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3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读若望福音--2005年圣诞节金主教牧函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5.12.2005 06:21:5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阅读 · 日月光华 [讨论区: Christianity]<br /><br />   <br /> 发信人: puerdei (Veni,Veni,Emmanuel), 信区: Christianity<br />标  题: 浅读若望福音--2005年圣诞节金主教牧函<br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5年12月21日12:53:54 星期三), 站内信件<br /><br />浅读若望福音<br /><br /><br />      “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若17:3)<br />       圣史若望,请为我们祈祷,使我们能进一步领会你传的福音!<br /><br />各位神父、修女、修士、教友<br />祝你们圣诞节快乐、新年如意!<br /><br />                                福传年<br />       即将来临的一年,将是我们的福传年,我们全体要努力宣传福音。祝福传年成功<br />!<br /><br />      福传年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是否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宣传福音吧。<br />圣保禄使徒在写给罗马教会的信中说:“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格前9:16)<br />我们应把保禄这句话当作我们的座右铭,牢记在心,时常提醒自己。保禄这样说,是因<br />为服从耶稣在离开人世回归天父之际,祝福门徒并给他们“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br />造物宣传福音”的指示。(谷16:15,16)我们应注意,耶稣说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br />我们身为基督的门徒,必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这是耶稣给我们的任务。若要宣传<br />好福音,自己必须熟悉福音。宣传之前应好好学习福音。今年我们的任务之一是在教区<br />内兴起一个学习福音的热潮。<br /><br />      众所周知,耶稣基督的福音共有四部,即玛窦传福音、玛尔谷传福音、路加传福<br />音、和若望传福音。几年前我写过一封牧函,题为“和教友浅读路加福音”,今年我想<br />和你们一起读若望福音。当然,限于我的水平,还是只能和各位浅读,不能深读,我只<br />是引路,希望你们自己努力,争取入门继而登堂入室。<br /><br />                               若望传福音<br /><br />       我从青年时代起,因受老师的影响,特别喜欢读若望福音。我曾认为这位圣史更<br />能深入地引领我们瞻仰耶稣的天主性,并通过耶稣略微窥视到天主圣三——父、子、神<br />的内在的爱情生活。我当时试图把四福音中的重要部分背诵出来。1948-1950年,我在罗<br />马额我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机会多次见到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在梵蒂冈做大使的著名<br />学者吴经熊博士。那时,他正在翻译新经,他给我看他的译稿,我先读为快。他特别推<br />荐若望福音,我拜读后,非常欣赏他的译文。我们交换学习第四福音的心得。他有一句<br />话深深打动我的心,我迄今没有忘记,他说“就是部福音使我深信耶稣、深信天主圣三<br />,我并不需要什么灵迹。”我也有同样的体会。几年后,当我长时间独自一人时,我一<br />直默诵若望福音,并从中得到力量。“我信永生”。我们信永生,永生是什么?第四福<br />音里,耶稣说“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而熟读第四<br />福音,就会使我们更认识真天主和祂派遣的耶稣基督。<br /><br />      整部福音气势宏大,一气呵成,第一节更是含义深渊,有位教宗尤其喜爱,他下<br />令全教会做弥撒结束时、念完“弥撒礼成,各位请回”必须加念这段福音,礼仪改革后<br />这命令取消。现抄录此段于下:<br /><br />      太初有“圣言”,“圣言”在天主,“圣言”就是天主;太初“圣言”就在天主<br />。万物由“圣言”而成,万物非“圣言”不成。“圣言”内有生命,生命是人们的光;<br />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不能胜过他。曾有一人,天主派遣,名叫若翰。他来作证,为光<br />作证,使众人因他而信。他并不是光,而是为光作证的。圣言是真光,圣言进入世界普<br />照众人。祂早在世界,世界由祂而成,而世界不认识祂。祂来到本家,而家人不接待祂<br />。凡接待祂,而信祂名的人,祂授以权能,成为天主的儿女;他们不由血,不由肉,不<br />由人欲,而由天主所生。“圣言”成人身,寓居我们中间。我们见了祂的光辉——唯一<br />圣子,受自圣父的光辉,祂充满圣宠和真理。(若1:1-14)<br /><br />       福音开头第一句“太初有‘圣言’”,立即就把我们带出这个世界、带出这个时<br />空的世界,而直抵太初。使我们的心灵超越这个有始的宇宙,上升到太初、太极、无始<br />的境界。<br /><br />       由于若望圣史这种笔法,古代圣师们把他比作飞鹰。他飞翔于高空,把读者带入<br />永远、带入天主圣三之中,让我们认识父、子、神。但他有时也俯冲而下,非常接近尘<br />世、接近我们软弱的芸芸众生。<br /><br />                                太初有“圣言”<br /><br />       按原文只是“言”,我们中国教友喜爱加“圣”字,如“圣体”、“圣血”。我<br />们遵从教友的感情,用“圣言”。<br /><br />       圣史接着为我们讲出“圣言”的本质:“‘圣言’在天主,‘圣言’即天主”;<br />也讲出“圣言”和宇宙万物的关系:“万物由‘圣言’而成,万物非‘圣言’不成。“<br />圣言”在世界内,世界由“圣言”而成,吴经熊博士译为“道弥六合,缔造乾坤”(译<br />得神了)。<br /><br />       这段福音应与古经第一卷创世纪第一章第一句对照来读,“太初天主创造了天地<br />……”,下面作者重复六次用“天主说”来描写天主创造宇宙万物的经过,生动说明了<br />天主通过“言”来缔造乾坤。由此可见,第四福音头端“太初有圣言”与创世纪开端“<br />太初天主通过圣言创造天地”遥相呼应。<br /><br />       圣史又说:圣言内有生命,生命是人们的光,……圣言是真光,圣言进入世界普<br />照众人。这几句是与圣史在第17章耶稣将要受难前夕,对宗徒们说“永生就是认识祢,<br />唯一的真天主,和祢派遣来的耶稣基督。”是相呼应的。这两处我们也应对照来读。<br /><br />                               圣言成为血肉<br /><br />       为使我们得永生,天主派遣圣言来到世界,而成为人。“圣言来到世界,而成为<br />人。”这句在我国有三种译法,我们年轻时念的三钟经(现在,上海教区很少有人念三<br />钟经了。但教宗仍带领朝圣群众恭念并加以诠释。)其中一句是这样的:“且天主子降<br />生为人,居我人间。”吴经熊博士译文为:“道成人身,居我侪中。”思高圣经译为:<br />“圣言成了血肉。”第一译文乃意译,第三译文较忠实,希腊原文用的就是“血肉”字<br />样。译为“圣言成为人”,没有完全表达原文的含义。古人一直认为肉身是不好的,血<br />肉是低下的,所以避免说圣言成为肉躯或成为血肉,但失去作者原意。译文必须忠实于<br />原文,因此我说思高圣经译文可取。