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9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世民之虎牢之战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3.2.2006 11:19:56 | 只看该作者
公元604年,太子杨广杀死自己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改元大业。<br />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的亡国之君。他老爹杨坚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其文才武略,恐怕只有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与清圣祖康熙能与之相比。行均田令,颁《开皇律》,精简机构,发展商业,兴科举,设三省,天下大治。其时经过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以来连续三百余年的混战,民心思定,文臣武将无不尽心竭力地为帝国服务,大家都以为又一个盛世已经来临。即使出现一个中等暴君,以隋初国力之强盛,也可以承受得住。但杨广着实出手不凡,远征高丽、营造东都、开拓运河、巡游江南……如此种种惊人之举,每一样都动用人力数百万,登基七年就激起民变无数,只用了十五年就把杨隋帝国成功葬送。<br />  隋末,天下大乱。镇守太原的唐公李渊兵多将广,素有问鼎天下之志。公元617年,李渊趁杨广巡游江南、群雄并起之际,起兵造反,夺取首都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619年,乘龙舟南巡的杨广于江都(今扬州)在一次兵变中被杀,李渊于是废杨侑自立,改国号为唐,封长子建成为太子,二子世民为秦王,三子元吉为齐王。而在洛阳,东都留守官王世充等人拥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杨侗为帝,延续杨隋一脉,大权尽数落入王世充手中。此外,尚有山西刘武周、河北窦建德、山东李密、领导江都兵变的宇文化及等多股势力虎视天下。<br />  <br />大野龙方蜇,中原鹿正肥……<br />  (1)王世充<br />  街头小混混出身。据说他小时候就得到了跟曹操一样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从他当权后扫荡群雄的威风来看,其军事才能不在曹操之下。他升官很快,炀帝南巡时,被委之以留守洛阳的重任。江都兵变后,王世充联合元成都拥杨侗为帝,随后发动兵变,杀元成都,威逼隋主封自己为右仆射,总领内外兵事,也颇有点曹公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可惜当时隋立国不到50年,跟立国四百余年的汉朝相比,“‘天’子姓杨,‘天’自然姓杨”的正统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其威力也就大打折扣。<br />  兵变以后,王世充为了摆脱洛阳无粮可食、无险可守的窘境,决心夺取洛口仓和虎牢关两大战略要地。他看到唐军的主力正在西北和李轨交战,无暇东顾,于是作了一次军事冒险。顷尽十万大军向东攻击洛口,而把洛阳完全暴露给自己西侧的李渊。<br />  李密闻讯,立即下令王伯当镇守金墉关,自己亲率大军迎敌。部将裴仁基向李密建议:“王世充悉众前来,东都必然空虚。不妨分兵死守,不与他正面交锋,另遣精兵三万,绕道河西,径袭东都。王世充必然回去救援,到时前后夹攻,可以轻取洛阳。”李密深以为然,但手下的单雄信、陈智略、樊文超等人,主张速战速决,把他犹豫不决的老毛病又逗发了。因为在这以前,他和王世充曾经打过几场硬仗,都是打赢了的。这一次,又有什么理由会输呢?<br />  他最终决定和王世充正面交锋。<br />  李密忘了,他对王世充的胜利都是在洛阳兵变以前取得的。世界上这样一种人,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碌碌无为,一旦自己成为领袖,却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和智慧。