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5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樱桃真好吃啊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6.2008 23:2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2.6.2008 08:23:0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特别甜,可是自己今年初次摘的,挺开心的,上来吼吼,吼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5.6.2008 11:57:53 | 只看该作者
宋太祖的武略VS李后主的诗文: B6 }9 I% Y/ @2 M9 F* b8 m4 T
李树喜
$ v, q' g# i4 n* X
8 D9 l5 A9 x/ Q- M4 H- ]4 q5 B( W
3 n7 ^& [' X- J" j% w% _赵匡胤:以南统北是既定方针
5 z0 f, K, i- G: n. f1 l' D9 k6 [7 V3 ~* j9 d+ X& j6 Z
公元960年正月,北方后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出兵北汉的途中,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回兵开封,取代了他的主子恭帝的皇位,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 X( Q* r% }! ]
5 Q1 e" r8 c8 C
赵匡胤面对的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局面。许多事情需要协调处理,内部未稳;在外部,北方还有长期对 & ^- g: B; [2 l
立的政权北汉,以及支持北汉的辽国。南方则是复杂纷纭的诸侯十国。2 }7 s! U2 Z( A4 W1 O

9 q9 r. h( [1 E8 y* o立足不易,开拓更难,统一中国更不容易。但是,恰恰在困难的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宋太祖赵匡胤,施展其政治才能和远大抱负,以类似秦始皇对付六国的战略战术,逐一地消灭了数家对手,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中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完成了与晋并三国、隋灭南朝有着不同特点的统一中国的事业。; ~5 q$ j9 W" P% U8 D+ K" c2 U

% C; r/ w4 K. h8 Q& s其实,在后周时期,颇有抱负的周世宗已经为南下统一做过一些铺垫和尝试。公元956年,周世宗征讨南唐的淮南,夺得滁州,袭击扬州,南唐主李屡败,派使者带金器1000两,银器5000两,奉表愿意做附国。周世宗对着使臣批评说:南唐同我大周只有一条淮河相隔,你们皇帝自称是大唐后代,本来都是中国人,应该懂得礼仪。但你们从不和我们来往、通好,却绕道海路和北边的契丹来往,弃华而事夷,礼仪何在!回去告诉你们的主人,赶快来朝拜我,认个错,就互相通好,相安无事了。南唐主又派使者奉上金1000两,银10万两,罗绮2000匹,并且愿意将淮南寿、濠、泗、楚、光、海六州给周,并向周称臣。相持到958年,南唐又献出江北四州,周共得到了南唐淮南和长江之间的土地共十四个州,六十个县,双方实行以长江划界。赵匡胤正是讨伐南唐有功,才升迁为殿前都指挥使的。/ Y: ~2 o5 ]0 N6 V2 u8 Y
6 O5 h* y( A7 {: D- ~# e5 y
赵匡胤的统一是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其基本战略是“先南后北,”“北防南征”——即以少数兵力抵御北方,于攻守兼备中偏重防守,而以优势兵力和较集中的力量对付南方,逐一征伐。原由是:南方几个割据王国都是经济相对发展地区,这些国家总体实力尤其是武力较弱。吞并南方,可得到丰富的物资以充军备,南方稳定了,回头再收拾辽国支持的北汉不迟。
# V- m$ o& R5 S% a2 ?+ [; e& m$ H! S% L
公元963年,北宋连续出兵两湖,灭掉了荆南和湖南;965年又灭掉后蜀;971年灭掉南汉,据有岭南和广州地区。最后一个大的心腹之患就是李煜的南唐了。' ], |/ Z. G) m4 U
0 x1 [' O6 N( w- C3 t
北宋准备向南唐动手的时候,已经占有了中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一带久无战乱,天府之国,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很快成为宋的经济和军事基地。长江天堑的上游已为宋朝所有,这是赵匡胤明显的地位优势。" \# r7 P! H6 u