圣子降生就屈尊就卑成为血肉,圣保禄在致斐理伯<br />教会信中写到:“祂虽有天主的形体,不自视等同于天主,不自居为天主。而自谦自虚<br />,取了奴隶的形体。”(斐2:6,7)圣教初期护教大师戴尔都良说:“肉躯是救赎的关<br />键。”拉丁文CARO,CARDO。我们应歌颂圣史若望传下的这句“圣言成为血肉”。<br />圣言成为人、成为血肉,是为我们而成为人、成为血肉。耶稣通过祂的肉身完成使命,<br />祂临死前为我们受尽了痛苦,也受尽了屈辱。在被判死刑、押赴刑场前一刻,罗马总督<br />比拉多指着头戴茨冠、脸上满是唾沫、周身被鞭打得血肉模糊的耶稣对高声喊叫“钉死<br />他”的群众说:“看,这个人!”圣言竟然成了这样一个人!人子的遭遇果然悲凉,而<br />世人的心也果然冷漠、残酷。<br /><br />                               圣言显示了圣父<br /><br />        若望福音第六章第46节耶稣说“没有人看见过父,只有那位从天主来的,祂看<br />见过父。”在玛窦福音第十一章第27节耶稣又说“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外,没<br />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愿意启示的人,没有人认识父。”耶稣又对深夜来访的尼阁德<br />睦说“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不信;对你们说天上的事,你们怎么会信?谁也没有<br />升过天,只有自天下降的天上的人子。……使凡信祂的人,在祂内得到永生。”(若3:<br />12-13,15)<br /><br />       要使我们认识父,圣子得用地上的语言、用人世间的语言,否则,我们冥顽不灵<br />的人怎么能懂呢?圣保禄在给格林多教友后书中写到“被提升到第三层天上去,……被<br />提升到乐园,听到了人类所不能也不会说的话。”(格后12:2,4)人所不能也不会说<br />的话,人子也须讲给我们听。要使我们听得懂、听得明白,祂需用我们的语言,因此,<br />祂只能用类比来传授,藉着世界所有的人、地、事物来做类比。由此再超越以想象天上<br />的事物。<br /><br />         耶稣首先要我们认识天主,正确地认识天主。旧约时期,先知们启示的天主是<br />创造天地万物的天主、是赫赫威严的天主、是军旅的天主、是义怒填胸、赏善罚恶的天<br />主……。这是从一些侧面来描述天主,却没有说出天主的本质。从福音中得知,若望最<br />接近耶稣。在若望一书第四章第8节,圣史用最简洁的字来说明天主——“天主是爱”。<br />这比哲学家们对天主的定义精确得多。<br />耶稣教训群众很具体,祂不用抽象的词汇,具体的教导才容易被群众、尤其劳动人民理<br />解和接受,并牢记在心。老百姓不喜欢繁琐的、抽象的说教。<br /><br />        耶稣一生感受最深的是祂父母的爱、玛利亚和若瑟对祂的爱。从耶稣受孕起,<br />就一直处于父母的呵护之下,且不说圣母对祂的爱,两千年来,教会已讲了很多。让我<br />们来看大圣若瑟。他知道自己不是耶稣的生父,但他对耶稣的爱深过世上任何一位父亲<br />。若瑟对耶稣的爱毫无自私、极其伟大,只求奉献、不想占有。他养育耶稣,教祂学说<br />话、扶祂学走路、教祂识字念经;教祂怎样做人、处事、交友;手把手教祂学手艺、做<br />工干活。他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耶稣为让世人认识天父,就自然而然<br />想到了若瑟对祂的爱,于是说:天主对人的爱是父亲对子女的爱,天主是爱。“天主是<br />爱”仍觉抽象,就说天主是父,祂自己是父的子,他们的关系是父子的关系。天主是爱<br />,爱世人,祂是世人之父,世人通过子而成为天主的儿女,天主和人的关系也是父子的<br />关系。<br /><br />      若望记载耶稣对深夜来访的尼阁德睦说“天主如此爱了世界,竟把祂的唯一圣子<br />赐给它;使凡信祂的人,不致丧亡,而能得到永生。”(若3:16)耶稣奉圣父之命来到<br />世界,祂的使命是使我们认识父而得到永生。<br /><br />      耶稣三年传教,拣选了十二宗徒,和他们朝夕相处,为的就是让宗徒们认识祂和<br />派遣祂来的父。似乎耶稣传教工作的成效并不显著,耶稣在最后晚餐后同宗徒们作临别<br />赠言时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通过我,谁也不能到我父那里去。你们若认<br />识我,也认识我的父——现在你们就认识祂了,并且见到祂了。”(若14:6-7)听了这<br />话,宗徒之一的斐理伯却说:“主,请把父显示给我们,我们就知足了。”(若14:8)<br />斐理伯的发言一定也代表了其他宗徒,而且他一定还带着自满的情绪。殊不知反而遭到<br />耶稣似显伤心的责问:“斐理伯,那么长时间我和你们在一起,而你还没有认识我?谁<br />见了我,就是见了父,你怎么可说,‘请把父显示给我们’?你不信,我在父内,而父<br />在我内吗?”(若14:9,10)<br /><br />                               圣言显示自己<br /><br />        耶稣如何显示自己呢?狱中的洗者若翰为让自己的门徒信从耶稣,就派遣他们<br />去见耶稣,让他们自己去询问、去了解。玛窦记载:若翰在狱中听到基督所行的,就派<br />遣他的门徒去问他说:“你是不是要来的那一位,或者我们还要等待另一位?”耶稣回<br />答他们说:“你们去,把听到的,看到的报告给若翰: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洁<br />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听到了福音。”(玛11:2-6)<br /><br />      玛窦、玛尔谷、路加福音记述耶稣治愈病人,都是本人或病人的亲友帮助去找耶<br />稣的。若望记载的瞎子和瘸子都是耶稣主动去找他们,并治好他们的。这更体现了耶稣<br />的爱也就是圣父的爱。<br /><br />                               瘸子行走<br /><br />        先看若望记载治愈羊池边的瘫子:<br /><br />        此后,犹太人的一个节期到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羊门附近有<br />一个水池,希伯来语叫“贝特匝塔”。水池有五个游廊,在廊下躺着一大群病人:瞎子<br />、跛子、瘫子,他们等候水动。那里有一个人,患了三十八年的病。耶稣见他躺着,知<br />道他已经病了许多时候,就对他说:“你要病好吗?”病人回答说:“主,我没有人,<br />等水一动,就扶我到水里去。我正去时,别人已先我而下了。”耶稣对他说:“起来,<br />拿起你的躺椅,去吧!”这个人立刻痊愈,拿起躺椅而行走。<br /><br />       那天正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这病愈的人说:“安息日,不准拿起你的躺椅。<br />”他回答他们说:“治愈我的那位对我说‘拿起你的躺椅,去吧。’”他们就问他:“<br />对你说‘拿起你的躺椅,去吧’的是谁?”病愈的人不知道他是谁。因为那里人多,耶<br />稣已躲开了。后来,耶稣在圣殿里遇到他,对他说:“你的病痊愈了,不要再犯罪,以<br />免遭遇什么更不幸的事。”那人回去,报告犹太人:治愈他的就是耶稣。于是,犹太人<br />开始迫害耶稣,因为祂在安息日做了这些事。(若5:1-16)<br /><br />       这个瘫子患病已三十八年,孤零零一个人躺在羊池边,人来人往,始终没有人伸<br />手帮助他。也许人们知道他的底细、知道他犯过罪,因此而受罚。耶稣对他动了怜悯的<br />心,主动找他,治好了他。然而治愈身体的疾病是第一目的,另外还有、也是最重要的<br />目的——治愈他的灵魂。于是,耶稣再次主动找他,向他说:“你的病痊愈了,不要再<br />犯罪,以免遭遇什么更不幸的事。”这个瘫子才知道是耶稣在安息日治好了他的病。圣<br />史没有记载他如何感谢耶稣,而是记载他去报告了犹太人。这是耶稣主动治愈瘫子的一<br />个例子。若望也生动地记述耶稣治愈瞎子的过程:<br /><br />                              瞎子看见<br /><br />        耶稣走过时,看见了一个胎生的瞎子。门徒问祂说:“拉比,谁犯了罪?