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5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幸福在一念之间(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7.7.2020 11:1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诸位长辈、诸位前辈、诸位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礼记.学记》当中有讲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人很会唱歌,人家听他唱歌之后,就想跟着他唱;一个很善于教学的人、很能启发人的人、很能给人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老师,他的学生就希望效法他,一样当老师。我自己很多同学,他们现在也都是当老师,他们就常说到,小时候受自己小学老师影响很大,很佩服老师,所以从小就想,我的志向就要当老师。所以这一些在教育界服务的老师,他们就做到了「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继承他的志向。那我们刚刚谈到,知命才能做君子。我们对自己的家族,自己在教育界,以至于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我们都要体会到:当前我们对民族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使命。


我那一次看到一幅毛笔字,也是非常有感触。这一幅毛笔字上写到,「河川若断流,我辈何以对子孙」。这个大自然再不继续改善,河川都不流了,子孙后面生存都有问题。我们看:现在的阳光,有臭氧层的问题;空气,污染愈来愈严重;水,又污染,甚至是缺水愈来愈严重。我们刚刚已经清楚了,所有的天灾,这些自然界的问题,根源都要回到人心,这个根源才能解决。人心善了,这些问题都能改善。所以我们面对现在这个环境跟文化的承传,我们自己要想到后代,不然三十年之后,我们的后代会说到:上一代留给我们什么样的环境,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文化!到时候我们在天之灵,常常耳朵会很痒,不知道谁在骂我们。所以要当好的祖先,应该是恩泽造福于后代才对,这样这个长辈跟祖宗才没白做。下一句讲到,文化若断层,「文化若失传,我辈何以见祖先」。这么悠久的文化到我们手上断了,那五千年的祖宗的苦心,断在我们手上,往后的子孙也得不到这样的瑰宝了。我们冷静看,文化才断三十年、五十年,我们这个民族,从全世界最悠久的民族、最有涵养的民族,现在很多地区华人的现象,被人家说是最短视的民族。


我们假如感受一下,祖先在天之灵,多伤心,留这么好的智慧给我们,我们不用,我们不学,结果后代的素质一落千丈。从最悠久的民族变成什么?变成可以为了几百块、几千块钱的欲望,就伤害了自己的至亲父母跟长辈。我们小的时候说,「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个时候写这几句话,其实说实在的,也很难体会个中的道理。但是现在我们学了之后感受得到,孝道不传、德行不传,真的短短三十年,我们这个民族沉沦的速度太快太快了。而这个现象刚好出现在我们面前,孔子说到,见义勇为,我们见到了我们自己民族的现况,我们有一份责任,要复兴中华文化。刚刚大家唱了一首歌,唱得很好听。所以你们唱得很好听,我就很想要接着唱一首歌。你们唱这么好听,我得要回礼。刚好讲到,我们共同面对这个大时代,都有一份承传文化的使命,所以跟大家分享一曲「中华民族颂」,这个歌曲当中,我们共同来感恩祖先,共同发愿,来承先启后我们老祖宗的文化。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得起考验。只要黄河长江的水不断,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谢谢。