5 F1 W, y9 C8 h- @6 [6 \$ d( u南唐是在取代了吴国之后建立的国家。由李(原名徐知诰)建国,历经三帝,共33年。南唐前期占据以金陵为中心的江南一带富庶地区,兴盛时兼有淮南、江东、江西、湖北以及湖南、浙江部分地域。南唐初期统治者李和李注重实行“与民休息”政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其末代君主李煜稍富即荒唐腐败,过着醉生梦死的寄生虫生活。
+ `! P& Q/ b3 C' ]: h: v, o4 J
3 {  C$ I% B/ b9 c! C3 G起初,刚刚建立的北宋和南唐之间保持平稳往来的局面,因为宋太祖此时尚无暇顾及南唐。但其心目中决不允许这样一个临近自己、最富庶也最腐败的政权长久存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宋太祖日夜都想着消灭南唐。# w. R/ {/ b) N7 d

# l% f8 z! B  |1 @' E6 O/ c( @# q2 c5 [
南唐:委屈不能求全4 Y4 E) n/ H; W6 Y0 @+ J( E3 Z

, z* v- }8 q$ k4 a( |( ~南唐方面十分了解形势和宋太祖的心态。他们对这位当年后周的将军心有余悸。知道南唐朝廷终究不为北宋所容,在强敌面前,南唐君主李、后主李煜采取的还是委曲求全、得过且过的策略。$ [3 i* n) B% a' x
" t2 |* q; h( y
北宋建立当年的公元960年二月,南唐就和吴越同时派出使者,带上大批金银礼品,到开封对赵匡胤表示祝贺,为了表示尊从北方的皇帝,还特制了皇帝衣服、锦绣献给赵匡胤;
) f- v- k" [- J# K+ k8 D% {7 m: V0 z* w& u' M6 x& W( m; |
这年七月,为祝贺赵匡胤平定潞州,南唐又送来大批白金给宋廷;同年十一月,宋军在扬州击败叛乱的李重进,南唐恐惧,不但派使者劳军慰问,李还派自己的儿子李从镒到东京开封朝拜宋太祖;" D2 H+ c7 ?$ D6 Y9 @, E

: M  ]6 T7 I+ R# N7 u4 @" v' S  [第二年二月,南唐以祝贺长春节为名,向宋廷贡献了皇帝服饰、金带以及金银器皿;
1 L1 l' G; a  U. g1 ?
# p$ E6 e: p3 b961年,南唐君主李因病去世,后主李煜即位。李煜请求宋廷认可李皇帝称号,得到宋太祖许可。接着,李煜的大批金银和绢匹又送到开封进贡。* F9 n+ ]$ z+ \% k% X

( K3 b; l- O  T7 @4 S1 z& {8 p这是不平定基础上的表面的短暂的和平。宋廷也乐意做做样子。其间,宋太祖派使者去南唐参加李葬礼,还带了礼品表示存问。后来还为李煜的生日赐送礼物,并释放以前战争中俘虏的部分体弱的南朝人,并赠给南朝马匹、骆驼、牛羊等。
: |3 W5 `7 g3 S  K: u
* B# W. G# o& P1 ?& _乾德元年十一月,李煜进贡的礼物“银绢以万计”;
$ V0 y, s, ]1 I! W2 h% G8 m8 z/ w& y% H& M
乾德三年二月,南唐又进贡春节御衣、金银器皿、锦绮千件;五月,为庆祝宋廷文明殿建成,贡献白银万两;……' C% W7 q4 d/ d; B2 b

3 @+ [4 e. F' N) W7 H4 i这些,都是南朝百姓的民脂民膏,进贡愈多,南朝国库就愈空虚,百姓愈痛苦。, S. v* e* z  y' n- V, @! |1 c
; ~- n* T# \; o6 u
开宝四年,李煜为讨好宋廷,上疏要求去掉国号,要宋廷对他直呼其名……  V3 g! p) \; v