是他<br />,还是他的父母,使他生来就瞎呢?”耶稣回答说:“不是他,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br />;而是为使天主的事业,在他身上显扬。趁着白日,我该做派遣我者的事业;黑夜来了<br />,谁也不能工作。当我在世时,我始终是世界的光。” 祂说完这话,在地上吐了一口唾<br />沫,用唾沫和成泥浆,抹在瞎子眼上,并对他说:“去,到熹罗阿池里去洗!”瞎子去<br />了,洗了回来就看见了。于是,邻近的和以前惯常见他讨饭的人说:“这莫非就是那个<br />坐着讨饭的吗?”有的说:“是,就是他。”有的说:“不,却是像他。”他自己说:<br />“是我。”他们于是对他说:“你的眼睛怎么开了?”他回答说:“叫耶稣的那个人,<br />把泥浆抹在我眼上,对我说:‘去,到熹罗阿池里去洗!’我去了,洗了,我就看见了<br />。”他们对他说:“祂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br /><br />      他们把曾为瞎子的那个,领到法利塞人那里——耶稣和了泥浆开他眼的那天,正<br />是安息日。法利塞人也盘问他怎么看见的?他对他们说:“祂在我眼上抹了泥浆,我洗<br />了,就看见了。”法利塞人中有几个说:“这个人不是从天主来的,因为祂不守安息日<br />。”有的说:“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灵迹?”他们彼此之间起了争论。于是他们又问瞎子<br />:“开了你的眼的,你说祂是怎样的人?”他说:“祂是一位先知。”<br /><br />       可是犹太人不信他先是瞎子,后来复明的。等到叫来复明者的父母,他们盘问说<br />:“这是你们的儿子,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的吗?怎么他现在看见了?”他的父母回答说<br />:“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儿子,他是生来就瞎的。现在他怎么看见了,谁开了他的眼,<br />我们都不知道,问他自己好了!他已成年,他会说自己的事。”他的父母为了怕犹太人<br />,才这样说。因为犹太人已经议定,谁承认他是基督,将逐出会堂。因此他的父母说:<br />“他已成年,问他自己好了!”<br /><br />        他们于是叫先前曾是瞎子的那个来,对他说:“归光荣于天主吧!我们知道这<br />个人是罪人。”他回答他们说:“是不是罪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生来是瞎子,现<br />在却看见了。”他们对他说:“祂给你做了什么?怎样开了你的眼?”他回答他们说:<br />“我已对你们说过了,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难道你们也要做祂的门徒吗?”他<br />们辱骂他说:“你自己去做他的门徒好了。我们是梅瑟的门徒。我们知道天主对梅瑟讲<br />过话。至于祂,我们不知道祂从哪里来的。”那人回答他们说:“这真奇怪,祂开了我<br />的眼,你们不知道祂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知道天主不听罪人。但谁是敬礼天主,而承行<br />祂意旨的,祂才听从。从古以来,没有听到有人开了胎生瞎子的眼的。这人若不从天主<br />来,必不能做什么。”他们对他说:“你生来全身在罪恶中,还要教训我们吗?”他们<br />就赶出了他。<br /><br />       耶稣得悉他们把他赶出去了。后来遇到了他,就对他说:“你相信人子吗?”他<br />回答说:“主!祂是谁,好使我相信祂?”耶稣对他说:“你看见祂了,和你说话的就<br />是。”他说:“主!我相信。”他就俯伏朝拜耶稣。(若9:1-38)<br /><br />       这个胎生的瞎子与上述瘫子不同的是,后者是犯有罪的;而对前者,耶稣明确告<br />诉门徒:“不是他,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但瞎子病好以后的表现与那个瘫子却<br />截然不同。瘫子对治愈他的人没有显示出丝毫感恩之心,反而去报告了企图谋害他的犹<br />太人。与瘫子相反,瞎子知恩图报,有正气、有勇气,敢于为耶稣同不怀好意的权贵们<br />做辩护,不怕可能被逐出会堂的危险。对这个瞎子,我们不禁感到钦佩;而对瘫子,却<br />不免感到惋惜。<br /><br />       瞎子很可爱,耶稣也更爱他,再次主动去找他。是啊!为义而受迫害的人,耶稣<br />怎么会忘记他呢?<br /><br />                              复活死人<br /><br />       若望也记述了耶稣复活死人的动人情节:<br /><br />       有一病人名叫拉匝禄,住在伯大尼,即玛利亚和她姐姐玛尔大的山庄。玛利亚就<br />是给主抹过香膏,并用头发擦祂脚的,生病的拉匝禄就是她的兄弟。两个姊妹差人去告<br />诉耶稣说:“主,你所爱的人病了。”耶稣听了这个消息后说:“这病不致于死,但为<br />天主的光荣,使天主的子因此显荣。”——耶稣爱玛尔大,又爱她的妹妹和拉匝禄。<br /><br />       耶稣得悉了拉匝禄生病,还在那里逗留了两天。此后,才对门徒说:“我们再往<br />犹太去吧!”门徒对祂说:“拉比,近来犹太人正要用石头砸死你,你还到那里去吗?<br />”耶稣回答说:“一天不是有十二个时辰吗?人若在白日行路,不会跌倒,因为他看得<br />见世上的光;人若在黑夜行路,就要跌倒,因为他没有光。” 祂说了这番话之后,又对<br />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匝禄睡着了,但我要去唤醒他。”门徒说:“主,他若是睡着<br />了,一定会好的。”可是耶稣是指他已经死去说的,而他们则想耶稣是说他在安眠睡觉<br />。耶稣于是明明地说:“拉匝禄死了,我没有在那里。我倒为了你们而喜乐,好使你们<br />相信。但是现在我们到他那里去吧!”号称第第默的多默就对他的同伴说:“我们也去<br />,和他一起死吧!”<br /><br />       耶稣一到,就得知拉匝禄葬在坟墓中已有四天了——伯大尼离耶路撒冷,约有十<br />五斯塔狄——因此有许多犹太人到玛尔大和玛利亚那里来,为了哀悼她们的兄弟。玛尔<br />大一听说耶稣来了,就去迎接他,玛利亚仍留在家里。玛尔大对耶稣说:“主,假使你<br />早在这里,我的兄弟不会死。但是现在我知道,凡是你求天主的,天主必赐给你。”耶<br />稣对她说:“你的兄弟要复活的。”玛尔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时,他要复活的。<br />”耶稣对她说:“我是复活,谁信我,即使死了,还是要活。凡活而信我的,永远不死<br />。你相信这话吗?”她说:“哎,主!我信。你就是来到这世上的基督,天主的子。”<br /><br />       她说了这话,就回去低声叫她的妹妹玛利亚说:“老师来了,祂叫你!”玛利亚<br />一听,急忙起来,到祂那里去。耶稣还没有进入山庄,仍在玛尔大迎接祂的地方。陪玛<br />利亚在家里的吊丧的犹太人,见她急急起来出去,就跟着她,猜想她上坟去哭。<br /><br />        玛利亚到了耶稣所在的地方,看见祂,就伏在祂脚下,对祂说:“主,假使你<br />早在这里,我的兄弟不会死。”耶稣看见她哭泣,和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泣,极度悲伤<br />,纵声长叹而颤动,说:“你们把他放在哪里?”他们对祂说:“主,请来看!”耶稣<br />哭了。犹太人因此说:“瞧,祂多么爱他!”其中有几个说:“祂既开了胎生瞎子的眼<br />,不能使这人不死吗?”耶稣心中又悲伤起来,走到坟墓那边。这是一个洞穴,上面盖<br />着一块石头。耶稣说:“移开石头!”死者的姐姐玛尔大对祂说:“主,臭了,已经四<br />朝了。”耶稣对她说:“我不是对你说过吗?你若信,则可见到天主的光荣。”于是他<br />们移开石头。耶稣举目向上,说:“父!我感谢你,因为你俯听了我。我知道你常常俯<br />听我。我说这话,是为了周围的群众,使他们相信我是你派遣来的。”说完这话,祂大<br />声喊着说:“拉匝禄!出来!”死者就出来了,手足缠着布条,脸上包着殓布。耶稣对<br />他们说:“给他解开,让他行走。”(若11:1-44)<br /><br />       四圣史记载耶稣一生的言行,多是心平气和、沉着镇定。