《易经》当中告诉我们,「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更何况我们现在在场有几百人,真正共同发起承传文化的这个使命感,这一份至诚,上达天听,老祖宗冥冥当中都会保佑我们,我们的祖先都是圣人!大家认祖归宗了没有?有没有回去查过族谱?我那一次刚好跟大家分享,这几个姓氏的朋友,古月胡,耳东陈,虞、傅、田、姚,这些姓都是大舜的后代。请问这黑板上有您的尊姓的请举手?我们掌声欢迎大舜的后代。我看大家都笑得很开心,拍手的人都笑得很开心,欢喜人家是圣人的后代,不得了,一点嫉妒都没有。 「君子成人之美」,而且也没有自卑。有没有人一看,「没有我的姓,很难过」。不要难过,我帮大家去调查过了,您假如不是尧舜禹汤的后代,一定是文武周公的后代。为什么?这又是人世间的一个真理,《易经》当中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就能有余庆,更何况我们的祖先是圣人。整个世界这么多的民族,它文化的承传,古文明现在文化承传下来,只剩我们这个民族了,这个不是偶然的。一来,是我们的祖上有德,庇荫我们。再来,是祖上有智慧,发明了文言文。他们很清楚,语言跟写文章的文字,假如合在一起,语言会一直变化。比方,你离开你的故乡三十年,再回到故乡,很多语言的沟通就有小变化,一百年就有大变化,一千年呢?更大的变化。所以假如写文章跟讲话一样,一千年前的人写的文章,我们就看不懂,不知道意思了。所以语跟文分开,写文章统统用文言文的方式。我们只要看得懂文言文,打开《论语》,谁来了?你们都没有这个经验吗?孔子就来了。我们要记住《孝经》的一句话,至诚如神,至诚感通。在孔子的学生当中,学得最好的,孟子,亚圣。请问大家,孟子在学习的时候,孔子在不在?孔子已经离开了。为什么他学最好?因为他至诚。人的至诚心,超越时空,他没有直接接受孔子的教诲,只看着他的书,就觉得就像孔子到他面前来教他。所以一个人的学习能得力多少,不是经书决定,不是老师决定,谁决定的?自己的诚敬的心,真诚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祖先有这个智慧,他能语跟文分开,全世界只剩我们的民族文化还可以传下来。


我当初听到我的师长讲这一段话,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因为我读文言文都觉得很痛苦,祖先这样的瑰宝,我居然糟蹋它,觉得很惭愧,当下确实流眼泪,赶紧好好的来领受祖先这些教诲。很奇妙,我本来看《论语》,头昏,流完眼泪,可能罪业洗刷了一点,心地比较清澈,再看,很亲切。所以诸位朋友们,障碍不在外面,在哪里?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当然这个「仁者」两个字要跟大家解释一下,仁者,就是古代这些读书人,对人很尊重,对人都称他是仁者。其实读书人真明理,都相信每个人可以成圣贤,都相信每个人有本善。他相信了,他对一切的人,绝没有怀疑他,没有跟他对立,只想着如何协助他,恢复他的明德、本善,所以叫「仁者无敌」,仁慈的人,他是没有敌人的。所以我们明白了我们祖先的智慧跟德行,他庇荫我们,我们才能承传五千年,这个家族都不断,都不衰。大家要回去查一下你的族谱,你的祖上绝对是圣人,所以我们叫炎黄子孙,算上去一定是圣人。不过大家要更清楚一点,你祖上圣人的德行,你有责任把它传承下来。假如您是范公的后代,一定要传「先天下之忧而忧」;假如您是林则徐的后代,您一定要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国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都不怕,所以他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先生的神像,都还立在美国的一个广场上,为什么?因为他是戒毒世界第一人,那时候烧鸦片,全世界以他为榜样。所以林则徐的后代不抽烟,因为抽烟不好意思。还有一个姓氏,他的后代不贪污,哪一个姓氏?你们这么清楚,「铁面无私辨忠奸」,包青天。 《八德故事》里面,包氏的后代,包公的后代就有明文规定,只要不守法律的,死后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堂,没你这个后代,家教很严。所以当圣人的后代也不轻松,但是是幸运,从小他就有这种好的家风、好的榜样可以效法。另外还有一个姓氏不能贪污的,杨姓。杨姓的堂号叫四知堂。因为他们汉朝的始祖,叫杨震,提拔了一个读书人叫王密。王密有一天经过这个杨大人家附近,拿了金子要去送给他。结果,就晚上拿来。杨大人说了,「我是觉得你是有点才识,我才推荐你,我了解你有能力,你怎么这么不了解我,还拿东西来给我?」其实拿东西来,是对自己的侮辱。当下王密讲:我刚刚来,一路上我看没有人知道,没人看到,没关系,你收下。杨大人讲: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人知道?所以儒家的读书人「慎独」,没人在的时候,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上不欺天,下不欺人,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杨大人之后成为关西一带,在西北那个地方,号称为关西孔子,学问非常好。他后代有没有福?连续四代做到皇帝的老师,叫四代都做三公,那个位置都达到最高点,皇帝的老师那还得了?四代三公,这么有福报。所以福报从哪里来? 「福生于清俭」,清廉节俭有福报。有一句话叫做禄尽人亡,这个话中也有很深的人生哲理。一个人的福禄花完了,这个人寿命就差不多了。