" a) h; q) i$ ]+ @+ l* y不断有人报告李煜,宋朝正在荆州一带加紧打造巨型战舰,目标肯定是讨伐南唐。建议派人偷偷放火焚烧。李煜知道其中的厉害,几番犹豫,不敢动手。
" q/ _* \4 ^, S7 z8 K2 t. |
+ [, h3 I; U& S然而,这一切屈辱和忍让,都无法改变宋廷对南唐的压力,无法改变赵匡胤既定的消灭南唐的政策。. I1 ~* E* a/ s" ^
- G/ U# y6 R$ |4 J  e, V
徐铉是李煜的宠臣,颇有才学,平素以名臣自居,李煜派他去宋廷请求、游说。徐铉明知可能没有什么效果,还是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 Q. V) ]0 G3 ^/ F8 h( _0 |
6 o+ e! g* G6 r; K# V2 G: K到了宋廷,面对赵匡胤,徐铉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诉说委曲求全的愿望和灭亡南唐无理:“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赵匡胤让他把话说完,徐铉说:“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引经据典,滔滔千百言。宋太祖只是说了一句话:“既然比喻父子,难道父子能够是两家人吗?”徐铉竟无言以对。徐铉一再请求,说除武力征讨外其他方式都可以考虑接受,赵匡胤不再掩饰,当即回绝说:“不须多言!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耶!”赵匡胤底气十足,直爽得很,说出的是深入浅出的道理和惊天动地的语言——即使南唐没有什么过错,天无二日,国也不能二主。只有卧榻之侧寂静清爽,皇帝才能安眠。0 ~" K) D+ p* [; K6 E5 M$ J

& X# q: b) Z* A! ]3 Q# v0 j' Z, S接着,赵匡胤问李煜究竟有何才能。徐铉回答说,“秋水之篇,天下传颂。”赵匡胤只是淡淡一笑,说:“那只不过是落魄文人的惨淡文辞,不足一提。”徐铉则斗胆反问宋太祖,有什么名篇佳句可供欣赏。赵匡胤随口就说:“我当年贫寒时,从秦川回来,路过华山侧,醉卧道旁,正好月亮东升,做咏月诗一首,记得其中两句是:“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3 @9 g. a/ t: D/ `; Y5 B' P, \6 G2 u

. H$ P9 J( H% f$ S. w8 n, K& Z语惊四座,徐铉更是大为叹服——宋祖气魄胸怀,确实与李煜不可同日而语。……
0 \. Y( l3 S- q% q6 \+ A* e  T; I6 G+ O, {) F, y' b0 R3 {! Z
后来南唐国灭,徐铉和李煜一起被俘,解往开封。宋太祖严厉责问徐铉:“为什么你要死心塌地为李煜效劳,对抗朝廷?”徐铉从容回答说:“犬吠非其主。此其一耳;它尚多……”又说,“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话语生动真诚,打动了宋太祖,叹道:“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宋太祖封徐铉为太子率更令,后又担任左散骑常侍,也算给自负而可爱的徐铉挽回一点面子,此是后话……
+ [; z2 E3 k9 u, o' \6 X0 ~" o* y! m
十分可笑的是,公元974年,宋廷已经兵发江南,李煜竟然还源源不断地进贡了几万匹绢、皇帝御衣、金银器皿和金带。次年,宋军已经过江,两军已经接战,李煜还进贡白银五万两、绢五万匹乞求暂缓进攻。史载“金陵被围,自春徂冬,居民樵采绝路”,百姓砍柴采摘都难以通行,真不知大批贡品在战火纷飞中是怎样运送过去的。
: ?) V4 I9 \; O4 J. r1 X/ V8 P0 o$ x# D/ K
屈从讨好,节节被动,从赵匡胤取得政权,到南唐灭亡,李煜不知向宋廷上贡多少次。每次都是金银万两,彩绢万匹,这些都是搜刮的百姓血汗。越输贡,越贫穷,越贫穷,越挨打,及到宋兵已经兵临城下,李煜还要向宋朝上贡以换取对方停止攻击。腐朽无能的南唐主李煜,就陷入这样一个纳贡-挨打-再纳贡-再挨打的怪圈,直至南唐的灭亡。) K/ V2 S  X# \1 k: x0 Z3 A4 X

3 c" Z8 H9 N1 }2 |1 ]8 M3 P8 R* e6 g) N
李煜:仓皇辞庙惨淡余生
* ?7 q0 z( V: @& z
' J; R! B& V- c" c- h& U5 t南唐后主李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2 p7 }8 T+ }3 w7 [7 {

2 d* P7 P$ T* q( _" e4 ^诗词高手与昏庸皇帝,下场凄惨令人同情的亡国之君。
/ P7 J) `- z! }( G, Q0 P1 U4 k7 Z7 @) A( q& ~' q9 K
建隆二年(公元962年)六月,李煜从去世的父亲李手中接过皇位,也开启了这家短暂王朝的末日时代。1 W' j" J0 B: i  H. f