只这一处描写耶稣“极<br />度悲伤”且“纵声长叹而颤动”,可见,耶稣爱他们之深切。耶稣复活了拉匝禄,把他<br />还给了深爱他的妹妹。福音再次提到拉匝禄是耶稣受难前夕,再次来到伯大尼,“有人<br />为祂摆了筵席,玛尔大伺候,和祂一起坐席的人中也有拉匝禄。”(若12:1-2)若望几<br />次提到拉匝禄,但未见他说过一句话,有一位圣经注释家就断言拉匝禄有病,是个生下<br />来就哑巴的。有的说他尚年幼,由他两个姊妹照顾着。总之,耶稣深爱他。<br /><br />                               耶稣对人的态度有区别<br /><br />       耶稣对穷人、病人、罪人、对遭遇不幸的人、对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心里充满着<br />慈爱、怜悯之情。主动找他们,治好他们的病,教诲他们,赦免他们的罪。从上述几个<br />灵迹自可窥见。<br /><br />       对富人、对知识分子、对官员,凡来访的耶稣都一一接待,也接受邀请去坐席。<br />但在态度方面,却有微妙的区别。比如,对下面要谈到的法利塞人和议会成员尼阁德睦<br />;又如,若望圣史在第四章第46-54节记述耶稣在加纳所行的第二个灵迹:<br /><br />       他又来到加黎利的加纳,祂在那里曾变水为酒。有一宫臣,他的儿子在葛法翁生<br />病。那人得悉耶稣从犹太到了加黎利,就来见耶稣,请下去治好他的儿子,因为儿子快<br />要死了。耶稣对他说:“你们不见灵迹奇迹,就不信。”宫臣求他说:“主,趁我儿子<br />还没有死,请下来吧!”耶稣对他说:“去吧,你的儿子活了。”这人信了耶稣的话,<br />回去了。正下去的时候,仆人们迎见他,报告说:“你的儿子活了。”他问儿子什么时<br />候转好的,他们说:“昨天第七时辰,热退了。”父亲就知道那正是耶稣对他说“你的<br />儿子活了”的时刻。他自己和全家都信了。这是耶稣从犹太到加黎利后,所显的第二个<br />灵迹。(若4:46-54)<br /><br />       那个来求耶稣治愈儿子的是一名官员,地位还不低,他供职于黑落德蕃王的宫廷<br />中。耶稣在加纳,他儿子病在葛法翁,按两地相隔约30公里,相当于我们佘山圣母大殿<br />到金泽光启培训中心的路程。他求耶稣趁他儿子还没有死之前,下去治好他。他有信德<br />,但是很有限,认为儿子如果死了,耶稣就无能为力了。耶稣先指出他的信心不足,继<br />而说“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勉强的相信回去了,在路上见到仆人来报告他儿子<br />转好了,他急忙核对时间,正是耶稣说话的时刻,他儿子病好了。<br /><br />        如果我们反省自己,不禁会脸红,因为我们对待穷人、卑微弱小者和对待富人<br />、有权势者的态度往往与耶稣相反。对前者,摆架子、冷漠、骄傲;而对后者,却满脸<br />笑容、热情招待。我们是耶稣的门徒吗?我们应以耶稣的心情、耶稣的态度对比自己。<br /><br />                               罪  妇<br /><br />      耶稣怜悯患病的人,也怜悯犯罪的人。若望记述耶稣怜悯罪妇的情节一样令人感<br />动:<br /><br />      耶稣到橄榄山上去了。清晨又来到圣殿,民众都来到祂那里,祂就坐下训诲他们<br />。<br /><br />      经师和法利塞人带来一个行奸时捉到的妇女,放她在中间,对耶稣说:“师傅,<br />这妇女是正在犯奸时捉到的,在法律上梅瑟命我们用石头击死这类的妇女,你说怎样?<br />”他们说这话试探祂,好能控告祂。可是耶稣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划字。他们不断<br />地追问祂,祂就直起身来对他们说:“你们中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头吧!” 祂又俯着<br />身子在地上划字。可是他们听了这话,从年纪老的开始,一个一个退出去,独留耶稣和<br />站在中间的妇女。耶稣于是挺起身来对她说:“女人,控告你的人在哪里?没有人定你<br />的罪吗?”她说:“主,没有人。”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br />再犯罪了。”(若8:1-11)<br /><br />       某些圣经注释家认为这一段不属若望圣史原文,而是后人加进去的。但圣奥斯定<br />等著名圣师否认这种说法。不少神学家还称其为若望福音中的一粒尊贵的明珠。<br /><br />       福音记载说“一个一个退出去,独留耶稣和站在中间的妇女。”是啊,蓄意陷害<br />者失望地走了;幸灾乐祸者失望地走了;好奇看热闹的人一见没戏也走了。圣奥斯定讲<br />道中说只留下MISERIA 和MISERICORDIA,悲惨与慈爱。作为一名妇女,犯奸当场被抓住<br />,是悲惨;身陷绝境且将被处死而无人搭救,是悲惨。可她想不到的是在她面前的竟是<br />慈爱的主,他来拯救罪人脱离悲惨的处境。耶稣慈祥地对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br />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她得救了。她犯过罪,被当场抓住,险些送命。耶稣怜<br />悯她,救了她,只是要她“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女人满怀着感激与希望走了,心<br />里充满了重生的激动。<br /><br />                               撒玛利亚妇女<br /><br />        上述的罪妇是经师和法利塞人把她押到耶稣面前的。若望还记载了耶稣亲自去<br />找的一名罪妇,而且找得很辛苦,耶稣感到又累又渴:<br /><br />        耶稣知道了法利塞人得悉祂召徒授洗,比若翰还多。其实耶稣并不授洗,而是<br />他的门徒——就离开犹太,再到加黎利去。祂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祂来到了撒玛利亚的<br />一座城,名叫西加尔,靠近雅各伯给他儿子若瑟的田,雅各伯的井就在那里。耶稣行路<br />疲乏了,随意在井畔坐下。那时约在第六时辰。有一撒玛利亚妇人来汲水。耶稣对她说<br />:“给我喝吧!”——因为门徒们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妇人对他说:“怎么你<br />一个犹太人,向我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因为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不相往来。<br /><br />      耶稣回答她说:“假使你识天主的恩惠,和对你说‘给我喝的’是谁,那你或许<br />早已求了祂,而祂也早已给了你活水。”妇人对他说:“主,你没有汲水的器具,井又<br />深,你哪里有活水?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先雅各伯还大吗?他留给我们这口井。他自己、<br />他的子孙、他的牲口都喝这里的水。”耶稣回答她说:“凡喝这里的水的,还要再渴;<br />但谁喝了我给的水,永远不渴;我给人的水,在人心中成为涌到永生的泉水。”妇人说<br />:“主,给我这水,使我不渴,也不用再来这里汲水。”耶稣对她说:“去叫你的丈夫<br />,再回到这里来。”妇人回答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的对,‘我没有丈<br />夫’,因为你有过五个丈夫,现在你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这你说得对。”妇人说:“<br />主,我看你是个先知。——我们的祖先在这山上朝拜天主,你们说耶路撒冷是朝拜之地<br />。”耶稣对她说:“女人,你相信我吧,时候到了,你们朝拜父,将不在这山上,也不<br />在耶路撒冷。你们朝拜你们所不认识的,我们朝拜我们所认识的;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br />来的。但是时候到了,而且现在就是;真的朝拜的人,将用心神和真理来朝拜父;因为<br />父要这样朝拜祂的人。天主是神,朝拜祂的人也该用心神和真理来朝拜祂。”妇人说:<br />“我知道默西亚要来,祂来了,要告诉我们一切。”