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皆属此类,他们是天生的领袖。<br />  王世充也是这样的人。<br />  王世充对战争作了充分的准备,深夜遣轻骑潜入北山隐藏起来,又命兵士皆秣马蓐食,天一亮就发动突击。李密仓猝列阵,勉强招架,突然数百骑兵从山上猛冲而下,竟将密军冲作数截。王世充又把准备好的一个极象李密的人,两手反绑,牵过阵前,佯呼道:“李密已擒住了!”军士大呼万岁。李密军本来就被骑兵冲得乱七八糟,怎禁得这番哗乱,不由得误认为真,顿时大溃。<br />  王世充一鼓作气,取洛口、夺金墉、下虎牢,把李密赶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投奔李渊去了。一路上,他又收降了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等隋唐名将。随后班师回洛——他的军事冒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br />  随即,王世充又趁唐军主力在山西与刘武周决战之际,联合窦建德西征李渊。唐军节节败退,函谷以东、黄河以南的土地几乎全部丧失,只得退守函谷关。此外,还收降了朱璨等小股势力。其时李轨、刘武周被李世民所灭,宇文化及为窦建德诛杀,而王世充东据洛阳,西占徐州,南达襄阳,北抵黄河,终于实现了自己跟曹操一样,挟天子、据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王霸理想。<br />  不过,王世充的军事才能不稍逊曹操,政治才能却差得很远。他非常相信巫术,每次征战前都要请巫师来占卜,把卦象看得比手下谋臣的建议更重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又命人捕了一些小鸟,在脖子上挂上小锦囊,里面放着各种令符,无非是王世充奉天承运一统天下之类的鬼话。然后就有农夫山人捕了鸟儿,前来进献,王世充大喜,一一封赏。这种把戏,用来欺骗群氓村夫可以,在洛阳这样的天子之都,只能招来文臣武将的蔑视。有一天,程咬金对秦叔宝说: “王世充器量浅狭,好作妄语,喜欢装神弄鬼,岂能做扫平乱世、一统天下的明主?我看我们还是早早另谋出路的好。”这个见解是明智的,秦叔宝立即表示赞成。当时王世充正和唐军交战,万万没想到,就在战场上,秦叔宝和程咬金双双请战,待等他们骑马出营以后,下马跪拜:“蒙公厚待,极思报效,只因公猜忌信谗,我等如若久留,恐怕有祸,因此告辞。”头也不会,直奔唐营去了。在两军交战之际,手下大将公然投奔打了败仗的一方,尚属罕见。王世充气得仗也不打了,班师回朝,却去找那个倒霉的皇帝杨侗算帐。在他看来,秦叔宝等人的跪拜之辞无非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嫌自己官不如李渊大,没有帝王气魄,难成大业。于是一回洛阳就把杨侗毒死,自己当起皇帝来,改国号为郑。<br />  皇帝瘾还没有过足,战报传来,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主力已经消灭了刘武周,现在挥师南下,兵出函谷关,旌麾直指洛阳。<br /><br />  (二)李世民<br />  李世民是那种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从十九岁起(现在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就统帅数万大军南征北战,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只是由于后来当了皇帝,治国才能过于突出,后人往往津津乐道于“贞观之治”,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所以在《说唐》这样的民间话本中,他被描写成知人善任,但武功平平的儒将形象,时时需要手下武将的保护,这才有了程咬金月下赶秦王,秦叔宝抱病战尉迟,单雄信割袍断义,尉迟恭御苑护主等脍炙人口的段子。实际上,李世民不仅善于指挥军队,自己也是一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北征刘武周时,他只带了一名甲士到战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观看敌军营寨,不料被数百敌军包围。