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 /><br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十二因缘给我们的启示: <br /><br />㈠、十二因缘流转的顺、逆观:从“老死”追寻到“无明”,称为逆观;从 “无明”追寻到“老死”,称为顺观。此顺、逆观又可分为流转门的顺、逆观与 还灭门的顺、逆观。十二因缘流转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生(流转)的原因,所 生的果报;还灭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灭(还灭)的原因,所灭的果报。顺观就 是“无明”灭“行”就灭,“行”灭“识”就灭,“识”灭“名色”就 灭,……。逆观是:如果要“老死”灭则要灭掉“生”,要灭“生”就要灭“ 有”,要灭“有”就要灭“取”,……。这就是还灭门的顺、逆观。 <br /><br /> ㈡、佛所说的十二因缘中的十二支缘生法,其共同性质是无常、无我、没有 作者、没有受者。佛陀还告诉我们生死流转真正因果之所在,不明白十二因缘 者,就会误会这世间与人类都是上帝所创造的;或误会人是父母生的,以为人从 前是什么都没有--无因,突然间从母胎中出世,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知见,我们 学习十二因缘,以智慧观察而破除之。 <br /><br />㈢、应以智慧观察,截断十二因缘的流转:我们的识入胎、名色、六入(六 根)都不能改变;我们眼睛一直感受到柔和、鲜艳、暗淡等颜色的刺激;耳朵听 到和谐或是刺激的声音等,这些由我们的六根与外境接触而产生的“触”,因触 而产生的“受”,我们也都不能改变,然而我们要觉观它,把握它。假如我们很 清楚的觉悟到这个“受”的话,那必定会认识到它是不自在,是苦的,这时我们 就不会有爱、取了。既是说我们现前的六根,接触外境时,觉悟到耳朵感受声音 的苦、乐;眼睛感受颜色的苦、乐,那就有办法放弃爱、取;如果不能觉知,就 会坠入爱、取中。也既是说,如果你对“受”明明了了,那爱、取就有机会放 下;如果我们对“受”观察觉悟,然后来觉悟爱、取,使他们不再生起,如果我 们能把握,那就可了生脱死。我们过去有无穷无尽的业与无明,但是现在的觉 悟,就能够把它们全部丢掉。打个比喻说:一个做母亲的人,对子女贪爱执著, 儿女快乐,她亦快乐;儿女悲哀,她也悲哀,如果有一天她觉悟到;这个人跟我 有一段因缘,前世与我的缘比较深,今世生活在一起,如此这般地做母子(女) 罢了。你无需为他而悲哀,也不必为他而快乐,他有他的业,为什么别人的悲哀 与快乐,你无动于衷?而子女的悲哀与快乐却能牵引你,使你喜上眉梢或牵肠挂 肚?如果你观察到这一切都是缘份,看的很清楚的话,这个悲哀与快乐就会消 除。讲的更简单一点:有钱人玩古董,古董是什么?是石头、破砖烂瓦?其中有 何物值得你爱,使你执著?这个杯子有什么东西使你快乐?没有。但是一千年的 杯子,你却对它有无穷的乐趣,爱不释手,那时因为你贪爱它。如果你观察到这 也不过是个千年的杯子罢了,现在这个杯子也是杯,我为什么要执著千年的杯子 那?如果你看清楚,把它放下,那就没事了。所以我们要观察贪爱是从哪儿生 起,才能把贪的烦恼放下。其他的种种烦恼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觉悟、掌握咱 们的心念,爱、取不生,那么一切终归与寂静,烦恼不生起,内心一团平静,寂 灭的境界,称为涅盘。 <br /><br />(四)、佛陀在经中对十二因缘有各种譬喻: <br /><br />⑴、植树的譬喻:流转门有如种树浇水加肥料,树木就茁壮成长;还灭门如 种树不浇水,不施肥,树木就长不好;如把树砍掉,那它就长不起来。十二因缘 也是一样,我们在“受”这儿加水、加肥料(加爱、取),那它就越长越多,长 出将来的业有,生、老死。如果在“受”这儿把它斩断爱、取(不加水与肥 料),那它就不能成长,甚至于“受”也不生,那你就进入无馀涅盘。 涅盘有两种:一者、有馀涅盘。二着、无馀涅盘。证悟阿罗汉果的圣者,是 处在有馀涅盘的状态,他没有爱、取了,这就好比一棵树,不加肥料和水,但是 树根和树干还存在,继续等到这棵树老、死。因为阿罗汉有过去的业继续存在, 如果他今生的身体舍报后,没有了“受”、“触”、“六入”,那就好像树根断 了,他再也不来受生,那么我们就说他把这十二因缘这棵树的根都斩断,再也不 能成长了。 <br /><br /> ⑵、油灯的譬喻:如果油灯添油,他就会继续燃烧,反之油灯就会熄灭,佛 说十二因缘亦复如是。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十二因缘时,如人口渴,发现一口井,但井水有毒,千万 不要喝它。这比喻爱、取如口渴,我们所喝的水就是业报,它有毒,喝了会被毒 死,使得我们再来轮回生死。如果我们不想要这些业报,就不要去执爱、去执取,这 样才能截断生死的流转 </span></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