耶稣对她说:“和你谈话的我,就<br />是。”<br /><br />        这时,门徒来了。他们惊奇他和妇人谈话,但没有人说:“你要什么?”或“<br />为什么和她谈话?”于是,妇人撇下她的水壶,急急忙忙走向城里去给人们说:“你们<br />来,看这人,祂说出了我所做的一切,莫非祂就是基督?”人们就出城往祂那里去。<br /><br />       这期间,门徒们请祂说:“拉比,吃吧!” 祂对他们说:“我已有食物吃,那<br />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彼此说:“莫非有人给祂吃了?”耶稣对他们说:“我的食物<br />,是承行遣我者的意旨,完成祂的事业。你们不是说,还有四个月就是收获期吗?看,<br />我对你们说,举起眼来,看看田野:田野已经发白,可以收获了。收获的人已得到了酬<br />报,正在将果谷积到永生,使播种的和收获的一同喜乐。俗语说得对:‘一人播种,另<br />一人收获。’我派遣你们去收你们没有劳过力的,别人劳力了,而你们去分享他们的劳<br />力成果。”<br /><br />        这城的许多撒玛利亚人信了祂。因为那妇人作证说:“祂说出了我所做的一切<br />。”撒玛利亚人来见了祂,请祂在他们那里住下。祂在那里住了两天,因祂的讲论而信<br />了祂的人更多。他们对那妇人说:“现在我们不再因你的话而相信:因为我们亲自听见<br />了,知道祂真是救世主。”(若4:1-42)<br /><br />        耶稣在劝化撒玛利亚妇人的事件中,有很大突破,一是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素<br />不来往,犹太人瞧不起撒玛利亚人,视他们为外邦人。耶稣却主动与她谈话,且向她要<br />水喝,使她颇感惊奇;二是耶稣平时不单独与陌生妇女交谈。为了承行天父的旨意(耶<br />稣向门徒说,这是祂的粮食),为了拯救人灵,耶稣不惜打破常规。<br /><br />        当时,犹太人都在热切地期盼着默西亚的来临。许多人认为洗者若翰就是,可<br />是这位伟大的圣人却说自己连给默西亚解鞋带也不配。(若1:27)耶稣并不轻易表明自<br />己默西亚的身份,即使对自己的门徒,也是等到临近受难前,才启发他们表态。在西满<br />伯多禄代表其他门徒宣认默西亚时,祂既肯定西满的信德,同时嘱咐门徒们不要对别人<br />宣传。(玛16:13-20)然而,对这个撒玛利亚妇人,耶稣主动告诉她,自己就是默西亚<br />。(若4:25-26)此后,又主动告诉了胎生的瞎子。<br /><br />        天主的奥迹先显示于弱小卑微者,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耶稣因圣神而欢欣称<br />颂父的话:“父,天地的主宰!我颂扬你;因为你把这些事对聪明和通达的人隐藏起来<br />,而启示给了小子们。父!是的,因为你本来喜欢这样做。我父把一切都交给了我。除<br />了父之外,没有人知道子是谁;除了子,及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知道父是谁<br />。”(路10:21-22;参阅玛11:25-27)<br /><br />                               深夜来客<br /><br />       现在我们来看耶稣对待聪明通达的人——如尼阁德睦的些微区别:<br /><br />       有一个法利塞人,名叫尼阁德睦,是犹太人中的要人。他黑夜来见耶稣,说:“<br />拉比,我们知道你是从天主那里来的导师,因为天主若不同他在一起,谁也不能行你所<br />行的灵迹。”耶稣回答他说:“我切切实实告诉你,人若不自上再生,不能见天主的国<br />。”尼阁德睦对他说:“人老了,怎能再生?难道能重入母胎再生吗?”耶稣回答说:<br />“我切切实实告诉你,谁若不由水和圣神再生,不能入天主的国。由血肉生的是血肉,<br />由神生的是神。你不要惊奇我对你说:应该再生。风随意向哪里吹,你听到它的声音,<br />却不知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由圣神生的,也是这样。”<br /><br />        尼阁德睦对祂说:“这事怎么能成?”耶稣回答他说:“你是以色列的导师,<br />却不知道这事?我切切实实告诉你,我们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作证的,是我们见<br />过的;而你们不接受我们的作证……”(若3:1-11)<br /><br />       我这里只引用到第11节在前面10节耶稣和尼阁德睦的谈话里,用的是“你”、“<br />我”,这是两人之间的对话。第十一节开始,圣史用了“我们”和“你们”,则记述的<br />是团体间的事了。从后面的第十四节开始,圣史用了“他”,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这是<br />圣史自己的感受,是他的独白。可见这一章里记述的是发生在三种不同的场合。<br /><br />       尼阁德睦是法利塞人,是知识分子,又是犹太公议会的成员,身份、地位都很高<br />。他在夜里来见耶稣。有人说他选了夜间,是为能和耶稣静静地促膝长谈;另有圣经学<br />家认为他初次访问耶稣,彼此之间并没有达到促膝长谈的程度,只是因为他不愿别人知<br />道,深怕暴露引起麻烦。按我理解,圣史记述的内容是前后呼应。若望福音第一章第5节<br />说“道内有生命,生命是人们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尼阁德睦虽是经师,但没有得<br />到真光,他的心灵初在黑暗之中。处在黑暗中的尼阁德睦黑夜拜见真光。圣史这样记述<br />是有深意的。他对耶稣很尊敬,称耶稣为拉比,但他也相当矜持。他是高级知识分子,<br />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必定会妨碍他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耶稣向他说:“人若不自上再生,<br />不能见天主的国。”耶稣的话有两点:一是“自上”,二是“再”生。尼阁德睦只懂了<br />一点“再”生,于是他提了一个并不高明的问题“人老了,怎能再生?难道能重入母胎<br />再生吗?” 他未能懂得更重要的“自上”。从而引出耶稣心平气和的反问:“你是以色<br />列的导师,却不知道这事?”谈话似乎到此结束,由于知识分子的局限性,耶稣没有象<br />对胎生瞎子和撒玛利亚妇女那样向他显示自己默西亚的身份,而让他回去进一步思索。<br />然而,尼阁德睦此行仍大有收获,当司祭和法利塞人密谋杀害耶稣时,尼阁德睦挺身而<br />出,说:“我们的法律岂能没有先听本人,没有明白他所做的,而判断一个人吗?”(<br />若7:50-51)由于尼阁德睦的反对,当时会议没有作出决定就散了。耶稣被钉以后,他<br />竟公然出来,而且还带着约一百斤没药和沉香的混合物,伙同其他人领了耶稣的遗体,<br />按犹太人的殡葬习俗,用殓布加上香膏裹好安葬了。(见若19:39-42)耶稣传教时,曾<br />有玛利亚给他敷香液而遭到茹达斯批评,于是耶稣说:“她把香液抹在我身上,是为我<br />安葬而作的。我切实告诉你们,普天之下,这福音无论传到哪里,都要述说她刚才的行<br />为,而忆念她。”(玛26:12-13)尼阁德睦用香膏抹耶稣的遗体,也应得到同样的肯定<br />,福音无论传到哪里,人们都会记念尼阁德睦。我们信仰耶稣有过程,重要的是,在紧<br />要关键的时刻有勇气挺身而出。<br /><br />                               耶稣善牧<br /><br />        以上我们通过耶稣的言行来了解耶稣。耶稣用子和父的关系来说明自己的身份<br />以及自己和天父的关系。那么,耶稣和人是怎样的关系呢?若望圣史给我们记述了:<br /><br />       “我切切实实告诉你们,不从羊栈的门口进来,而从别处爬进来的,是盗贼。从<br />门口进来的是羊的牧人。守门的给他开门,羊听他的声音。他一个一个地叫自己的羊,<br />领它们出去。他把自己的羊群放出后,就走在它们前面。羊跟着他,因为它们认得他的<br />声音。它们不跟生人,反而躲避生人,因为它们不认得生人的声音。”<br /><br />        耶稣给他们说这譬喻,他们却不明白他说的意义。耶稣就再对他们说:<br />“我切切实实告诉你们,我就是羊栈的门;凡先我而来的,都是盗贼,羊不听从他们。