他骑马便跑,却被对方骑兵紧追不舍,杀了甲士。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民突然勒马转身,大喝一声冲了过来,在众人惊愕之际,拉弓便射,领头的武将措手不及,应弦落马,又刷、刷、刷几箭射倒数人。兵众见头领被杀,秦王勇不可当,不敢再追,慌忙退去。其勇猛可见一斑。<br />  看李世民打仗,既欣赏他的智谋,更惊叹于他的勇猛。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也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常常在战场上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在和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交战时,手下武将纷纷主张速战,他冷静的分析道:“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不足,然兵精将猛,锐不可当,速战速决对其有利。我军应当闭营养锐,耗其锋芒,待其粮尽,自当遁走,到时我军趁机追击,可保全胜。”在耐心等待了三个月之后,宋金刚果然撤退,李世民立即倾巢出击,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大败宋金刚,其手下猛将尉迟敬德降唐。追击到高壁岭时,由于推进速度过快,辎重和粮草都已经被甩下很远。谋士刘宏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劝谏道: “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已足矣。如此追击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在此稍歇,待兵粮毕集,然后再追,为时不晚。”李世民并不下马,正色答道:“宋金刚计穷溃走,军心沮丧,正当一举歼灭。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若有片刻滞留,使之稍有喘息,不可复攻矣。吾竭忠殉国,岂顾身乎!”于是率领数千精锐骑兵继续猛追,把主力部队完全甩在后面。连续两天不吃饭,三天不卸甲,狂奔数百里,终于在今天山西中部的介休捕捉到宋金刚的主力,一日之内连续突破宋金刚八道防线,杀敌上万。第二天又击破第九道防线,杀敌三千。宋金刚一辈子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人,杀得他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当他准备组织第十道防线的时候,士气完全崩溃,部下拒绝听命,四散逃跑。宋金刚与百余骑兵逃往突厥,后被突厥抓住腰斩。<br />  当李世民战胜宋金刚,来到被刘武周围困以久的孤城张难堡时,守将樊伯通、张德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探子刚刚回来报告刘武周已把唐军赶出了山西,他二人已经准备以死尽忠,没想到第二天秦王就亲率大军兵临山西中部的张难堡,简直是神兵天降。樊、张二人高兴得竟然忘了君臣之礼,象小孩子一样又哭又叫,李世民已经累得连话也不想说,只看着他们表演。直到左右告诉二人秦王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他们才如梦初醒,连忙请罪,伺服秦王进食、洗浴、休息。<br />  收复山西以后,李世民又马不停蹄,挥师南下,准备一举消灭王世充。<br />  二月初,唐军步兵、骑兵共五万,已兵临洛阳城下,郑军出城迎击,双方在位于洛阳城西北面的青城宫展开了一场大决战。王世充采用了他消灭李密的突袭战术,待唐军刚刚抵达青城宫、立足未稳,就发起猛攻。不过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比李密高明许多,李世民尚未扎营,就已经先把防线布置好了。王世充突袭未果,双方展开正面交锋。李世民为了打破僵持不下的局面,亲率数十骑兵从侧翼冲入敌阵,希望能打乱敌人阵脚。