3 w+ R( i6 Z1 C6 |# f李煜,字重光,原名从嘉,是李的第六个儿子。史称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实际上,这分明不是掌权者的素质,而是十足的书呆子或享乐主义者。
7 i- F: M9 K2 A4 w" o1 d
0 `' Q% s% m; X- z, q江南相对安稳的社会生活,比较富足的物质条件和柔媚如画的风光,造就了一批风酥骨软的浪漫文人如冯延己、韩熙载等。作为南唐君主的李煜也在其中。以“韩熙载夜宴图”驰名的韩熙载,经常和李煜诗画酒宴,引为知己,李煜十分欣赏和信任韩熙载。不但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还给其两个儿子以官位和封赏。
/ q; t: O3 R8 P9 t" h3 v* g+ m
6 g* c$ v, m) f# h0 p) I本来,李煜还要用韩熙载为相,但韩熙载是典型的享乐主义者。他放浪形骸,纸醉金迷于宴饮之中,“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过分和公开的腐烂生活,连李煜都觉得封赏有困难,只得知难而退。" f5 O0 n) U; B! g* ?7 ^: V+ m/ z

$ |3 R: }1 \0 I; J; d作为君主,李煜的奢华风流,当然又在大臣之上,每逢七夕(恰逢是李煜的生日),他要用红白锦罗百匹,装设成天河月宫形状,歌舞达旦,一醉方休。李煜沉醉酒色,常常在倡优之家流连。醉后佯狂,曾经用笔在墙壁上写下大字:“浅斟低唱,偎红依翠大师,鸳鸯寺主,传风流教法”。可见,李煜和韩熙载一丘之貉,都是花天酒地不知羞耻的货色。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由此也可看出,南唐朝廷的奢华腐败,积重难返,已是无可挽回的灭亡气象。
6 k' W2 U8 `. p, s  B* d7 c+ i4 g; F) J% K# A* O
李煜的纸醉金迷有麻醉自己的成分。因为自从北宋建立,南唐就始终处在北对南的高压之下。开宝四年,“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弟弟被宋廷扣压,李煜十分不快又无可奈何,闷闷不乐,借酒消愁,颓废度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 d8 W, V$ c, J3 T
& Y1 ^# G1 m7 n, ~李煜确是风流高手,性情中人。卿卿我我,儿女情长,可谓空前绝后。皇后生病,李煜朝暮看望、喂食,药要亲口尝,几天不解衣。皇后死后,李煜哀痛至极,亲自写了悼念文章,下笔千言,极其痛楚,焚烧祭奠,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这位风流皇帝甚至自称“鳏夫煜”,虽然根本没有可能实行,但毕竟是风流君主,惜花使者,使宫中女士大为感叹。$ o4 R1 d& a4 E+ p! n6 `7 G9 A
) H# o# V; u* L9 p/ C6 V6 G
“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这就是李煜,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这就是李煜。及时行乐,醉生梦死,这就是李煜。
6 o# k% n5 v4 |; p/ S" ?
8 j# q2 y1 S- [' }( @对他的行为,人们不得批评或劝谏。对女人柔,对男人刚,例如,内史舍人潘佑上书批评李煜荒淫,慷慨劝谏,李煜把潘佑收系下狱,潘佑自缢身亡。和潘佑一道忠贞敢言的李平,也被后主逼死。" p! Y# I' b5 `% S8 W( h. n