<br />我是门,谁若由我而入,必得安全。他可进来出去,又可得到草料。贼来,只为偷窃、<br />残杀、破坏;我来,使人们得有生命,得有丰富的生命。我是善牧,善牧为自己的羊舍<br />掉自己的生命。雇佣工因不是牧人,羊不是他自己的。他见狼来了,就抛弃羊而逃走了<br />,狼就攫取羊,驱散羊。佣工逃走,因为他是佣工,他并不关心羊群。我是善牧,我认<br />识我的羊,我的羊认识我。如同父认识我,我认识父一样,我并且为羊舍掉自己的生命<br />,我还有别的羊,不属这羊栈,而这些羊我也该领它们来。它们将听从我的声音,而成<br />为一个羊群,一个牧人。”(若10:1-16)<br /><br />       犹太民族先是游牧民族,在巴勒斯坦一带定居后,主要成为农业国,但畜牧业仍<br />很重要,主要是牧羊。牧民常年与羊群在一起,悉心照料、牧养。生活较清苦,但心地<br />忠厚、纯洁。这指的是羊群的主人,若是雇工则当作别论。<br />旧约时期,天主多次自比为牧者,把犹太民族视作羊群。厄则克耳先知书第三十四章第1<br />1节至16节这样记载:<br /><br />       “因为吾主上主这样说:看,我要亲自去寻找我的羊,我要亲自照顾我的羊。犹<br />如牧人在羊群失散的那日怎样寻找他的羊,我也怎样寻找我的羊;我要把那些曾在阴云<br />和黑暗之日四散在各地的羊,从那些地方救回来。我要从各民族中将他们领出,从各国<br />将他们聚集起来,领他们回到自己的地域;我要在以色列的群山上,溪水畔,以及本国<br />的一切牧场上牧放他们。我要在茂盛的草原上牧放他们,在以色列的高山上有他们的羊<br />栈,在那里他们要卧在舒适的羊栈里,在以色列的群山上,在肥美的牧场上吃草。我要<br />亲自牧放我的羊,亲自使他们卧下——吾主上主的断语——失落的,我要寻找;迷路的<br />,我要领回;受伤的,我要包扎;病弱的,我要疗养;肥胖和强壮的,我要看守;我要<br />按正义牧放它们。”<br />耶肋米亚先知书第三十一章第10节也说:<br /><br />       “万民!请听上主的话,向遥远的海岛宣传说:那昔日驱散以色列的,再要聚集<br />他们,看守他们像牧童看守自己的羊群。”<br /><br />       依撒意亚先知书第四十章第11节又说:<br /><br />      “祂必如牧人,牧放自己的羊群,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把它们抱在自己的怀<br />中,温良地领导哺乳的母羊。”<br /><br />       耶稣是善牧,这个比喻可说是家喻户晓。神父们讲道时也多次解释,我在这里不<br />多重复。我只是提醒自己不当雇工更不作贼。耶稣说“贼来只为偷窃、残杀、破坏。”<br />凡想剥削自己所牧的羊,就是贼;凡以不符合福音精神的言论教导羊群、把羊领入歧途<br />的就是贼;凡为了自己的目的、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搞破坏、分裂的就是贼。<br /><br />      凡不关心羊群的是雇工;凡不守卫、保护羊群的是雇工;凡见狼一来拔腿就逃的<br />是雇工。我提醒自己、也希望我们所有神父、修女都不是雇工,而是效法我们的善牧耶<br />稣肯为羊群舍弃性命。<br /><br />        在此,我愿以圣咏第23首“上主是善牧”与各位一起歌唱:<br /><br />        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祂使我卧在青绿的草场,又领我走近幽静<br />的水旁,还使我的心灵得到舒畅。祂为了自己名号的原由,领我踏上了正义的坦途。纵<br />使我应走过阴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险,因你与我同住。祢的牧杖和短棒,是我的安慰舒<br />畅。在我对头面前,祢为我摆设了筵席;在我的头上傅油,使我杯爵满溢。在我一生岁<br />月里,幸福与慈爱常随不离;我将住在上主的殿里,直至悠远的时日。<br /><br />       犹太基本是个农业国,人民多从事种植业。犹太的葡萄以高产质好而闻名。梅瑟<br />率领以色列民族行进在旷野中时,曾打发侦察员到天主许诺的那块福地去打探。他们去<br />了,并带回当地土特产,尤其突出的是需用两个人抬着的一枝挂满葡萄的树枝。(见户1<br />3:23)犹太人进入福地后种植的水果主要是无花果和葡萄,尤其后者,因为既可生吃,<br />又可酿酒。<br /><br />       耶稣是住在城镇,而且属于手工艺者。但祂也到农村去,去观察果农们的劳动。<br />在祂讲道时,自比为葡萄树,父是葡萄园丁:<br /><br />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葡萄园丁。凡在我而不结实的枝条,祂便截去;凡结实<br />的枝条,祂便修整;使结更多的果实。你们因了我给你们讲的道,已是洁净的了;你们<br />居住在我内,我也居住在你们之内。枝条若不留在葡萄树上,自己不能结实;你们若不<br />居住在我内,你们也同样不能。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谁居住在我内,我居住在他<br />内,他就多结果实;因为离了我,你们什么也不能做。谁不居住在我内,就像枝条抛在<br />外面就干枯了;人们拾起它来,投在火里焚烧。如果你们居住在我内,我的话也存在你<br />们之内;凡你们所愿的,求了,你们就会得到。我父受光荣在于你们多结果实,你们也<br />就成了我的门徒。……”(若15:1-8)<br /><br />      如果说在“善牧”之喻里,我们与耶稣的关系还只是羊群与牧人的关系的话,那<br />么在这里,我们与耶稣已深入到融为一身的葡萄树与枝条的关系了。耶稣是葡萄树,我<br />们是枝条,维系生命之液从树根经树干流入树枝,活的是同一个生命。在这个比喻的基<br />础上,保禄重点讲了我们是一个身体,耶稣是头,我们是肢体,以及肢体彼此间的关系<br />:<br /><br />       “一个身体是由若干肢体构成的,每个肢体有着不同的功能;同样,虽然我们有<br />许多人,但我们众人在基督内成为一个身体,互相联络,构成身体中不同的部分。”(<br />罗12:4-5;参阅格前12:12-27)<br /><br />       所以,我们和耶稣基督同是一棵树、同是一个身体。耶稣是树、是头,我们是树<br />枝、是肢体,因此,我们片刻也不能离开耶稣,否则就枯干了、死了。耶稣生命的汁、<br />液在我们身内循环流动,使得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朝气蓬勃。一旦流动被阻,就会生<br />病甚至死亡。我们应留在耶稣基督身体内,留在教会内,供给树汁、血液的耶稣基督亲<br />定的圣事能帮助我们与他紧紧相连,使得我们的灵性生命茁壮成长。我们互为肢体的信<br />徒之间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这一信仰。<br /><br />                              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br /><br />      圣史若望写福音最晚,他看到过玛窦、马尔谷、路加——的福音。凡他们记述的<br />他都略去,而收入他福音的多是其他福音没有记载的。最后晚餐中,耶稣建立圣体圣事<br />,对观福音全都记录,若望就略去。但是他详细记录了耶稣向犹太人讲的祂是食粮,信<br />祂的人要吃祂的肉、喝祂的血:<br /><br />      “……我是生命之粮。你们的祖先在旷野中吃过‘玛纳’,他们死了。这是自天<br />而降的食粮,谁吃了就不死。我是自天而降的活粮;谁吃了这食粮,将永远活着。我要<br />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作为世界的生命。”于是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人怎能将自<br />己的肉给我们吃呢?”耶稣对他们说:“我切切实实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br />肉,不喝祂的血,在你们内没有生命。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就有永生,我在末日将<br />使他复活。因为我的肉是真实的食粮,我的血是真实的饮品。