电视剧和年轻系演员的崛起,早年被众星捧月的视帝视后,如今已经风光不在。但毕竟是曾经的造星工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巨星的TVB有着自己独一套的“培养模式”。回首胡杏儿的成名之路,不得不说,她代表了一种TVB视后的培养模式:选美出身+挑大梁主演+配各种一线小生+听话努力吃苦耐劳,连最后的离巢走人都颇具前辈们的风范。 胡杏儿 选美在香港是一条通往TVB的“直通卡”。在TVB如日中天的时候,无数美女渴望从选美这条路直达视后这个宝座。 上世纪90年代,如日中天的四大花旦蔡少芬、宣萱、陈慧珊、郭可盈中两位都是选美出身。四大花旦之后的佘诗曼、胡杏儿、向海岚、郭羡妮等都是港姐出身,而在佘诗曼离巢之后,被粉丝们公认的“新五大花旦”胡杏儿、钟嘉欣、徐子珊、陈法拉、杨怡,其中四位都是选美出身,只有杨怡是“TVB艺员训练班”出身。在TVB,选美出身要比艺员训练班更吃香。 “过往太多成功的例子了,变成很多人来选香港小姐都是为了做艺人,这也是她们进入娱乐圈最快的捷径。”TVB综艺科制作总监余咏珊毫不避讳地直言,选美是进入娱乐圈最快的捷径,同时也是TVB收揽人才的大市场。 选美是放在全港观众面前“选演员”,无论最后拿不拿冠军,都收获了人气和眼缘,而训练班则像是TVB的“后厨”,观众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料,TVB也没有勇气直接把“生鲜”摆上桌,于是就不停地磨练,不停地配戏。杨怡1999年加入艺员训练班,四年后凭借《智勇新警界》拿下飞跃进步女艺人奖,九年后凭借《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夺得最佳女配角奖,从此之后才开始担正做女主角,差一年就花费掉了一个女人十年的光阴。而胡杏儿,因香港小姐季军的关系与杨怡同年出道,她仅用四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年度重头大戏《冲上云霄》的女主角之一,对比杨怡,胡杏儿可谓“非科班出身”,但她拿到“视后”这个专业性大奖甚至都要比杨怡早上一年。 选美比赛结束之后直接出演剧集,佳丽们从参赛选手到出道艺人,几乎是无缝连接。TVB安排她们接二连三的在各种戏中“怒刷”存在感,即使一开始并没有演技,但演个几百集,观众也就看顺眼了。 如此高强度的曝光,势必是用艺人全年无休的劳模精神来换,而对于这帮港姐而言,为了红,必须挨,她们信奉的是,这世上没有吃不了的苦。“她们既然能来参加选美,都是很能熬,斗志很旺盛,身体素质好,EQ和IQ很高,所以其实很适合入行。香港小姐很漂亮,她们也熬得很厉害,每天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睡觉。所以她们参加比赛就跟军训一样。到真正入行的时候,她们可能就会感觉不是那么辛苦。”余咏珊的这一段话无疑道出了TVB花旦养成方式的重点,套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便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TVB喜欢能吃苦的女演员,更喜欢听话的,胡杏儿显然就是其中之一,她答应公司拍《肥田喜事》,为此两个月内急速增肥近40斤,又在拍完后的两个月迅速瘦了下来,也曾试过凌晨四五点钟拍完大夜回家洗了个澡之后返回片场继续拍戏。如果说身体上的苦还能克服,那么心理上的苦则多少让人难以消化。这些港姐们既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训练班的长期磨练,毫无演技可言,只能用脸来“刷屏”,但观众不会考虑这些因素,当她们稚嫩的表现彻底暴露于人前时,非议与谩骂随之而来。如今被媒体大赞能镇得住场的佘诗曼曾被批是“鸡仔声”,从香港红到内地的胡杏儿曾因为哭相难看背负“胡囧囧”的名号多年,钟嘉欣的演技更是被质疑到了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