这种战术曾在对西北薛仁杲时发挥过奇效。不过王世充的军事才能非薛仁杲可比,况且他自己就用这招来对付过李密,岂能吃这个亏?李世民奇袭不成,反而使自己身陷险境。随自己征战多年的爱马“飒露紫”被流箭射死,敌军见秦王落马,一轰而上,准备生擒。他的副将丘行恭赶紧拍马来救,射死离秦王最近的几人,把坐骑让给秦王,自己持长刀步战。好不容易才冲出重围。这样,双方的计谋都未能得逞,只能硬碰硬。现比比拼的不是战术,而是在比谁平时治军得力,在持续的混战中,阵形能否保持良好,兵士能否不惜死战。<br />  李世民遭遇到了他身平最险恶的一场战斗。唐军四次把郑军冲散,但王世充硬是率领众将四次把队伍迅速整合,迎头再战。李世民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对手,他深知王世充手下的军队有一半是收降李密的农民起义军,整合军队的时间不到一年,竟能经得住自己久经战阵的正规军的反复冲杀,实在不易。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郑军才开始渐现疲态,无法抵抗唐军的冲击。王世充只得下令退守洛阳,李世民本待敌军退却,立即象他在西北扫荡薛仁杲一样,趁势攻入洛阳。但郑军虽然败退,阵脚不乱,无懈可击。洛阳为隋朝东都,城墙坚固,防御严密,李世民强攻不下,于是将洛阳团团围住,再派兵清扫了洛阳外围据点。<br />  洛阳被围几个月以后,跟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围城一样,粮源断绝,饥荒蔓延,家家皆有饿死之人,路边尽是倒毙之尸,先吃死人,后吃活人,甚至易子而食,可怜帝王之都,竟成了饿殍鬼城——这样的人间惨象,在中国历次改朝换代的混战中,到底上演过多少次,不知可有人统计过?也许,已经多的无法统计。我们赞叹李世民的赫赫战功,但有些东西,也实在无法回避。<br />  围城八个月,洛阳城中三万户人家已经降至三千户——真正的十室九空。王世充仍然在顽强的抵抗着,这大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也更加膺服王世充之能。已经饿殍遍地,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出城投降,没有出现人民暴动,这样的人才不论治国治军,都是一流的。唐军现在也疲惫不堪,人心厌战,不断发生军士甚至大将逃亡之事,以李世民的统帅才能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见情况之严重。李世民不得已颁下强硬军令:“敢言班师者斩!”以稳定军心。<br />  当世两大高手对决,颇象《神雕侠侣》中洪七公和欧阳锋在华山雪地比武,先使用各种武功招数,谁都无法取胜,于是比拼内力——王世充稍逊一筹。现在,双方都耗尽真气、形同废人,一个武功平平的杨过就能把他们轻松搞定。<br />  就在这时,夏王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到了。<br />  他是来帮王世充的。<br /><br />  (3)窦建德<br />  窦建德是农民起义出生,又跟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沾亲带故,论辈分还是李世民的母舅。自己在河北打出一片江山以后,竟自比夏禹,改国号为夏。这个乱世英雄以仁爱宽厚闻名天下,这在农民起义领袖中是极为少见的。称王以后,他吃穿都非常简单,妻子曹氏也不穿着华贵的衣服,婢妾不过十余人。每打胜仗,所得敌方资财总是尽数分给部下,自己分毫不取。他治理的地方人民负担较轻,所以深得民心。唐统一以后,山东、河北一带的百姓还在悄悄修建纪念窦建德的“夏王祠”,可见其影响之深。<br />  以军事才能而论,窦建德显然不及李世民和王世充。他属于那种有点军事天才,但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统帅,所以打起仗来不是大胜就是大败。不过这种本事在农民起义军首领中间已经算得上出类拔萃,加上他待人宽厚,民心归附,所以在李世民平定西北,王世充巩固洛阳的时候,窦建德也能在河北、山东扫灭群雄。他大破隋将军薛世雄,杀伪魏帝魏身儿,夺取冀、易、定等州,后来又消灭了被李密击溃的宇文化及势力,联合王世充,夺取了李密献给李渊的山东部分地区。