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br />他生活在我内,我生活在他内。如同生活的父派遣我来,如同我因父而生活;照样,吃<br />我的,也将因我而生活。这是自天而降的食粮;不像你们祖先所吃过的,他们死了。谁<br />吃这粮食,将永远活着。”这些话都是祂在葛法翁会堂里讲道时说的。(若6:48-58)<br /><br />      耶稣的话确实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谁能吃他人的肉、喝他人的血呢?然而,耶<br />稣再三强调并严辞指出“谁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祂的血,就没有生命;谁吃我的<br />肉、喝我的血,就有永生。”<br /><br />      耶稣的话实在生硬,以致追随者中有许多人还是听不进去,而不再与祂同行了。<br />(见若6:66)耶稣于是问宗徒们“你们也要走吗?”西满伯多禄很“义气”,深情地回<br />答说:“主!我们到谁那里去呢?惟祢有永生的话。”(见若6:68)<br /><br />       耶稣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到了,祂既爱了世上属于祂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见<br />若13:1)“爱到底”既指爱的时间:爱到最后、爱到死,也指爱的程度:爱到为世人舍<br />弃性命。耶稣为我们舍弃性命的形式很特殊:先是其中一个门徒以三十元钱的代价将祂<br />出卖,再被自己的同胞交付于殖民者手中,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自己背着沉重的十字<br />架上山,被钉而死。<br /><br />        耶稣为我们交出了性命,又为我们取回了性命。(见若10:17-18)耶稣取回了<br />性命并交给我们,交在我们手中,直到永远。为此,祂为我们建立了圣体圣事。<br /><br />        今年我们遵循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训导,和普世教会一起举行了圣体年并在<br />佘山隆重地结束。今年十月教宗又在罗马召集了全世界主教代表专题学习讨论了圣体圣<br />事,发表了许多文件,有些已译成中文,希望大家去阅读,我不重复了。<br /><br />       我只想提请大家注意,若望圣史强调耶稣的话:我们必须领受耶稣作我们的食粮<br />,才能有真正的生命,直至永远的生命。教会也由此得到生命且存留到永远。<br /><br />       我们必须勤领圣体。有些教友认为自己在家里念经就够了,不必进堂、不必领圣<br />体。这是错误的,不领圣事,就自己断了粮食,就要饥饿、就会冷淡、就会失去超性的<br />生命。现在讯息交通迅猛发达,教宗表示中国教会只有一个,没有地上地下之别。那么<br />为什么还不进堂呢?<br /><br />                               耶稣为宗徒洗足<br /><br />       若望没有重复建立圣体圣事的记述,但补充了一个极其重要、感人至深的情节,<br />即耶稣为宗徒们洗脚:<br /><br />       逾越节前,耶稣知道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祂既爱了世上属于祂的人,就爱他们<br />一直到底。<br /><br />       晚餐时——那时魔鬼已将负卖祂的意念,投入西满的儿子,依斯加略茹达斯的心<br />中——祂知道父将一切交在祂手中,自己由天主而来,要重归天主。祂就离席,脱去外<br />衣,取手巾束上腰。然后,倒水在盆中,开始给门徒洗足,并用束着的手巾擦干。<br /><br />      祂来到西满伯多禄跟前,伯多禄对他说:“主!你给我洗足吗?”耶稣回答说:<br />“我所做的,现在你不明白,以后你会明白。”伯多禄说:“不,你永远不可洗我的足<br />。”耶稣说:“我若不给你洗,你就和我无份。”西满伯多禄说:“主!不单洗足,还<br />洗手和头。”耶稣说:“谁洗澡了,只需洗足就全身洁净了。你们是洁净的,但不都是<br />。”原来祂知道谁要负卖祂,所以说:“你们不都是洁净的。”<br /><br />      祂洗足完了,穿上外衣,回到席上,对他们说:“你们明白我给你们所做的吗?<br />你们称我‘师’、‘主’,称得对,我实在是的。我身为‘师’、‘主’,尚且给你们<br />洗足,你们也当彼此洗足。因为,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照我给你们所做的去做。<br />我切切实实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被派遣的使者也不能大于派遣他的人。如果<br />你们知道这点而实行了,是有福的。 (若13:1-17)<br /><br />      在叙述耶稣给宗徒们洗足之前,圣史先向读者披露了耶稣当时的心情“耶稣知道<br />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祂既爱了世上属于祂的人,就爱他们一直到底。”<br />对于我们人的本质、我们人性的软弱,耶稣完全知道。若望在福音第二章第24-25节记载<br />耶稣不信任那些见祂行的灵迹而信祂名的人说:耶稣自己却不信任他们,因为祂认识众<br />人,也不需要谁来为人作证,祂自己认识人的心。<br />尽管耶稣认识人、认识人的心,但仍全心爱人,无所保留。<br /><br />        若望写下这些话以后记述了耶稣给宗徒洗足的过程。<br /><br />        我们想象耶稣身为天主子,端着盆,跪在宗徒面前、包括跪在明知将要出卖自<br />己的徒弟面前,一个一个为他们细心洗足、细心擦干。我们能想象耶稣当时的心情吗?<br />还有茹达斯的心情呢?<br /><br />        耶稣一一洗完了脚,回到自己座位后,开始教训宗徒们。耶稣的教训明白告诉<br />我们,要照祂所做的去做、要彼此洗脚。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缘故,教会没有执行耶稣<br />这个命令,我们没有彼此洗脚(只是在圣周礼仪时,主礼的为12名教友代表象征性地洗<br />脚)。如我们的堂区内、团体内彼此洗脚,该多好啊!如此,是否能有助消除我们之间<br />的不睦、是否能促进我们之间的友爱呢?但愿有一天,教宗下令全世界教会遵循耶稣基<br />督的教导,恢复洗足的圣礼!<br /><br />                               最后的教训<br /><br />        耶稣为宗徒们洗了脚,建立了圣体圣事,永留大祭于人间。唱完圣咏之后,即<br />率领宗徒们向橄榄山上的革责玛尼山园走去。耶稣知道就要发生于他身上的惨事,以及<br />宗徒们的表现,心情格外沉重。他有许多话要向特选的人倾诉,是临别赠言、是死前遗<br />嘱。宗徒们似懂非懂,有的还心不在焉。若望圣史把它摘要追记于第十四、十五、十六<br />、十七四章之中,其篇幅占了整部若望福音的五分之一。我们称之为最后晚餐后的训话<br />。五十三年前,我认为LEBRETON神父所写的诠解非常好,请人译成中文,作为“神修文<br />库”丛书之一发行,如有哪位教友还保存此书,请捐献给光启社,以便再版。<br /><br />      在赠言里,耶稣再三讲了祂和圣父的亲密关系,再三强调父在子内、子在父内。<br />两位实为一体。(见若14:10-11;又见若17:21)耶稣奉派来到人世,所言所行完全遵<br />循父的旨意,祂说:“我对你们说的话,并不凭我自己说的,而是居住在我内的父,自<br />己完成祂的事业。”(若14:10)<br /><br />        临别时刻,耶稣极其复杂的心情不是我们能够参透的,而最为忧心的似乎就是<br />早已预见的我们今天的分裂。耶稣于是向父苦苦哀求说:<br />   <br />      “我不但为他们祈祷,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我的人祈祷,好使众人合而为<br />一。父!一如我在你内,祢在我内,使他们也在我们之内合而为一,使世界相信是祢派<br />遣我来的。祢给我的光荣,我已给了他们;好使他们合而为一,一如我们合而为一。