- a' m" v( g0 Y$ |" r5 k面对宋朝的侵扰,李煜在酒醉昏沉的时候,也曾发过豪言壮语,说:“有朝一日受到侵略,我要身披战服,身先士卒,背水一战,以保卫江山社稷;假如国家难保,我就据宫自焚,决不作他乡之鬼!”7 C8 O' y3 c1 \- u: }$ [
" \$ ?+ i2 Q% R/ T" R0 m, R4 v" b
这话传到宋太祖耳中,宋太祖冷笑说:“只不过痴人说梦而已。他说此大话,我看必无此志!”以后,事到临头,果如赵匡胤所言——宋太祖是把李煜的本性、灵魂看透了。6 `" s+ Z) X! {0 O6 `
) R1 j) w% k' J! _! K! I
公元975年十二月,宋朝大军大举进攻南唐,李煜一面求饶,一边组织抵抗。
( J- ~- g  ~, m6 }7 s2 F" l  ^
8 ]$ x8 T. e8 c! T算得上比较认真抵抗的,是南唐的镇南节度使朱令。朱率领军队十五万“旌旗、战舰甚盛。编木为伐,长百余丈,大舰容千人。”其目的是冲垮宋军在长江采石矶搭起的浮梁,阻止宋军过江。- y# c; O" ~7 j, c1 m7 R
# R2 Y/ c+ r8 ^6 ?9 O
经考察“浮梁”,应属五代战争中的重要创造,是一项巨大的军事工程。据说,南朝池州文人樊若水,一再考取进士不中,心怀怨恨,并且认为南唐早晚要被宋朝消灭,看清时局,决心投靠宋朝,为讨伐南唐立功。他平素无事,以垂钓为名,在采石矶一带活动勘察,悄悄以长绳系在船上,从南面到北面,往返多次,丈量该处江面宽度,几经实地测量,把江面宽度搞得丝毫不差。听说宋师南征,樊若水带上测量图纸,潜往开封,向朝廷献平唐之计。宋太祖看到详细地图,其地理形势,曲折险阻,无不齐备,尤其是采石矶江面,详细标明了宽度。樊若水建议,可以在此建造浮桥,大军可鱼贯而过。众将认为没有先例,而太祖以为可行。宋军果然以龙舟千艘,辅以高大竹木,不消三日,建成浮桥,尺寸同樊若水测量的分毫不差。曹彬大军通过之时,正好风平浪静,如履平地一般。' H6 w7 m5 N4 W9 y, r
% j: l/ G  z, S2 g8 b  }
早有南军向李煜报告,说看见北军踏桥过江。李煜召开紧急会议,学士张说:“臣遍观古书,从来没有在长江建造浮桥的记载,一定是军士捕风捉影,怕他什么!”李煜也说:“江中搭桥只能是儿戏,不足为虑。”接着,又有军士来报:宋军已经跨过长江了。南朝君臣才如梦方醒。5 t5 q3 l' B" ~1 A9 E! b
8 f( K6 n  C. b; N; }; P" C
采石矶浮桥确是前所未有,但在宋朝却成了事实。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具有重大的军事价值。* e: K, l, [9 d

* k0 a6 K0 s. P8 q南朝军队破坏浮桥未果,大将朱令让南唐军立即倾倒准备的火油,企图焚烧宋军船只。不想北风未起,却刮起了南风。南唐的熊熊大火,烧了自己的战船。军队阵脚大乱,宋军乘势进攻,南唐军队溃不成军,朱令及其部将作了俘虏。
1 o; c" {2 s5 E& k/ Y4 F, j8 _7 N& k5 v3 N% V* U7 l
宋军如滔滔潮水,从几面包围了金陵。
& g0 I2 G$ \  l1 j* w" A: r( B8 x1 l, G
这是兵临城下时金陵的惨状:“外援既绝,金陵益危除蹙。宋师百道攻城,昼夜不休。城中斗米万钱,人病足弱,死者相枕藉。”
* x7 h: ]" t% |/ X9 K$ p% c3 h$ a8 V6 V* P0 q% L% G, [+ T; w
兵临城下,难以抵敌。已知来日无多,李煜还自我麻醉。宋军已经杀进城中,少数南唐军人在拼死抵抗,李煜竟然还在围城吟弄诗赋,小词“樱桃落尽”刚作了一半,宋军就打到了宫墙。
6 Q) x8 x( k9 j- ]5 r1 V! Y0 b* i- t, ~- g; U. n
宋军攻克金陵。李煜率领司空以下数百人“肉袒”请罪投降,曹彬在接受李煜投降时,允许李煜多携带一些财宝和生活物品,说是到了宋朝那边,可能无法继续供给皇帝般的生活。南唐大臣探问:“我们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了,带那么多东西干什么!”曹彬回答:“皇帝仁慈,既然投降了,绝不会杀害你们。”! A" d1 G, U0 ?  x; {
- v! v8 J9 p8 @+ @9 h# K% p, w
李煜不愧才子,离别旧都的时刻,竟然还能做出诗来,请看一首整齐的七律:
6 L& g% @; M& h/ z( k& B1 J$ m( X& y7 k7 d; O/ v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 x. {8 }# @3 v, J: h- X$ }% l  E! v; u" B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 b, T' G! X% B. s8 R: \- N6 V2 U0 m7 {3 U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1 j- d+ E: d- J* @6 W0 K  D7 ?/ n3 K. N, @% ~, o" O- y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7 `+ R( }- B/ W  s  t8 G7 ?