<br />  李世民兵出函谷以后,王世充曾经请窦建德出兵相助,那时窦建德正在忙着扫荡虎牢关外最后剩余的孟海公和徐元朗两股的小势力,所以没能帮得上忙。不过他还是给予了王世充精神上的支持,还修书一封给李世民,请他把被原本就属于唐,后来被王世充占领,现在又被李世民夺回来的土地奉还给王世充。李世民看完信不禁失笑,觉得有点无聊,就把使者扣下,连信也懒得回。<br />  实际上,窦建德拒绝出兵不仅是因为抽不开身。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窦建德当然明白。战争一开始就出兵,和士气正盛的唐军交战,不论胜负,必然损失惨重,就算赢了,也不见得能从王世充那里得到多少好处。所以不妨先坐山观虎斗,等到洛阳的人都快饿死完了,唐军锐气尽失、疲惫不堪之际,已经扫平徐、孟,没有了无后顾之忧的窦大侠再出来主持公道,自然是再好不过。窦建德的算盘是在唐军最弱的时候逼迫其和自己进行一场战略决战,一举歼灭唐军主力,顺便吞并已经奄奄一息的王世充,一石二鸟,趁势一统天下。<br />  这个战略是正确的,也是任何高明的战略家处在窦建德的角度所能做出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局势的发展不仅完全符合窦建德的预料,而且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北方的突厥趁机南下,蚕食李唐的地盘,使得围洛唐军不可能得到任何支援。从士气上看,窦建德新破孟海公,气势正盛。从实力来看,自古以来河北多好汉,‘天下精兵尽在赵代’,夏军的战斗力当强于王世充的洛阳军,看后来刘黑闼的战斗力就可以知道了。事实上夏军和李唐曾多次交手,都是胜多负少,当然,没有和李世民指挥的唐军最精锐的主力交过手,但也不失为一方雄师,并不是没见过世面,没打过硬仗的。从河北赶到虎牢,夏军推进极快,唐军牵制夏军的主力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像样的抵抗便被击溃。对于洛阳攻坚战中疲惫不堪的三万多唐军来说,窦建德十万大军的到来的确让人震怖。<br /><br />(4)虎牢关<br />  窦建德出兵的消息传到唐营,李世民立即在青城宫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会上,包括屈突通等名将在内的大多数唐军将领认为王世充凭守坚城,难以猝拔,窦建德席胜而来,锋锐气盛;唐军腹背受敌,主张暂先退保新安以避敌锋。唯有郭孝恪、记室薛收提出了不同意见:<br />  “王世充部下都是江淮精锐,能征善战,只因缺了粮饷,所以困守孤城,坐以待毙。若夏军与之会合,输粮相济,其势益强,则统一大业,遥遥无期。今王世充将败,窦建德又来,看来是天命要让二人双双败亡于此。机不可失,今请分兵继续困住洛阳,大王亲率骁锐,先据虎牢,以逸待劳,定可破灭建德,建德既破,洛阳自克,不出旬月,两贼俱缚。”<br />  这一段话说得掷地有声。其实李世民围洛打援之计已决,召开会议听取大家意见,只是等待一个人说出来罢了,也可以观察一下诸将的反应。所以薛收一说,他马上表示了赞成。屈突通等人又出来反对,李世民既然已经表明态度,也就不等薛收等人开口,自己做了解释:<br />  “王世充兵疲粮尽,上下离心,不必强攻,可以坐克。窦建德新破孟海公,士气虽高,但骄傲疲惫。我军据守虎牢,易守难攻。窦建德若冒险争锋,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再过数月,我军攻陷洛阳,然后合兵一处,可以轻取建德。若不如此,待夏军入虎牢,两贼并力,其势必强,害莫大焉。吾计决矣!”<br />  屈突通等人还想再争论,李世民不许。<br />  随后,李世民立即令李元吉、屈突通等将继续围攻洛阳;自己则率精兵3500 人抢占虎牢关。<br />  也就是说,他要用这3500人面对窦建德的十万大军。<br />  这也许是人类战争史上兵力最为悬殊的战略决战。<br />  三月二十四日,王世充登上城楼,看见烟尘滚滚,一溜兵马向东而去,他知道这是唐军去迎战窦建德了。他也猜到,李世民必然选择在虎牢关迎击夏军。<br />  虎牢关的战事将会如何呢?自己的命运,已经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听天由命般的等待,对王世充这样的枭雄来讲,是不可忍受的。