我<br />在他们之内,祢在我之内,好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若17:20-23)<br /><br />       所以,我们该翕合耶稣的祈祷,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全体天主子民在基督内<br />的共融合一。如此,将使世界相信我们是基督的门徒、也相信是天父派遣基督来的(若1<br />7:21ь)。<br /><br />       我的牧函是写得略显长了,但在结束之前,还需再看看若望记载的两段关于圣母<br />的事迹,我们先来看加纳婚筵:<br /><br />       第三日,在加黎利的加纳有喜筵,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祂的门徒也被请赴<br />筵。酒缺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对她说:“太太!这和你我<br />有何关系?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祂的母亲对侍席者说:“祂吩咐你们什么,就做什么<br />。”那里有六口石缸,是供犹太人行洗洁礼用的,每口可容二、三坛水。耶稣对他们说<br />:“缸里注满水吧!”他们就注满到缸口。祂接着说:“现在舀出来,送给司筵者。”<br />他们就送去了。司筵者尝了水变的酒,不知从哪里来的,——舀过水的人知道。司筵者<br />呼新郎来,对他说:“人家都先进好酒,等人们喝醉了,才进次的,你反把好酒留到现<br />在。”<br /><br />       耶稣在加黎利的加纳行了这第一个灵迹,显出祂的荣耀,门徒们也信了祂。(若<br />2:1-11)<br /><br />       喜办婚筵的这家人,谅是圣母的亲戚。所以,圣母在那里帮助张罗,耶稣和祂的<br />门徒也被请赴筵。由于客人太多且都海量,圣母细心地发现主人准备的酒没有了。圣母<br />知道如果正在开怀畅饮的客人发现酒缺,主人定将十分尴尬、大失面子。于是,圣母暗<br />中请求耶稣发一灵迹,以解主人燃眉之急。而耶稣却说祂的时候还没有到,似乎拒绝了<br />圣母。毕竟,知子莫若母。圣母充满信心地告诉仆人照耶稣吩咐的去做。由此,我们可<br />知圣母转求的奇特功效,原本耶稣的时候还没到,但圣母一求,时候就到了。天主行事<br />也慷慨大方,六缸水即时变成了六缸满满的头等美酒。<br /><br />       我们年轻时经常唱“亚物光荣海星”这首歌,中间有一句为“请示为我母!”,<br />我当时想的是:圣母呀,请你显示为我们的母亲吧!现在的领会是:“圣母呀,请显示<br />你是天主圣子的母亲,让祂通过你俯听我们的祈求吧!”是的,天主圣子通过祂的母亲<br />赏赐我们所需要的种种恩宠,圣母是诸宠的中保。<br />现在我们再来看另一段:<br /><br />        在耶稣的十字架旁,站着祂的母亲、祂母亲的姊妹:克罗帕的妻子玛利亚,和<br />玛利亚玛达肋纳。耶稣见了祂的母亲,和站着的爱徒,就对自己的母亲说:“太太!这<br />是你的儿子。”然后对门徒说:“这是你的母亲!”从那时起,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br />。(若19:25-27)<br /><br />         此时,悬挂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真是一个无比凄惨的失败者:被众人抛弃、连自<br />己心爱的宗徒、精心培育的十二人,除了眼下的若望,也一个个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br />,逃的逃、躲的躲,早已不见了踪影。这一切,耶稣都早已知道且原谅了他们。在去山<br />园的路上耶稣引用经上的话向门徒们说:“我打击牧人,羊群都逃散。”<br /><br />       耶稣在十字架上对母亲和爱徒说的话,从字面看,是耶稣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了<br />爱徒,由爱徒来照顾母亲。但如果只是为了使母亲将来有人照顾,耶稣应把圣母托给玛<br />达肋纳,因为她肯定比一个男子更会照顾好圣母。所以事实上,耶稣是把爱徒托给了母<br />亲,通过爱徒,把未来的教会托给圣母。<br /><br />       圣母养育了耶稣,直至把耶稣送到十字架祭台,祭献于天父。现在又接受了新的<br />使命。在安葬了耶稣以后,圣母与若望、玛达肋纳等人返回到耶路撒冷。圣母再次奉命<br />,哺育刚诞生的教会。她把宗徒们聚在一起,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坚固他们的信德,<br />和他们一起诵经祈祷,一起等候圣神的降临。<br />圣母是耶稣的母亲,也是我们的母亲、教会的母亲。<br />教会之母,为我等祈!中国教会之母,请保佑中国教友!<br /><br />                                结束语<br /><br />        写到这儿,可以结束了,先重复一下:<br /><br />        起初有圣言,圣言就是天主,圣言成为血肉。<br /><br />        我们恭读若望福音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天主圣父和祂派遣来的圣子;认识<br />了天主圣子就是天主之言。天主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通过圣体圣事,坐在天主圣父之右<br />者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通过圣子的启示,祂留给我们的教训、祂的言永远和我们在一起<br />。我们应重视、珍惜天主赏赐的这个宏恩。我们应终身诵读、默想天主之言——圣经,<br />尤其是福音。<br /><br />       对天主来说,言就是天主第二位,和天主父同性同体。听了言,就见了父。<br /><br />       对人来说,说话就是天主给我们的极大恩宠。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受造物,就在<br />于人有思想,且能把思想通过言语进行沟通,传于后人。天主按自己的像造了人,天主<br />有言,就赐人以言。<br /><br />       言者,心之声也。通过言语,人显示自己的内心;听其言,知其人。言语忠实地<br />反映出一个人。人际交往,全靠言语。真言实语,诚信可靠。<br /><br />       然而,现在社会,人言出了问题。人变得聪明了,会伪装、会说假话、说谎言、<br />造谣言、进谗言,总之,心里想的和口上说的不一致;过去的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br />;现在的人,说了不算了。社会上有些人口里花言巧语、甜言蜜语,内心却在暗中算计<br />如何骗人、如何害人,有谁信了他的话,他暗中得意,别人上当了,他成功了。涉世不<br />深的人,轻信人言、受骗上当,到处吃亏。只得叹世道冷、人心恶。<br /><br />       天主造人原意可不是这样。我们教友的言行应符合天主的圣意。今年我们教友应<br />特别重视福传,我们翻开福音之前,必须收敛心神,怀着虔敬、孝爱的心去诵读、聆听<br />。而不能漫不经心,像对待其它书籍那样。<br /><br />       我们对于自己的言语也须慎重,应心口合一。从我们口中不能道出假话、更不能<br />喷出害人的谎言。耶稣说从心里发出的才会污秽自己、污秽他人。我们必须牢记耶稣的<br />教训:“你的说话该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多余的话都来自邪恶。”(玛5:<br />37)我们应是行为正直、一身正气、说话诚实。古人教训我们慎独,今日我们更应慎言<br />。政府也大力提倡说真话、讲诚信。我们教友应实践耶稣的教训,从而成为说真话、讲<br />诚信的典范。<br /><br />       若望福音第十七章第17节,耶稣求父说:“求祢圣化他们在真理之中:祢的话就<br />是真理。”耶稣接着又说:“我为他们祝圣自己,使他们也因真理而受到祝圣。”(若1<br />7:19)我们都要努力做圣者,让真理之光照耀我们、照耀这个世界吧!<br />--<br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025 02:5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