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15.12.2015 09:21:59
|
只看该作者
舆论说 | 中国免外债是穷大方?国内扶贫没耽搁
2015年9月26日,习**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同时,宣布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
互联网上有少部分人对此发出了不同声音:又是免除债务,又是出钱,中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应该把钱先花到他们头上。免除外债到底是不是中国在"穷大方"?
事实一:免债是大国常做的事
去年12月,俄罗斯免除乌兹别克斯坦8.65亿美元债务;此前,美国宣布免除埃及10亿美元债务,日本免除缅甸约37.2亿美元债务。类似的对外援助已是国际关系中的常见现象。其实,我们自己也享受过外援带来的好处。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接受了来自苏联、美国的大量援助。改革开放后,不但接受了日本、欧美,还接受过沙特等国的援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了30多年时间,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大国。同时,我们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承担着切切实实的国际责任。中国作为由弱变强的典范国家,于情于理我们是不是都应该为"穷国"、"弱国"做点什么?
事实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承担起更多责任
在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非洲国家超过一半。中国对非援助在1956年就开始了。当时中国自身相当困难,对非洲进行无偿援助,有人猜测是不是借此收买人心,针对这种猜疑,1964年周**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时,绝不附带任何条件。
习**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中国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债务"这件事,借用习**的话来说,就是要"多算大账,少算小账,特别要多算政治账、战略账,少算经济账、眼前账"。
事实三:中国对外援助有针对性,并非大水漫灌
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很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的。从援助对象上看,中国的对外援助集中于最不发达国家。2014年,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介绍,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中约2/3投向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
从援助领域来看,支持受援国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白皮书介绍,从2010年到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的资金近80%投入到受援国减贫、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交通等民生和基础设施领域。这不仅有利于受援国自身的发展,长远看,也有利于中国与受援国进行经贸合作。
事实四:外援有利于中国商品和企业走出去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显示,从2000年至2009年,中国已免除35个非洲国家总计189.6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免除债务使得受援国投资环境得以改善,国家和地区局势也随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到2014年,商务部数据显示,仅1-11月,中国在非洲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708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与南非签订机车供货合同,合计将向南出口总额30亿美元的电力机车,创下了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出口的订单纪录。
事实五:中国自己的扶贫工作没有耽搁
当前,我国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能不能说自己的扶贫工作还没做,就去帮助他国呢?答案是否定的。
纵观习**主席的工作轨迹,无论是在河北阜平、甘肃定西、山东菏泽等地考察,还是在全国两会上"扶贫"不离口,在习**眼中扶贫"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具体到政策措施上,一方面是"输血"力度的加大。2015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8%。另一方面,是对"造血"的支持。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此后国办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待遇、晋升、保障和培训等方面给予乡村教师更加优厚的政策,使得乡村脱贫的人才培养任务有了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国在国际上履行大国责任的同时,自己的扶贫工作并没有耽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