不过当他得知李世民只带了3500人前往虎牢关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br />  3500人是守不住虎牢关的。<br />  王世充觉得自己已经安全了。<br />  由于夏军推进速度极快,李世民不吃饭、不睡觉、不下马,日夜兼程,经河阳、过巩县,二十五日下午到达虎牢时,窦建德已经离虎牢关不足三十里了——好险,如果夏军占领虎牢关,从虎牢到洛阳无险可守,唐军就只能从洛阳撤军了。<br />  为了遏制夏军高速推进的势头,李世民二十五日下午到,第二天上午就带着五百骑兵直奔虎牢关以东的夏军大营挑衅。一路上令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布下埋伏。自己和尉迟敬德一起,带着四个骑兵继续前进,在距离夏军大营不足三里的地方,遇到了一队巡逻的骑兵。这几个骑兵见他盔甲金光闪闪,看来身份极高,自然想不到是秦王,却又实在不知本军中还有这样年轻的高级将领。正在纳闷,李世民大吼一声:“我乃秦王也!”说罢,一箭过去,射落领头将官。<br />  那几个巡逻兵慌忙逃回营中报信,“秦王”二字果然魅力不凡,不一会儿便从夏军大营里杀出骑兵五六千人。跟随李世民的四人大惊失色,李世民说道:“你们先走,我和敬德殿后。”于是刷、刷两箭,射倒了冲在前面的两人,众人惊恐,怕有埋伏,不敢追赶,又见李世民走得不紧不慢,实在舍不得,于是再追。如此反复,李世民射死五、六人,尉迟敬德用大刀砍死十多人。就这样,追兵在犹犹豫豫间被引进了埋伏圈,秦叔宝、程咬金率领伏兵从侧翼奋力冲杀,大破敌军,斩首三百余,活捉夏军大将殷秋、石瓒。<br />  这一战,成果辉煌,却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处境困难。当时自己顶住压力出兵虎牢,如若不胜,局面将会相当被动。其时士卒疲惫,几乎无人相信区区数千兵马能够力敌窦建德十万大军。加上年轻好胜,李世民肩上的压力之重可想而知,所以只能使出这不要命的招数,孤身诱敌,期望以传奇般的胜利来鼓舞军心。幸好没出什么意外,要是又被射中坐骑什么的,不但成不了英雄,还要落个千秋笑柄。当然,他被几千人追赶,还能回马放箭,且箭无虚发,其箭术之精、胆略之高,远非寻常将领能比,靠的也不仅仅是运气。<br />  随后,李世民又修书一封给窦建德,其语气是经过精心设计的:<br />  “河北、山东,一直就为我所有,却被阁下所夺,还将我皇姑皇妹虏走。但看在你已经恭恭敬敬的把她们送回来的份上,也就不跟你计较了。王世充曾和阁下联合与我大唐为敌,后来又跟你翻脸争地,可见其反复无常。现在洛阳危在旦夕,又用一些花言巧语来向你求助。可笑阁下竟然真的兴师动众,耗费千金之资、粮草无数,来救这样的卑鄙小人,是不是有点不太明智?我今天本来想亲自到阁下大营说明情况,却不料您竟用几千铁骑欢迎我,有失待客之道。更没想到,贵军竟然一触即溃,真是令人遗憾之至。依我之见,凭阁下这点实力,还是趁早带兵回家,方为上策,不然到时候身死他乡、魂归故里,怕是要追悔莫及了。”<br />  这封信的目的,看似激将,实则疑将。李世民素知窦建德为人宽厚,冷静有余而果断不足。这种一看就是想激怒对方的语气,反而让窦建德狐疑不定,迟迟不敢进兵,为唐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息时间。<br />  就这样,唐夏两军在虎牢关对峙了足足一个月。一月之间,李世民变着方儿骚扰夏军,每次都是小胜而归。又派王君郭袭击夏军粮道,俘获大将张青特。眼看夏军士气渐衰,人心浮动,进又不敢,退又不甘,难以持久。<br />  这时,谋士凌策向窦建德建议,北渡黄河,甩开唐军主力,进攻山西。<br />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朵里,大为震骇。唐军主力尽在洛阳,山西空虚,夏军必可势如破竹。占领山西,就可以直接威胁唐的根据地关中。到时候将不得不放弃洛阳,回师救援,若王世充率军追击,和窦建德南北夹攻,关中危矣。幸好王世充的说客苦苦哀求,说洛阳危在旦夕,等不到夏王您扫平山西的那一天了。说得窦建德十分犹豫。不过如果虎牢关再迟迟不下,说不定他会改变主意。<br />  当然不能让他改变主意。<br />  看来只能孤注一掷,主动寻求夏军决战了。<br />  现在的任务不是用3500人守住虎牢关,而是要用3500人消灭十万夏军。<br />  李世民也真敢想。