但是关键在哪里?他节俭。比方说,他能活到七十岁,可是他特别节俭,到七十岁的时候,他的福还很多,他就可以多活十年、二十年,延寿。我自己的奶奶特别节俭,四十几岁身体都不好,但是活到八十六岁,因为特别节俭。我从小看我奶奶这么节俭,有时候都会觉得:活得这么辛苦干什么?一张卫生纸要分三次用。那个时候会觉得,有点觉得,太节俭了。但是大家注意去留心,很微妙,虽然那时候有一点觉得,没有马上去效法,但是因为那个是德风,它会落在你的心地里,那个种子种下去了,改天因缘成熟,这个种子开始冒芽。我自己投入社会工作,钱真不好赚。我记得我第一个月的薪水,台币一万八千块。那个是十四年前的事情,不多,一万八千块不多,相当于马来西亚的一千八。我知道那个钱难赚,突然想了一个念头,因为我刚毕业,我说我假如赚这样的钱,光我自己念大学,可能都不够,更何况父母是照顾三个孩子,还要照顾爷爷奶奶,而且我们从小是跟叔叔、姑姑一起住,大家庭,三代同堂。所以那个当下非常感动,父母在我们面前,没皱过一个眉头,这一二十年的岁月当中,父母咬了多少次牙,都不希望增加孩子的压力。那时候还不懂事,看到好的玩具,坐在地上耍赖。我今天怎么全招了?一个人懂得忏悔好。父母疼爱我们,有时候帮我们买了,可能他薪水都不知道去了多少。真的是,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真正投入社会了才知道经营家庭不容易,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钱。所以我工作之后就特别省,不舍得花钱。结果有一天,我妈看着我们三个孩子就说:「你们三个也实在太省了,我们已经省了,你们还更省。」结果我们姐弟笑着对我母亲讲:因为我们的家的掌门人,是我奶奶,所以我们是效法她。而从自己家人的体会,到历史当中的记载。有两个读书人,同时考上功名,考上举人。他们两个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又同一年考上功名分发。两个人交情不错,就觉得好像命运都差不多,所以就一个分到黄州去做教授,一个分到鄂州去做教授。两个人互相约定,发生了什么事互相通告一下,比方说他遇灾难了,可能我也快了,所以两个人互相有这个默契。结果这个黄州的读书人去世了,鄂州的知道之后,赶紧来帮他办丧事。办丧事的过程,他也很感伤,在他灵前就说:你都走了,可能我也快了,所以你假如天上有知,赶紧给我打一下招呼,我还有多少命可以活,是不是也快了?结果他很诚心,当天晚上,他这个朋友就来了,作梦。他说:仁兄,我是因为从小在富贵的家庭,花钱花习惯,享福享久了,我的福已经享完了,禄尽人亡;你从小就困苦,都没享什么福,所以你的命还很长。后来这个读书人,命比较长,而且他官也做到郡这个地位的官员,这个都是历史当中记载下来的。所以清俭才有福,才能长寿。而我们要冷静观察现在这个世间,父母不懂得这个道理,从小就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他高兴就好。这个价值观值得商榷,这个就是享乐的人生观。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大学生一考完试,干什么?有没有人说,「考完了,来,念《论语》」,一个都没有。考完了,啊...大叫,学弟妹还在读书,他管都不管,都只有自我。然后当天去买个面具庆祝,在那里玩,面具几百块令吉,又去买衣服,几千块令吉,他有没有想到父母的血汗钱?人不教不行。所以他们人生就觉得享乐是他的目标。有一个说法,小时候叫天堂;成人了,进入社会赚钱,叫战场,商场如战场;晚年呢?晚年到养老院去,坐吃等死,就是这个逻辑.

-------------------------------幸福在一念之间(七)   蔡礼旭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025 17:1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