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9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忽悠了不知多少代中国人的10大"俗话说"? [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7.9.2007 16:5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话说“是药均有三分毒”;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俗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俗话它通俗易懂,不知什么时候形成,但影响广泛,深入人心,中国人从小就在这样的俗话氛围中耳濡目染,这样的俗话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成为我们思考的“定式”。讲道理,说服人,教育人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引经据典”,以“俗话说得好”来加强自己的观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俗话与现实生活中的伦理和我们所倡导之风尚相驳,下面列举的十大俗话,就忽悠了几代中国人。
  
  1、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死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河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河南人都爱骗。”谈到日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日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河南人都爱欺骗别人吗?不一定!日本人都坏吗?不一定。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
  
  2、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50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马屁。“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张各退一步。例如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抢劫,你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
  
  3、苍蝇不叮无缝蛋
  
  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这句俗话常常被“问题男女关系”所引用,而往往受害方都是女性,因此,说起这句俗话,特别得理直气壮,令人无以作答。
  
  4、是金子总会发光 
  
  “是金字总会发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同时,这也是那些不得志的人自我安慰常用的语言。不发光,一定不是金子,只有发了光的才可能是金子。那怕是块玻璃,正好被阳光照耀而反射出光芒引起人关注的目光,而深埋地下的金子,有可能永远被深埋,不为人所知。
  
  5、人挪活,树挪死
  
  “人挪活,树挪死”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当在某个岗位上干得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非非。“人挪活,树挪死”这句大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人挪就活吗?也不一定,看见过很多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他们不能脚踏实地,这山望着那山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一点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的。
  
  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说话者找到杀人的“刀和枪”。
  
  7、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 “不听话” 的告诫。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劲壮胆。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
  
  8、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早就应该改成“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了。近几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网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就“不设防”,也不要一见老乡就“谈乡色变”。中国人,要抛开“地域亲热”,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去考证,老乡不是绿色通行证。
  
  9、各扫门前雪
  
  “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张圈地为牢,倡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几年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媒体报道,有女孩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强暴了,而且围观者数众。这些围观的人实际上就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大俗话坚定的支持者。在“各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
  
  10、无风不起浪
  
  “无风不起浪”是极为恶毒的一句话。似乎任何事情只要冠上这句话,一切都可以解释了,它被捕风捉影者惯用,“无风不起浪”给予造谣者有力的支持。可以这样说,这“浪”不是因“风”而起,完全就是人为的“搅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7.9.2007 17:29:35 | 只看该作者
一家之言,偶只觉得里面的一两个说的有些道理。
这些话流传了一千多年了(?),其中真正指什么,相信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都会有一致的看法。
另外这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说话的艺术,其间可以看出许多的智慧来的。

感谢赵本山给我们带来了忽悠这个词,起码我是通过他才知道这个词的。这年头大家都想着方子设着
法儿的吸引别人的眼球,所以想说一下:文章的作者有标题党的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7.9.2007 17:31:54 | 只看该作者
忽悠从他开始的?
我不知道。。。

至少我知道的途径不是通过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7.9.2007 17:34:28 | 只看该作者
你是北方的,当然不会了。
或许你小的时候就懂这个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7.9.2007 17:45:18 | 只看该作者
。。。

不记得。。。

我记性一向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0.9.2007 11:10:08 | 只看该作者

俗话说。。

人生识字。。忽悠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2.2024 03:3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