<br />  怎样才能引诱夏军拔营倾巢出战呢?正在这时,唐军情报人员送来了可靠的军事情报:窦建德计划趁唐军粮草不足,到黄河北岸牧草丰美之地放马,骑兵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进攻虎牢关。<br />  这个情报来得太是时候了,李世民听罢大喜,立即定下牧马之计。<br /><br /><br />  (5)“豆入牛口”<br />  五月一日下午,李世民将战马千匹,尽数运到黄河北岸放牧。窦建德闻讯大喜,第二天天还没亮就拔寨起兵,到虎牢关外的牛口布阵,隔着一条汜水便可看见虎牢关。你想十万大军,何等壮观,营寨相接,绵延二十余里。从虎牢关上远远望去,便如黄河暴涨,大江横流,满山遍野,一直连到天边去了。众将领见夏军声势浩大,都不免有些害怕。唯独李世民说道:<br />  “贼自起山东,未尝遇过强敌。逼城下寨,是有轻我之心。布阵时声音大而杂乱,显然缺乏纪律。我按甲不出,彼勇气自衰。时间一长,士气消退,我军蓄势而发,无不克者。我与诸将打赌,不过中午,必破之矣!”众人半信半疑。<br />  窦建德见唐军不出,轻敌之心更甚,于是派了三百骑兵渡河挑衅。其时战马还未全部运回虎牢,李世民故意与他拖延时间,只派了两百骑兵手持长槊出战,时进时退,不分胜负。夏军将领王琬被搞得莫名其妙,正在疑惑,冷不防一人从右面持刀砍来,慌忙举枪一隔。不料对方使的是虚招,刀上没有用劲,长枪隔了个空,上半身整个亮了出来,两马相错,只听得一声:“过来吧!”还没看清是谁,已被人家长臂一伸,当胸抱了过去,再也挣不脱了。只见那敌将擒了自己,并不回阵,转了一圈,却来追自己的青骢马。奔驰之间,右手一捞,已牵住马缰,这才一手一个,回了唐营。<br />  原来李世民在一旁掠阵,认出王琬骑的是隋炀帝的青骢宝马,十分喜爱,不由得大声赞叹起来。尉迟敬德在一旁听了,就要上前夺马。李世民连忙劝道:“岂可因一战马而丧一勇将。”好马不可与猛将相比,有爱才之心,但这个“丧”字,实在太不给面子。尉迟敬德哪里听得这样的话,不由分说,夺马而出。<br />  夏军见尉迟敬德顷刻之间,擒将虏马,勇猛难当,正在害怕,突然迎面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兵冲杀过来,哪里抵抗得住,连渡水回营也来不及,于是向东奔逃,宇文士及穷追不止。<br />  窦建德看见宇文士及三百孤军远离本阵,以为有机可乘,于是马上派出数千骑兵向东追击,却不知中了李世民之计。原来当时已近中午,战马全部运回,且饱餐了一顿鲜美的牧草,一个比一个精神。李世民远远望见夏军没有吃饭,饥渴难耐,大家都散乱的坐在地上休息,还有不少士兵出营,到河边饮马洗澡。暗拊窦建德治国宽厚固然不错,但治军过宽,纪律松弛,实在大错特错。现在军心已疲,阵形已散,于是派宇文士及诱出他数千骑兵,阵脚更乱。<br />  窦建德骑兵一出,李世民即刻大喝:“贼势已懈,急击勿迟!”唐军虽然只有3500人,但象秦叔宝、程咬金这样的猛将就有数十,其余也都是身经百战的骁骑,虽然没有吃饭,但常跟李世民打仗,早就习惯了,也不觉得怎么饿。于是分成八队,一齐渡河。<br />  偏偏此时窦建德正在召集朝臣开会,他压根没想过数量如此微弱的唐军会主动出击,只盘算着怎么进攻,所以竟然将主帅大营设在离汜水不足五百米的地方。听到唐军渡水来攻,连忙命令朝臣后撤,组织骑兵前突。一时人流混杂,朝臣们慌乱后退,挡住了骑兵前进。窦建德一看不行,又命令朝臣先回大营,等骑兵通过以后再行撤退。<br />  进退之间,唐军已至。一通好杀。<br />  这三千铁骑踏入夏营,就好像几只野牛闯进菜园子一般,也不管是冬瓜南瓜萝卜白菜,统统踩得稀烂。所谓兵败如山倒,二十余里的大营,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以后,后面的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前军潮水一般的逃命,杀声震天,想是败了,也跟着转身开跑。有些跟窦建德征战多年的老兵,经验丰富,还想着列阵坚守。偏偏阵中还有刚刚收降的徐元朗、孟海公的三万多人,无心恋战。特别是孟海公旧部,自当兵以来只打过一仗,就是窦建德平孟海公那次,以为打仗就是先逃跑后投降,一见前边败了,马上夺路狂奔,挡都挡不住,敌人还没看见,先把自家营垒冲个七零八落。这一下真是黄河决堤,一溃千里,夏军兵马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夏王窦建德见势不妙,想趁乱逃跑,但无论他如何东窜西窜,总有两骑穷追不舍。