; J- V$ F8 v% Q: q公元975年春天,李煜被押解至京师开封,朝廷之上,宋太祖首先宣读了受降诏书,大意是:为了体现上天的恩德和君主的大义,我大宋决定平定天下;而,南朝的李煜,竟然聚兵抵抗,自取灭亡。此前的蜀和吴的归顺,都没有与朝廷分庭抗礼。李煜作为外臣,受过大宋的恩德,又不能与历史上的刘禅、孙皓相比。既然归顺,就宽大为怀。封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大获全胜的宋太祖从容大度是有限的,最难堪、具有侮辱意味的是封他具有侮辱性质的“违命侯”,李煜也只好接受谢恩。到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改违命侯为陇西郡公。, R- ~' x5 W; P8 i# b0 i& L

5 ]" @8 x# M: b0 P+ l. ^对于南方的一般官吏和民众,宋太祖实行邀买人心的怀柔政策。出兵之前,一再强调,国中民众经过了连年不少战争,采取武力是迫不得已,动武就可能伤及无辜,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
" R2 N$ f6 {$ @3 L% d; m$ ?6 `8 l& m" E+ i1 S" d& d
应该说,宋太祖的人性化没有停留在口头或诏书上。一个奇特的要求是:战争中不杀人,至少做到少杀人。他对大将曹彬当面交代:“破城日,不妄杀一人。”曹彬不以为然,书面报告说:“兵久无功,不杀无以立威。”赵匡胤看了很不高兴。说,“朕宁不得江南,不可辄杀也!”
  [4 ?9 F2 B2 [0 m, @! g% i1 j; q. Z
曹彬受到皇帝约束,又担心将士放纵杀人,左思右想,忽然装起病来,将士不知根由,入帐请安,曹彬一付忧心忡忡的样子。诸将又是请安,又是寻医问药。曹彬说:“你们知道我的病因吗?”众人百猜不解。曹彬最后说,“实言相告:我的病,不是医药能够治好的。只要诸位诚心立誓,破城之日不随便杀一人,我病自然会好。”众将一一当面宣誓,曹彬这才放心。……1 W+ o& c, P  B$ K0 y- q. t

, \4 I: r9 D% {7 s4 r, D& p+ F灭掉南唐,班师还朝。巨大的胜利,极小的代价,群臣向皇帝纷纷祝贺,宋太祖此时却流出眼泪说:“宇县分割,民受其祸,必有横罹锋刃者,此实可哀也!”立即命令出米十万斛赈济城市饥民。宋太祖确实有些演戏的味道,但又决非空言和权术,而是有所行动。起码,他对战争使民众受害有清醒深刻的认识。
7 C1 c' n: u# @  ?. i1 K
3 ^2 C! g+ i+ i6 j) g  U. [: J, P3 E李煜在北方过着凄凉的俘虏生活,尽管有衣食保证,李煜内心是十分痛苦的。而他的诗词作品,却是因为反映他真正的处境和心态而大有突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情真挚,用字凝练,平白如话,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历来为人称道。
6 X9 c$ m- E( `
7 |! C" {8 b' _; g. t7 r$ h3 b4 c李煜的可爱之处是不矫揉造作,不掩饰自己的悲伤和思旧情感,他曾经对看望他的旧臣徐铉说:“悔不该杀了潘佑和李平!”正是怀念故国的情绪。李煜的情绪引起朝廷的不满。宋太宗最后送给他毒药,结束了可怜、可叹又有才华的亡国之君的性命。
# s6 H' k* `- a) F/ O% h9 f
4 V% m9 U8 k' D$ V$ y+ M( D李煜活了四十二岁。巧合的是,李煜死亡的那天是七夕,他的生日也是七夕。难道是让他和已经在天间的相爱的女人聚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025 00:2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