原来他那身黄金宝甲实在太引人注目,被唐军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二人看见,知道肯定是重要人物,想抓了领赏。想当年曹阿慲割须弃袍,何等英明果断,汉高祖被项羽追杀,连亲儿子都要推下车去减轻重量,窦建德却连身金甲都舍不得,看来确实是平时勤俭节约惯了的。跑到汜水和黄河汇合的牛口渚,再也无路可跑,想起以前军中流传的歌谣“豆入牛口,势不得久”,心理登时绝望。犹豫间,杨武威拍马赶到,抬手就是一槊,刺在马腿上。窦建德一个不稳,跌落下来。眼见白士让跟着举槊刺来,慌忙喊道:“莫杀我,我是夏王。如若相救,富贵与共。”二人听得心花怒放,高兴得几乎要给他行礼——连忙绑了回营。<br />  李世民收军升帐,检点敌囚,白士让和杨武威抢着上帐献功,报称拿住了窦建德。李世民大喜,即令将其推入。窦建德立而不跪。李世民也不在意,冷笑道:“我自讨伐王世充,你来凑甚热闹?越境前来,犯我兵锋,今日何如?”窦建德心灰意冷,羞愧难当,哪里还经得住这一番冷嘲热讽,只得低头答道:“今不自来,恐烦远取。”听得李世民忍不住一乐,本想好好羞辱他一番,见他如此沮丧,反倒没了心情,挥挥手把他押了下去。八王之乱后,汉赵帝国的刘聪抓住西晋最后一个皇帝,问道:“司马家个个贵为王侯,却为何如此自相残杀,失了天下?”司马某答道:“司马家的知道姓刘的要做天子,不敢劳您动手,所以先行了断。”相当惨痛,与窦建德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窦建德立而不跪,是有骨气,一问之下,却说出这样没出息的话来,真是既可笑又可悲。<br />  这一仗,李世民以绝对劣势的兵力获得全胜,杀敌万余人,获得俘虏五万余人,擒获敌军主帅,可谓完美。唯一麻烦的就是那五万俘虏,唐军兵力太少,不要说消化,连看管都困难。在古代战争中,降军数目过多、难以消化时,一般都难逃被屠杀的命运。因为如果释放,就等于给敌方保留了一支有威胁的有生力量。秦赵长平之战,秦军以六十万俘获赵军四十万,秦末农民战争,项羽以六万俘获秦军三万,都是全部坑杀。甚至到了近代,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以两万兵降四千卒,也是无法处理,只得全部枪杀。但这一次降卒实在太多,要想一次杀完都不可能,如果分批进行,一个不慎,就会引起暴动。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将他们就地遣散,这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后来窦建德部将刘黑闼起兵,确实有不少人又重新聚集,继续和唐军作战。但在当时,只能释放。<br />  处理完降卒后,李世民立即押着窦建德,回抵洛阳城下,用鞭指着囚车,仰呼城上道:“王世充!你看囚车里面,是什么人?便是来救你的窦建德。”王世充正在城楼,向下一瞧,果然囚车里闷坐一人,心理顿时凉了半截,只得壮着胆子问道:“囚车内是否夏王?”窦建德道:“不必说了,我来救你,先作囚徒,你真害得我好苦呢。”说完竟然哽咽起来。王世充也不禁垂泪,还要想说点道歉的话,唐军又牵出三辆囚车。一看,竟是与窦建德合兵一处来救自己的哥哥王子琬,还有自己派去夏营的说客长孙安世、郭士衡二人,一时愁上加愁,痛上加痛,差点立脚不住,从城墙上掉下来。这一下再无怀疑,万念俱灰,突然觉得功名霸业,都是虚幻,只求保住兄长、家人性命,再无他求。李世民见他不吱声,高声喊道:“如若不降,我便将他们一一处斩!” 王世充止住眼泪,慌忙说道:“且慢!我当出降,大王肯许我免死么?”李世民道:“准你免死!”<br />  王世充于是开城投降。<br />  虎牢关之役,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以数千骑兵破十万强敌,一战而擒两王,威震天下。<br />  时年李世民二十四岁。<br />
2#
发表于 8.2.2006 20:04:33 | 只看该作者
李世民的确为中国历史上之奇人,华夏古今帝王第一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0.11.2024 21:5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